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数学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数学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共10篇)

时间:2018-09-20 来源:数学 点击:

篇一: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数学家的小故事
稍微短一点80字
手抄报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着名的“蒲丰试验”.

篇二: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四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内容,要有数学家的故事,关于数学的笑话.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知识都不要太长,一两段话就行了

关于数学的笑话: 常函数和指数函数e的x次方走在街上,远远看到微分算子,
常函数吓得慌忙躲藏,说:“被它微分一下,我就什么都没有啦!”
指数函数不慌不忙道:“它可不能把我怎么样,我是e的x次方!”
指数函数与微分算子相遇.指数函数自我介绍道:“你好,我是e的x次方.”
微分算子道:“你好,我是‘d/dy!’”
1、四舍五入
仔仔兴高采烈地从学校里回来,问妈妈:“爸爸呢?”
妈妈看到仔仔兴奋的样子,奇怪地问:“爸爸在家,你找爸爸做什么?”“我向爸爸要5角钱.”
“为什么?”妈妈问道.
“在考数学以前,爸爸对我说‘如果考了100分,就给我1元钱,考80分给8角.’今天,我数学考了45分.“仔仔回答说.
妈妈吃惊地问:“什么!数学才考45分?”
仔仔得意地说:“是呀,数学上要四舍五入,因此,爸爸必须付5角钱.”

篇三: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有关于数学家的简短故事?
字数不要太多 因为要做手抄报

高斯(1777-1855)是德国数学家 ,高斯最出名的故事就是他十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这可难为初学算术的学生,但是高斯却在几秒后将答案解了出来,他利用算术级数(等差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和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的凑在一起:1+100,2+ 99,3+98,……49+52,50+51 而这样的组合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101×50=5050.1801年高斯有机会戏剧性地施展他的优势的计算技巧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篇四: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谁知道关于数学家故事、数学趣味故事、和数学知识?
我要做手抄报,只要是关于数学方面的就行!
请大家帮我多找一些,短一点,因为我要做手抄报!thank you very mnsh!
我再说一遍,要短一点的!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路遇哪吒:八戒正往前走,忽听背后有人叫他:“老猪,好自在啊!”八戒回头一看,是托塔天王的三太子哪吒.
八戒摇晃着脑袋说:“这不是那个三头六臂的妖精吗?”
哪吒听八戒叫他妖精,勃然大怒,大喝一声:“变!”随即变做三头六臂,6只手分别拿着6件兵器: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恶狠狠地朝八戒打来.
八戒不敢怠慢,舞动钉耙迎了上去,两人“叮叮当当”地打了起来.过了一阵子哪吒见没占到便宜,又喊了一声:“换!”6只手拿着的兵器立刻交换了一下位置.就这样哪吒不断变换着兵器的拿法,可把八戒打晕了.
八戒连连摆手说:“不打啦,不打啦,我说你这6只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720种!”哪吒神气活现.
“吹牛!”八戒把大嘴一撇说,“有个二三十种我还信,720种?你别骗我啦!”
哪吒让5只手依次拿着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对八戒说:“你看,我5只手拿的兵器固定不变,这时我第6只手只有拿火轮儿这一种拿法.”
八戒点点头说:“嗯,不错,就一种拿法.”
哪吒又让4只手依次拿着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这时第5、6只手可以轮换拿绣球儿、火轮儿,共有两种拿法.
哪吒再让3只手依次拿着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而另3只手变换出以下6种拿法:
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
降妖杵、火轮儿、绣球儿;
绣球儿、降妖杵、火轮儿;
绣球儿、火轮儿、降妖杵;
火轮儿、绣球儿、降妖杵;
火轮儿、降妖杵、绣球儿.
八戒摸摸脑袋说:“这要是6只手都随便拿可怎么个排法呀?还不排晕喽!”
哪吒笑骂着:“真是个呆子!你观察一下下面的3个数:1=1,2=1×2,6=1×2×3.由此推想:如果固定两只手,而剩下的4只手随意拿,可有1×2×3×4×=24种拿法.而6只手都随意拿呢?有1×2×3×4×5×6=720种不同拿法.”
八戒向哪吒一拱手:“你的变化真多,我服了.”

