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读《弟子规》体会
利用暑假,我好好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只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应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比坑定写信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原来是这意思.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
《弟子规》里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如果我们认真去践行,给父母开来的快乐是无限的,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也是巨大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来,一定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弟子规心得,400字以上,【弟子规学习】
我终于觉悟到我人生的第一要义——《弟子规》让我幡然悔悟
在学习弟子规之前,在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接触儒释道的智慧之前,但我在做人上是失败的.
特别是在大学里,思想上崇尚西方的那种独立自由自我,就像朱自清先生在《背影》里说的那样,看父亲做什么事情都不漂亮.那时我跟父母的关系非常对立,对父母基于传统的做法都视为“重男轻女”,充满怨气.
我现在在学习《弟子规》,终于觉悟到:人生的第一要义就是孝养父母,人要拥有幸福人生,就一定要孝亲尊师.
暑假里我在一个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看到国家一级导演翟俊杰导演说,他本来只是保留自己妻子的乳汁准备孩子结婚送给孩子的,他自己也没想到30年后母亲的乳汁化成了血,我真的很受震撼.陈大惠老师说一般婴儿要长大要喝500多斤乳汁.一想到我喝了我妈妈500斤血啊,我心里就很···以前我对我母亲重男轻女(她也不是故意的)的种种做法很有怨气,看我母亲很是不顺眼,自从我看完这个视频,我看我母亲就觉得她真的很可怜,很伟大,这种感觉是前所未有的,不是嘴上说的大家都说的那种母亲伟大,而是,我一想到就想掉眼泪的这种.我终于在内心里和我的母亲和解了.去年的暑假我还为我妈妈的唠叨和不满而痛苦万分.现在终于明白妈妈的唠叨和对家里大小事情的不满是因为她一直在为家人付出,而我们没有回报她以足够的爱.
英国着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与日本宗教和文化界着名人士、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会面时说,唯有大乘佛法和中国的孔孟之道,能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池田大作曾问汤因比:“如果再生为人,博士愿意生在哪个国家,做什么工作?”汤因比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愿意生在中国.因为我觉得,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是生为中国人,我想自己可以做到某种有价值的工作.”学习《弟子规》、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才不到半年,我的生活就起了这么多变化,我觉得我离获得内心的安宁越来越近了.以前没有接触到这些传统的教育时,对很多现象都感到很困惑,读大学时困惑到后来工作后更是困惑至极,现在终于在价值混乱中找到一条光明的路了.
不管学什么专业,只要学好弟子规,做堂堂正正中国人,我们的面前就一定会有一条光明之路.这是我近而立之年的人生体会.
《弟子规》学后感或心得,200字左右
虽然不知道你读几年级,但小朋友,两百字都诌不出来吗?
我现在大学一年级,思修课的期末考试就是写学习弟子规的感受与进步,3000字啊,但还是在一个晚上写完了.劝你与其干着急,不如花个十来分钟写一写罢.
从弟子规里学到什么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弟子规》净化我们做人的灵魂的学习活动,使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沐浴经典的魅力,感悟人生的哲理,重塑自我的形象,使“和谐、进取、向好、向善、向上”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创造希高教育的新辉煌.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它关乎家国理想或理想的家国,关乎人格理想或理想的人格.几百年来它获得国家意志的供奉,也获得人间道义的认同.薄薄一本书,在一代一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我们必须认同“对一个人来讲除了精神,一无所有”.精神的力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走出困惑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决定的力量.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导的人,才能完成个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规》正是这样一本使我们洗涤灵魂,寻找精神,塑造信仰的伟大经典.
《弟子规》也是揭示人道德向上的书.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弟子规》告诉我们:人是有道德责任的.人不仅要自己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养成道德的人格力量,履行道德的义务,人还负有建设道德社会的责任.按照孔子的话说,这就是人的“天命”(上天赋予的使命),认知并履行这样的天命,便是君子,否则,就是小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包括《弟子规》在内的许多国学经典,都是人的觉醒,是人作为“真正的人”的觉醒,是人脱离动物,进入文明和谐的标志.一句话使人有了终极目标和道德尺度.【弟子规学习】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征文
谁回答就给分
心得体会,对内容的感受都可以.
