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的力量作文800字》
谈及好奇心,我总会想起李比希的遗憾。作为一名杰出的德意志化学家,曾经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了一层奇怪的液体,可是李比希并没在意,从而错过了发现溴的机会。这正是由于好奇心的缺失才导致的结果,好奇心的力量是不可估量。
毋庸置疑,儿童的好奇心是最大的。他成天围着大人问为什么,对你来说也许是十分可笑的问题,但好奇心给予儿童的,却是思想的提升,总有一天必定会有个问题难倒你。
好奇心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牛顿由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面对顶起的壶盖从而改良了蒸汽机,李时珍尝遍了各种草药完成了《本草纲目》……好奇心其实就如一团火苗,好奇心越大,火苗就烧得越旺,照亮的范围也就越广。在别人眼里,总觉得有好奇心的人很愚昧,就正如人们对那种痴心研究的人的嘲笑,但事实证明,他们仅仅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那群“愚昧”的人成功后,“明智”的人只能低头不语,这才是真正的愚昧。可见,好奇心能引领我们进作文入一个新的领域,去不断探索、挖掘,虽然不一定能获得成就,但我们得到了丰厚的知识,智慧在无形中得到了升华,社会由此不断进步。这就是好奇心的力量。
我国数学的实力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但这仅仅是在竞赛方面,真正的数学不在于会做什么,而在于发现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完成这种发现与创造就需要好奇心。然而,中国的孩子就是缺少了好奇心,面对数学只是一头钻入题海,却从没想过如何造船扬帆渡海。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总没人能获得“数学中的诺贝尔奖”:菲尔次数学奖。好奇心其实就是与循规蹈矩相对,它需要的不是死板的规矩,重视的是真正有益的创造性。有了好奇心,你就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有了疑问,你就能发现问题所在,才能深入研究这一疑惑,最终,你就创造了只属于自己的规矩,不用将思维僵化在那已有的定律上。这就是好奇心的力量。
好奇心其实是一种载体,拥有好奇心,你就拥有了获得知识的媒介,个人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为社会创造前进的动力。
《给好奇心一点包容作文》
翻开厚重的陈年相册,一张泛黄发旧的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照片上的场景是一个小孩正在为躺在地上的几只小鸡而哭泣。于是记忆的碎片在我的脑海中开始拼凑。
很小的时候就在外婆家生活,外婆家里养了许多的动物——有羊、鸡、鸭……然而年幼无知的我在一次下雨天后发现门前小河里满满的都是水,水面上外婆家的鸭子正在游泳嬉戏。这令我十分好奇与兴奋。外婆家里那么多小动物为什么只有鸭子在这里游泳呢?难道其它的都不会?后来想想觉得羊那么大的个头肯定游不动。鸡这种动物和鸭子那么像,而且都有相似的羽毛和体型,而且都有翅膀。那么鸭子能游泳,鸡一定也可以吧。怀着这种想法的我觉得很对,决定要找个机会亲自实验一下。
一天,外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找来一个桶,装满水以后准备把鸡放在里面。但是当我去抓母鸡的时候,发现我根本抓不住它。费了好大力气抓住一只鸡后还总是难以让它听话。更别说把它放在桶里看它游泳了。于是我不得不另想别的方法。
终于有一天,家里的一只母鸡孵了十几只小鸡出来。外婆把它们放在纸箱子里稻草上,外边用棉被裹着。箱子上面钻了几个孔,以免它们窒息而死。这令我很是兴奋,我想这些小鸡再过一段时间一定能够游泳了。到时候,我再用它们做实验一定能成功的。那么小的鸡,我一定能让它们听话的。想到这我不禁有些兴奋。盼望着它们快点长大。
终于十几天过去了。看着它们长大的个头,我觉得应该差不多了。这一天,家里没有别的人,我拿来了一个水桶,装满水以后把几只小作文鸡拿出来放在水面上。看着它们在水中煽动翅膀挣扎的样子,我总感觉有些不对劲,但是再想一想,它们还那么小一定没下过水。所以还要适应一下才能学会游泳。而且我还知道这样的故事:“一只小鹰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人从巢穴里带回了家,放在鸡窝里和鸡一起生活。时间久了,主人发现这只小鹰不会飞。便把它带到了悬崖上。将它丢下去。小鹰拼命煽动翅膀。终于飞了起来。”我想小鸡也需要这样的磨练才能游泳。抱着这个想法的我在旁边看着它们。直到它们一动不动的躺在水底,我才感到害怕。急忙把它们捞出来,发现它们已经没了生命。这时外婆回来了,我哭着跑过去告诉外婆事情的经过。外婆哭笑不得地告诉我:鸡是不会游泳的。
鸭子会用嘴中分泌的皮脂涂在羽毛连接处,致密的羽毛结构会使羽毛和皮肤间保存一部分空气。这样就可以增加浮力。使鸭子浮起来,然后再利用尾巴掌控方向,用脚掌做桨来拨水,这样就可以游泳了。
而今的我想起当时的年幼无知,不禁为那几只小鸡而感到惋惜。但正因为那些小鸡的牺牲我才懂得生命的可贵以及好奇心的重要性。虽然我的行为导致了几只小鸡死亡,但是外婆却并没有生气,而是选择了包容。外婆的包容没有使我的好奇心被扼杀,而且一直保留至今。平时的生活中我总喜欢用螺丝刀拆一下电动玩具,研究它们的构造以及组装方式。不仅如此,好奇心还驱使我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个题目去探索多种解答方法。让我敢于尝试,敢于探索。
好奇心需要包容,好奇心的保留会使异想天开得到实践,会使我们终生受益!
