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文学常识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 正文

杭州风景(共9篇)

时间:2018-08-12 来源:文学常识 点击:

篇一:杭州风景

写杭州西湖的景色,50个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说的不错,西湖就像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姑娘,安静,美丽又充满生机.湖边,一排排的柳树,是姑娘的秀发,轻盈而飘逸.湖面,清澈见底的水波,是姑娘的脸庞,剔透而明亮.那一个个路边的行人,都是在仰慕着姑娘的美丽,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文笔不行,

篇二:杭州风景

杭州风景优美,周围的
杭州风景优美,周围的山上树木葱郁,这里的植被属于 [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C
【杭州风景】

篇三:杭州风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杭州西湖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千米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
材料二:
某时期杭州国内游客统计。
材料三:
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示意图。
(1)杭州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地是哪些省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湖是杭州最为着名的旅游区(景点),该景区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驾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具有自由、灵活、时尚等特点。近几年来,“自驾游”在长三角地区日益盛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江、浙、沪等省市。
(2)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质量高;许多旅游资源集聚在一起,集群状况较好;与邻近地区相比,景点的非凡性较突出。
(3)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公路交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高,轿车进入家庭的速度快。

篇四:杭州风景

李白赞美杭州西湖的风景有几首诗呢?
写李白对杭州西湖风景游览的感受.

貌似没有,李白时,杭州西湖一带多为淤泥,彼时确没有什么景致,直到李白离世后10年,白居易来到杭州任职,率领当地百姓对西湖开淤排污,杭州美景自此而来.可以说杭州是白居易发现并缔造的. 您好,如果满意,请采纳.【杭州风景】

篇五:杭州风景

杭州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和名胜古迹 修改病句怎么改?

杭州有许多优美的地方 or 杭州有许多优美的名胜古迹

篇六:杭州风景

白居易《忆江南》写的是杭州哪个季节的景色?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写的是 春景~~然后你在看下下面的~~可能对你有帮助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你觉得呢?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作者】
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篇七:杭州风景

杭州因为风景很好,所以气候也特别宜人.(改病句)【杭州风景】

杭州 不但 风景很好,而且 气候也特别宜人

篇八:杭州风景

杭州因为风景很好,所以气候也特别宜人. 修改病句
不会

【杭州风景】

杭州不但风景很好,而且气候也特别宜人

篇九:杭州风景

描写一处风景的作文
最好是浙江杭州的.

