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话题作文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话题作文

扶不扶作文800议论文6篇

时间:2016-06-28 来源:话题作文 点击:

一:[扶不扶作文800议论文]扶与不扶

让我来给你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那是一个星期五,天空虽然灰蒙蒙的,但我们的心情却高兴无比,车上的气氛迅速热闹起来。就在这欢声笑语间,我不经意向车窗外望去“咦,前面的车辆怎么还绕了个弧度行驶?这儿也没什么障碍物啊!”好奇心让我紧紧盯着车窗,想一探究竟。车缓缓地前进着,在接近真相的一霎那间,我震撼了。
那是一个我永生难忘的画面。
一辆拖拉机横斜在马路中央,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用右胳膊支撑着身体艰难地向自己的斜前方爬去,很显然是发生了车祸,肇事司机逃之夭夭,老人继续向前挪动着,用一种无助的眼神望着过往的车辆,右手颤巍巍也刚举起来,却又无力的放下。嘴角不停地抽动着,好像在说:“那位好心人来帮帮我?”可往来的车辆并没有停止,司机用一种漠视的态度望着他,更有甚者像躲瘟疫般加速驶过该路段。几分钟后,老人的心渐渐的冷了下来,他的嘴角不在抽动,手不再举起,眼中的无助与期盼全部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无尽的落寞与心寒。一滴浑浊的泪水从脸庞滑落,心里抱有的希望化为泡沫,他只有艰难的艰难的向前爬行……
我回过神来,心里原有的温暖不复存在,只剩下一颗被冻的冰冷的心。我想起了自己家里的长辈,如果有一天也发生了这样不幸的事,是否也是这个结果?恍惚间,我拿起手机,拨打了急救电话,“喂,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那……那个十字路口发生了车祸,赶过来看一下吧。""好的,有好心人打过电话了,我们已经在赶来的路上。”“哦。”我的心突然像被抱住了一样又觉得温暖如初。
事后,我将这件事情讲给同学听时,我本以为她会和我一样期盼老人康复,可他却一脸不屑的对我说:“哦,那天那老头躺在路中央,我以为他是‘碰瓷’的呢!”
我不禁怔住,人性的冷漠再次赤裸裸地展现在我面前,是那般丑陋无比,何时人性变得如此冷酷无情,冷得让我战栗。
北风呼啸,我从冰冷的空气中嗅到了人性中愈加冷漠的味道。

二:[扶不扶作文800议论文]扶不扶

周六上午,阴云密布,不一会儿雨点由小到大,简直就是瓢泼了。趁着大雨,我换上雨鞋,穿上雨衣,拎上桶,去洗车了。
大雨并没有影响我的心情,反而觉得挺快乐。不过,一件事让我心情极为复杂,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扶不扶》是今年春晚的小品,以扶不扶摔倒的老人这一社会热点话题为题材,诙谐幽默,针砭时弊,发人深思。而我,今天就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我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洗车。隐约听到有呻吟声传来,起初并未在意,可呻吟声一直传来。我伸长脖子张望,我的SUV车较高,挡住了另外一边的视线,我转到另一边观察。二十米开外,有一团东西在蠕动,旁边飘摇的雨伞告诉我,应该是什么人摔倒了,从微弱的声音判断,应该是位老奶奶。我愣住了,放下手中的抹布和桶,毫不犹豫地准备上前去扶。当我迈出第二步时,我停住了。我四处找寻有没有其他人在场能为我作证,这位老人不是我撞倒的。终于发现了一位没有撑伞快速奔跑的女子,正当我要叫住她为我证明时,她径直奔向老人,将老人扶了起来。整个过程是那么的连贯和自然,仿佛摔倒的是她的家人,而老人的连声“谢谢”说明他们是素不相识的。女子扶完老人后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又奔跑折回了。此事没有节外生枝,就这么结束了。天地间剩下的只有喧嚣的雨声、老人蹒跚的步履和我呆呆的目光。
我为自己未能勇敢地扶起老人而后悔和自责,我是一名老师,我常教育孩子们要助人为乐,而此时我是怎么做的?但我更多的在想,我为什么没有果断地伸出援手,到底是什么在羁绊着我?前几年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之后,之类的事情屡见不鲜。面对摔倒的老人,大家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叹息离开,没有几个敢去扶一把,拉一下。更有甚者,有些摔倒的人干起了讹人的道德沦丧的事,以至于,再也没有人敢扶摔倒的人了。回想起来,当时审理彭宇案的一位法官这样问道,“如果你没有撞人,你会扶她吗?”看似多么符合逻辑的提问啊,但是用这样的逻辑代替了经验、本能和良知。我还记得北大一位领导曾说过这样一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北大学生们,你们遇到有老人摔倒,你们就去扶。要是被人讹钱,北大帮你交,要是打官司,法学院帮你打……”给讹人者以重罚,给助人者以重奖,还社会一片纯净蔚蓝的天空。
如果有下次,我扶不扶?你扶不扶?