《好奇心作文600字》
创造力是一个伟大民族不断发展、前行的动力。在知识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这似乎成了一条生存法则。
那么,创造力从何而来?像孩子那样,用怀疑的眼光看世界,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
“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而不是掉到天上去呢?”我想,最初听到牛顿这一声疑问的人一定会觉得这个问题荒唐可笑,“苹果当然是落在地上,有谁见过苹果往天上掉呢?”庸人的悲哀就在于:他们往往凭着经验说事,只能机械地用目光获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而伟大,却总是挂着一个个问号来洞察这个世界。牛顿的好奇心,促使了他在近代物理学上领军地位。如今,还有谁嘲笑他的“苹果”吗?
面对皓月当空,我们聪明多情的先人对它产生了无限好奇,于是发生一系列美好的神话传说。我们的“嫦娥”号,不就是对头顶那片璀璨星空的好奇吗作文?否则,我们的目光也许还局限于这一太空中微不足道的尘埃上吧!也许,还会有一些狂妄自大的人,仍自诩为宇宙的中心,沉醉在“地心说”的谎言中吧!
所以,当你耳边响起孩子那一声声稚嫩的疑问时,请不要断然打断他,谁能说这些闪着智慧灵光的问号不是某项伟大发明的前提呢?
可是,我们不无伤感地看到,现在的孩子们正在丧失着这一本能,他们过早地被压上这个社会的竞争意识,各种实习班把他们的生活排得满满当当。他们本应该驰骋在蓝天下,蹦跳于草地上,摸爬滚打地与大自然亲近的精灵。如今,却成为我们心中不忍触摸地隐痛……
不要让贝多芬、肖邦只成为孩子们手指下的功利,不要让他们的眼中充满哀伤。我们都爱孩子,不是吗?那就请放任他们自由,让他们喊出自己的疑问,为我们民族探索更深的奥秘。
《好奇心作文600字》
我们的童年大概也就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度过的吧!碰到一切心奇的、感兴趣的事,我们都喜欢用手指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教导他要“敏而好学,上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他人的“好”,我们要览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总之“好”是事情的前提。有了“好”这个意识,才能去探索大千世界中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所谓“奇”?只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无奇不作文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物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
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利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
对于书籍,我们发现更多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索品质。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阳明这样解释心与理的关系,虽然有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能看出人们对于“心”的重要性的认识。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的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
《好奇心作文700字》
“这是什么呀?”我好奇的问。“螳螂。”他慈祥而又温和地说着,像二月初现的阳光般温暖。
小的时候,我不喜欢住在城市里,因为原本应该湛蓝的天空少了一些它的颜色,越来越多的灰色像一张网慢慢的笼罩了一切;高大的楼房遮住了我的视线;路边孤零零的几排小树和枝头上无奈压抑的小鸟仿佛在诉说它们的苦闷,所以我便经常叫嚷地要回老家去玩。
现在想起当时的生活,像一页泛了黄的纸,它记载了太多却无法诉说,想起来的时候总是暖暖的。
记得那时,我最喜欢在老家附近的一片草地玩,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那儿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小虫,把它们收集式的捉住,放进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心里就美滋滋的。而那时我的玩伴便是我的姥爷。他总是在树荫下乘凉,看着我捉虫子玩,而我总会拿着捉到的虫去问姥爷:“它叫什么名字?”姥爷便马上回答我,有时我记错了,他就不厌其烦的给我纠正。炎热的作文夏光灼烧着每一寸土地,它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考验着万物,才可以在秋天结出果实,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秋天到了,田野里飘满了瓜果的香气,红红的苹果像一颗颗悬垂的宝石,令人欣喜万分。那时候,一到秋天全家最乐的就是我,因为可以去摘果子了。于是我便兴冲冲的跑进姥爷种的果树林和姥爷一起摘果实。有时我会问一切我想知道的东西,一些让人想不到的问题,现在想想还不时地笑着。
记得有一次去摘玉米,我问姥爷:“这是什么呀?”姥爷笑了笑说:“玉米,还可以吃咧。”我便费力的拔下几粒玉米,二话不说便咬了上去,“呸呸!”“真难吃!”
