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乌镇的古诗
描写水的。
江南水乡展旖旎
屋衍风铃声悦耳
小桥蕴涵古城貌
青石幽雅怡心矣
描写乌镇 作文【描写乌镇的诗】
乌镇,烟柳画桥,小桥流水。乌镇之美,使我想起苏轼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又想起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乌镇,茅盾的故乡,人间的天堂。
漫步在乌镇间,穿行在小道中,我嗅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春天的乌镇,给人一种非常清新自然的感觉。她没有西湖那般妖娆;也没有西溪那般妩媚;更没有北高峰那般豪迈。 她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客。 灰墙白瓦间,淡淡的柳芽装点着乌镇,潺潺的水声像悦耳的琴声,使我亦沉醉在这美丽的江南水乡中了。 天还下着小雨,我突然想起了“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这句诗来了。一呼一吸间都有江南水乡的如水韵味。小桥流水,过往木舟,处处体现出乌镇那古朴浓郁的文化气息。在那些古老的小房子里,摆着各种乌镇的特产:精致的木雕,玲珑的手链,美味的姑嫂饼,轻巧的油纸伞,都令我赏心悦目。
乌镇的房子,灰色的墙,棕色的门。成为乌镇的一大特色,她远离城市的繁华,远离高楼大厦,给我一种朴实的感觉。 低矮的房子,错落有致,一点也不夸张,一点也不鲜艳。只有黑、白、棕这几种颜色。普普通通,让我深深的迷上了这朴素的江南小镇。我站在小房子边,看着这潺潺的流水。水是绿的,不像翡翠,也不像宝石,它是那种春天的绿,很清新,缓缓流向远方,有一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味道。
这就是乌镇,古朴却又清新的乌镇。
游江南古镇 ——乌镇 作文
游江南古镇——乌镇
青岛市实验小学六年级一班苏航乐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我与父母跟随旅游团踏上了前往江南的l旅途。
记得小学时学过许多关于江南的古诗,也不知真正的江南风貌是否与诗中所描绘的一样美丽。
首先我们来到了江南的乌镇,据导游所说,乌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此镇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一条流水了会贯穿全镇,形成了迷人的水乡风光……不等导游说完,我已跨进了乌镇的大门。进入眼帘的正如导游所说的一样美不胜收。我尾随旅游团走进了这真正的古镇。
我脚踏石板路,两旁是用砖瓦盖起的矮屋,另外一边则是那清澈的小河。远处,只见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一派江南风光。走上一座小桥,向水中望一望,时不时有那古老的乌篷船经过,不禁燃起一份好奇心,真想进那古船玩一玩。像一位船夫,不紧不慢的划着水,在清晨的红日下悠闲自在的哼一曲小调。或作那船中的游客,时而与同伴们谈天说地,时而静静的观赏那小桥流水的景色。
走下桥尾拐进一条小巷,在这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道上,两边矮小的民房中仍有乡民居住,让人有种亲切和自然的感觉。来到一所客栈前,旁边的柳树正婀娜地伸展着那嫩绿色的垂柳,客栈外的小椅子和小桌子用纯木料制成并不涂油漆,摸上去虽不平滑却有种古香古色的味道,真是名副其实的古镇!我坐到那小椅子上,里面的老太太正在做一种乌镇有名的小吃——乌镇臭豆干。我买了一盒,闻一闻虽然很臭,可是吃起来就不同了,没有异味,香的纯正;再抹上豆瓣辣酱,便是让人难以释口的美味,与青岛的臭豆腐也是截然不同的。吃着臭豆干再欣赏这里的美景真可畏是一种享受。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上午参观完了乌镇我就应该与这个小而古老的古镇告别了,虽然还是有些依依不舍,不过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不会忘记。
此次出游让我了解了一个历史久远的古乌镇,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回忆当时的景色不禁又想起一首白居易的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指导教师:乔永奎
跪求描写江南水乡,或者古镇的文字,笔调细腻的
一转弯,绿中带些氤氲的水气扑面映入眼来.藏书楼,小莲庄,一文气,一清雅,紫藤长廊簇着书香,荷香四溢映着厅堂;还有曾做过蒋介石媒人的张静江故居,二十年代就有了西洋跳舞厅的张石铭故居.徜徉其间,想
象着当年大绮华,感叹着……南浔,让人着迷.
