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话题作文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话题作文

廉政故事(共10篇)

时间:2018-01-02 来源:话题作文 点击:

篇一:廉政故事

廉政故事 作文

首先,我们来做一道题吧,两个官员,一个贪污受贿,用权利挣下一座金山,另一个则利用权力,在人们心中刻下了一个名字,你更喜欢哪一个?答案不需要多说,肯定是第二个。为什么呢?因为他不贪污不受贿,是一个清廉正直的好官。
讲廉洁教育,塑高尚之人。廉洁这个话题,似乎对我们而言,有些遥不可及,但如果我们留心一下,就不难发现,其实贪污受贿和廉洁奉公,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话题,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例如,在我们班里,时不时就会出现这类事情,部分班干部收了别人的零食和别人的钱财,就可以让别人不扫地;部分班干部因为和别人关系好,自己的朋友违反了纪律,就可以包庇,不记名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样,小时候都做不到清廉、正直,长大之后又何谈廉洁奉公呢?想必大家都知道包青天(包拯)吧,大家都说清廉得不到好下场,他一生清廉正直,虽然生活清平,却被人们永远铭记在心,至今被人们怀念。
中国古时候,有个典故说道:三人分粥,当时这碗粥,是在三人都饿了好几天的时候得到的,这碗粥有多重要,不要我说大家也知道。这时要把这一大碗粥分进三个小碗里,他们中间有一个当官的,这个人平日是个清廉正直的好官,得到大家的认可,大家都同意让这个人来分,那碗粥本来就不是很稀,多分点少分点都不会饿死,只在于把肚子填不填得饱的问题,这个人面临了艰难的选择,如果平均分,就能体现出他是个清官,而给自己多分点,则会将他平日做清官的努力毁于一旦,你说他该怎么办呢?
清廉正直的人,虽然生活清平,但会被人们所称道,说句实话,你工作认真,为人清廉正直,得到大家的认可,则你的官位会青云直上,随着官位的上升,你做到清廉正直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你若保持下去,百姓也就越认可你,这不也是一种双赢吗?
贪污腐败和廉洁奉公的后果显而易见,廉洁奉公的人,虽然过得相对会清平一点,但却会被人们所称道,所铭记;贪污受贿的人,过得相对富裕一点,但却会被人们所辱骂,所遗忘。所以我们就应该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做一个廉洁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

篇二:廉政故事

廉政的小故事(名人或伟人)

包拯掷砚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被誉为“包青天”的包拯任端州知郡事三年期满离肇庆时,船出羚羊峡,突然波浪翻腾,狂风骤起.包公事感跷蹊,立即查问手下人.原来是端州砚工为了表达他们对包公体恤民情的敬仰,托人送来了一方用黄布裹着的端砚.手下人见是一方石砚,并非金银珠宝,于是便收下了.包公立即取来端砚抛到江中.刹时,风平浪静.

篇三:廉政故事

关于“廉政”的经典故事【廉政故事】

公仪休拒鱼
鲁国宰相公仪休非常喜欢吃鱼,有一天,公仪休正和他的学生交谈,有人送来两条鲜活的大鲤鱼,公仪休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不解地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答道:“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反国家的法律,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就自己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房梁挂钱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免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穷得过不了日子,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到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卖,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无功即有罪
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故事:有一着官服者昂然面见阎罗王,说自己很清廉,“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阎罗王便笑他:“你虽然清廉,却不是好官,如果没什么作为,那还不如让一个木偶来当官,他连水都可以不喝人家的,比你还强”.这位官老爷又辩解说:“某虽无功,亦无罪.” 阎罗王便只好以事实来数落他的一生:“公一生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为何?无功即有罪矣.”

篇四:廉政故事

读廉政故事“天下廉史第一”有感 作文

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时,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被称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他廉洁一生,处处替老百姓着想,还深得康熙帝赞赏。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人。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着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清正廉洁是于成龙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他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他任罗城知县时是粗茶淡饭;任直隶总督时遭到饥馑,吃糠咽菜,同民众共甘苦。即使日子好过些,吃饭也是粗米青菜,人称“于青菜”。他认为,粗茶淡饭吃着香甜,粗布旧衣穿着随便。罗城百姓看到于大人生活过分清苦,过意不去,稍有馈赠,于成龙坚辞不受。他说:“我挣朝廷俸禄,有吃有喝,再拿你们的钱,岂非接受贿赂!”他认为,为官做不到清廉,民风自不能纯正。他离罗城时,把上级奖励的百两白银大部分用来周济孤寡老人和兴办义学堂。“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于成龙的清正廉明,自甘淡泊,终使罗城这个凶险之地得到彻底治理。