现在的我已经不会有太多的好奇了,也会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好与坏、美与丑,但童年留给我的永远都是美好的回忆。
不过这些回忆归根结底也只是童年了,现在的我和以往相比成熟了许多,也很少会天真地问别人一些听起来可好笑的问题了。
《关于好奇心的作文》
【篇一:好奇心】
“叮叮叮!”愉快的下课铃响了起来,我那亲爱的同桌又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了。不经意间我看见她课桌下面闪出一道白光,“什么东东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伸手在她桌下一摸,原来是她的手机,就在我收回手的时候,突然有一种莫明奇妙的想法涌上心头——看看她的手机记录!
我再一次伸出了手,才摸到她的手机,一个声间尖叫道:“你为什么在未经别人同意的情况下看人家的手机记录哟?哦,对了,这可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万一被发现了怎么说?”可又一个声音叫道:“他说的不对,看了又怎样,上帝知道她有没有看过你的?再说她不是从来没把你当外人吗?”“对!你说的有理,她也不是没看过我哥们的手机记录!这样玩还真是非常刺激的一种玩法呢!”我马上去开她的手机,可还没按下去,第一个声音又响起来了:“他说的才不对呢!你想想万一你看了她的手机记录,她一“高兴”请你吃几个“馒头”,再去告诉刘老师,你的“好”日子马上就会来了!”脑海里随即浮现出了同桌“高兴”时的样子,那支手吓得马上把手机又放回了桌下。可是还是有点不甘心,在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我最终还是打开了她的手机……
“快快打开呀!”我激动的看着手机屏幕,才打开主页就感到有一股碰到孟加拉虎似的一丝杀气,向身后一看,心脏停止了跳动,呀,被发现了!
我亲爱的同桌正站在我背后,她看见我回头,对我轻轻的笑了一下,可脸瞬间又黑了下去,赏了我一道白眼,然后用力踩了我一脚,又飞起一拳招呼到了我身上……我快成大熊猫了!
这回还真是“好奇心”害死猫呀,你猜:“我记得住这个惨痛的教训吗?”
【篇二: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个寻根问底的开端,是需要一遍有一遍的思考;是通过耐心的观察;是经过认真的实验而解开的一个又一个迷团。可以说,没有好奇心就没有生活的乐趣!我当然也不例外,不信你瞧,就连其重不足毫克的蚂蚁也能吸引我的好奇心。
今天我吃完午饭后到厨房喝水,突然我发现在桌上有一群移动的小黑点正朝橱柜爬去,再凑近一看,哇,是一群蚂蚁!我想:家里怎么会有蚂蚁呢,是不是从垃圾桶里跑出来的呢?于是我便走到垃圾桶边一看,垃圾桶里干干净净的,一只蚂蚁也没有。我又把视线扫向墙角,想找到蚂蚁的“家”,并把它们通通消灭,可是一无所获。当我抬起头的时候还不小心撞了一下消毒柜,疼得嗷嗷直叫。这时,妈妈说:“明明,把桌上的枇杷吃了以后赶快去写作业。”我只好放下了手中的查找任务,把头埋进了作业本里。
做着做者,我觉得手上很痒,便抬头一看“啊,又是小蚂蚁!”我不由自主的失声惊叫起来。只见蚂蚁三五成群地从枇杷中爬了出来,我拍了拍脑袋对妈妈说:“我找到了,蚂蚁的基地是枇杷。”妈妈乐呵呵地对我说:“看来你只要有好奇心,找出问题的所在并不来。对了,我们还是把枇杷再洗一遍吧。”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好奇心,用它来研究,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就能发现大自然的奥妙所在了。
【篇三:好奇心作文】
机是怎么飞起来的?天空中为什么会有彩虹?船为什么能在水中浮起来?空调为什么要安装在房间的上面?糖放到水里面为什么会不见了?小铁钉为什么会生锈?乘车为什么要系上安全带?……这个大千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孩子们的小脑袋里总会接二连三地蹦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在孩子那里,却成了无数个“为什么”的来源,而且,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往往能够问倒家长。
