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新教案合集,共67页,这里只能复制一小部分,详细的请到我们网站下载
1.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1.重点: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难点:初步领悟课文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掌握这些词语的运用.
(1)痴想(chī):
(2)隐秘:隐蔽,不外露.
(3)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4)凝成(nng):凝结成.
(5)诱惑(yu):吸引,招引.
(6)喧腾(xuān):喧闹沸腾.
(7)漫湿:水满湿润.
(8)枯干(kū):失去水分,没有水.
(9)一瞬间(shn):一眨眼之间.
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2.导语.
童年时代,每个人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我们可以从诗中找到答案.
三、正课
1.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老师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课文.
5.探究质疑:“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讨论并归纳;“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
6.探究质疑: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7.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讨论并归纳:“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8.探究质疑:“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第二课时
9.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讨论并归纳: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
10.探究质疑:既然“海”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诗中的“山”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比喻重重困难.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难,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需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境界才能实现.
11.探究质疑:“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讨论并归纳:“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的.
12.探究质疑:为什么说一座座山顶会“诱惑”着我?
讨论并归纳: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13.探究质疑:“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
急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新教案合集,共67页,这里只能复制一小部分,详细的请到我们网站下载
1.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1.重点: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难点:初步领悟课文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掌握这些词语的运用.
(1)痴想(chī):
(2)隐秘:隐蔽,不外露.
(3)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4)凝成(nng):凝结成.
(5)诱惑(yu):吸引,招引.
(6)喧腾(xuān):喧闹沸腾.
(7)漫湿:水满湿润.
(8)枯干(kū):失去水分,没有水.
(9)一瞬间(shn):一眨眼之间.
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2.导语.
童年时代,每个人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我们可以从诗中找到答案.
三、正课
1.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老师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课文.
5.探究质疑:“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讨论并归纳;“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
6.探究质疑: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7.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讨论并归纳:“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8.探究质疑:“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第二课时
9.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讨论并归纳: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
10.探究质疑:既然“海”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诗中的“山”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比喻重重困难.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难,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需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境界才能实现.
11.探究质疑:“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讨论并归纳:“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的.
12.探究质疑:为什么说一座座山顶会“诱惑”着我?
讨论并归纳: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13.探究质疑:“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要具体的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主备人: 课型:复习 课时:1课时
【复习目标】
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所学课文.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领悟深长意味的语句.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5、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强化训练以实现理解,互动探究以寻求规律.
【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2、品位赏析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复习过程】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一、提问,明确
1、作者简介及文学知识.
⑴、鲁迅生平简历:鲁迅(1881~1936),原名( ),浙江绍兴人,文学家、( )、( ).
⑵、《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一部散文集,共收集10篇文章,大部分是( )和( )回忆.写这些文章时作者已经四十多岁.“朝花”比喻( ),“拾”是对往事的回忆,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3)、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最着名的小说《城南旧事》.
(4)、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着名( )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 》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 》、《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5)、普希金:普希金(1799-1837),( ) 诗人.生于莫斯科.被称为:俄罗斯近代文学( ).他使俄罗斯文学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进入了世界文学的先进行列.主要作品有长诗《叶普盖尼•奥涅金》等.
(6)、弗罗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 )诗人.1874年3月26日生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他11岁丧父,后随母亲迁居东北部的新英格兰.此后,他就与那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弗罗斯特16岁开始写诗,20岁时正式发表第一首诗歌.他勤奋笔耕,一生中共出了10多本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1914),《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流的小溪》(1928),《见证树》(1942)以及《林间空地》(1962)等.弗罗斯特的诗可分为两大类:抒情短诗和戏剧性较强的叙事诗,两者都脍炙人口.