篇五: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数学家陈景润与研究数学的故事
我做手抄报非常需要!谁帮我?

我来帮你啦!

篇六: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数学家们的故事(大约300字)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篇七: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数学家的故事(越少越好)、数学文化(不要太多)、数学趣题妙解(不要太多)【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德国着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篇八: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看一本有关数学家的小故事或趣味数学,写一篇学习数学的心得
500字左右,急【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陈景润从小不善言谈,瘦小孱弱,他父母一点都不喜欢他.在学校也是沉默寡言,同学们也不喜欢他,但是他不在乎这些,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数学问题.
陈景润上中学时,遇到了沈元教授,他常常根据孩子的特点讲解问题,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的热情.有一次,沈元教授讲到了哥德巴赫猜想,这引起了陈景润极大的兴趣,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征服这个难题,最终,他成功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一个多么伟大的人,一个为实现理想奋斗了一辈子的人.虽然,你的童年是那么无依无靠,但是你对数字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钻进了知识的宝塔.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听完了就不再想了,而你却从此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靠你惊人的毅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我觉得,我们平时太缺乏陈景润的精神了,每当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好多同学只是想一想,想不出来就等着听答案,不愿意努力探究;有些同学虽被父母疼爱,却不知道好好学习报答父母,这样是不是太过分了?
现在,我们生活环境好了,如果我们能学习陈景润,像他那样勤奋好学,像他那样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我们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将来一定能够更好的报效祖国!

篇九: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数学手抄报的趣味小问题来一发

1、 马路没弯(猜一数学名词)
直径
2、 大家的样子(猜数学名词一)
公式
3、 苏东坡踏翠(猜一数学家)
苏步青
4、 诊断之后,大夫动笔(猜一数学运算)
开方
5、 听候下令(打一数学名词)
等差
6、 两牛相斗(猜一数学概念)
对顶角
7、 修路不能坑坑洼洼(猜一数学名词)
平行
8、 员(猜一数学名词)
圆心
9、 灭火(猜一中国数字)

10、 春雨洒故园(猜一数学家)
陈景润
11、 爷爷参加百米赛跑(猜一数学家)
祖冲之
12、 数学老师的教鞭(打一数学名词)
指数
13、 协议离婚(打一数学名词)
约分
14、 扳手腕;(打一数学名词)
比例(比力)
15、 左顾右盼;(打一数学名词)
移项
16、 北(猜数学名词一)
反比
17、 剑穿楚霸王.(猜数学名词一)
通项
18、 磨拳擦掌(打一数学名词)
等角
19、 团体赛(打一数学名词)
公平角
20、 555,555,555(猜一成语)
三五成群
21、 再见了!妈妈(猜一数学名词)
分母
22、 5、4、3、2、1(猜一数学名词)
倒数
23、 五角钱(猜一数学名词)
半圆
24、 客运章程 (打一数学名词)
乘法
25、 不带零头(打一数学名词)
整数
26、 走遍天下都不怕.(猜一数学名词)
有理数
27、 大甩卖:新鲜苹果一角一斤.(猜一数学名词)
绝对值
28、 夏周之间(猜一数学名词)

29、 考试作弊(猜一数学名词)
假分数
30、 插去三角形的一边(猜一数学名词)

31、 垂钓 (猜一数学符号)
等于(鱼)
32、 待命冲锋(打一数学名词)
等号
33、 虚心(猜一数字)

34、 其中(猜一数字)

35、 一来就千(猜一数字)

36、 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猜一数字)

37、 AB制演员(打一数学名词)
互为补角
38、 泰山中无人无水(猜一数字)