其实,这一个个“为什么”正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开始。孩子最初的好奇心如果经过很好的激发和引导,往往可以(转)变成他们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也正是在一次次地提出“为什么”,而后一次次找到答案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听听孩子们内心的疑问,再带着他们去观察,去动脑筋,去找寻答案。
每一个孩子自呱呱坠地起都是一条平行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生活中不泛有一些家长,每当孩子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时,父母回答不上来,就会抱怨孩子“哪有那么多为什么/自已想去/在问就把你丢在大街上”等等类似的情况,这样会打消孩子积极主动问问题的想法,即使有什么疑问也不敢在问,或是自己想一些有的没的,然后走进一些自已制造的误驱里。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新奇的,所以家长朋友、老师们,不要恶杀孩子这一天真爱问的习惯。好好的给予启发吧。你会发现,他们会用智慧、多知来回报你。
【篇四:好奇心】
好奇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
好奇无处不在。燧人氏好奇,钻木取火;神农氏好奇,遍尝百草。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改变了许多,但好奇之心不变,其实也一直是好奇心带领人类进步。
在一个人类新生命呱呱坠地时,好奇就随之出现了。婴儿的眼睛比成年人大得多,也明亮的多,是因为周围的一切对他都是陌生的,他需要一双能够满足好奇心的大眼睛。柴可夫斯基四岁时就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后来成为世界着名的作曲家。可见,好奇心对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老,但好奇心却能永葆年轻,青春常在。牛顿直至垂暮之年仍好奇于星球运动的切向力;爱因斯坦晚年还苦苦探求光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可以说,好奇心独立于时间之外,可能会在任何时候,给你甚至世界形成巨大的影响。
好奇,有时也会闹出一些笑话,但更多的时候会使整个世界为之巨变。普朗克的量子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率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试想,如果没有好奇心,门捷列夫如何能在零星混乱的元素中挖掘出一个意义非凡的规律?牛顿也不可能在习以为常中发现万有引力!好奇的力量太不可思议了。
有人说,那些都是伟人,我们是小小的普通人。那就回到一个个普通的人身上,好奇仍然无处不在。作文每逢假日周末,都有店铺在门前请人搭台表演,来来往往的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把视线投向舞台,好奇地看上一眼。这就是好奇心在作怪。
如果对一件事不怀有好奇心,要想成功无异于异想天开。就像上特长班一样,如果真有兴趣,就会如虎添翼,某一方面的特长会成为今后发展的良好动力;如果没有兴趣,就等于白白浪费时间,不如不上,以免把仅有的一点儿好奇心消弥殆尽。
不仅对于个人发展,对商业竞争来说,好奇仍起决定作用。现在国内的众多商家都力图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其核心就是创新,而创新源于创新人的好奇心,创新出来的商品也要求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起自己的坚实支柱。
总之,贯穿人类社会以及人的一生的,是好奇;促进社会不在“刀耕火种”停留的,是好奇;伴随着人们生活点点滴滴的,也是好奇。好奇,无处不在!
