请你列举两项古代史上新疆成为我国民族大家族中重要的史实
并说出今天使这一关系得到日益巩固的重要民族政策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新疆人民积极利用自然条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举一列说明.谈谈新疆人民的这一做法对今天发展新疆经济有何启示
康雍乾三代平定准葛尔部叛乱
乾:平定回部叛乱,设伊犁将军
关于新疆民族历史问题,一共就这么多分了,全压上,
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少选均不得分,每题3分,10题,共30分)(总分30.00)
1.民族同化的类型有( )(3.00分)A.民族融合B.强迫同化C.自然同化D.民族消亡
2.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因素( )(3.00分)A.社会因素B.自身因素C.社会经济D.
3.“三个离不开”是指( )(3.00分)A.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B.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D.地方离不开中央
4.民族的基本特征( )(3.00分)A.共同地域B.共同经济生活C.共同心理素质D.共同语言
5.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标志( )(3.00分)A.萨满王朝对喀喇汗王朝的圣战B.阿图什大清真寺的建立C.于阗王国灭亡D.萨图克·布拉格汗接受伊斯兰教
6.现实生活中我国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体现为( )(3.00分)A.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B.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在一起C.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D.
7.“两个共同”是指( )(3.00分)A.公共富裕B.共同进步C.共同繁荣发展D.共同团结奋斗
8.新疆佛教鼎盛时期形成了( )等佛教中心(3.00分)A.于阗B.疏勒C.龟兹D.高昌
9.佛教寺院的形式有( )(3.00分)A.殿堂式B.佛塔式C.石窟式D.壁画式
10.新疆现存宗教有( )(3.00分)A.佛教B.伊斯兰教C.东正教D.基督教
简答
1.民族形成的多种途径是什么?(10.00分)答:
2.民族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10.00分)答:
3.简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关系.(10.00分)答:
论述
1.试述“三个离不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给你我们单位考试的标准答案
多选
1(BC)2(AB)3(ABC)4(ABCD)5(BD)6(ABCD)7(CD)8(ABCD)9(AC)10(ABCD)
简答:
第一题:1、 从部落发展到民族.2、从部族发展为民族.3、从氏族飞跃为民族.4、几个民族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5、异族通婚.6、宗教作用.
第二题: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2、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 3、民族内部结构是影响民族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因. 4、民族自身素质是影响民族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内因 . 5、民族之间关系结构则是影响、制约民族发展的一个主要外因.
第三题:
1、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团结要求在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基础上,维护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历来认为,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论述
1、试述“三个离不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答:
1998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新疆工作时提出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对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科学总结,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的理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对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科学总结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来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继续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一定要在各民族干部群众的头脑中牢固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就是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三个离不开”思想概括起来,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各民族之间、各民族人民之间谁也离不开谁.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在中国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二是中国各少数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它是从全局的高度对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精辟阐述.这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即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出发得出的结论,反映了我国经过几千年历史发展,特别是经过数十年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发展, 中华56个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关系的牢固程度.
“三个离不开”思想的确立有利于各民族间团结的加强,是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根本保障.江泽民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创造条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注:江泽民《加强民族的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人民日报》1992年1月16日).可见,民族团结就是要达到以团结促发展的目的,这个目的说起来就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也正是“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最终目的,是新时期我们党民族政策的出发点,也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点.
首先,“三个离不开”思想的确立,应该是对过去近50年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在党的几代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下,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措施和政策,而且这些措施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成效.尤其是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我国国情相结合而确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过50年社会主义的实践检验,确实是惟一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各项自治权利的落实,其他各项政策的配合实施,使得我国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从生产力极端落后走向今天的初步繁荣,从很多民族根本不知彼此发展到今天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了平等、团结、合作、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而且,这种关系经受住了80至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的考验,与世界上其他某些解体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建国以来几十年间各民族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使得各民族人民已意识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重要意义,有了维护相互间团结的自觉性.今天党中央郑重确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实际上是对过去50年民族关系发展的一种肯定是在良好的现实情况基础上的一种理论的升华.