(7)、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 ),晚号(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神宗时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散文雄健峭拔,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8)、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 )、( )和宋代的( )、( )、( ) (称为三苏)、( )、( )、( )(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也有这种分为唐二家,宋六家)
教师活动二:结合课件检查
2、字词积累
(1)、注音
确凿( ) 菜畦( ) 斑蝥( ) 敛( ) 脑髓( ) 蝉蜕( ) 狗窦( ) 倜( )傥( ) 执拗( ) 攒( ) 宿儒( )
折( )断 肿胀( ) 叮嘱( ) 皱( )眉 骊( )歌 玉簪( )花 鸡毛掸( )子 气咻咻( ) 木屐( ) 简陋( ) 讪( )笑
弹( )壳( ) 嫉( )妒( ) 灯芯( ) 脖颈( ) 冰雹( )
篱( )笆( ) 瞬( )息 幽寂( ) 延绵( ) 荒草萋( )萋
(2)、解释加点的字:
世隶耕( ) 未尝识书具( ) 并自为其名( ) 指物作诗立就( )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求之(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 泯然众人矣( ) 受之于天( ) 贤于材人远矣( ) 得为众人而已耶( )其诗以养父母(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父利其然也( ) 其受之天也( ) 如此其贤也( )忽啼求之( ) 借旁近与之( ) 传一乡秀才观之( ) 以钱币求之( ) 余闻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闻也( ) 受之天也(音节助词,协调音节, )环谒于邑人( ) 于舅家见之( ) 贤于材人远矣( )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例: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 )
伤仲永( ) 父异焉( )
(3)、解释词语
人迹罕至: 宿儒:
知交半零落:
闯练: 嫉妒:
骇人听闻: 向往:
萋萋: 伫立:
教师活动三:复习课文重要点
【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部分的内容呢?
2、如何理解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含义?
3、分析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叙事的手法.
4、丑小鸭两次离家出走,情况一样吗?
5、你觉得丑小鸭最终变成了白天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 普希金要求我们如何应对生活给我们的“欺骗”呢?
7、《未选择的路》一诗为什么把描写的重点放在那条“未选择的路”上呢?
8、你认为方仲永的前后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
9、、方仲永前后判若两人,你认为造成方仲永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蕴涵了什么道理?
教师活动 四、关键文段背诵
教师活动五:
完成《第一单元检测习题》即宁阳县统一试题
【教学反思】
求《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语文]苏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语文]苏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千个球》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十六国宝——大熊猫(七年级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十七黔之驴(七年级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十八三个太阳(七年级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十八三个太阳
[七年级语文]二十“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七年级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第七册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冰心---《纸船》
[七年级语文]《纸 船》 分 析
[七年级语文]二十二毛泽东词二首(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
[七年级语文]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资料(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少年爱因斯坦教学资料(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鹤群》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十二凡尔赛宫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七年级语文]十三短文两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七年级语文]十四松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七年级语文]十五松树金龟子(七年级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童趣2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童趣3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童趣4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2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3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4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人生寓言4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童趣1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人生寓言1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人生寓言2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理想1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理想2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理想3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理想4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白兔和月亮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1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15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16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17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18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邓稼先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生命 生命18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28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29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30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郭沫若诗两首2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丑小鸭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斑羚飞渡1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斑羚飞渡2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生命 生命13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生命 生命2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生命 生命3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观舞记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郭沫若诗两首1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1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2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紫藤罗瀑布1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紫藤罗瀑布2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生命 生命1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斑羚飞渡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社戏1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竹影1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马教案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1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2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狼教案1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真正的英雄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社戏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用一句话总结
人生中充满坎坷,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就能取得成功.
七年级上册第30课的教案及解析
课 题
寓言四则
课时 两 课 时 总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 分析故事情节.
③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态度
明辨是非,培养美好的品德.
教 学 重 点
① 分析故事情节.
② 多角度概括寓意.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重 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比积累文言词语.
教 学 流 程
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 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 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寓言四则
授课时间
课 时
两 课 时
总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①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 分析故事情节.
③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态度
明辨是非,培养美好的品德.
教 学 重 点
① 分析故事情节.
② 多角度概括寓意.
第 二 课 时
教 学 重 点
准确的理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
教 学 流 程
复习导入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整体感知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b.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揭东县七年级上册语文11课春的教案(板书设计)!
我是揭东县的!急求老师的板书设计,只要是一样的,哪的都行!急.各位高手把你们已经抄好的板书给我看看吧!