【篇五:我有一颗好奇心】
从我来到这个世上就拥有一颗好奇心。带着这颗好奇心,我不断地探索追求,它既给我带来了成功的喜悦,有时又会让我吃尽苦头。
小时候,我最爱看的节目就是少儿频道的《我是发明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发明爱好者,在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展示自己的无限才华,将自己的奇思妙想推荐给评委,有的甚至还获得发明专利。
我想:如果我是小发明家又会怎样呢?好奇心促使我把家中的一个收音机拆了下来,看一看是什么东西使它能够发出声音,原来是那两个像锅似的喇叭,由一块磁铁和一个小线圈组成的,一通电后,喇叭就会发出声音。拆完这个,我又拆开自己的遥控赛车,想研究为什么一按遥控按钮,赛车就能四处跑。结果呢,拆开壳子后,里面是一块不大不小的电路板。一块小板子就能让车子前后左右跑,还能变形翻转,设计得可真精巧,太厉害了!幼稚的我还想把电路板也拆开,可是,那上边一个小缝隙都没有,好像是被人施了魔法似的,牢牢地定在……当我又想把收音机和遥控车装上时,立刻吓了一跳,零件被我拆得七零八落,早已浑到一起了。我怕挨打,就只有靠着记忆安装了,不是装反了就是装错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零件全部安装完了。谁知,打开遥控车开关,车也不走了,只是一个劲地在乱叫。而收音机也不转了。我真是好奇心作怪,办了一件坏事。最后,还是由姥爷帮助修好的,免去了我的一顿打骂。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懂得了一点电器方面的知识,只要一有空,我总是认真地看书学习。家里的玩具都不知道被我拆过多少次,连爸爸淘汰的旧手机我也不放过,翻来覆去的看个半天。
那天,我在家里找东西,打开抽屉时看见一个旧手机,擦干净后一看,还挺好的吗!就是无法开机。好奇的我又想拆开来看看,于是,我拿出工具箱,用起子把手机外壳拆了下来,这点点,那看看,发现里面的接口处有一根电线断了,我马上拿起电铬铁,把电线焊上,将电池充满电后,试着开机,手机居然好了,我真为我的举动感到高兴。爸爸走了过来,也笑眯眯地夸我说:“仁杰,你真棒!是个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听了这话,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这就是我,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我还要在科学的海洋里继续探索无穷的奥妙。
【篇六:好奇心】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那么放眼世界呢?这样的“好奇而无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贞德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满足了芸芸众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语言,在这样的语言之中写的尽是愚昧,平庸,衰亡与了无生机。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
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好奇心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为什么眼睛会眨,为什么星星会闪,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一大堆的为什么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但是,好奇心并不是孩子的专利,对世界未知的探索,是伴随人们终身的。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正说明人类因好奇而探索真理和光明的艰辛。
好奇心不能过强。鲁迅先生笔下,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驱使国民兴致勃勃地观看“杀人节目”的是好奇心,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这些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不存在。像这样的“好奇”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失去“好奇心”真正的意义,没有也罢!
好奇心亦不能弱到没有。生活之中,与机遇擦肩而过,是弱到没有好奇心。一个苹果砸到头上,摸摸脑袋,抬屁股走人,是弱到没有好奇心,若是好奇一点,想想除了牛顿的发现,是否还有别的?也许,你会成为第二个牛顿……有“心”,却丧失了“好奇”,没有也罢!
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找寻过去的点点滴滴,考古学家踏上了探索之旅;为了一览广寒蟾殿的景色,人类飞上了月球;为了另一个世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切的一切,来源于人们的好奇心,亦是好奇心使人类找寻另一种幸福。
另一种好奇心,却把人们带入了黑暗的深渊。为了满足自己的一时之快,好奇的人们走上了吸毒这条不归路;为了寻求自己一刻的享受,好奇的学生走进了“黑网吧”这一万丈深渊……好奇心有时会把自己带入一条绝路,要掌握我们心中的这把双刃剑。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切需要我们用好奇心去发现、去探索,但要有度。
“这是什么呀?”我好奇的问。“螳螂。”他慈祥而又温和地说着,像二月初现的阳光般温暖。
小的时候,我不喜欢住在城市里,因为原本应该湛蓝的天空少了一些它的颜色,越来越多的灰色像一张网慢慢的笼罩了一切;高大的楼房遮住了我的视线;路边孤零零的几排小树和枝头上无奈压抑的小鸟仿佛在诉说它们的苦闷,所以我便经常叫嚷地要回老家去玩。
现在想起当时的生活,像一页泛了黄的纸,它记载了太多却无法诉说,想起来的时候总是暖暖的。
记得那时,我最喜欢在老家附近的一片草地玩,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那儿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小虫,把它们收集式的捉住,放进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心里就美滋滋的。而那时我的玩伴便是我的姥爷。他总是在树荫下乘凉,看着我捉虫子玩,而我总会拿着捉到的虫去问姥爷:“它叫什么名字?”姥爷便马上回答我,有时我记错了,他就不厌其烦的给我纠正。炎热的夏光灼烧着每一寸土地,它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考验着万物,才可以在秋天结出果实,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秋天到了,田野里飘满了瓜果的香气,红红的苹果像一颗颗悬垂的宝石,令人欣喜万分。那时候,一到秋天全家最乐的就是我,因为可以去摘果子了。于是我便兴冲冲的跑进姥爷种的果树林和姥爷一起摘果实。有时我会问一切我想知道的东西,一些让人想不到的问题,现在想想还不时地笑着。
记得有一次去摘玉米,我问姥爷:“这是什么呀?”姥爷笑了笑说:“玉米,还可以吃咧。”我便费力的拔下几粒玉米,二话不说便咬了上去,“呸呸!”“真难吃!”
