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秋天的一个早晨,爱迪生从美国一个叫梅罗国的地方,来到纽约一家杂志编辑部办公室。他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奇形怪状的小东西。这小东西上面有一根长长的金属杠,一端有一个大点的轮子,另一端有个小把手。爱迪生把摇手摇转,然后把一小张锡纸裹上圆筒,再装上一根小针,对着圆筒唱了一句婴儿催眠歌。动作完毕,机器又重新转动起来,它竟一字不漏地把催眠歌重新唱了出来。形容当时在场的人的第一个感想,仅仅说惊异是不够的了。人们大乐不支,所有编辑部的人都互相大声传告,说爱迪生带来了一架会说话的怪物。在短时间内,市内各家报馆的新闻记者象潮水般地涌来,都争着要看一看这个在世界上最新奇的机器,一时把报馆挤得水泄不通
这一发明一经传出,激起当时社会急速而巨大的狂热达数月之久。铁路特开专车去参观。许多人开始不相信这个发明,疑心他是先在里面藏个什么会说话的东西骗人的。有个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对着收音盘背诵圣经中的一串专门名词,当这些名词一字不漏地从机器中重复发出来时,他们才相信这东西没有半点虚假。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架留声机问世时的情景。人们在赞叹之余,都称发明者爱迪生是个“妖魔”。其实,“妖魔”这个雅号远不是从留声机这一件发明才有的,而是伴随他的整个一生的。因为他的发明创造实在太多了。电灯、电话、电影、电报机、发电机、蓄电池、打字机、磁铁矿分离机、压力表等等,都是他的发明。据不完全统计,自从他发明第一台自动数票机的1869年至1910年,他一共领得1328种发明专利权,约计在此时期,每11天他就有一个发明。正因为这样,他被人们称为“妖魔”是理所当然的了。
可是,这个“妖魔”人物的真正魔力究竟出自哪里呢?他自己这样说:“一分灵感,九十九分血汗”。“顽强的毅力、惊人的勤奋,正是他真正的‘魔力’所在。”
汤姆斯?爱迪生,生于1847年美国的渥海渥州。他只念过三个月的小学。学校老师说他"愚呆",亲友们也都这样称呼他。而他的母亲并不相信这一点,亲自做他的教师,引导他去读一些书。不到12岁,他就读完了不少难读的书,他的父亲还引导他攻读过牛顿原理。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
爱迪生很喜欢科学。他很小就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储存了几百个各种试验用的瓶子,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他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钱,全部花在购买化学用品和化学仪器上。但光靠这个钱是不能满足试验需要的、于是,他就到火车上当卖报童。他每天清晨登车,晚上9时后回家,搞完试验常常到深夜才能休息。后来,他发现火车上行李车厢中有一间吸烟室未用,他就把家中地窖里的试验品搬到这上来,坚持做化学试验。在这里,他还学会使用陈设在这儿的一台印字机,并能用电报号码记录当地新闻,办了一份报纸。这份报纸大受欢迎,销路可观,此时他才12岁。有一天,火车摇晃,行李滑下来,把他试验用的一支磷杆摔到地下,车厢立即着火。火被赶到现场的人扑灭了,可是车长却打聋了他的耳朵,造成终身残废。车长还把他的“四轮实验室”和“旅行印刷房”里的东西统统踢到车下。
困难和挫折没有影响爱迪生搞科学实验的决心,他又在家中建起了试验室。遭电打、烧毁衣服,在试验中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的脸部被硝酸烧得不成模样了。既使这样他也从不灰心。爱迪生最早所作的努力,大大有助于他以后的发明创造。但是,和其他伟大的发明家一样,爱迪生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他当过夜班电报生。在书摊和图书馆消磨很多精力。但由于几次失业,最后不得不到纽约投奔朋友。
爱迪生不辞千辛万苦来到了纽约。这个时候,他口袋里连一个小钱也没有。他饿急了,只好向人讨了点茶水喝,这是他到纽约后的第一顿饭。在这里,他好久才找到朋友,但他的朋友也处在失业之中。饥因交加的爱迪生,容仪拙陋,衣着褴褛,被人看不起。后来,他被允许夜宿在一家电池室里。刚好室内设置一台发布市价的通信机器,在他到来的第三天早上,这部机器出了故障,由于他留心钻研,很快帮助人家修好了这台机器,而被留下来,这才找到了工作。从这以后,他奋发努力,与人合作改革,市价通信机而崭露头角。不久,他开设了一个生产这种通信机的小工厂,逐步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爱迪生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靠自己的勤奋,但其中也渗透着他妻子的辛勤劳动。
爱迪生一生结过两次婚。第一个妻子叫玛丽·斯蒂尔韦尔,第二个妻子叫米娜。
为了使爱迪生生活有规律,不致影响身体健康,玛丽对他十分体贴。她经常做可口的饭菜,一到开饭时间便给爱迪生送到实验室;晚上熬夜,又给他送去宵夜;半夜回家,玛丽就煮好咖啡,准备好面包等着他;天将转冷,玛丽早为爱迪生制作好厚呢子大衣;夏季太热,玛丽把爱迪生经常换洗的衣衫都洗得干干净净,烫得平平整整……爱迪生自从有了玛丽这个贤内助,精神上很愉快,献身科学事业的劲头更足了,他的发明创造也更丰富、更多样了。