三:[扶不扶作文800议论文]扶?不扶?

近些日子,各种社交软件上无疑都被同一个话题刷屏——“对于突然倒在面前的人扶还是不扶”,而网友们的留言更是把这个中国几千年来从未遇到过的道德难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我曾在电视的新闻报道和报纸上看过不少关于此类事情的新闻,无论是某白领在深圳地铁摔倒因无人敢扶而猝死,又或者是公交司机马爱扶起老太反被讹,各种碰瓷专业户…看到之后不免让人感到心寒,也正是这种现象给社会造成了一种败坏的社会风气,因此也不禁引发了我的深思。
中国上下几千年来就是礼仪之邦,注重道德修养,但却在今时今日遇上了这般道德“难题”。难道“扶与不扶”真的有那么难吗?依我看却是并非如此。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想,不过是因为两个方面:一是被扶的人大多是为了一己私欲假意受伤,二是作为旁人的我们内心在作祟。说白了,就是社会责任感与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重度缺失,才酿成今天的这么一个局面。被扶的人甚是可恶,妄想利用别人的感情而从中获利,但是有些时候旁人无动于衷的行为也叫人看不过去,试想一下:倘若有人真的受伤,却因为你的犹豫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那么也许你犹豫过后是葬送了一条生命,要我说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对社会以每个社会成员负责,看见有人需要帮助我们还是应该及时出手相救,至于自身的利益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维护。
随着国家社会的进步发展,我们要创建的是一个互帮互助、和谐的社会,但今日有些人的行为却与我们的目标有很大的矛盾,传出去想必也会让外国友人嘲笑。
其实,也并不是所有人遇到这类难题都会选择冷眼旁观。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是有许多见义勇为、乐于奉献的人,他们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而装模作样。我们的社会中仍然有着许许多多的道德模范,他们的行为给所有人做了很好的示范,也有力的回击了那些与社会道义不符的人。
我想,我们不应该让这份最真实的人性被埋没,而是要积极的传播正能量。

四:[扶不扶作文800议论文]扶不扶

老人摔倒了,是扶还是不扶?现在最热门的话题也莫过于此。很多人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说扶,有人说不扶,我看到的一个故事,让我心里有了自己的答案。
那是一个黄昏,太阳正踏着沉重的步子一寸一寸落下山去,天边残留着一抹紫红色的晚霞,异常的美丽。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哼着小曲,慢吞吞地向家里走去。走过一个路口,看到前面的人行道上躺着一个老人。满头的白发,枯瘦的身躯。老人用手肘支撑着身体。那时刚刚立春不久,傍晚的空气凉如水,老人只穿了一件外套,躺在冰凉的人行道上。我在犹豫着,脑海里不停的想着一则报道:三个小孩好心扶起摔倒的老人却遭到碰瓷。扶?还是不扶?我站在街口,看着路对面的老人。老人用哀求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渴望谁能过来扶他一把。一些人看到了老人,停下来,像我一样犹豫了好久,最终还是走开了。正在我鼓起勇气,准备走过去时,老人的身边多了一个红色的身影。我定睛一看,是一个不过六、七岁的小女孩,她背着小书包,脖子上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女孩蹲下身,费力地扶起老人,老人只是坐了起来,小女孩却没有力气了。这时,一旁卖菜的农民大叔看到了,忙跑过来扶起老人。小女孩看着老人被搀扶着慢慢向前走,就放心的跑开了。我呆呆的站在那里,小女孩跑远了,我才回过神来,离开了。我看着胸前得红领巾在风中飘动,不由的为自己害臊起来。
这件事情过去了好久,每每想起总会万分后悔。一个小女孩都知道帮助别人,我为什么不能?
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文明久远,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却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在我们周围总是有这样的报道:某人见义勇为却反遭恩将仇报,助人为乐却惹祸上身。这不仅是当事人也使得我们寒心,大家心里都有个疑问,中国的传统美德到底去哪里了?大家还记得有一则报道,说是三个孩子扶起一个摔倒的老人反遭到碰瓷事情吗?孩子,天真可爱,不懂人情世故,用自己满心的热情,伸出援助之手,却遭到这样的回报,心灵受到这样的伤害,和大人一样,再遇到这种事情只会躲得远远的。这种事一再的发生,就会慢慢磨掉人们的爱心、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知道乐于助人,被帮助要懂得说声“谢谢”,而扶起摔倒的的老人是多么举手之劳的事,只要你伸出双手去帮助别人,总有人会为你喝彩。
你要问我会怎么做,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如果看到别人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去帮助他们,不管结果怎么样。因为,这个是发自内心的,小小的善举,汇聚起来就是强大的力量。