写景作文:杭州印象
清晨漫天薄雾,行车数百公里,到达了细雨蒙蒙的杭州.
对杭州的第一印象是高速立交,外地车辆绕行;高层建筑林立,现代化大城市的繁荣气息.
从城郊进入老城区,楼层渐低,空间渐宽,视野也远了.入住的饭店原名很秀气:浣纱宾馆,现在餐馆承包,又冠以承包人的品牌,于是叫方老虎·浣纱饭店.好怪的名字,象土财主抢亲.
饭店距西湖很近,只有十分钟的步行路程,行道两旁尽是服饰小门点、餐馆、酒吧、茶座、咖啡店,也有几座高大的建筑是世界名品商场、百货商店,透过橱窗,林林总总的新颖商品吸引着车上女士们的眼球.还未下车,她们就开始商量购物计划了.
杭州之为“天堂”,就因为美丽的西湖.城依湖建,湖在城中.如今的西湖,仍保留着三面山一面城的格局.近年来,杭州市花了很大的气力引钱塘江入湖,沿湖景区向四周拓展,除了苏堤、白堤,又开发了杨公堤度假休闲区.站在城的一面,满眼湖光山色,清波粼粼,如入画境.
江南春早.车窗外嫩绿的柳丝、盛开的白玉兰、含苞的紫玉兰和不时掠过眼前的点点红梅,早已打破严冬的萧杀,渲染出勃勃生机的春意.面对微波荡漾的湖水,遥望湖心绰绰约约的湖心岛、三潭印月,近观赏心悦目的春色,一路劳乏的筋骨不禁松弛下来,萌发出静坐湖边小亭,悠悠观赏,细细品味的欲望.
集体出游嘛,总是将游程分割为一站站目标,每站给定一段时间,团队成员“跟着走”、轮流拍照,上了车、船隔窗观景.我是随遇而安的人,静静走在人群中,用心捕捉眼前的美丽.
灵隐寺
灵隐寺是灵隐山麓飞来峰旁的一座禅宗古刹,离西湖不远.据说东晋时,印度僧人到杭州,见此处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选址建寺,取名灵隐.后来济公在此出家,这位“野佛”古道热肠,游戏人间的故事家喻户晓,灵隐寺也因此扬名.
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药王殿,依山势而上,侧旁还有很大的罗汉堂.据介绍,在城市庙宇中,灵隐寺是规模最大的,也是文革期间几乎未遭破坏的特例.庙内修缮一新,只有殿前、道旁的参天古树,无声讲述着久远的历史.主人特地向我们介绍:天王殿上悬的“云林禅寺”匾额,是清代康熙的手笔,独块香樟木雕成韦驮菩萨,是南宋遗物;大雄宝殿中20米高的释迦牟尼坐像,是以唐代禅宗着名雕塑为蓝本,用24块香樟木雕成.还告诉我们:灵隐的菩萨特别灵验,有求必应,只是达愿后必须还愿.
我并无所求,只是以目瞻仰,以心相敬,佛经故事里,从佛祖到每位罗汉,都是世间德高望重之人、为解世间疾苦而牺牲奉献之人,愿他们的精神常留人间.
走出山门,顿觉眼前一亮,飞来峰如一面屏风,黑色石壁的纹理如湍如瀑,壁上大大小小的石洞中各有神态生动的佛像,绿色乔木、藤蔓植根于壁,与石纹相映成趣,壁下清溪流水,曲径通幽,小桥飞跨,一时竟不觉近旁城市之喧嚣,正是白居易《冷泉亭记》里“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的那番意境.
雷峰塔
雷峰塔之闻名,是因《白蛇传》故事.尽管镇江金山寺的僧人都为法海抱不平,说那个拆散人家夫妻,化钵为塔将白娘子镇在塔下的,根本就不是金山的高僧法海.可是,传世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对民众的影响远大于历史,法海这段冤情恐怕辩不清了.
雷峰塔建在西湖南侧山上,与北侧的保俶塔遥遥相望.这座古塔曾因火灾烧毁了所有木结构,残留的砖塔仍矗立山上.从照片上看,那座砖塔,顶端生了小树,塔体有些开裂,显得特别古朴,夕辉晚霞之中,非常壮观.
雷峰塔是1924年轰然坍塌的,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记载了乡下人听说塔砖放在家里可保平安,便纷纷去抽,硬是抽坍了这座古塔.所幸当时塔不是斜着倒的,佛舍利等文物压在地宫中,重建时又被清理了出来.
重建的雷峰塔,从外观上看,除了高大气派,并没有什么特别.因为立在山顶,我们还上了一段长长的阶梯.走到塔前,才发现居然有电梯从山下通上来.进入塔内,又发现塔的基座用钢架支撑,一至三层,保留了遗址的塔基残留,隔着圈起来的玻璃墙,黄土和残砖垛清晰可见,历史信息随着这部分遗迹留给了后人.新塔所用是现代先进建材,三层以上中部都有电梯,老弱者可以乘梯而上.最高一层的金顶有2002朵莲花,围着可升降的“顶宫”,据说里面也有镇塔之宝.每层塔壁都有壁画,第七层雕刻了佛主出生到圆寂的故事,第六层镶嵌了数幅大型桃木雕刻《白蛇传》……
我们一行边看边感叹,这些年各地为了发展旅游,有的拆了古建筑建了假文物,有的专门仿制古砖修缮古建筑,虽说修旧如旧,但原先建筑上的历史信息还是消失了.象这样,既保护真遗迹,又为后人留下现代建筑精品,这思路确实令人叫绝.
湖畔漫步
晚饭后,女士们迫不及待地结伴去逛商场.我走出湖畔的餐馆,看着远处山上的宝塔、湖心翘顶的亭阁尽由各色灯光勾勒,近处水波里映着五彩的灯影,随波微微颤动,身边一对对情侣相拥相携,款款移步,呢喃轻语,顿觉心醉.便拉住一位同伴去湖畔散步.