蜿蜒的廊棚,长千余米.沿河廊下,是一幅幅小镇民居图.门,大开着,绣花的,做画的,悠闲吸着烟闲坐的,还有人把桌子搬到了外边,临河小酌,或者泡杯茶,优哉游哉.有小船摇过石桥,滑向远处…….石皮弄,奔一回吧,在那窄窄的深巷,依稀听履声倥侗;八珍糕,养人呢,带上几包回来…….西塘,一幅江南水乡水墨画,让人去了还想去.
茅盾先生,故居在乌镇.《林家铺子》《春蚕》《子夜》,想必大家都熟知吧?先生已作古,文章长流传.来先生故居看看吧,或许,收获能出乎想象.乌镇,大手笔,高起点开发了旅游,民俗文化游的特色颇吸引了不少游客.乌镇的小吃姑嫂饼还有段故事呢,乌色的建筑也有传说.其实,姑嫂饼并不比上海的桃酥味道更好,绿水上的乌色房屋也不见得多少肃杀.可是,因了有传说,有故事,就显了独特的魅力.哦,还有,别忘了带些菊花回来,这里可是杭白菊的产地呢.
同里,水乡,桥乡,鱼米之乡.曾经的“江南四大米市”之一.两堂三桥作标志,婚娶、孩子满月,走三桥图吉利,是这里的习俗;退思园是古典园林中贴水园的经典之作,漫步园中,移步景换,更妙的是,沿池无栏杆,水近岸齐,微风吹来,仿若行于绿波上,不觉的就轻盈了起来.难怪,这里做过4数十部影视剧的外景地.这里还出了1状元,38进士,80举人,一个小镇,出了如许多的名人、士子,深宅大院不会少,现存仍有明代建筑10余座,清代建筑数十处呢.《珍珠塔》的故事,就源于此地.
周庄,因了陈逸飞的双桥,名气早已飞出了国界.却也因此,周庄成了一个大市场.初识周庄,是18年前,名气尚无,双桥宛然,静静的迎着人,载着人,它,只是交通之用.如今的双桥,成了景点,附加值高了,却也闹了,不知是值得喜?还是忧?沈厅的楼板,不知可经得日复一日众多游客的踩踏?花生糕,也不如当年的美味了,泛滥的万三蹄,也让游客倒了胃口.据闻,周庄政府正在调整周庄旅游发展的格局,期望着能在不远的将来,还游客一个原汁原味的江南古镇.
锦溪----陈幕----锦溪,古镇名字的变化,诉说着历史的脚步.从皇帝的陈姓妃子病势葬于此,锦溪改名为陈幕,到旅游开发,古镇发展,回归为锦溪,其实,也是古镇人生活的期望吧.镇外湖中的陈妃墓见证着古镇的进程.今日的锦溪,游人如织,而古镇,却依然保留了清幽.街头,也有店铺,可,仍多为自家所制的土特产:虾干,马兰头干,南瓜糕,袜底酥.廊檐下,沿着河,摆着小桌,木质的,看去有年月了,已经看不出漆色,却就是茶馆的延伸,花上几元,坐上半天,看着水中的涟漪,和镇上老者随意聊着,一时间,仿佛就穿越了时空 ,俗世,浮躁,是那么遥远……
灵岩山下,有古镇,名木渎.为了当年的吴王销魂,有了馆娃宫,有了木渎名.古镇上闲逛逛吧,毕竟开发日子不长,游客尚不很多,可以从容的在严家花园赏花,可以从容的在虹饮山房看看皇帝圣旨的模样,可以从容的欣赏着苏绣的精美,可以从容的拍照不必担心背景里有很多游客一起“合影”.再去爬爬近在咫尺的灵岩山吧,每个毛孔都张开吸着山风的清凉,那叫爽!