五:[扶不扶作文800议论文]扶不扶作文


《扶不扶作文1000字》
此刻的生活有选择随性洒脱,扔掉冷漠的原则,此刻的灯火璀璨落寞,扔掉心里那一把锁,是真的我。共享时代,所谓共享,就是共同享用。之前的生活是我,现在是我们。越来越多的共享资源正与我们产生密切关联,而这种随性自由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共享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们共同使用同种物品,意味这样东西不是我的,而是我们的。但是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就会破坏他们,从而打乱了这种循循递进的规律。
八月份的上海,正是最炎热的时候,都说地上煎牛排也不是无凭无据,地面的温度足以让这成为事实。而我又在这最炎热的季节去上海复查眼睛。经过了申崇一线的漫漫长路,下了车站快速向地铁站走去。清晨的上海带着丝丝凉意,路边的早点摊也陆陆续续地支起来,冒着热气。路旁的共享单车也整齐地停放着。走过了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马路上也有些许的人骑着共享单车。这一切对于信息化的大上海仅仅只是个开始。抵达汾阳医院,太阳已经露出云层,温度也开始节节高升。医院里也是人海涌动,等到完成了一系列的检查,时间已经跑过了中午。
在等待眼镜的换片过程中,妈妈带着我去外面吃饭。这时的上海已经没有清晨的凉意,滚作文滚热浪扑面而来。门口的街道也是比早晨更加热闹,更加拥堵了。路边的共享单车横七竖八地摆放着,早已无了整齐可言。一个小女孩稚嫩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中,“妈妈,你看这些车子都倒了。”“是啊,太热了,我们去阴凉一点的地方吧!”她的妈妈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并没有想要理会那些可怜的车子。“妈妈,车子倒了,你不扶吗?”小女孩又发问了。那个中年妇女明显怔住了。她不扶,路人看了难免有想法,并且会给女儿树立一个坏形象。她扶了,这么多车子,这么热的天气,有何必遭罪自己。小女孩摇摇那个妇女的手臂,“妈妈,你怎么不扶啊?”又是一阵沉默,最终她还是扶了。路边的一位阿姨看见了,笑了,还连声称赞这个小女孩。可是她的母亲呢?她原来是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最后她扶了。妈妈问我看什么看得这么出神,我的回答是:我看到了一个城市背后的秘密。
共享资源日益增多,也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我们也许都不如那个小女孩,但是我们应该能够做到她母亲的举动。就如有一年春晚的“扶不扶”的小品,不是生活改变我们,而是我们去改变生活,也许改变不了生活,那就改变我们,去做到最好,造就一个美好的共享时代。


《扶不扶作文800字》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中脍炙人口的一句话。中华上下五千年,喜行善举之人数不胜数。可近几年,大家对于“扶不扶”居然多数表示“扶不起”,甚至有些人说“这种行善等于烧钱,这样的善,不行也罢。”
对于这种现象,原由于多起不良事件。因为这几位好心人见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大爷摔倒在地,便不假思索地上前将老人扶起来送往医院,可老大爷非学是那几个小伙子将其撞倒,反而将几位好心人扣上了一顶犯罪的黑锅,并向其索要赔款。这一事件在网上发布后,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可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越来越多的开始人担心自己也因此倾家荡产,路上的行人便抱着“与我无关”的心态。
其实,这类事件的发生难道仅仅只是一种偶然吗?不,我认为这恰恰是一种必然。在此类事件发生前,许多人在撞倒老人后,为逃避责任而纷纷逃逸,久而久之,许多老人都对这些人极其痛恨,再加上老人醒后本来记性不好,再加上怒火攻心自然不管三七二十一,认准了你,自然而然作文的,好心人就成了肇事者。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肇事者逃逸面的缘故,也说明了中国一部分人道德品质败坏,素质低下,从而老人也变得有些分辨不清,更使得好心人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降低了好人做好事的积极性,也逐渐冷漠了。就会有更多的对“倒地老人”置之不理,更多肇事者逃逸……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那该如何解决呢?其实,实质上就是那么一个字——“钱”的问题/。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心中有善,甚至许多人在老人旁边驻足许久,可良久之后,又无奈地走开了。他们只是不敢行善,那是因为怕,怕赔得倾家荡产。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只要设立一个基金会,奖罚分明,如果肇事者家境差,那就可以为其分担一部分,逃逸者一定要重罚。基金的问题可以说相对困难,但,试问,如果那位倒在血泊中的人是你要至爱的人,旁边的路人眼睁睁地见他的生命一分一秒地流逝,你会在乎那几十块甚至几块钱一年吗?我想,你不会拒绝。
希望几年后甚至几月后,大家想扶,敢扶;有善,行善!