湖畔宽宽的行道铺着方格的红色地砖,近水的垂柳在晚风中轻轻拂动,叶间一串串柳茸,正孕着三月飞絮.行道上隔不远就有一株老香樟,枝杈虬伸,形成伞一样的树冠.行道外侧是宽宽的花圃,眼下花开满树的是玉兰,无论白色的花朵还是紫色的花苞,都那么绚丽灿烂,引得路人驻足抬头,赞叹不已.
沿湖漫步的人多是附近居民,他们闲适地在湖边漫步,随意坐下小憩轻语,也许这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可真是“天堂”里的日子!
我的同伴对西湖特别钟情.十多年前,她和同在部队服役的丈夫曾带着两岁的儿子来杭州休假,住在附近的海军招待所.此刻漫步湖畔,她不时冒一句:“那时我们经常骑自行车,到湖边来玩.”“是啊,这些香樟树一直就在湖边的,我还记得.”沉浸在浪漫假日的回忆中,她心里一定充满甜蜜.
湖畔也有一些小小的售货亭、廊,我们被琳琅的丝绸、特产和工艺品吸引,信步进店,细细观赏.不经意间,也遇上了心仪之物——我买下了一个绣花绸面的软质眼镜套和一把“张小泉剪刀”,她买下了一对绣花的靠垫套.竟是散步、购物两不误了.
现代人喜欢新奇热闹,静静的风景已经难以满足游人的兴致,西湖上也安装了定时开启的夜光音乐喷泉.走过那段湖岸,见许多人面湖而坐等待着,以为湖上有节目演出,并未在意.返回时正好音乐声起,无数水柱随音乐舞动,每一曲节奏不同,水的舞姿也不同,各色彩光打在水幕上,随波变幻,令人目不暇接.我们在近旁的廊下寻了个坐处,看着这远静近动的夜色,晚风拂面,曲声悦耳,整个身心浸润在酥软惬意之中.
灵峰探梅
春梅是这个季节最让人牵挂的花儿,听说我们想赏梅,热心的主人作了安排.
一早来到杭州植物园,先入眼帘的仍是玉兰.数十株玉兰树夹道而迎,花开得雪白一片,令人眩目.一阵风过,无数花瓣飞离枝头,飘洒而下,注目赏景的游人不禁惋惜地轻呼一声:“呀!……”
梅树集中在灵峰,要翻过一个山坡,细雨蒙蒙之中,我们兴致勃勃地走上山道,我们不认路,也不知道有多远,只跟着感觉向前走,倒真有点“探访”的味道呢.
走了一段,看见路边有株梅树,开着粉色的小花,远远的还有一株开着淡绿梅花……一棵一棵远远相望着,许是细心的园主人特意留下的路标吧?
到了,到了!果然翻过山坡,便看坡下到不远处密密的一片红雾,脚下不觉紧赶几步.呵,眼前好大的一片梅园,粉的、红的、白的,争奇斗艳,游人流连花海之中,满面欢笑,只听“看这儿!”“那儿多美!”不知用眼睛往哪里看是好.
令人心醉的景色怎么也看不够,只能用相机留下这美好的瞬间.游人纷纷选景,花间含笑,随意一站,便是一幅精美照片.兴奋之中,便忽略了那梅树下片片残红,花径间落英缤纷.
想那花儿开则繁繁盛盛,落则飘飘洒洒,一切皆由自然,唤也唤不来,拦也拦不住.能让这么多游人体验“探”的急切,“赏”的愉悦,也就不枉一季的辉煌了.
泛舟湖上
乘上船,在湖面荡漾,又是一番景色.眼前雨丝迷蒙,茫茫湖面雾气上升,近旁的柳、湖心的岛、湖畔的山和城都朦胧起来.不禁轻轻念出“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只有身在此间,才能领略眼前这淡妆的水墨韵味啊.
湖上诸岛是不同朝代疏浚湖底积淤而建.小瀛洲岛上有湖,有亭台楼阁桥,有三潭印月等胜景,想必建岛之人将海上瀛洲的幻想,都移到了这里.湖心岛以乾隆御笔亲题的“虫二”字谜碑闻名,上岛后却有些失望,那块碑是新仿的,已非原物,也很少有人驻足观看,想必“风月无边”的谜底已众所周知.最小的岛是阮公岛,船不停靠,只能远远注目.阮公名阮元,是扬州人,我平时常走的毓贤街上有座老宅,就是阮家祠堂.阮元是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当过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礼、兵、户、工部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漕运总督,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据说他在浙江巡抚任上,曾督师歼灭多年扰民的盗匪,还设诂经精舍,亲自授课,培养了许多人才,这岛就是为纪念他而得名.
曾以为白堤、苏堤因白居易和苏轼的诗作而命名,其实却不是.这两条堤就是白居易、苏轼在杭州为官时修建的.泛舟于湖上,看着这些记载着大诗人、大学者“政绩”的名胜,对“学而优则仕”、“修齐治平”、“文章太守”等概念似乎有了新解.与眼下真学者不屑于为官,为官者往往轻学不同,古代有真学问才有机会官居高位,大学者不仅佳作传世,而且造福一方.这么想来,这为官之道和学问之道还真得好好地向古人学习啊!

推荐访问:杭州风景图片 天刀杭州风景

上一篇:日语高考(共9篇)
下一篇:情人爸爸(共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