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傍晚景色的古诗
要快,要是傍晚的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日 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逢雪宿芙蓉山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描写黄昏的诗句有哪些
1.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枫林渐晚,黄昏夜未央.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黄昏日暮清,凝霜目轻回.
7.故道黄昏,春光无限好.
描写黄昏的诗句或美丽的句子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饶臣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描写傍晚的词句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
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描写黄昏的诗句】
描写西湖黄昏的句子,不是诗句!
答得好有悬赏
西湖的黄昏:黄昏的太阳照耀着西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泛起了白光,鱼儿在黄昏的伴舞下欢快的歌唱,黄昏的西湖已经没有了人们的嘈杂,显得格外安静,让人们感到心旷神怡.【描写黄昏的诗句】
描写“望夕阳,吟黄昏”的诗句,要一句,并写出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古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同时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描写傍晚的句子
五句,例: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
一定要句子 要五句
每天日落时分
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
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王安石
乱鸦空际黑,落日竹间红.--陆游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韦应物
天色渐渐暗了,残阳如血,朦胧慢慢的笼罩整个**山,天边只剩下一道晚霞,他站在山顶,微风从他身边划过,尽管是夏天,但他还是感到一丝寒意,他静静的、默默地站在那里,仿佛一切都不存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自然合琴瑟,结庐在黄昏.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晏殊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层林尽被晚霞染,燕子归巢日已偏.
有没有描写日落的诗句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白居易
这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2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3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苏幕遮】梅尧臣
4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如梦令】北宋-秦观
5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古绝句】汉无名
6【拟古】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魏晋-陶渊明
7【七里濑】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南北朝-谢灵运
8浪浸斜阳,千里溶溶.【雪梅香】---北宋-柳永
9叶下斜阳照水,
卷轻浪、沈沈千里.【夜游宫】 北宋-周邦彦
10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北宋-秦观
中描写塞上黄昏奇景的诗句
快
写出中描述登临时的社会背景的诗句!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