一次,我乘公交车,一位女孩和她的爷爷上车,正好有个空座,女孩抢先上去坐了下来,不管爷爷手里拿着大包小包的,毫无表情的看着爷爷满头大汗的站着.我看了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这让我想起,在家里餐桌上吃饭时,老人和大人还没有坐下,我的小侄先跳上桌拣出自己爱吃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儒家孝悌忠文化已经渐渐的在新生代中淡化,我们的仁义礼智信,我们的五伦关系,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正在这一代中慢慢被稀释遗忘.
现在的孩子,唯我独尊,是为了什么?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大人和老人的疼爱宠爱助长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孩子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入则孝,出则悌,不知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因为没有人告诉孩子,因为没有人教导孩子.我看了一个短文,大体意思是说,有一个孩子在学习了《孝经》后,突然有一天,在他的爸爸回家时,他给他的爸爸倒了一碗热水,说了一声,爸爸,你下班了辛苦了,这些天我听了老师讲的课才知道谁是爹.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逐渐的从横跨几千年智慧的检验和实践中,悟出了,先学做人再做事.一个懂礼、知礼、学礼的人,才会在社会中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凡事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正己化人.通过改变自己而影响他人,通过帮助别人,关爱别人,而创造和谐环境.
我们中国之所以强大,因为我们有孝悌忠文化,因为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强大!在英国的大不列颠博物馆里陈列着十位影响世界的人,我们中国占有三位,老子、孔子、和六祖慧能.孔子的温、良、俭、恭、让;老子的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以及我们佛家的慈悲,无缘同体,和光同尘的无疆大爱,都是教导我们如何的做人,做一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文明人.
合卷案首,扪心自问我做到了《弟子规》里的哪一条了呢?父母呼,应勿锾,父母命,应勿懒.我先从第一条开始做起,从家庭中做起.都说把祖国比作母亲,现在祖国开始呼唤我们,警醒我们沉睡的心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习《弟子规》就是做争做文明人,学好《弟子规》,就是爱国,就是救国,就是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
《弟子规》读后感
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所以在学习完《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其中的道理。《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后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报答的应该是最大恩情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孩子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后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品德,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要有很大程度上是取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关于《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一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二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与三字经中的讲道德,尊重、学习的句子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乃孔汲,中不偏,庸不易. 以上、、可以自己判断主要的弟子规: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力行《弟子规》的故事 作文
力行《弟子规》的故事
五莲县实验小学 2011级10班
王洋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学习《弟子规》,并背诵下来这1080个字,了解其意义,字字是真理。接下来,我和妈妈一起约定力行《弟子规》,并用《弟子规》来约束我们一家三口的所言所行……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妈妈要求我读书、背诵、说话都要做到这句话,我要改掉朗诵太快、吐字不清楚的缺点!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爸爸夸我说,这句话落实得非常到位,是一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孩子,让我继续努力。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一次妈妈翘起了二郎腿,我背出了这句话,妈妈知道了,立即端正坐好并连声说:“好孩子,能学以致用了,谢谢你的提醒!”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爸爸答应我周末带我出去玩,结果又临时有事,没有去成,我说出了这句话,爸爸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等有时间一定补上。”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嘴里诵着这句话,心里想着家中的不清洁,我和妈妈开始了家庭卫生的整理收拾,母子俩干得热火朝天,越干越来劲,整理好了,家中焕然一新,心情真舒畅!爸爸回家夸我们真能干!一家人相约:以后就按照这个标准来做!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这句话提醒我们看完书,放回原处。“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始有终,读完一本,再读下一本……
学习并力行《弟子规》,好处太多了,它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学习、该怎样处事、该怎样做人。就让我们认真学习,反复诵读,逐一落实吧!通过学习让我们期待: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