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含义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中国典籍《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原义说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近义词:乐而忘返.
乐不思蜀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典故】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成语辨析
【正音】乐:不能读作“yuè”.
【辨形】蜀:不能写作“属”.
【辨析】“乐不思蜀”与“乐而忘返”有别:“乐而忘返”无“忘本”的意思;“乐不思蜀”则有“忘本”之意.成语示例 ◎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如果没于洪涛,获此妙境,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清·王韬《淞隐漫录》)
◎看到眼前的美景,吃着可口的饭菜,我真有点乐不思蜀了.
◎你到了外国,可不能乐不思蜀,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乐不思蜀 古文选自《资治通鉴·魏纪十》
【原文1】
丁亥,(魏元帝)封刘禅为安乐公,子孙及群臣封侯者五十余人.晋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况姜维邪?”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谓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岷、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禅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注释1】 ①晋王:指司马昭.
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③蜀技: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⑤岷、蜀:都指四川.
⑥感怆:悲哀,悲楚.
【译文1】
公元264年3月27日,魏元帝封刘禅为安乐公,子孙和大臣封为诸侯的有五十人.司马昭和刘禅一起欢宴,特地为刘禅演唱刘禅故国蜀地的乐音舞蹈,在旁的人们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但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人的无情,竟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让诸葛亮在世,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安全无事,何况是姜维呢!”
又一天,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郤正知道了这事就对他说:“如果晋王再问起时,你应哭泣着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于是心向着西面而悲伤.没有一天不思念呀."就闭上眼睛”适逢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着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着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乐不思属都有哪几种含义?
同题
哪写错了,是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
1、拼音lè bù sī shǔ
释义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来源《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示例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
2、“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
3、乐不思蜀,形容一个人只知道吃喝玩乐,一点志向,一点良心都没有.
4、“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者表示身处幸福之中却忘了过去的痛苦.
5、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时期,当年的阿斗扶不起来,最后蜀国被魏所灭,刘禅也成了俘虏,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用这个词语来形容热恋中的人忘记了自己的朋友.
谁知道乐不思蜀的意思?【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
乐不思蜀:
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用 法】
[编辑本段]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示 例】
[编辑本段]
黄裳《榆下说书·诸葛的锦囊》:“" "的那一幕,就是乃父东吴招亲的翻板.| 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 ”之意.(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看到眼前的美景,吃着可口的饭菜,我真有点~了
乐不思蜀说的是什么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乐不思蜀是用___的典故【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
故事发生在三国,涉及人物是刘禅,司马昭.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
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
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
,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
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
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
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乐不思蜀》中“故”的意思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为之作故蜀技.)
“乃可至于是乎!”中的“是”
故蜀技③,原来的,旧时的
是:代词 这样的
乐不思蜀是说谁?他真的是乐不思蜀吗?
“扶不起的阿斗” 三国演义中蜀主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叫阿斗.刘备死后他继承皇位,称为蜀后主.刘禅平庸无能,虽然有诸葛亮等贤臣良将人辅佐,也不能振兴蜀国,最后还主动投降魏国.后用“阿斗”,“扶不起的刘阿斗”形容软弱无能,没有大志,不思振作的人..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乐不思蜀)喻意讲得是古代哪位人物
三国末期,刘备的儿子刘禅继位.昏庸无能的刘禅根本就不会治理国家,在诸葛亮等大臣去世后,蜀国很快就被魏国所灭亡.刘禅投降当了魏国的俘虏,被迫从成都迁往魏国都城洛阳去居住. 原文: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
乐不思蜀是历史故事吗
【典故】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读音】lè bùsī shǔ
【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用 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忘本.
【结构】紧缩式【近义词】流连忘返[1]
【反义词】狐死首丘[2]、归心似箭[3]
【同韵词】蚁膻鼠腐、镂脂翦楮、欢忭鼓舞、与人无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