39、 荆轲刺秦王(打一数学名词)
展开图
40、 招收演员(打一数学名词)
补角
41、 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
相等
42、 登上最高峰(打一数学名词)
顶点
43、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打一数学名词)
循环节
44、 3,4,5,6,7,8,9(打一成语)
缺衣少食(缺一少十)
45、 大同小异 (打一数学名词)
约等于
46、 过了就不回来了(打一几何)
射线
47、 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48、 1+1= (猜一数字)
2
49、 从一数到十(打一数学名词)
正数
50、 二斗(打一成语)
偷工减料
51、 鼎足势成魏蜀吴(打一数学名词)
三角形
52、 不用再说(猜数学名词一)
已知
53、 搬来数一数(猜数学名词一)
运算
54、 隔河相答(猜数学名词一)
对应
55、 同室操戈(打一数学名词)
内角
56、 兵对兵,将对将(打一数学名词)
对等
57、 十八斤(猜数学名词一)
分析
58、 司药(猜数学名词一)
配方
59、 请人做事(猜数学名词一)
求作
60、 查帐(猜数学名词一)
对数

篇十: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

数学小报 A4
初中六年级的 内容不限 不要手抄报 是数学小报 2天之内就要 快 好的 再追加5分
A4 不要多

运 算 符 号
+、-、×、÷、= 符号如何来的?
+、-、×、÷和 = 这五个符号,大家对它们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远古时期,古希腊人和印度人都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表示加法,把两个数字写得分开一些来表示减法.中世纪后期,欧洲商业逐渐发达.一些商人常在装货的箱子上画一个“+”,表示重量超过一些;画一个“-”,表示重量略微不足.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采用过“+”和“-”的记号.公元1489年,德国人威德曼在他的着作中正式用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加减运算.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大力宣传和提倡,这两个符号才开始普及,到1603年终于获得大家的公认.
×、÷符号的使用,不过300多年.据说,英国人威廉·奥特来德1631年首先在他的着作中用“×”表示乘法,后人沿用至今.
中世纪时,阿拉伯数学相当发达,大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用“3/4”来表示3被4除.许多人认为,现在通用的分数记号,即来源于此.直到1630年,在英国人约翰·比尔的着作中才出现了“÷”号,据推测他是根据阿拉伯人的除号“—”与比的记号“:”合并转化而成的.
现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出版物中,都用+、-来表示加与减.
×、÷却没有普遍使用,一些国家的课本中用“.”代替“×”,而在俄国和德国的出版物中一般用“:”来代替“÷”.
那么=这个符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巴比伦和埃及曾用过各种记号来表示相等,而最早使用近代的 = 符号却是在中世纪时,在雷科德的名着《智慧的磨刀石》中.他说之所以选择两条等长的平行线作为等号,是因为它们再相等不过了.但是 = 号直到18世纪才普及.
最 少 要 几 分 钟
华罗庚爷爷是世界着名的中国数学家,他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他非常热爱学习,总是争分夺秒地学习,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总是靠自己动脑筋解决.
1965年,华罗庚爷爷在他的一本书中出了一道题目.华爷爷出这道题的目的,是想训练小朋友做几件事时,合理安排时间的本领.
题目是这样的:洗水壶需要1分钟,烧开水需要15分钟,洗茶杯需要1分钟,拿茶叶需要2分钟,问最少要几分钟可以泡好茶?
同学们,怎样合理安排这几件事,才能使所用的时间最省呢?那就要能在同一时间内做几件事,先洗水壶,接着烧开水,烧上水以后,需要等15分钟水才能开.在15分钟内,可以洗茶杯,拿茶叶,水开了就泡茶,这样,只用16分钟就行了.同学们,当你要做几件事时,能不能用华爷爷教给我们的方法来安排呢?
想一想:
从这个故事中,会受到什么启发?

推荐访问:数学家的小故事手抄报 关于数学家故事手抄报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手抄报(共9篇)
下一篇:小学生元旦手抄报(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