于成龙不仅自律甚严是的清官,更是为民办实事的好官。他勤政爱民,把百姓的疾苦时刻放在心上。他最反对吃皇粮而不办公事的人。他要求自己做一个上对得起皇上,下对得起百姓的好官。他认为,身为衣食父母官不为父母的衣食打算,怎么能行?直隶旱灾严重,饥民遍野,于成龙含泪将湖北巡抚张朝珍送的枣红马杀了给百姓充饥。他甘冒死罪开仓放粮,以解救千万饥民。于成龙去世后,人们检点他的遗物,只有一件破袍和几罐盐豉,真是“清风两袖朝天去”。百姓罢市聚哭,家家绘像祭奠,痛悼一代清官的离去。灵柩归葬故里时,江宁数万仕民步行二十里在江边伏地痛哭相送,哭声盖过了滚滚东去的江水声。康熙感叹“居官如于成龙者能有几人”,称于成龙为“天下廉吏第一”,谥号“清端”。

读了这些关于于成龙的故事,我的感受:于成龙他一生清正廉洁,自律甚严,勤政爱民,只要他看见老百姓受苦,没粮食吃,他肯定会与民众共甘苦,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旧衣,处处替老百姓着想。不愧于被康熙帝称为“天下廉史第一”。这种精神值得我去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向于成龙学习这种节省度日的精神。吃的和穿的,可以简简单单,随随便便,不用太复杂。而且,要常常帮助困难的人,伸出救援之手。

篇五:廉政故事

高分求一篇关于廉正故事方面的文章

推荐一个《悬鱼太守》的故事
据《后汉书.羊续传》载:羊续,后汉泰山平阳(今山东泰安)人,为官清廉奉法.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羊续被任命为南阳郡太守.在此之前,江夏兵赵慈反叛,杀死了原任南阳太守,并攻陷元县,一时间人心惶惶.羊续毫不畏惧,身边只带一个小书僮微服前往,他「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到任后,快刀斩乱麻,迅速平定叛乱,人民欢欣鼓舞,得以安居乐业.
羊续在南阳郡太守任上,廉洁自守,赴任后数年未回家乡探亲.一次,他的夫人领着儿子从老家千里迢迢到南阳郡看望丈夫,不料被羊续拒之门外,原来,羊续身边只有几件布衾和短衣以及数斛麦,根本无法招待妻儿,遂不得不劝说夫人和儿子返回故里,自食其力.
羊续虽然历任庐江、南阳两郡太守多年,但从不请托爱贿、以权谋私.他到南阳郡上任不久,他属下的一位府丞给羊续送来一条当地有名的特产--白河鲤鱼.羊续拒收,推让再三,这位府丞执意要太守收下.当这位府丞走后,羊续将这条大鲤鱼挂在屋外的柱子上,风吹日晒,成为鱼乾.后来,这位府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白河鲤鱼.羊续把他带到屋外的柱子前,指着柱上悬挂的鱼乾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挂着,已成了鱼乾,请你一起都拿回去吧.」这位府丞甚感羞愧,悄悄地把鱼取走了.
此事传开后,南阳郡百姓无不称赞,敬称其为「悬鱼太守」,也再无人敢给羊续送礼了.明朝于谦有感此事曾赋诗曰:「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下,闲阅床头几卷书.」至今此事仍以「悬鱼」、「羊续悬枯(指死鱼)」、「挂府丞鱼」等典故被后人广为传诵.

【廉政故事】

篇六:廉政故事

于谦廉政的故事

  摘自:明朝那点儿事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拚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
  斩决
  史载:天下冤之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当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里时,才发现这是一项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因为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家无余财)
  抄家的官员万没料到,一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竟然如此穷困,他们不甘心,到处翻箱倒柜,希望能够找出于谦贪污的证据.
  不久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于谦家中有一间房子门锁森严,无人进出,大为兴奋,认定这是藏匿财宝的地方,便打开了门.
  房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陈设着两样东西--蟒袍和宝剑.这是朱祁钰为表彰于谦的功绩,特意赏赐给他的,于谦奉命收下,却把它们锁了起来,从未拿去示人以显荣耀.
  抄家的人最终收敛了自己一贯嚣张的态度,安静地离开了于谦的家,因为他们眼见的一切都明白无疑地告诉了他们:这个被他们抄家的对象,是一个人品高尚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朱祁镇事后不久也十分后悔,特别是在徐有贞阴谋败露后,他曾反复责问另两个当事人石亨和曹吉祥,为何要编造谎言诬陷于谦,石亨没有办法,只好把责任推给徐有贞,回答道:"我也不知道,这都是徐有贞让我这么说的."
  朱祁镇听到这句话,目瞪口呆,只是不断摇头叹气.
  但皇帝是不能认错的,朱祁镇便将这一任务交给了他的儿子,八年后,太子朱见深刚刚继位,便下了一道诏书,为于谦平反,并召回了于谦的儿子于冕.到万历年间,懒得出奇的明神宗也对于谦敬仰有加,授予谥号"忠肃",以肯定他一生的功绩.
  其实于谦并不需要皇帝的所谓嘉许,因为这些所谓的天子似乎并没有评价于谦的资格.
  明英宗之前有过无数的皇帝,在他之后还会有很多,而于谦是独一无二的.
  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
  他从小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
  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而如果他还能做出一些成就,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于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石灰吟
  千锤百炼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廉政故事】