我记得应该是江南水乡吧,我写作文急用
乌镇 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描写乌镇的诗】
关于寒假见闻——游杭州的作文
游杭州小记
就在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去了杭州旅游.杭州真的很美,它在我心目中,杭州是一幅画,一幅气韵灵动的山水画,杭州还是一个梦,一个许久以前的充满着浪漫色彩的梦.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来到了西子湖畔,租了一条船,船家划着浆缓缓地摇向西湖的中心.在船上坐着,别有风味,自然比在水上观光船坐着舒服多了,也很悠闲.船下是脉脉的流水,看这波纹非常有趣,不时地从船尾滑出一圈圈粼粼的波纹,随后就不见了.西湖的水很清澈,湖旁两边的花草树木都倒影在湖面上.
就在这时,我想起了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时的西湖在雾的笼罩下,湖光山色,非常美妙.
下午,我们又去了乌镇,我见到了一幅画,也找到了我心中的那个梦,乌镇在杭州的南面,坐车一个小时的路程.那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古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虽是饱经历史苍桑,却仍完好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与情韵.在乌镇铺满古老的青砖石路上走.像是穿行在历史的隧道中,每一步都那么凝重.青石被磨得发亮,是那么光滑玉润.
晚上,我们在一条幽僻的雨花石路上静静地走着,远处的山峰和月亮都映在西湖里,显得格外美丽.月亮的倒影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摇晃,微风拂过,就碎成了几块,煞是好看.
杭州,似梦境一般美丽,吸引无数人的目光;杭州,似星辰一般耀眼,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杭州,似诗歌一般渊源,让人品尝之后,回味无穷……给了我喜怒哀乐,给了我寄托和神思.
南宋陈与义写的的古诗牡丹的诗意
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着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描写 嘉善景物 的作文 不少于400字!
嘉善如何?有言为证:地嘉人善.
嘉善如何?有诗为证:百里郊原似掌平,竹枝唱出尽吴声;走遍绿野停舟晚,灯火渔火相映明.
具有六千年农耕文化的嘉善,为驰名中外的渔米之乡.它以特有的水乡、古镇和田园风光而闻名遐迩.境内水网交织,物产丰饶.民风淳朴,六千年前已有先人在此生息,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名扬天下.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
在长廊流水白墙青瓦的江南古镇街道熙熙攘攘的游人中,心底间无痕的幽静.所有街道上的喧嚣就仿佛深夜里的狗吠,益显安静.依河而建的房屋除了白色的墙,青色的瓦却也形态各异,错落有致.拱桥在青绿的河水倒映下恍然梦里,蜿蜒的烟雨长廊上穿梭的人们跨越时空,狭小的弄里散发着远久的清幽.在这,就像穿越了时空,繁忙的现代都市都已经远离,所有的喧闹都在古镇上空一一化解.人在游动,心却静止.
街道边上店铺林林总总,店铺都是木质的房屋,店内布局都还保留着古代的痕迹,有时候还能看到掌柜案头上摆放着算盘.清晨桥头上的小吃散发着腾腾的热气.
在西塘,除了白墙青瓦,长廊流水的美丽,一样美丽的还有那些善良朴实的人们.本想在西塘住一晚第二天去乌镇的,一来这样来回的奔波太累,二来西塘的居民太淳朴.
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流水能把一切的嘈杂吸纳和化.伴水而居,也就赋予了水的灵气.这就是江南的婀娜.正如越剧一样,整个节奏不紧不慢,余声袅袅,就如流水一般.
嘉善,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是国家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和“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嘉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嘉善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三色产业带,为传统农业注入了生机;木业、电子电声、机械五金和纺织服装,成为工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古镇西塘的保护和开发,吸引了海内外广大游客纷至沓来,成为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
嘉善,面向世界,确定了“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现代化新城”的发展目标,以丰厚的的历史文化底蕴、江南水乡特色和现代文明结合的人文环境为基础,努力把嘉善建设成为城郊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外向型工业生产加工基地和水乡田园式休闲度假基地,成为环境优美的工贸型、现代化省际边界“窗口”城市.
桥之美
1.概括各个自然段的大意,划分的结构.
2.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作者是如何介绍桥之美的?
3.本文于中国石拱桥这种规范的说明文有什么区别?
7个自然段的段意啊。还有结构。
1.
明确:画家眼中的桥的特殊美感,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为了能让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观念,文章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入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笔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水上城市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
接下来作者强调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是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为下文张本.