《老人摔倒扶不扶作文》
【篇一:老人摔倒扶不扶】
有一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如果马路中间有一个老人摔倒了,我会把他扶起来么?
南京有一位老太太赶乘公交车时摔倒在地,一位小伙子将其搀起并送往医院。后来,老太太说是小伙子撞倒了她,而那小伙子认为自己是做好事反遭诬陷,最后法院裁决小伙子赔老人4万多元。还有天津的一位小伙子驾车经过天津红旗路时,发现一位67岁的老人跨越马路中间的护栏后摔倒,他随即停车叫来120并将老人送往医院,不料事后老人一口咬定是这位小伙子撞伤了自己。天津红桥法院一审判决:那位小伙子承担40%的责任,赔偿费10万多元。还有深圳市福田区一名78岁的老干部在小区里跌倒,因怕承担责任,无人敢上前施救,最终因延误救治死亡。
“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从小就树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物质文明日益富裕的今天,我们要懂得精神文明的可贵,不然“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将是对礼仪之邦最尖锐的讽刺。遇到老人摔倒后,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要“敢扶”,更要“会扶”。
我想,如果面前有一位跌倒的老人,我会不会扶起他呢?我会——但是我会在路人的面前扶起他,打110、120,留几个人的电话以便能证明我没有推倒他。或者拿出手机拍照、录像,这样既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又可以如实的记录现场,虽然有些悲哀,但是可以自保的同时又做了好事。
最后,我还是想提醒所有的老人,小心一点儿,要注意安全。那些讹人的老人,能不让更多的人因为被冤枉而不敢做好人了?你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遇到跌倒的老人,我们会去扶起,因为我们扶起的是国人的道德和良心!我们有责任维护社会的正义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篇二:老人摔倒扶不扶】
看到摔倒的老人我们到底该不该扶起来?
自古至今以老为尊。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美德,几千年来我们从未置疑过,而如今我们却对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引发了强烈的争论。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起摔倒的老人只需要一双手,只是简简单单的举手之劳,如果不扶,则是道德的沦丧。我们都是人,总会有变老的时候。如果我们老了摔倒了,难道不希望被人扶起来吗?
当我们遇到摔倒的老人时,我们应该见义勇为,用于扶起摔倒老人。相信人间自有公理,讹人者也会良心发现,不会让每一个扶起老人的人吃亏。
老年人是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去关心,去扶助,而且关爱社会,为社会献爱心有利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篇三:老人摔倒扶不扶作文】
“人倒了。可以扶起来,要是人心倒了,想扶也扶不起来了!”这是2014年马年春晚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一句话。
最近上电脑,新闻的头条总是:“一位老人倒了,众人当没看见!”这时我的心好像被揪起来,恨不得马上把那位老人扶起来,可是当我看到这一句:“一位年轻人好心的扶起来太太,却被老太太告上法庭!”这时我可怜老太太的心顿时变得愤怒,心想一辈子也不会扶这种无耻的人。现在人的素质是有多低!心是有多黑啊!
这部小品叫《扶不扶》用幽默的语言,仔细的给人们展示了这件事。作文主人公郝建说过:“老太太我们来的情况相当于,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吕洞宾与狗、郝建与老太太。”这句话很幽默,也包括了几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什么事要知道知恩图报,不应该恩将仇报,做好事的人应当先搜集证据(拉一个证人),然后再去做好事。
“尊老爱幼”一向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应当延续这种精神,要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哪怕自己被人诬陷了,但是总会有一天“它的狐狸尾巴会露出来的”那时并不是我们受到法律的严惩,而是说谎的人。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吃一点的亏,金钱真的有那么重要么?就算你有了金钱,你在没有理智在没有道德的情况下,你还能受别人的尊敬么?
只要我看见有老人跌倒,我相信我一定和伙伴们义不容辞的用自己细嫩的小手一起把这位老人扶起来,但是人心倒了,我们使出再大的劲也扶不起来了!
【篇四:老人摔倒扶不扶】
前几天,我从报道上看到:在武汉,有一位老爷爷摔倒,老人摔倒后聚集了不少围观路人。一位好心女子欲上前翻看老人是否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但被人“好心”劝阻。此后再无人上前施救,直至老人生命终结。
这是为何?按常理说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地,应该有人把他从地上拉起,可是有些人怕重蹈覆辙,将老人扶起却被反咬一口。为此,我特意采访了自己的爸爸妈妈。
爸爸和妈妈都一致认为:如果有人在场,就多找些人一起扶;如果老人年事已高,就拨打120,让医务人员来处理。
我认为:现如今的人生怕自己吃一点亏,扶起老人这样举手之劳的事都不肯做。就算被老人诬陷,但自己要相信,法律总会还自己一个清白。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美德,如果大家都各自打着小算盘,那这还算美德吗?想想看,如果有一位老人摔倒在你的面前,你伸伸手,一条生命就被你拯救,你转身离去,可能一条生命就会就此终结。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这是传统的美德,应该赞扬。
【篇五:老人摔倒扶不扶】
两年前的一天,许先生驾着自己的蓝色轿车正常行驶在马路上。就在前方交通信号灯转为绿灯的瞬间,许先生发现,离自己七八米的地方,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横跨栏杆。就在发现的这一瞬间,许先生赶忙刹住了汽车,并向左方靠边,对整个交通没有任何影响。而此时,老奶奶却跌倒在地,好心的许先生下意识地过去搀扶。就在老奶奶清醒过来之时,许先生满以为老奶奶会感谢他,不料老奶奶却认定是许先生将她撞倒的。许先生大声喊冤,事情也越闹越大。最后,河南的法官经过一审和二审,做出判决,许先生要承担本次事件责任的40%,赔偿十万八千多元。这件事立刻引起了广大媒体的关注,网友们纷纷议论不休,同时也抛出了一个问题:见到老人家跌倒在地,是过去搀扶,还是袖手旁观呢?
自从这次事件之后,对人们都有很大的影响。有老人家反应,以前自己不小心跌倒在地,都有年轻人帮忙,现在不同了,时有时没有,大都年轻人都匆匆从自己身边擦过。可见此事的影响力。
针对这起事件,众多专家都认为,其实汽车并没有撞上老奶奶,在七八米的地方做出刹车反应,据许先生和旁观者回忆,车应该是停在离老奶奶2。6米的地方。但由于现场没有监控录像,一切都无从可知。针对这起事件的起因,老奶奶就违规了交通法则:不走斑马线,横跨栏杆试图达到对岸。而许先生不仅及时做出了反应,还靠边刹住了车,这几下应急措施,应该说都做得很好。哪怕许先生看到前方的老奶奶摔倒,也没有吓得开车跑走,而是友好地下车搀扶。
如果以后再碰到这类事情呢?我认为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是非常得当的。当老人跌倒在地上时,去拉一把,是应该的,前提是保护好自己。如果遇到严重的,如遇骨折、流血过多这些现象,应当不要自己采取措施,而是及时拨打求救电话,这样做不仅保护到了老人家,自己也很高兴。对此,我给出自己的观点:遇到老人家摔倒在地,应该去扶。如果是摔得比较严重的话,应当立即求救,而不是袖手旁观。
这是我对于此事的见解,在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也会履行我的职责。
【篇六:老人摔倒扶不扶】
现在的人,总是担心一件件的事情,担心人品质的好与坏,这一切的担心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造成的。
记得我有一次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在一次某公司的面试中,许多人看到了有一个老年人摔倒在地上,却一个个都装着没有看见,只有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上前扶起了老人,结果最终就是那位年轻人被录取了,原来那位老人就是该公司的董事长,而那场面试在老人摔倒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就是因为那个年轻人扶起了那位老人,老人就对年轻人产生了信任,缩短了心灵的距离,所以年轻人才被录取的。
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和好朋友开始往来的那个第一次的过程。在小学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十分的出众,有一次语文考试只得了60多分,那时我十分的沮丧,希望有一个人能安慰或鼓励我一下,但没有谁注意到小小的我,只有他注意到了我,放学的时候,他主动和我一起走,并且说了很多安慰我和鼓励我的话,我当时的心中就对他产生了信任,后来,我俩就成了班上人人都羡慕的铁哥们,后来,我问他那时候为什么要来安慰我,他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我那时很需要别人的安慰。虽然他是不经意的,但是就是因为他的不经意才让我们成了铁哥们。
记得在初一选班长的时候,我那时是刚来到重庆,班上的同学我一个也不认识,那时感到一丝丝的恐慌,觉的十分的孤独,就在那时,我们的现任班长,上前来主动和我打招呼和交谈,就在他和我打招呼的那个时候,我和他心灵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桥一样,而架起这座桥的根本原因就是信任。我和他现在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我也在那时选班长的时候投了他一票。
我们每一个人之间,只有都存在着信任,就可以缩短人们心灵之间的距离,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美丽而又牢靠的心灵之桥。
【篇七:老人摔倒扶不扶】
这个老人摔跤的事故,已经是早已过去了,但我们还是要好好回过头来,冷静的再看看这件事。
到底是小伙子错了,还是王老太太错了,我们谁也不知道,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是法律作出的判决,这对错我们不知晓,但这判决里面却是绝对有问题的,若真是小伙子错了也就算了,但若是冤枉了呢。
老太太的伤是外伤,在医学界外伤是可以看出是擦破还是什么,也可以测出冲击力是多大,至少这样我们可以看出车有没有撞上老太太,这一点我想是判决中很大的漏洞,况且中国的法律是十分不足的,就这样在双方证据都不足的情况下,这样轻易的作出判决,岂不是一个大错误,就好比一个嫌疑犯,他杀了人没有大家都不确定,于是把他枪毙了,这明显没有因果关系。
而我觉得,让老太太和那小伙子和解不了,当然前者也有关系,但后者,我觉得更多的是媒体的原因,每次出了问题,媒体就会夸大其词,也会表现出明显偏向哪一方,而不知情的人,看到那么多人都在骂,自己也义愤填膺的去骂,就像我看过的一个笑话,一群骂一个人,有个人看了,也去凑热闹去骂,但最后问你一句,为何骂他,大家都说不知道。这短短的一则笑话,里面描写的,不正是我们中国人吗。
其实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心里挺是不舒服,有人说为了去扶一个老人而倾家荡产,不愿意,有的却说,不管如何,看到老人跌倒必须扶。没错,帮助别人这绝对没错,即使看过这个片子,我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去扶老人,只是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才能正确的帮助老人,而不是鲁莽的,这反倒可能会引起负面效果。这只是一场事故,过去了就过去了,但我们要牢牢地记在心中。
最后一句胡一虎的话,让我十分赞同,若那一天,你真的看到一个老人就活生生的摔倒在你面前,你到底会不会犹豫,人是会老的,哪一天,当我们也需要颤颤巍巍的拄着拐杖在大街,不慎摔倒,动弹不得,来往的行人很多,却没有一个愿意帮助你,哪怕有人是好心,但也在犹豫之时和你擦肩而过。
这将是多么令人心酸的场面。
我们会老,我们也会跌掉,当没有一个人来帮助你时,人与人之间,已经失去了人性里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信任,若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信任,那中国该有多么的可怕。