篇七:廉政故事

关于廉洁的故事 作文

“妈妈,什么是廉洁呀?”我曾用稚嫩的声音这样追问过妈妈。妈妈微笑着回答我:“廉洁就是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小的心里已经埋下了疑问的种子。

廉洁是像周总理一样吗?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

廉洁是像包拯一样吗?嫉恶如仇,严于律己,铁面无私,执法不避亲党,所有亲朋故旧的请托都被他一概拒绝。

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志士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沉淀着的是那些让后人瞻仰和传承的廉洁的品质,廉洁既可以小到一粒米,一片菜叶;也可以大到关系社会发展甚至国家存亡的大事。它与我们既像是隔着千山万水,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身边就不乏有像这种刚正不阿,严于律己,勤俭廉洁的人。

我的爷爷是一个普通的领导干部,衣服一年到头穿来穿去也就那么几套工作制服,从来没有为自己购置过一件新衣。他总是很节俭,平常掉在桌上的饭粒,他都要捡起来吃,即使是刚做好的饭菜还有很多,他也会默默地把那些剩饭剩菜一点不剩的吃完。

爷爷常对我们说:“勤以修行,俭以修德,勤俭足以持家;廉以修身,洁以养性,廉洁必可兴邦。”

在工作上爷爷是一个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人。记得那一天,一个穿着气派的老板来我家做客。一番寒暄之后就切入了主题:“张书记,我今天来主要是想让您给我把把关。”爷爷却义正言辞地说:“上次我已经和你说过了,这个检查是公开、公正、公平的。”“您说的对!说得对!”这位叔叔一边点头哈腰一边从皮包里掏出一张卡塞给爷爷。这时爷爷有点恼火了,声音比以前更坚决了:“我已经说过了,我建议你还是把精力放在完善自己的缺点上吧!今天就到此为止吧!”那老板一脸无奈相,只好勉强一笑:“那打扰了,再见!”

像这样来我家送礼的人还真不少,可每一次都被爷爷拒绝了,爷爷总说:“廉取所当取,不义之财分文不取。”因此,爷爷还落下一个“傻子”的称号,可他却乐意当这种“傻子”,这也是最美的“傻子”。

如今,爷爷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身上的这种廉洁的精神,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下去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全国人民人人都能做到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的话,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二年级:张馨元乐乐

【廉政故事】

篇八:廉政故事

动物的廉政故事 作文

一天, 大熊凶凶路过羊伯爵的领地(青青的草地,绿山上长满了果实,散发着浓浓的香味),凶凶突然起了贪心的念头,想:如果这片领地是我的,那该多好呀!

于是,大熊凶凶在羊伯爵面前威胁说:“把你的领地给我,否则,让你家里鸡犬不宁!”

羊伯爵气极了,愤怒地说:“不可以,如果给了你,我还是个伯爵吗?”

凶凶不但没有得到羊伯爵的领地,反遭羊伯爵的一顿反击,又不能强行占有,心里很不舒服,便想去求老虎大王。

老虎可是森林之王,森林的法律都由它来制定。它是大王,也是法官,森林动物间的所有纷争都由它来判决。虽说老虎大王平时比较凶猛,动物们对它是敬畏三分,但在神仙点化提拔后,老虎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敬业的,处事也是比较公正的。这也是它能号称“森林之王”的最主要原因。

凶凶很想通过老虎的权力得到羊伯爵的领地。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来到老虎家,跪在老虎面前说:

“大王,羊伯爵抢了我的领地,请您做主呀!”

“胡说,你这么强大,羊伯爵那么弱小,怎么可能呢?你又在诬告羊伯爵。”二话不说,就将凶凶推出门外。

熊熊回到了家里,脑海里总是浮现羊伯爵的那块一看就让人顿觉舒心的领地。突然,两只眼睛滴溜一转,凶凶想到了老虎的贴身卫士——那狡猾的狐狸。于是,它又拎着大包小包来到了狐狸的家中,满脸堆笑,点着头,哈着腰,求着狐狸帮帮忙。

打从凶凶进了狐狸的家门,狐狸那双贼亮的眼睛就看到熊熊拎着的礼物,心里早已乐开了花,却还装着一副为难的样子:“这,这……恐怕……”

大熊连忙将口袋里的红包掏出来,塞给了狐狸。狐狸嘴上说“不用,不用”,可手早已把红包接了下来,还暗中掂了掂份量,心里那个乐呀。不过,仍一本正经的说:“我,试一试吧!”