其次,“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提出,表明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团结思想的成熟,也表明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视.如前所述,我们党的每一代领导人在民族理论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新的贡献,而“三个离不开”思想正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民族团结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极为重视的一种表现.我们党不但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而且为解决新时期民族问题,还制定了很多具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各少数民族地区近几十年的发展繁荣,正是贯彻这些方针、政策的极好证明.另外,《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改也已提上日程.这一法律的核心仍然是国家的统一,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共同繁荣,“三个离不开”思想将贯穿其中.
再次,“三个离不开”思想的确立,对于今后民族关系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回顾建国50年来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关系,发展进步是主流,但也应当看到,个别历史时期的某些错误方针、路线对民族关系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深的.在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各少数民族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的情况,一定能有所改变.在这种时候认真贯彻党中央“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关系的建立、发展、完善,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材料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印度、波斯、希腊、中华四大文明荟萃于此。目前所知对西域最早的文字记载也是汉文典籍。国内外研究者想要了解公元六世纪以前的西域历史,都必须依靠汉文典籍。早在《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典籍里,就记录了不少关于西域历史地理的传说。其后,《史记》《汉书》中对西域的记载就更加丰富翔实了。这些记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把西域包容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全景中。 材料二:新疆当前的铁路建设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绝无仅有”。目前新疆开工建设的铁路已达到10条,未来几年内,新疆还将大规模建设连通国内及国外的铁路网,铁路运营总里程有望增加一倍。2009年新疆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274亿元人民币,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前的1952年增长了近87倍;人均GDP达到1.9万元人民币,在全国位次上升到第11位。 材料三:2009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会议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简述在新疆大规模建设及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的重大政治和经济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
1.①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①在政治上,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②在经济上,由于新疆大规模建设连通国内及国外的铁路网,加强了新疆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有利于该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交换及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能促进通商口岸的边境贸易,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 3.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 ②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是新疆繁荣昌盛的基石。 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新疆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爱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是新疆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性义务。 (民族团结也可考虑从“文化”和“哲学”两个角度出题,如盐城二模) |
【考点】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10预测】本考点为2010年新增加考点,意义重大,可以考查客观题,也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等主观题设置多角度,为2010年高考重点考点。 |
《你好,阿凡提》通过创新改良的新疆民族杂技、音乐和歌舞,在惊险刺激的杂技技巧和美轮美奂的舞美中,充分展示了新疆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气质。这表明 |
[ ]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④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A |
蒙古族的分布地区和特点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的分布地区和特点,如何尊重他们
其他的我都看过了【新疆民族特色】
蒙古族
现有人口4806849 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维吾尔”是维吾族的自称,是“团结”或“联合”的意思.历代史书上的“袁纥”、“韦纥”、“回纥”“回鹘”都是维吾尔族的不同音译.蒙古汗国以后,回鹘泽称“畏吾尔”、“畏兀儿”.民国24年(1935年),新疆省政府定为“维 吾尔”,沿用至今.
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遍布全疆,大部分居住在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州,天山以北的伊犁地区和其他各地州也都分布有维吾尔族人,据一九九八统计表明,全疆有维吾尔族1600万人,占总人口的47%,人口居全疆各民族第一.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维吾尔文共有36个字母,是从右向左写的.由于民族之间长期频繁的交往和学习,新疆许多维吾尔族人兼通汉语和哈萨克语.
维吾尔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人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影响很大.维吾尔的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后来“丁零”又被称为“铁勒”、“赤勒”或“敕勒”.由于他们使用的车轮高大,又被称为“高车”.8世纪改回纥为“回鹘”.9世纪中叶,大部分迁到西域,西迁后定居西域的回鹘,既融合了两汉以来移居这里的汉人,他们同原来就居住在南疆广大地区操焉耆、龟兹、于田语的人民,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长期相处,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
苗族有739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的南部和湖南省的西部.云南的苗族有89.6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文 山、红河两个自治州和昭通地区.大多数苗族是从明代以后从湖南、贵州迁入云南的.