一、盼春
1.反复 盼春心切 拟人
2.宏观勾勒 春山光泽 春水涣涣 春日暖人
排比 照应前文,草稿
二、绘春(微观描绘)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1.春草图 情态、质地 色泽 长势
.
我才抄了一点,在12小时内!
春花图:满,火(排比,比喻),甜味儿(果实,联想),野花遍地(像眼睛,像星星,多,色彩明丽),蜜蜂闹 蝴蝶飞(春花烂漫,香味浓郁,反衬)春风图:触,嗅,听.春雨图:形,状,景(由近到远)迎春图:舒活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颂春,三个比喻(新,美,丽)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五年级语文试卷90-期末试题
.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 )高大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庄严.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我说:“( ...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语文期末试卷(2套)(含答案)
.年级上期语文期末试卷二\x0b (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班级 姓名 分数 \x0b一、积累运用(分)2、判断下面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庄严.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年级上期语文期末试卷二\x0b (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班级 姓名 分数 \x0b一、积累运用(分)2、判断下面 ...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卷
.班别 姓名 成绩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5分)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走进语文大观园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庄严.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见到了鞠躬尽(cuì)____的邓稼先,七年级英语期末试卷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九)
.②“这也真够滑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庄严.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见到了鞠躬尽(cuì)____的邓稼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滑稽:③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苦心孤诣:④他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踉踉跄跄:...
(华师版)华师嘉玛学校中学部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在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加点并在后面的括号中改正:(2ˊ)贮立凝望( ) 明查秋毫 ( ) 瘦骨粼峋( ) 获益非浅 ( )根据要求默写:(4ˊ) ...华师七年级上,( )庄严.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见到了鞠躬尽(cuì)____的邓稼先,华师版七年级数学.在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加点并在后面的括号中改正:(2ˊ)贮立凝望( ) 明查秋毫 ( ) 瘦骨粼峋( ) 获益非浅 ( )根据要求默写:(4ˊ) ...
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卷A
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卷A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庄严.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见到了鞠躬尽(cuì)____的邓稼先,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卷A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卷班级 姓名 成绩第一部分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庄严.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见到了鞠躬尽(cuì)____的邓稼先,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积累运用(共24分)一、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1、yùnniàng( ) 2、hài( )人听闻 ...
2008-200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义乌市]
.乌市2008——2009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联考试卷(2008年12月)考生须知: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5分)人教版八年级英语,( )庄严.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见到了鞠躬尽(cuì)____的邓稼先,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有四大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7小 ...
初一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卷-新人教[整理]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语言运用(36分)1、汉字是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形式初一语文期末试卷,( )庄严.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见到了鞠躬尽(cuì)____的邓稼先,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有四大题,深受世人的喜爱.相信你通过努力,初一语文期末考试也一定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请用楷书抄写下列语句:(3分) ...
(新课标)广州市天河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市天河中学高二年级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两部分高二数学新课标教案,( )庄严.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见到了鞠躬尽(cuì)____的邓稼先,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有四大题,深受世人的喜爱.相信你通过努力,共四道大题,19小题,分值为150分,新课标高二语文试题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七年级23课登上地球之巅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这次登珠穆朗玛峰的概况和意义
2,体会登峰的艰难和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
3,重点研读刘连满这个人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敢于献身等精神
难点:刘连满没有登上顶峰但文章却是重点写
三,多媒体课件展示
四,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的歌曲
你听过这首歌吗?
珠穆朗玛,你对她了解有多少呢?(学生介绍)
[教师总结补充]:珠穆朗玛,藏语的意思是“圣母”,因为峰顶长年积雪,一派圣洁的景象.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13M,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坐落在西藏定日县中尼边境处.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称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
(二),登峰活动概括介绍
那么,是谁在这条充满死亡的路上创下了奇迹呢?(学生回答: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
是的,1960年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的冰雪,翻过万丈的 岩,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地球之巅,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从北坡登上历史最高峰的创举.
(三),双边互动(铺垫)
这次活动在当时引起了世界的轰动,许多家报纸都在第一时间纷纷刊登了这则新闻,于此同时王富洲,贡布,屈银华的名字也变得家喻户晓.(展示幻灯片)这是当时报纸上刊登的三张照片(分别是王富洲,贡布,屈银华)
互动1 :现在我们假设他们爬的是我们上虞的龙山,抑或是复止山,还会如此的轰动吗?