大熊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狐狸呢,用它的如簧巧舌不时地向老虎说着羊伯爵的不是,还胡编乱造了一套羊伯爵如何勾结同伙占有不属于它的领地,并添油加醋的说着大熊的冤屈。老虎一开始也不予理会,可时间一长,狐狸说得多了,也真觉得有那么一回事。于是,老虎大王决定在森林广场召开一个宣判大会,准备将那片领地判给凶凶。

大会开始了,森林中的所有动物都来了。它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有的骂,更多的是满怀气愤。

这事还惊动了平时不太插手管理动物纷争的百兽之王——狮子,这个百兽之王,歪魔邪道谁也不怕,只要有理,他都会秉公处理,就连老虎大王也怕它几分。它也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便带着几个卫士早已在森林中作了调查。

所有的动物都在等待着老虎的宣判。

老虎讲话了,说:“这块地应该给——”

“大熊凶凶”几个字还没说出口,只听动物群中一声大吼:

“慢!”

大家转过身一看,原来是百兽之王——狮子。只见狮子走上宣判台,对着大家说:“这地应该是羊伯爵的!这里有许多动物可以证明。”

下面一片哗哗声,面对突然逆转的形势,大家喧哗着……

“别吵了!别吵了!”这时,猴子跳跳蹦上宣判台,大声喊,“我可以证明。”

原来,那天,猴子正在自家门前树上摘果子,远远看见凶凶拎着礼物走在去狐狸家的路上。它觉得,这两个在一起准没好事,就跟在后面,躲在外面,看到了狐狸家的那一幕,听到了狐狸和凶凶它们的谈话。

老虎这时也明白了一切,只怪自己偏听偏信,没做调查就武断下了定论,差点就成了冤假错案,惭愧地地下了头。

动物们缓过神来,叫着要揪出狐狸和凶凶。可狐狸和凶凶早溜走了。

幸好狮子早有准备,几个守在森林出口的卫士将它们抓获了,动物们远远地看见它们走来。

大家欢呼着,跳跃着,最高兴地要属羊伯爵了。你看,它正在台上向狮子、向森林中友好的动物们鞠躬拜谢呢。

森林又恢复了宁静、和平,青青的草地,散发着更为迷人的香气。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为别人着想,总会为别人所惦记;一个人民的公仆为百姓办事,总会为百姓所敬仰。愿世界少些狐狸之辈的人,愿那些老虎类的人擦亮眼睛时刻提高警惕,愿这个世界有越来越多的像狮子样的正义之士,用心中的清廉去铲除那些收受别人钱财、玷污法律的坏人。

指导老师 余苏琴

篇九:廉政故事

我身边的廉洁小故事

[我身边的廉洁小故事]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小事情,我身边的廉洁小故事.然而,这些事情有好的,有坏的,有令人深思的,也有令人兴奋的……我们每个人也无时无刻都在演绎着大大小小的道德故事.有一次,我和妈妈坐213线路的公共汽车去八卦岭.那天早晨,天气特别冷,风呼呼地刮着,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忽然,在洪湖公园这一站的时候,车停了下来.上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她嘴唇苍白,走起路来很吃力的样子.这时,车里挤满了男女老少.过了一会儿,车上响起了广播:“请您主动给残疾人、老人、孕妇、抱婴者让座”.可这广播好像透明的,车上的男女老少个个还是无动于衷.过了一会儿,僵局终于被打破了.这时,我听到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老奶奶,您来我这边坐吧!”她的声音是那样的清脆,小学生作文《我身边的廉洁小故事》.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大约10岁的小妹妹,搀扶着老奶奶,一步一步的扶到她的座位上,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坐.你真是个好孩子!”老奶奶一边向小妹妹道谢,一边一个劲的夸她.小妹妹听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记得还有一次,在翠山路上,我看见一位老人,虽然这只是一段很短的路,但老人吃力得骑一辆装满猪肉的三轮车.虽然老人很用力,但车子仍慢悠悠的向前移动.这时,一位小弟弟马上跑过去,帮他推车.老人顿时感到轻松了很多.三轮车在他们的努力下爬上了坡.老人笑了,他也笑了,旁边的花朵也笑了.就像这首歌的歌词一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两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在我心中却记忆犹新.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双手多给别人一点爱,那世界将会变的更美好
  〔我身边的廉洁小故事〕【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篇十:廉政故事

古今中外的廉洁故事.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 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 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推荐访问:古代廉政故事 现代廉政故事

上一篇:金钱至上(共9篇)
下一篇:泛泛之交(共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