苗族
苗族的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定居在湖南洞庭湖和沅江流域一带,从事渔猎和农业生产.后经过历 代不断地迁徙进入西南地区.苗族自称“蒙”,云南的苗族有八个冠以“蒙”的自称单位,解放后统一称为苗 族.苗族居住分散、支系较多,有青苗、花苗、白苗、独角苗等.
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 “百褶裙”.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苗族历来以能歌善舞闻名遐迩.苗族的歌曲调较多,如质朴庄重的古歌,豪迈奔 放的飞歌,缠绵动听的情歌,还有酒歌,丧歌等,无不各具特色、韵味无穷.每年农 历5月5日的“踩花山”是全省苗族最盛大的节日,届时男女青年欢聚对歌,选择佳侣,并举行吹芦笙、跳芦笙舞、踩鼓、爬花杆等活动.
壮族
截止1990年人口为1548.963万人.
主要分布在广西(占该族总人口的90%以上),主要聚居区在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云南、广东、贵州、湖南亦有分布.
中国有哪些物产,民族特色,伟大成就
太多了,因为我方地跨热、温、寒多种温度带,南到海南,被到黑龙江,西到新疆、东到大海,什么气候条件都有,什么东西都能长出来.比如咖啡,我们现在有了吧?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物种,我们几乎都能种出来,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一个水稻专家袁隆平,解决了全世界人类吃大米的问题.你说这个成就伟大不伟大?这比西方工业文明对人类生存的破坏伟大多了吧?
民族经济交流的表现和意义
(1)丝绸之路
(2)西部大开发【新疆民族特色】
一、古老的“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同时也是古代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交汇的桥梁,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二、伊犁地区在古“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 新疆西部, 总面积 5.61万平方公里.西面与哈萨克斯坦接壤, 边境线长421公里.伊犁历史上是“丝绸之路 ”北道要冲, 是向西开放的门户, 有“塞外江南”、“瓜果之乡”的美称.欧亚大陆桥的贯通, 使伊犁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陆上通道, 伊宁作为伊犁州的首府,其战略地位更显十分重要, 是中国西北的屏障.
三、“新丝绸之路”的构想
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是公元前2世纪以后的1500年间联系欧、亚、非三大洲唯一的陆上国际商道,一度辉煌无比,曾成就了古代东西方文明和谐交流的佳话.而现在,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这条古老的丝路有望复兴,“新丝绸之路”呼之欲出,重新构建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便捷通道.中国境内一号线路“京疆经济道”起于北京、天津;二号线路“鲁疆经济道”起于连云港、日照;三号线路“沪疆经济道”起于上海;四号线路“广疆经济道”起于香港、深圳、广州;五号线路“川疆经济道”起于成都.以上五条“经济道”及其沿途城市,由中国境内的铁路、公路、航路干线联通,组成中国内陆“新丝绸之路经济网”,经新疆西行穿越中亚、西亚地区,连接欧洲的铁路网,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形成“超级国际内陆经济道”.“新丝绸之路”的崛起,将为中国经济特别是陕、甘、宁、青、疆西部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并将把更多的实惠,带给东、中、西部的百姓.
中亚地区是这条欧亚大动脉的枢纽,而地处中亚腹地的新疆伊犁地区,长期以来都与中亚五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和联系.因此,我们提出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为立足点,以中央实现少数民族“富民固边”的思想为指导,构筑改革开放时期的“新丝绸之路”,以振新民族经济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进程,建设和谐社会.
(一)构筑“新丝绸之路”的意义
1.有利于深入进行西部大开发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西部省区共同的优势,也包括新疆,但新疆真正无可替代的是有别于西部其他省区的、能够构建西出通道的区位优势.而伊宁独特且重要的地理位置,更是成为了西部开发中最具潜力的宝地,必将在东西合作中,成为祖国西北边疆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个地区,从而推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2.有利于实现本地区的双向辐射
新疆在我国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战略地位,而伊犁地区则是新疆战略地位体现的主要载体.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在欧、美、日等国际市场受到较大程度影响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与中亚、南亚、西亚经济有很大且长期的互补性,有着广泛深入拓展的空间.中国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短缺,需要通过进口,而这些短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恰恰是中亚国家拥有较多的资源.石油、天然气、铜、铅、锌等在中亚国家都蕴藏丰富.而中亚国家作为内陆国家,在交通、资金和技术方面也需要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帮助.