现在的我已经不会有太多的好奇了,也会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好与坏、美与丑,但童年留给我的永远都是美好的回忆。
不过这些回忆归根结底也只是童年了,现在的我和以往相比成熟了许多,也很少会天真地问别人一些听起来可好笑的问题了。
每个人都有充满好奇的心理,对于青少年来说,好奇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但有些人不是如此。
当今的世界,五彩缤纷,充满了许多新奇的事物,什么东西,都想去试一试。可是,有些东西是你一辈子都不能去试的,甚至有些东西让你失去很多。
网络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一种休闲娱乐的工具,可是未成年人却充满了好奇。许多的小同学,甚至一,二年级的同学因为听到别的大同学说电脑怎么样,而开始走出了第一步,之后,便一步一步的陷入了无底洞,拉都拉不回来。而还有一些同学更令我们感到气愤,当他们沉迷网络之后,什么都不管,好像只有电脑才是他唯一的亲人。
我在电视上曾看到过一样的案例:一位初中生沉迷网络后,四处借钱,最后没有钱了,回家到处翻,碰巧,他爸回来了,看到这一场景,便开始大骂,而他最后忍不住,用刀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之后,他的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那个黑暗的地方。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当初的好奇。好奇心理,是每个人正常的心理,但是我们也要好好利用它。
好奇,可以打垮一个人,当然,有时也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相信大家都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天,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一个苹果从树上砸到了他的头上,他便想:为什么苹果会掉在地上,不掉在天空中呢?之后,他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发现了万有引力。生活中,有许多例子,也许,有时我们的好奇也能改变生活。世界上所有的发明都源于我们的好奇心理,有了好奇才让这个世界更精彩。
好奇,指的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人们的好奇能改变自己的一生,每个人充满了好奇,有时,我们的突发奇想也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篇一:好奇心】
“叮叮叮!”愉快的下课铃响了起来,我那亲爱的同桌又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了。不经意间我看见她课桌下面闪出一道白光,“什么东东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伸手在她桌下一摸,原来是她的手机,就在我收回手的时候,突然有一种莫明奇妙的想法涌上心头——看看她的手机记录!
我再一次伸出了手,才摸到她的手机,一个声间尖叫道:“你为什么在未经别人同意的情况下看人家的手机记录哟?哦,对了,这可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万一被发现了怎么说?”可又一个声音叫道:“他说的不对,看了又怎样,上帝知道她有没有看过你的?再说她不是从来没把你当外人吗?”“对!你说的有理,她也不是没看过我哥们的手机记录!这样玩还真是非常刺激的一种玩法呢!”我马上去开她的手机,可还没按下去,第一个声音又响起来了:“他说的才不对呢!你想想万一你看了她的手机记录,她一“高兴”请你吃几个“馒头”,再去告诉刘老师,你的“好”日子马上就会来了!”脑海里随即浮现出了同桌“高兴”时的样子,那支手吓得马上把手机又放回了桌下。可是还是有点不甘心,在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我最终还是打开了她的手机……
“快快打开呀!”我激动的看着手机屏幕,才打开主页就感到有一股碰到孟加拉虎似的一丝杀气,向身后一看,心脏停止了跳动,呀,被发现了!
我亲爱的同桌正站在我背后,她看见我回头,对我轻轻的笑了一下,可脸瞬间又黑了下去,赏了我一道白眼,然后用力踩了我一脚,又飞起一拳招呼到了我身上……我快成大熊猫了!
这回还真是“好奇心”害死猫呀,你猜:“我记得住这个惨痛的教训吗?”