《扶不扶作文1000字》
老人摔倒了,是扶还是不扶?现在最热门的话题也莫过于此。很多人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说扶,有人说不扶,我看到的一个故事,让我心里有了自己的答案。
那是一个黄昏,太阳正踏着沉重的步子一寸一寸落下山去,天边残留着一抹紫红色的晚霞,异常的美丽。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哼着小曲,慢吞吞地向家里走去。走过一个路口,看到前面的人行道上躺着一个老人。满头的白发,枯瘦的身躯。老人用手肘支撑着身体。那时刚刚立春不久,傍晚的空气凉如水,老人只穿了一件外套,躺在冰凉的人行道上。我在犹豫着,脑海里不停的想着一则报道:三个小孩好心扶起摔倒的老人却遭到碰瓷。扶?还是不扶?我站在街口,看着路对面的老人。老人用哀求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渴望谁能过来扶他一把。一些人看到了老人,停下来,像我一样犹豫了好久,最终还是走开了。正在我鼓起勇气,准备走过去时,老人的身边多了一个红色的身影。我定睛一看,是一个不过六、七岁的小女孩,她背着小书包,脖子上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女孩蹲下身,费力地扶起老人,老人只是坐了起来,小女孩却没有力气了。这时,一旁卖菜的农民大叔看到了,忙跑过来扶起老人。小女孩看着老人被搀扶着慢慢向前走,就放心的跑开了。我呆呆的站在那里,小女孩跑远作文了,我才回过神来,离开了。我看着胸前得红领巾在风中飘动,不由的为自己害臊起来。
这件事情过去了好久,每每想起总会万分后悔。一个小女孩都知道帮助别人,我为什么不能?
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文明久远,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却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在我们周围总是有这样的报道:某人见义勇为却反遭恩将仇报,助人为乐却惹祸上身。这不仅是当事人也使得我们寒心,大家心里都有个疑问,中国的传统美德到底去哪里了?大家还记得有一则报道,说是三个孩子扶起一个摔倒的老人反遭到碰瓷事情吗?孩子,天真可爱,不懂人情世故,用自己满心的热情,伸出援助之手,却遭到这样的回报,心灵受到这样的伤害,和大人一样,再遇到这种事情只会躲得远远的。这种事一再的发生,就会慢慢磨掉人们的爱心、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知道乐于助人,被帮助要懂得说声“谢谢”,而扶起摔倒的的老人是多么举手之劳的事,只要你伸出双手去帮助别人,总有人会为你喝彩。
你要问我会怎么做,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如果看到别人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去帮助他们,不管结果怎么样。因为,这个是发自内心的,小小的善举,汇聚起来就是强大的力量。