构筑一条新发展时期的“新丝绸之路”,能有效地实现以中亚为市场辐射的经济圈,同时也可以直接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将沿海地区中对中亚地区的贸易产品生产基地设在伊犁,直接出口中亚,继而重新筑起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新丝绸之路”.
3.有利于探索“富民固边”新模式,建设和谐社会
中蒙、中朝、中缅等边境状况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是长治久安、有效抵御分裂势力影响的基础,少数民族“富民固边”的新模式的实质就是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伊犁地区与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接壤,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历史联系密切,经贸往来频繁.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居民语言相通、生活习俗相似、宗教信仰相同.经贸合作也能促进文化传播.融合是和谐的基础,越深度融合,繁荣发展,互利双赢,越能保证边境安宁稳定.
(二)“新丝绸之路”内容构想
1.形成以伊宁为中心的中亚物流中心
伊犁地区沿边有霍尔果斯、巴克图、吉木乃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特别是霍尔果斯口岸,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公路口岸.伊宁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城市,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临近霍尔果斯、都拉塔、木扎尔特三个口岸,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内地与中亚、西亚的交通咽喉和商贸集散地,扼东西交通之要冲.1992年被中央确定为沿边开放城市,是祖国西部最大的沿边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西部桥头堡和连接中亚的主要窗口.
目前,乌鲁木齐已经成为辐射中亚的商贸中心,这个地位是确定的.伊宁的更大优势在于建立面向中亚的物流中心,这一优势是新疆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甚至比乌鲁木齐更有优势.因为物流中心所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商贸业,更重要的还在于产业基地,主要是出口加工,而伊宁市必然会成为新疆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伊宁市的城市支撑目前虽已有规模,却略显不足,那是三、五年以后的奋斗目标;但建立国际物流中心,伊宁市已具备城市支撑的各项基础和条件.以建立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为目标,突出货物集散、配送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形成高层次、规范化、适应货物流通快速发展要求的大物流区域.
2.扩大中国对外贸易
当前,中亚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兴市场之一.在全球传统出口市场一路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国面向中亚的对外贸易不降反升.近几年,伊犁自治州实施的“外贸强州”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外贸进出口屡创历史新高,为自治州的“十一五”规划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8年,伊犁州直对外贸易额首次位居全疆第一.
中亚五国每年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纺织品、轻工产品、食品、机电、音像制品等;中国需要从中亚国家进口的主要是钢铁、铜、铝、羊毛、皮革等原材料产品.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扶持地方产品出口,努力扩大外购产品出口规模,坚持“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方针;同时要加快调整进口结构,改变原来“重出口、轻进口”的观念,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先进技术设备、国内紧缺的原材料及资源和环保产品的进口,以促进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随着精伊霍铁路(精河-伊宁-霍尔果斯口岸)的建成运行,依托伊宁火车站、伊宁航空港、国道218线形成的立体通商网络,伊犁地区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凸现,将成为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往来重要的中心,必将在中国西部形成一个资金、人才、商品、信息集聚的高地,形成面向中亚,辐射西亚、南亚的商品集散中心、经贸信息中心、文化交流中心.
3.加快振兴本地经济
(1)加工制造业的振兴
将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把生产基地设在本地区,产品直接出口,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如棉制品加工、水果产品加工等.国内已有不少大型企业将制造工厂直接设在了伊犁,生产的产品直接出口中亚地区.如四川长虹集团就与新疆伊犁物源公司联袂,在新疆伊犁地区霍尔果斯口岸建立长虹彩色电视机组装厂,产品全部出口中亚国家.据长虹集团的负责人称,电视机在中亚国家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中亚市场对长虹品牌非常认可.在霍尔果斯口岸和在伊宁建立电视机生产基地,是长虹的战略选择之一.