【篇二: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个寻根问底的开端,是需要一遍有一遍的思考;是通过耐心的观察;是经过认真的实验而解开的一个又一个迷团。可以说,没有好奇心就没有生活的乐趣!我当然也不例外,不信你瞧,就连其重不足毫克的蚂蚁也能吸引我的好奇心。
今天我吃完午饭后到厨房喝水,突然我发现在桌上有一群移动的小黑点正朝橱柜爬去,再凑近一看,哇,是一群蚂蚁!我想:家里怎么会有蚂蚁呢,是不是从垃圾桶里跑出来的呢?于是我便走到垃圾桶边一看,垃圾桶里干干净净的,一只蚂蚁也没有。我又把视线扫向墙角,想找到蚂蚁的“家”,并把它们通通消灭,可是一无所获。当我抬起头的时候还不小心撞了一下消毒柜,疼得嗷嗷直叫。这时,妈妈说:“明明,把桌上的枇杷吃了以后赶快去写作业。”我只好放下了手中的查找任务,把头埋进了作业本里。
做着做者,我觉得手上很痒,便抬头一看“啊,又是小蚂蚁!”我不由自主的失声惊叫起来。只见蚂蚁三五成群地从枇杷中爬了出来,我拍了拍脑袋对妈妈说:“我找到了,蚂蚁的基地是枇杷。”妈妈乐呵呵地对我说:“看来你只要有好奇心,找出问题的所在并不来。对了,我们还是把枇杷再洗一遍吧。”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好奇心,用它来研究,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就能发现大自然的奥妙所在了。
【篇三:好奇心作文】
机是怎么飞起来的?天空中为什么会有彩虹?船为什么能在水中浮起来?空调为什么要安装在房间的上面?糖放到水里面为什么会不见了?小铁钉为什么会生锈?乘车为什么要系上安全带?……这个大千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孩子们的小脑袋里总会接二连三地蹦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在孩子那里,却成了无数个“为什么”的来源,而且,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往往能够问倒家长。
其实,这一个个“为什么”正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开始。孩子最初的好奇心如果经过很好的激发和引导,往往可以(转)变成他们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也正是在一次次地提出“为什么”,而后一次次找到答案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听听孩子们内心的疑问,再带着他们去观察,去动脑筋,去找寻答案。
每一个孩子自呱呱坠地起都是一条平行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生活中不泛有一些家长,每当孩子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时,父母回答不上来,就会抱怨孩子“哪有那么多为什么/自已想去/在问就把你丢在大街上”等等类似的情况,这样会打消孩子积极主动问问题的想法,即使有什么疑问也不敢在问,或是自己想一些有的没的,然后走进一些自已制造的误驱里。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新奇的,所以家长朋友、老师们,不要恶杀孩子这一天真爱问的习惯。好好的给予启发吧。你会发现,他们会用智慧、多知来回报你。
【篇四:好奇心】
好奇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
好奇无处不在。燧人氏好奇,钻木取火;神农氏好奇,遍尝百草。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改变了许多,但好奇之心不变,其实也一直是好奇心带领人类进步。
在一个人类新生命呱呱坠地时,好奇就随之出现了。婴儿的眼睛比成年人大得多,也明亮的多,是因为周围的一切对他都是陌生的,他需要一双能够满足好奇心的大眼睛。柴可夫斯基四岁时就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后来成为世界着名的作曲家。可见,好奇心对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老,但好奇心却能永葆年轻,青春常在。牛顿直至垂暮之年仍好奇于星球运动的切向力;爱因斯坦晚年还苦苦探求光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可以说,好奇心独立于时间之外,可能会在任何时候,给你甚至世界形成巨大的影响。
好奇,有时也会闹出一些笑话,但更多的时候会使整个世界为之巨变。普朗克的量子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率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试想,如果没有好奇心,门捷列夫如何能在零星混乱的元素中挖掘出一个意义非凡的规律?牛顿也不可能在习以为常中发现万有引力!好奇的力量太不可思议了。
有人说,那些都是伟人,我们是小小的普通人。那就回到一个个普通的人身上,好奇仍然无处不在。每逢假日周末,都有店铺在门前请人搭台表演,来来往往的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把视线投向舞台,好奇地看上一眼。这就是好奇心在作怪。
如果对一件事不怀有好奇心,要想成功无异于异想天开。就像上特长班一样,如果真有兴趣,就会如虎添翼,某一方面的特长会成为今后发展的良好动力;如果没有兴趣,就等于白白浪费时间,不如不上,以免把仅有的一点儿好奇心消弥殆尽。
不仅对于个人发展,对商业竞争来说,好奇仍起决定作用。现在国内的众多商家都力图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其核心就是创新,而创新源于创新人的好奇心,创新出来的商品也要求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起自己的坚实支柱。
总之,贯穿人类社会以及人的一生的,是好奇;促进社会不在“刀耕火种”停留的,是好奇;伴随着人们生活点点滴滴的,也是好奇。好奇,无处不在!