《扶不扶作文1000字》
老人摔倒了,是扶还是不扶?现在最热门的话题也莫过于此。很多人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说扶,有人说不扶,我看到的一个故事,让我心里有了自己的答案。
那是一个黄昏,太阳正踏着沉重的步子一寸一寸落下山去,天边残留着一抹紫红色的晚霞,异常的美丽。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哼着小曲,慢吞吞地向家里走去。走过一个路口,看到前面的人行道上躺着一个老人。满头的白发,枯瘦的身躯。老人用手肘支撑着身体。那时刚刚立春不久,傍晚的空气凉如水,老人只穿了一件外套,躺在冰凉的人行道上。我在犹豫着,脑海里不停的想着一则报道:三个小孩好心扶起摔倒的老人却遭到碰瓷。扶?还是不扶?我站在街口,看着路对面的老人。老人用哀求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渴望谁能过来扶他一把。一些人看到了老人,停下来,像我一样犹豫了好久,最终还是走开了。正在我鼓起勇气,准备走过去时,老人的身边多了一个红色的身影。我定睛一看,是一个不过六、七岁的小女孩,她背着小书包,脖子上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女孩蹲下身,费力地扶起老人,老人只是坐了起来,小女孩却没有力气了。这时,一旁卖菜的农民大叔看到了,忙跑过来扶起老人。小女孩看着老人被搀扶着慢慢向前走,就放心的跑开了。我呆呆的站在那里,小女孩跑远作文了,我才回过神来,离开了。我看着胸前得红领巾在风中飘动,不由的为自己害臊起来。
这件事情过去了好久,每每想起总会万分后悔。一个小女孩都知道帮助别人,我为什么不能?
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文明久远,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却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在我们周围总是有这样的报道:某人见义勇为却反遭恩将仇报,助人为乐却惹祸上身。这不仅是当事人也使得我们寒心,大家心里都有个疑问,中国的传统美德到底去哪里了?大家还记得有一则报道,说是三个孩子扶起一个摔倒的老人反遭到碰瓷事情吗?孩子,天真可爱,不懂人情世故,用自己满心的热情,伸出援助之手,却遭到这样的回报,心灵受到这样的伤害,和大人一样,再遇到这种事情只会躲得远远的。这种事一再的发生,就会慢慢磨掉人们的爱心、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知道乐于助人,被帮助要懂得说声“谢谢”,而扶起摔倒的的老人是多么举手之劳的事,只要你伸出双手去帮助别人,总有人会为你喝彩。
你要问我会怎么做,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如果看到别人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去帮助他们,不管结果怎么样。因为,这个是发自内心的,小小的善举,汇聚起来就是强大的力量。