(学生肯定回答不会,因为爬这些山太容易了,连老人和小孩都能爬上)
明确:这主要是体现了攀登的艰难,从来没有人能从北坡登上过珠穆朗玛峰
互动2:通观全文,请你把能体现艰难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提示:直接描写队员们攀登艰难的句子
如:(第5小节)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攀登,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第六小节)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第22小节)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
攀登的高度与攀登的时间关系的句子
如:(第4小节)突击顶峰的队员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大约70米
(第8小节)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第22小节)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互动3:从这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我读出了.(可以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意志坚定等等
互动4: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你觉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样的一往无前呢?
明确:是一颗爱国的心,一颗为祖国争光的心.我们可以想象当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顶峰时,那是多么令人自豪和骄傲的啊!
(四)研讨时间(重点)
[过渡]根据课文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突击顶峰的除了刚才图片上的三个人以外还应该有一个人,他是谁?(学生答刘连满)
那好,下面时间请以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阅读文章,重点放在刘连满身上,
把你们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得写在小纸条上(老师发给每小组小纸条),我们一起解决.(学生讨论,教师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
10分钟后,教师收起发下的小纸条.
[过渡]我发觉我们班级中的同学,发现问题的能力特别的强.但我很遗憾,因为时间有限,不能一一的在班级中讨论,就选取几个大家都关注的,大家说好吗?(好)
讨论1:他们一共攀登了多少天?
讨论2:刘连满为什么没有登上顶峰呢?是他自己放弃了吗?
教师补充:刘连满渴望登上顶峰,他在国庆50周年的庆典上说过:”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登上珠穆朗玛峰.”
讨论3:有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这里刘连满再坚持的话一定会胜利吗?
讨论4:为什么当时没有刊登刘连满的照片?
教师再问:如果你当时是一家报社的主编,你觉得该不该把刘连满的照片也登上去?(重点讨论)
从以上的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刘连满同志在”渴望活着”,”有机会活着”的情况下却”放弃活着”中体现出来的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总结体验
不管是没登上的刘连满,还是登上的另外三个人,都是可爱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请你用下面的句式并结合你的感受说一句话
“可爱的人呀,我爱你们,因为.“
(六)拓展与延伸
时间过得很快,下课铃声响起了,课是要结束了,但我相信他们将永远的活在你我的心中.
同时人类探索自然的脚步是永不停止的,课后查找有关最近重新攀登珠峰的资料,或最近考察南极的资料,然后在班内交流.
七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
人性的本质是不断地制造需求和不断地满足需求的思维和创造
的智能运动.
为了便于理解人性的本质,可从客观存在的,自然的人性、经
济的人性和社会的人性等三个方面来思考:
自然的人性具有自动地反映出生命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需求
的表现,即,生存、生长、发育、健康、繁殖等最基本的需求的表
现.对于自然的人性来讲,无所谓善恶之分.
经济的人性反映出人在满足了最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具有进一
步追求自我发展,占有更多的资源,满足自我欲望的需求的表现.
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人概念一直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前提,
其思想内容也随着经济学本身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在现代经济理论
中,经济人的思想主要包含三个命题.第一,经济人是自利的,总
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地满足自己的欲望.第二,经济人是理性
的,能正确判断自己的利益,具有对环境的学习适应能力,从而能
最大地实现自己的利益.第三,只要有优良的法律和制度,经济人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动会无意识地有效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经济的人性的概念是经济人概念的延伸.经济的人性是以自利为主
的,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的人性.
社会的人性反映出人具有在满足他人需求的同时满足自身需求
的表现.人是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劳动和创造的高等动
物.劳动和创造使人具有了社会属性.社会的人性的概念是人的社
会属性概念的延伸.社会的人性是以利他为主的,一切从他人利益
出发从而有可能达到互利的人性.
因此,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分析,人性的本质实际上是自然的人
性、经济的人性和社会的人性的综合体,只不过,不同的人,或同
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其三个方面的人性的需求表现的程度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