(2)旅游业的创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欧美和日本、韩国等地游客提出,希望新疆能够开通丝绸之路北道旅游线路.据自治区旅游部门的人士介绍,丝绸之路中道的旅游开发已经很成熟,南道基本荒芜,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而“丝绸之路旅游”又急需更新换代的产品,因此,古老的丝绸之路北道旅游开发势在必行.而伊犁作为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地区,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也成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来自伊犁州的统计显示,2007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95万人次,旅游收入6.8亿元,拉动相关行业收入增长29.2亿元.
①合理规划地区内部旅游
素有“塞外江南”美称的伊犁,既有雪山冰川、长河落日的雄浑,又有桃红柳绿、渔舟晚歌的景象.巍巍天山作屏,滔滔伊河为环,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的桥头堡,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大气磅礴的秀美山川本是亘古自然的造化,一经同绚丽多姿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灿烂悠久的历史人文相结合,再引入精巧别致的现代气息,必将游人络绎,带来源源财富.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将以那拉提草原风情游为龙头,以伊宁民俗风情游为核心,以霍尔果斯口岸边境游为突破口,大力开发“自然生态游、历史文化游、民俗风情游、冬季冰雪游、跨国边境游”五大产品体系,力争两年内将那拉提旅游景区建设成国家5A级景区,成为中国的“旅游名州”.
②积极联合跨区域旅游
早在2006年,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及文物管理部门人员就在新疆吐鲁番达成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吐鲁番初步行动计划”. 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一旦申报成功,将为丝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崭新的契机,伊犁作为丝路上重要的必经之地,和相邻的其他中亚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做大做强跨区域的国际旅游产业.
③开发多元化旅游商品
伊犁传统的旅游商品主要有冬不拉、草原石人、哈萨克、维吾尔族服饰、民族餐饮用具,全国知名的素有“新疆茅台”美誉的伊犁大曲和伊犁苹果,还有哈萨克族的手工刺绣、木雕、羊角鞭,锡伯族香袋、伊宁马鞍等旅游商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极富装饰性,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与此同时,伊犁可以充分利用口岸众多的优势,将旅游纪念品的内容扩充到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让游客能很方便的购买到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国家的商品,如哈萨克斯坦的香烟、俄罗斯的套娃、具有伊斯兰风情的头巾等等.旅游商品类型多样,能更大程度上刺激旅游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也能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4.加强民族间文化交流,实现“富民固边”
伊犁的主体少数民族为哈萨克、维吾尔、乌孜别克和塔吉克等民族,与中亚五国的主体民族形成众多跨境而居的现象.他们语言文字相通,风俗习惯相近,宗教信仰一致,行为方式近似,这种历史造就的深厚的民族、宗教、文化情结和长期以来密切的不间断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形成了向中亚开放独特的、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
地区间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文化、学术、艺术交流,策划和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单项或综合性体育比赛、运动会,这些都能加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稳定边境社会,共建和谐环境.
5.打造“中亚经济圈”的桥头堡
2008年10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七次总理会议在与我国新疆伊犁大面积接壤的哈萨克斯坦举行.会议表现出成员国多种更务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合作需求,其多种需求给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伊犁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在会上的讲话和四点建议,更成为推动伊犁乃至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四、结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正确方针路线的指引下,新疆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以伊犁为桥头堡构筑起的“新丝绸之路”,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合作中求发展,共同推进西部大开发进程.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下,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这条“新丝绸之路”必将会迈向成功,一个更加美丽富饶的伊犁,将以崭新的形象和无穷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伊宁市委宣传部供稿) (本文来源:人民网 )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中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 维吾尔族
B. 哈萨克族
C. 蒙古族
D. 藏族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主要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新疆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故选:A.
边疆民族地区区位特点是什么?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说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边疆地区,并把那里称为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居民并非全是少数民族,还杂居着很多汉族人口.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是与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虽未超过少数民族人口,但也接近全区人口的40%.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不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仅与汉族杂居,还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杂居.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和汉族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云南省更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全省共有20多个民族.西藏自治区民族成份较少,但仍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族与藏族杂居.同样,在汉族集中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人口,例如上海市虽以汉族为主,但是也有37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就全国而言,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市或县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所以,我国民族分布的显着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