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儿童剪纸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儿童剪纸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共10篇)

时间:2018-03-24 来源:儿童剪纸 点击:

篇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论语》感悟—“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征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00多名少年儿童齐声诵读《论语》的读书声从电视中传出,它吸引着我我的好奇心,让妈妈给我买来一本《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句话就是出自论语,它告诉我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师长,办事要谨慎和讲信用,广施爱心,亲近有仁德的人.它告诉我们的这个生活中做人的道理,现在又有谁能做到这几点呢?我们在家都是被父母惯大的“宝贝”、“乖乖”,有谁能想到去孝敬父母呢?我们出门遇到老师也不过随口叫一声“老师好!”罢了,连脚步也不会停,有时还为了一点小利益,随口编了一套谎话,事后却不承认,这能算守信吗?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大声讲课,有的同学在下面小声讲,这样做能对得起老师的辛勤劳动吗?记得有一次去农村,有一家子吵架,一个年轻人竟然动手打了自己的父母,还骂了他们一顿,我看了心里很难受,我们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是这样的吗?
  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宝贝”还是“乖乖”,都应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学习《论语》、《三字经》等传统文化,学习孔子仁德、忠信、做事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我们的每个人诚挚有爱、充满活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美好,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

篇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循序渐进,对于底蕴深厚的京剧的弘扬更是如此.《红灯记》是现代京剧的代表,其中的经典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要求演员具有深厚的京剧功底,能够充分体现出现代京剧强烈的时代气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学到、悟到多少呢?有关部门可以尝试性地在中小学校开设一些京剧欣赏课程,让学生对京剧有起码的了解和感知,而不是一次性地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教学生学唱京剧.
确实,京剧是国粹,但传统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每一种传统文化都镌刻着中华历史的烙印,弘扬传统文化真正的题中要义是让传统文化不要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真正形成中华文化大家庭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景”.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中国传统文化最讲究的是“和而不同”,所以,弘扬民族文化并不是要一刀切,而是要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

篇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征文,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这个要自己写.我这里给你可以给你提供个框架:
最近都在流行“国学热”,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将其弘扬?
总所周知,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在这几千年里我们的祖先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生活总结出的并经过后人不断实践得出的做人、做事的经验和教训,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篇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作文,1000字,急用
写一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作文,字数1000字左右

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龙凤成祥,仙鹤长鸣,神鹿奔跃,日月轮回,世代不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 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在我们宏伟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他们身上有没有优秀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大事.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篇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活动形式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可以举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展览,让更多的人以此了解中国文化!
也可以拍摄一套纪录片来弘扬中国文化!

篇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因其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有别于其他民族,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在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这些传统文化对几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着深层次的影响.那么作为大学生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在现今校园文化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使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又要注重借鉴和吸收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中的先进的东西;同时还要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必要的阵地和其他物质条件,但是更主要的是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增加其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忽视硬件建设,会使校园文化活动无从开展,忽视软件建设则会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舍本逐末.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使大学生健康成长、科学的对待传统与现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必要手段.要做好这一工作,应当讲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

篇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论语的作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论语》感悟—“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征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00多名少年儿童齐声诵读《论语》的读书声从电视中传出,它吸引着我我的好奇心,让妈妈给我买来一本《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句话就是出自论语,它告诉我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师长,办事要谨慎和讲信用,广施爱心,亲近有仁德的人.它告诉我们的这个生活中做人的道理,现在又有谁能做到这几点呢?我们在家都是被父母惯大的“宝贝”、“乖乖”,有谁能想到去孝敬父母呢?我们出门遇到老师也不过随口叫一声“老师好!”罢了,连脚步也不会停,有时还为了一点小利益,随口编了一套谎话,事后却不承认,这能算守信吗?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大声讲课,有的同学在下面小声讲,这样做能对得起老师的辛勤劳动吗?记得有一次去农村,有一家子吵架,一个年轻人竟然动手打了自己的父母,还骂了他们一顿,我看了心里很难受,我们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是这样的吗?
  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宝贝”还是“乖乖”,都应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学习《论语》、《三字经》等传统文化,学习孔子仁德、忠信、做事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我们的每个人诚挚有爱、充满活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美好,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

篇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辩证地加以看待,一方面要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摒弃落后愚昧的传统文化,即吸取精华,摒弃糟粕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篇九: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0字以内

一.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学加以改造或剔除.
1、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有两传统
2、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影响
3、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4、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性.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一块永不磨蚀的“胎记”.
三、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私之辩证”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强调在“义”和 “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主张“合而不同”,“和为贵”,讲求和睦相处,强调社会和谐,“亲仁善邻,国之宝也”.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凡人炎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亦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守信诺.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里讲的“神明”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圣心”是指一种道德境界.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存之又存,相乃不舍”,逐渐地但无止境地趋于“至善”.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是就是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四、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自从1919年“五四”运动第一次中西文化大碰撞以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以及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伦理道德文化,一直是我们在文化和道德建设上进行战略选择的一个重大而无法回避的问题.虽然我们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和回答,但直到现在所谓新自由主义、“全盘西化论”和新复古主义、儒家救国论仍然不绝于耳,成为当今意识形态领域里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必要旗帜鲜明地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态度,澄清理论是非,扫除思想障碍.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①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之;②在按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建设的需要,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之;③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的积极内容.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全盘西化的思潮.这两种思潮在对待道德问题上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复古论还是全盘西化论,都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道德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篇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寒假作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争做文明朝阳人》600字以上、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有的速度帮下啊、谢啦.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么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的答案,但是这些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本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传统的礼仪之邦,“讲礼仪”是中华名族上下五千年的显着特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明确要求现代中学生要礼貌待人,遵规守纪,严于律己.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部分同学还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比如楼梯上经常会看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为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的角落里食品包装袋随处可见,甚至有些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生和清洁工打扫,扔在地上是没有关系的.再例如,有些同学经常在学校的走廊里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还有一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破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学习文化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注重自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谈、行为举止,自觉履行我们应带遵守的文明礼仪.文明礼仪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对文明礼仪并不怎么重视,从而我们会忽略文明.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情切,是平时遇到师长时的主动问好,是一不小心碰到对方后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地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行为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后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是被大家广泛推崇的一种道德行为.
  做文明人就要文明用语,文明做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中学生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美德,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不能做一个文明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礼貌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同时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应当遵照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严格的要求自己,只要我们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文明用语,我们就会成为新时期文明的中学生.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你还有明天;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你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金钱;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将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朝阳中学生.让文明之花,礼仪之花,开满校园.
  【非原创的】

推荐访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ppt

上一篇:我爱校园征文(共10篇)
下一篇:红色革命故事(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