《扶不扶作文800字》
周六上午,阴云密布,不一会儿雨点由小到大,简直就是瓢泼了。趁着大雨,我换上雨鞋,穿上雨衣,拎上桶,去洗车了。
大雨并没有影响我的心情,反而觉得挺快乐。不过,一件事让我心情极为复杂,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扶不扶》是今年春晚的小品,以扶不扶摔倒的老人这一社会热点话题为题材,诙谐幽默,针砭时弊,发人深思。而我,今天就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我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洗车。隐约听到有呻吟声传来,起初并未在意,可呻吟声一直传来。我伸长脖子张望,我的SUV车较高,挡住了另外一边的视线,我转到另一边观察。二十米开外,有一团东西在蠕动,旁边飘摇的雨伞告诉我,应该是什么人摔倒了,从微弱的声音判断,应该是位老奶奶。我愣住了,放下手中的抹布和桶,毫不犹豫地准备上前去扶。当我迈出第二步时,我停住了。我四处找寻有没有其他人在场能为我作证,这位老人不是我撞倒的。终于发现了一位没有撑伞快速奔跑的女子,正当我要叫住她为我证明时,她径直奔向老人,将老人扶了起来。整个过程是那么的连贯和自然,仿佛摔倒的是她的家人,而老人的连声“谢谢”说明他们是素不相识的。女子扶完老人后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又奔跑折回了。此事没有节外生枝,就这么结束了。天地间剩下的只有喧嚣的雨声、老人蹒跚的步履和我呆呆的目光。
我为自己未能勇敢地扶起老人而后悔和自责,我是一名老师,我常教育孩子们要助人为乐,而此时我是怎么做的?但我更多的在想,我为什么没有果断地伸出援手,到底是什么在羁绊着我?前几年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之后,之类的事情屡见不鲜。面对摔倒的老人,大家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叹息离开,没有几个敢去扶一把,拉一下。更有甚者,有些摔倒的人干起了讹人的道德沦丧的事,以至于,再也没有人敢扶摔倒的人了。回想起来,当时审理彭宇案的一位法官这样问道,“如果你没有撞人,你会扶她吗?”看似多么符合逻辑的提问啊,但是用这样的逻辑代替了经验、本能和良知。我还记得北大一位领导曾说过这样一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北大学生们,你们遇到有老人摔倒,你们就去扶。要是被人讹钱,北大帮你交,要是打官司,法学院帮你打……”给讹人者以重罚,给助人者以重奖,还社会一片纯净蔚蓝的天空。
如果有下次,我扶不扶?你扶不扶?

