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课文语文五年级上第五课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 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地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诗意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人向远方,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绿了江南两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长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一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三首的诗意
第一个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离南京也只隔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回到家乡呢?第二个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介绍诗人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大臣.原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生于临江军(治今江西清江).字介甫,号半山.父王益,进士出身,长期在今江西、广东诸州县任职,卒于江宁府(治今江苏南京)通判任上,全家举迁后久居不去,江宁成为第二故乡.幼随其父遍历各地,见多识广,深谙民情.庆历二年(1042)举进士,出任潍南东路(治今江苏扬州)判官.庆历七年(1047),调任鄞县(今浙江宁波东南)知县,遍访东西14乡,部署水利兴修,创导贷谷与民(为“青苗法”之发端),政绩有声,且对理财必须“资之天地”(即靠发展生产)有独特的见解.皇佑三年(1051)再调任舒州(今安徽怀宁)通判.时在京名人范仲淹、富弼等闻其文辞政事有声,交表推荐,均以“家贫口众”不愿就翰林馆职,其间仅一年任太常寺群牧判官,坚请离京出任东南地方官吏,“得尽其才”.嘉佑二年(1057)即改任常州知州.次年移任提点江南东路(治饶州,今江西波阳)刑狱,不久入为三司度支判官.向仁宗上《言事书》,力言当从培养、使用人才的各个环节着手改革吏治,兼及理财、军事等各方面的改革,实为后来变法的早期纲领或理论雏形.仁宗赞其文才,拔为知制诰,然对改革不加采纳.再上《时政疏》(又名《本朝百年无事札》;一说呈于熙宁元年,神宗时,强烈呼吁及时改革,“有为之日,莫急于今日;过今日臣恐有无所及之忧”.嘉佑八年(1063)仁宗死,不久母丧回江宁守制,离职去.英宗在位四年,居家不出.
◎【张籍】(767?-830?),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与白居易相近.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
纳兰性德(2张)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相传为曹雪芹所着《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
苏教版的语文书五年级上册的第5课内容是什么?
我拿出爸爸生日那天送我的那台数码相机,小心翼翼地挂在脖子上,端着它走出家门.打算今天出去四处转转,拍拍照.
走在人行道上,心里总想着拍点什么.我边走边看,什么都感到新奇,可就是一直也没能找到什么有价值的来拍.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了广场.刚走到广场入口,便发现前面有个小孩子不讲公德心:站在广场的一侧,拿着手里的西瓜,边吃边往远处扔.瞧,那边有个晨练的老公公踩中了西瓜皮,坐在地上.
“哎哟!”我正想拿起照相机把这镜头拍下,却发现自己也踩中了西瓜皮.“哎哟,痛啊!”当我正坐在西瓜皮上痛哭之时,我猛然发现那位“大仙”--丢西瓜皮的小孩吃完西瓜刚要走,立马踩中了自己扔的西瓜皮,真是自食其果啊.OK,马上抓拍!送给大家做个反面教材也不错.
哈哈,刚才乱扔西瓜皮的小孩也像我一样,坐在地上大哭呢!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课后练习3:把秋思改成小故事
200字左右【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
在一个寂寞的夜晚,张籍吃完了晚饭,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欣赏皎洁的月光,它圆圆的挂在天上,给暗暗的大地真添了
他看着看着,忽然一阵秋风吹来,张籍冷得直打颤,他只得回到屋里,从衣柜里找出了一件临走时,母亲给他缝的一件棉袄.
他看着棉袄就想起了他年迈的母亲,于是,他就拿起毛笔在纸上写到:母亲,您的身体可好?天气渐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着凉.请您别但心我,我过得很好.
第二天,太阳刚爬上山腰,张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里.
王三正准备,走了的时侯,张籍又把信拿回来,拆开,写到:你们要快乐的过每一天,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不开心、、、、、、写完这些张籍才将信给了王三,王三骑着马,飞奔而去.
张籍看着远去的王三,心里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可以给妈妈写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么时后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树叶黄了,被瑟瑟的秋风无情地吹走.客居洛阳城里的诗人张籍目睹这凄凉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乡.
他想给家人写一封信.正要落笔时,心里却涌起千愁万绪.远离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说的话,有多少想写的事啊!长期独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话想倾诉,借这次机会把想说的都写出来吧!诗人想了又想,终于落笔行书,尽情地讲述着自己与家人离别后的事情和自己的心里话.
信终于写好了,可诗人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他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叮嘱送信人一定要将信完好无缺地送到家人手里.可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际,诗人又拆开信封,仔细地看了好几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语.
送信人终于上路了,张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际.后来,张籍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秋思》.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秋思的故事怎样写,最好是作文
秋思
在一个秋风瑟瑟的日子里,客居在洛阳城里的我,抬起头,望着窗外,看到忽如其来的秋风,将一片片掉落在地上的、黄黄的树叶卷了起来,黄叶就这样被带到别处.我看到这凄凉的景色,不禁感到孤独,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于是,我匆匆铺开白纸,提起毛笔,开始写信.可想来想去,却不知从何写起,因为,我想写的事太多了.我放下毛笔,思考了许久之后,再一次提起笔,写下了这样一封信:爸、妈:我在这儿过得很好,您们别担心,家里过得好吗?……我将信小心翼翼地封好之后,想找人把我写的信捎给家人.
正在这时,我瞄了一眼街头,发现自己的老乡正站在那儿,我赶紧出门迎接,并和他聊了起来,聊着聊着,我忽然想起了那封信,便问到:“老乡,是否回去?”他点了点头,问:“您也回去?”我摇头说:“我不能回去,在洛阳,我还有点儿事没办完.”说着,拿出那封信‘“这封信,您替我给我爸妈.”他点点头,正要走,我又叫住了他:“老乡,等一下,嗯——我那封信能不能还给我一下.”老乡很奇怪,但还是将那封信还给了我.我再一次拆开信查看了一遍,怕匆匆写的信没能把所有的意思表达出来.
我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将信郑重地交给我的老乡.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的一抹,还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
一道
人教5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第3题 把秋思变成小故事
诗人张籍离开家乡,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洛阳城.
光阴似箭,转眼间中秋节都即将来临,树叶枯黄,都纷纷落了下来.洛阳城内,冷风阵阵,让人们感到这世间无比凄凉,张籍禁不住涌起思想之情,他怀念故土,怀念那些乡亲父老……
张籍想想亲自登门拜访亲朋好友们,顺便回到故乡去探望父母.可惜因为遇见一位正要回需要当官,没有办法.沮丧之季,恰巧遇见一位正要回到家乡的同乡,决心写一封家信委托同乡务必要把信转送到父母手中,以表孝心.信中有着甜蜜祝福语:祝父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只怪对乡亲家人说的事情太多太多,万一这次是他与亲戚最后一次联系?如果这次的信没有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那怎么办?此时此刻,张籍的内心是多么复杂,多么矛盾.
每当捎信的人刚要启程的时刻,他还要将信封拆开,唯恐写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也担心会不会少写.有时候甚至不能发现错误他也迟迟不肯将信送走.虽然每次这样时,捎信人炯炯有神的目光都会显得黯然失色,但是他也了解张籍诗人顷刻的心情.
张籍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用锐利的目光扫视这封信,他那紧锁的眉头正好照应了他没有思绪的心情,此时他是多么想回乡啊!
张籍望着蓝天多么想高歌呐喊,倾诉着自己的心愿……
语文五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5课《古诗词三首》的意思?
①牧童: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②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③清平乐·村居: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