有一年夏天,玛丽带着孩子到郊外度假,爱迪生一个人留在纽约搞研制。当假期还未满,玛丽便病倒了。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不让别人告诉爱迪生。后来病情日渐加重了,医生才瞒着她给爱迪生写了封信。
米娜对爱迪生的关心不亚于玛丽。她知道爱迪生经常废寝忘食,所以格外精心留意。每天早上都要拦住他喝完牛奶才走。有时爱迪生因忙不能回家,她就亲自把饭送到实验室,看他吃完了才走。不知有多少次,米娜为了把饭放凉了而对爱迪生生气。
米娜性格开朗,很关心丈夫的事业。她曾陪着丈夫参加了在法国召开的世界博览会,凭着她的文才和言辞,使这位谦虚的发明家更深地为世界人民所了解和尊重。
一次,她从伦敦回来,由于路途遥远,一路颠簸,感到非常疲倦,就早早地上床休息了。但当她得知丈夫主持研制的活动电影已经成功的消息之后,顿时兴奋地睡意全消,赶忙从被窝里爬出来,诚心向丈夫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米娜对爱迪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她为了使爱迪生在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中得到休息,常常陪着丈夫去看戏,而对爱迪生来说,这确实是唯一的消遣。米娜对于艺术也是有素养的,她也深深地理解丈夫的审美观点。不但在丈夫的服饰和色彩上,使其庄重大方,朴素美观,更重要的是这种朴素的美,形成了爱迪生发明设计的宗旨。因此,爱迪生的设计总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当爱迪生卧病在床时,米娜每天都从庭院采摘鲜花,插在爱迪生的床边。同时,她还将装饰在一楼的休息室的纪念品,时常摆到爱迪生可以看到的地方,让他欣赏以排除寂寞。卧病的爱迪生看到那些自己赢来的纪念品,心里感到阵阵的温暖。米娜十分细心地照顾爱迪生的生活,她特别把摆在客厅里的纪念章,也拿给爱迪生把玩。每当爱迪生手里拿着各国赠送的纪念章时,他就想起少年时代研究的日子,以及过去多彩多姿的人生。
爱迪生是一位受到全人类尊重的伟大科学家。当然,他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然而,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爱迪生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1922年美国国会统计,爱迪生使美国政府在50年内的税收增加了15亿美元。又据1928年的调查,全世界的资本用在与他的发明有关的事业上的数目如下:
电车65亿元、电灯50亿元、电影12.5亿元
电话10亿元、电力输送8.57亿元、电报3.5亿元
铁筋工2.71亿元、车辆工场1.9亿元
蓄音机1.5亿元、电动力1亿元
电气装置3700万元、无线电话1500万元
蓄电池500万元,合计是157.25亿元。
他对于现代物质文明的关系,即此已可明了,他在20世纪的地位,也即此就可知道了。
爱迪生的创造发明不仅在美国,在世界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美国以爱迪生为骄傲。美国国会发给他荣誉奖章。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说:“美国所以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这是由于美国有一个爱迪生。”美国的技术发展,大体上可以爱迪生来划线。在爱迪生之前,美国的技术基本上是照搬欧洲的;在爱迪生之后,美国才有了自己的技术。所以,爱迪生是美国技术发展转折的一个标志。
全世界不会忘记像爱迪生这样造福于人类的伟人。美国名人纪念馆陈列着爱迪生的发明。目前美国新泽西州的历史学家们仍在研究爱迪生的发明及其影响。爱迪生的发明创造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他对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将永垂史册。
爱迪生的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发明并不是他伟大业绩的全部内容。他所发明或使之实用化的留声机、电影、电灯、电话等,如果不由他发明,迟早也会由其他人创造出来。这些东西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下已能为人们所设想,问题在于如何将设想变成具体的装置。爱迪生则超出了单纯的发明,他实现了新发明的工业化生产,在他以前,人们都认为发明只是命运的产物。
爱迪生根据实际需要搞发明创造,他向人们证明:发明并不是幸运或是精神突然错乱的产物。要有所发明创造,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和思考。
爱迪生对科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带来了这样一种思想,即科学总是要不断进步的。”他向人们表明:“具有献身精神的研究家们,通过集体或个人的努力,必定能够使人类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