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数学怎么上120?
抓住重点,注重数学思想的应用.函数思想最为重要.数列,向量空间,概率,解析几何,分块学习透彻才能融会贯通.再有就是大量的练习题目.要有心里上的准备,静下心来不急不躁.慢慢你会爱上数学的.
新课标数学多少本书
史地政和语数外 一共【新课标数学】
语文必修4本,英语必修4本,数学必修4本,地理必修3本,政治必修4本,历史必修3本.选修的课本每个省的情况不同,选修的课本数量跟内容也不同.
必修所有一共22本书、
数学新课标分为几阶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为小学1-3年级,第二学段为小学4-6年级,第三学段为初中,即7-9年级.
2015全国新课标数学卷1填空16题怎么做
回去看看 原题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各年级所学科目分别是哪些
我想你问的应该是书本目录吧
高一:数学 必修1 1. 集合
2.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必修2 1. 立体几何初步
2.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 1. 算法初步
2. 统计
3. 概率
必修4 1. 三角函数
2. 平面向量
3. 三角恒等变换
高二 必修5 1. 解三角形
2. 数列
3. 不等式
选修2-1 1. 常用逻辑用语
2. 圆锥曲线与方程
3.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 1. 导数及其应用
2. 推理与证明
3.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 1. 计数原理
2. 统计与概率
高三 选修3-1 数学史选讲
选修3-2 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 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 对称与群
选修3-5 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 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 矩阵与变换、内容与要求
选修4-3 数列与差分
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选修4-6 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 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 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 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 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先解释下,如果你是文科生,那么只需学到选修2-2 如果是理科生,学完选修2-3之后还可以扩展下,不过考试内容就那些了,还有什么问题请追问,我会为你详细解答,望采纳,谢谢!
新课标数学高考卷选择有什么规律
新课标高考卷理数,选择题有12个,是不是和英语完型一样每个选项出现次数相同也就是12个题中每个选项出现3次?还有就是英语完型20个每个出现5次吗?
我看过 理科无规律的。
文科的规律是2433
A两个B四个C,D各三个
已经持续三年了
新课标数学文科与理科知识点有什么区别?
理科的多出定积分,空间向量,随机变量,
文科的比理科的多框图对知识点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的,比如对抛物线,理科是掌握,文科是了解
如何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现实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下面就怎样用新课标理念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 课标中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建议
第一学段:
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教师则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3.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的多样化.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第二学段:
1.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和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空调思路.
3. 加强估算,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4. 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段学生的重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1. 学习需要的分析.这个环节是对所要教的女人进行为什么要学.
2. 以及所教学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的分析.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
3.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对教学内容构成要素(知识点)及要素间的关系分析.通过分析,明确教学任务.这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4. 教学对象的分析.这是对教学对象已有的知识基础、年龄特点和学习风格的分析,明确教学的起点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开心内容分析和教学对象的分析主要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5. 教学目标编写.这是教案编写的重要方面.应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制定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标对教学目标的编写确定了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二是过程性目标;三是情感目标.我们在编写教案时应仔细运用,把握准确,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降低.
6. 教学策略设计.是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学策略设计,明确怎样教的问题,也包括怎样指导学生学的问题,促使教学过程最优化.虽然我们不可能做到每堂课都最优化,但是,我们可以建立起这个意识.每堂课尽力去做,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7. 教学媒体设计.是指在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媒体去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帮助教师数学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设计和教学媒体的设计都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8. 教学评价的设计.对所制定的教学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预期价值判断,使其更完善,更具有实施价值.这一环节的工作能对前6个环节的设计做出修订,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注意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教学内容不同、各章节要求不同,这就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所以,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
2. 注意教学资源的建构性(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先前的教学,教师是教材的奴隶,教师只能教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在课标指导下,教师是教材的主宰,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适当调整课程,自主开发教材.一切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内容和手段均可作为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课标的精神自主编写教材——开发校本教材.
3. 注意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主观愿望,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将生成一些出乎意料的状况.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多准备几个预案,要有较强的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4. 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如用数学中,常常只呈现一个或几个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呈现的内容自己提问,自己用掌握的知识去选择性的解决.教师在教案编写中不可能全部写出来,但是,对学生将会有什么问题,应当认真考虑,有必要的应对措施.
新课程倡导的是开放的、多样化的教学,因而,课堂教学设计的形式也是开放的多样的.我这里所说的只是最基本的一般要求.望朋友们扬其长,避其短,探索出更有效的,更优化的教学设计,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新课标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数学课程
2.数学(主讲数学的作用)
3.数学学习
4.数学教学活动
6.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新课标阐述的教学理念有哪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发展,以及运算、空间观念、统计、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