课文随后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选用四个例子——石桥与苇丛的配合,石桥与细柳的合作,在背景烘托下的长桥之美,险峰、急流映衬下的风雨桥——说明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然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桥之美”的进一步补充.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
最后收束全文,用一句话总结上文,回应文章的标题.
2.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
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
不失和谐.
3.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一些具体例子.着眼于桥的美学价值,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文章语言优美,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它说明对象(石拱桥)分明,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清楚,顺序合理,语言平实自然而又准确、严密,说明方法(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等)得当.
写一封信寄给自己 作文
住进西栅临水的民居,枕着潺潺春水,推窗可见溶溶月色、薄薄星辉。我听说收到从乌镇寄来的信的人,会得愿,寄一封信寄到自己心里去。
——题记
亲爱的逾:
今晨我抵达了乌镇:碧水桃花、青石乌篷……因为昨夜新雨,薄淡的雾色笼着低垂的鲜嫩杨柳,那触水的枝条引逗着水面泛起湖色涟漪,一层一层,一漾一漾便也在我心里。你看,这就是江南了,是你心心念念的江南,在无数次的梦回里,你看到的石砌石井,花木掩映,岑寂又充满生机;你挚爱的樱梨桃杏,环绕着小小的人家院落,风一来,落红成阵,锦重重地铺了一地,也飘进水中,合了《西厢记》里说的“落花水流红,闲愁万种”。这愁也是江南独有的,你一来,血脉里似也染上几分,是不知所谓的怅然吗?“行尽江南,未与离人遇。”于是,边走边叹,无所怀恋,又无不怀恋。
你爱酒爱茶爱美食。如今流连在乌镇,看着迎风酒旗,便不觉被勾逗着饮上两杯,一小坛的散白酒,开了塑封,馥郁澄厚的香气,缠绵不觉的味色,正是乌镇的韵度,如此回味无穷,教人欲罢不能的风情,也只在这山温水软的江南才有罢。
穿过狭长的青石巷,进了一间别院,竟叫“山河岁月”,里头景致疏落,花窗隔叠,又有湘帘垂地,你爱重至极了,只要了西栅特产的白茶,青涩香冽,就着姑嫂饼,捧着本《昭明文选》消磨了一个下午。再抬头时,月上梢头,夜幕沉沉,落下泪来,定是想起萧郎与慧娘的相思相望不相亲,定是想起了《似水年华》里最后的台词——“有位诗人叫聂鲁达,她曾经说过:只有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会历历再现;或许离开并不是一种残酷,若干年后我们在面对我们的青春过往岁月的时候,我们有过的坚定,我们有过的执着,我们有过的那份爱,清晰、勇敢、坚强!”
在乌镇,有太多稍纵即逝的爱情与忧伤。有诗道:“山河岁月空惆怅,今生今世已惘然。”如此店名倒十分妥帖,也许店家老板也是伤心人,你如是想。走过蓝印花布馆,我为你买的一块素色印花头巾,你欢欣裹好,心无芥蒂地笑,不染尘埃,十分美好。乌镇是净土,而你愿做其间一期一会的甜美海棠。然后你去百床馆、三寸金莲馆,一一细赏,认真又郑重,我深知你对旧物珍爱特重,花重金买一双绣着鲤鱼荷花的绣面圆头鞋,穿在脚上,慢慢走过江南路。
夜晚的乌镇凭依着潺潺流水,灯火逐一亮起,倒映池中,似绽出一朵朵温柔的莲来。有人家吹埙,是《千年风雅》,十分隐秘忧怀。而一刹那,戏院里竟曲幽婉转唱出一支《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不知不觉你便呆了,一时想起林妹妹的心痛神痴,感同身受起来。不怪旁人常笑你痴,如今到这痴地,竟欢喜飞了。
你去乌镇邮局寄出许多信,却晚了祝福自己,因而今夜我就这乌镇清月,为你、为你洁净的心怀写一封书简,即便日后经历风雨,不负这爱着江南烟雨、乌镇情致的赤子之心啊!“则为你如花美眷,不顾这似水流年。”
另:你瞧啊,那美人桥上立着的女子,皓腕如雪,淡东风立细腰,风姿清华,莫不是你要寻的江南离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