【篇五:我有一颗好奇心】
从我来到这个世上就拥有一颗好奇心。带着这颗好奇心,我不断地探索追求,它既给我带来了成功的喜悦,有时又会让我吃尽苦头。
小时候,我最爱看的节目就是少儿频道的《我是发明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发明爱好者,在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展示自己的无限才华,将自己的奇思妙想推荐给评委,有的甚至还获得发明专利。
我想:如果我是小发明家又会怎样呢?好奇心促使我把家中的一个收音机拆了下来,看一看是什么东西使它能够发出声音,原来是那两个像锅似的喇叭,由一块磁铁和一个小线圈组成的,一通电后,喇叭就会发出声音。拆完这个,我又拆开自己的遥控赛车,想研究为什么一按遥控按钮,赛车就能四处跑。结果呢,拆开壳子后,里面是一块不大不小的电路板。一块小板子就能让车子前后左右跑,还能变形翻转,设计得可真精巧,太厉害了!幼稚的我还想把电路板也拆开,可是,那上边一个小缝隙都没有,好像是被人施了魔法似的,牢牢地定在……当我又想把收音机和遥控车装上时,立刻吓了一跳,零件被我拆得七零八落,早已浑到一起了。我怕挨打,就只有靠着记忆安装了,不是装反了就是装错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零件全部安装完了。谁知,打开遥控车开关,车也不走了,只是一个劲地在乱叫。而收音机也不转了。我真是好奇心作怪,办了一件坏事。最后,还是由姥爷帮助修好的,免去了我的一顿打骂。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懂得了一点电器方面的知识,只要一有空,我总是认真地看书学习。家里的玩具都不知道被我拆过多少次,连爸爸淘汰的旧手机我也不放过,翻来覆去的看个半天。
那天,我在家里找东西,打开抽屉时看见一个旧手机,擦干净后一看,还挺好的吗!就是无法开机。好奇的我又想拆开来看看,于是,我拿出工具箱,用起子把手机外壳拆了下来,这点点,那看看,发现里面的接口处有一根电线断了,我马上拿起电铬铁,把电线焊上,将电池充满电后,试着开机,手机居然好了,我真为我的举动感到高兴。爸爸走了过来,也笑眯眯地夸我说:“仁杰,你真棒!是个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听了这话,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这就是我,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我还要在科学的海洋里继续探索无穷的奥妙。
【篇六:好奇心】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那么放眼世界呢?这样的“好奇而无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贞德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满足了芸芸众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语言,在这样的语言之中写的尽是愚昧,平庸,衰亡与了无生机。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
每个人都有这属于自己的好奇心那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因为好奇心,人类才有了如今的发展。
我最近也发现一件令我感到好奇的事——一向不关心国足的老爸,最近却在我的考试前夕,看起了世界杯,而且每天晚上都准时打开电视。哪怕他白天还要上班,晚上也依旧这样,面对老爸每天那么晚才睡,我便上前去关心关心他:“咦?老爸,你什么时候喜欢看世界杯了?“最近刚喜欢看,还不错”“老爸,身体重要啊!早点睡吧!”“你先睡吧,我再看一会”我终觉得少了些什么,但又说不上来。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起来了,却没见到老爸的身影,我暗想:老爸一定先走了吧。我还未走出家门。便听见爸爸的声音,“等一下等一下,我送你。爸爸匆忙穿好衣服”“那你今天不上班吗”“没事,早上请了个小假。送好你,我再去公司”爸爸开着车送我,我在车上是不时的问了爸爸几个关于世界杯的小问题。爸爸竟一个个全部敷衍了事。这是我的好奇心跟重了。但一会就到学校了,我也将自己的好奇心埋在心底。
放学回来我和往常一样。只是晚上我半夜起来上厕所,发现一个惊天的秘密——爸爸竟然一手端着咖啡,一手拿着遥控器,两眼上下不停地打架,这些都是些小问题,最重要的是电视里没有声音。难怪我一开始感觉有点怪怪的觉得少了些什么。但我还是没说出来。小心的回到了房间,夜深了却怎么也睡不着,后来实在是太困了,我睡着了。
第三天了,是我考试的第一天,放学我自己回来了。在家门口,却没进来,因为我听见了以下的对话:
“唉,老公你每天也不要这样了,身体要紧啊,放心吧你的呼噜声都听习惯了没事的”
“那怎么行,孩子都开始考试了,我的呼噜声会影响到他的”
“那你可以孩子睡觉了以后,你再睡。”
“好吧”
我终于明白了爸爸的用心良苦。
晚上我写完作业,便躺在床上,这样保持着一个动作。果不其然,爸爸轻手轻脚的进来了看的我“睡着了”便出去了然后不一会,一阵阵熟悉的呼噜声传来了。
这时我又一次的起来,开始复习开始的内容。
终于我不负众望,取得了如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