六:[扶不扶作文800议论文]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

2011年9月2日,武汉市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市场门口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小时后,李大爷因窒息抢救无效身亡。从彭宇案到今天,类似李大爷的悲剧接连发生,倒地老人无人敢扶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大众热议。当网络舆论纷纷谴责不扶老人的行为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社会提出的道德标准要求大众扶老人,何者能为老人倒地的后续负责。当然,倒地老人无人敢扶是道德的悲哀,也是法律和道德行为较量的灰色地带。
在生命面前,人们的道德判断受制于利弊考量才是导致无人敢扶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每年至少都会有4000多万老人会发生一次跌倒,而跌倒在老年人伤害死亡的原因中占首位。今天,不敢扶老人的路人基于自己利弊考量做出了观望、等待甚至离去的选择,我们不能对他们加以苛责,但当这样的选择成为一种群体心理,这样不高尚的逻辑被不断强化后,则会造成大众在面临倒地老人时,人们会因为功利考量不去扶助他,长此以往,社会中出于道德的互助会逐渐消失,人们不再相信别人会无缘无故帮助自己,这无疑是一种道德的悲哀。虽然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论调,“我不是不想扶老人,是因为法律无法保障我的权益,所以我不敢扶”。于是表面上的逻辑似乎是法律成为我们不敢扶老人的桎梏,然而数据表明,在近年的扶老人纠纷案中,已有九成的真相查明率,全国各地也正在陆续出台保障施救权益的法规。这说明,现有的法制体系其实没有到普通民众所想象的“不能保障好人权益”的可怕地步。但是为什么民意调查中显示,仍然还有60%以上的人不敢扶呢?这说明法治并不是导致摔倒老人无人敢扶的主要原因,在生命面前,群体性的道德判断受制于功利考量才是主因。
另外,在面对倒地老人无人敢扶的问题上,道德的作用不再为人所相信,而法律却被寄予厚望,所以这更是道德的悲哀。当一个好人需要用各种证据来证明自己真的是一个好人,这说明人们已经不再相信道德能够让人们出于善心做出善行,不再相信道德的自律性,道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经逐渐没落了。反观法治,虽然人们经常指责法治的疏漏,但人们还是希望依托法治的完善来解决问题并且相信法治能一定能解决问题。老人倒地无人敢扶本应该由道德和法治双管齐下来解决,而我们更希望的是有更多的人在面对摔倒的老人时,勇敢伸出那双帮助的手。

推荐访问:扶不扶作文800字

上一篇:美丽的家乡6篇
下一篇:什么的眼泪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