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话题作文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话题作文

老北京小吃(共9篇)

时间:2018-04-12 来源:话题作文 点击:

篇一:老北京小吃

老北京小吃 作文

人们提到北京特产,总免不了“北京烤鸭”,而我不谈这个,我要介绍老北京小吃。
来到老北京前门的青云阁,据说谭嗣同、蔡锷都常常光顾。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味儿,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卤煮火烧的。使我垂涎三尺。我要了一碗。往里面一看,火烧和羊杂混在汤里。我夹了一截羊小肠,细细的,放在嘴里咬,嫩嫩的、滑滑的、软软的,火烧味儿更绝,十分入味,据说是祖传秘方,经精心调制而成,难怪这么好吃,我连汤都喝光了,连碗都不用刷了。刚才的卤煮火烧是“小肠陈”的杰作(卤煮火烧其实是用卤水煮火烧)。这里有许多着名老北京小吃,如:“‘羊头马’、‘爆肚冯’、‘小肠陈’、‘年糕钱’、‘奶酪魏’、‘茶汤李’”等等,这些店很多都是百年老字号。也许人们对这些名字很陌生,其实前两个字是饭菜内容,最后一个字是做得最好的人的姓氏。我最喜欢“奶酪魏”的“宫廷奶酪”。乍一看感觉已经很不错了。吃到嘴里,便感到它的做工十分精良,口感细腻,入口即化。如果慢慢品尝,会吃出它特有的香味。由于刚从冷藏柜里拿出来,冰冰的,使它的味儿更好。虽然一小碗很快吃完了,但是却令我回味无穷。直至下一道菜上菜为止。豆汁焦圈是最着名的,在我看来喝不惯,老北京人却很喜欢它们。
我喜欢北京,我更喜欢老北京小吃。

篇二:老北京小吃

令人回味无穷的老北京小吃 作文

今天,我和妈妈专门去了牛街尽情品尝了甜香可口的老北京特色小吃。那里的小吃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有艾窝窝,豌豆黄、糖卷果、奶酪魏……,哈哈!大家随我一起去品尝特色小吃吧!

我们先来到了“牛街洪记小吃店”。饭店里人头攒动,吃饭的人还真不少。各种美味食品琳琅满目,我和妈妈点几份小吃。一会,驴打滚端上来了。驴打滚是椭圆形的,表面是土黄色。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驴打滚送入口中,哇!味道好极了!吃到嘴里感到黏黏的,里面居然还是我爱吃的豆沙馅儿。我问妈妈:“这么好的驴打滚是怎么做的呀!”妈妈告诉我,外面是用黄豆面,里面裹着豆沙、红糖。妈妈还给我讲了有关它的历史故事呢!传说清朝老佛爷宫廷菜吃烦了,让御厨给她做一道新菜,御厨自己创新把黄米面里放上馅做成了菜。菜做完后正要端上的时候,太监小驴正巧撞到了御厨,新菜掉进了黄米面里。御厨重新做菜是来不及了,他只好把掉进黄米面里的新菜端给老佛爷品尝。谁知老佛爷还赞扬说:“这菜真不错,名字叫什么呀?”御厨想,这是小驴儿闯的祸,随口就说叫“驴打滚”由此驴打滚才得名。哈哈!这个故事有意思吧!

接着,服务员阿姨又给我们端上了一份小点心,名字叫艾窝窝。艾窝窝长得像一只雪白的小兔子,圆乎乎的。艾窝窝的味道那是相当的好,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做成的馅,有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看着看着,我的口水都流了出来了吃完艾窝窝了,不知道下一道点心是什么?正想着呢,一个黄色东西放在桌子上。呀!原来是豌豆啊!豌豆黄外表是黄色的,皮看起来非常光滑,吃到嘴里非常爽口,甜甜的。

走出“洪记小吃店”,妈妈又提议带我去吃“奶酪魏”的奶酪。说这可是有名的宫廷小吃。奶酪魏是一个不大的传统风格的小店,走进去墙上贴着各种口味奶酪的图片。我们点了两碗奶酪,一碗宫廷奶酪,一碗是黄奶酪。我的宫廷奶酪是白色的,我用勺子挖了一大勺放进嘴里。哇塞!太凉快了,一直凉到了心底,如果在炎热的夏天吃上一口,那一定爽口极了。

因为肚子容量实在有限,我不能把老北京的传统小吃一一品尝。怎么样,大家也一定吃饱了吧!下次再跟随我一道品尝老北京小吃吧!

北京市翠微小学四年级:陈茜园【老北京小吃】

篇三:老北京小吃

请大家帮忙找一些介绍我国风味小吃、特色小吃的作文(约500至700字).
广大朋友们.

  介绍老北京小吃的成么?
  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清代《都门竹枝词》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
  豆汁是北京的特殊风味小吃,本身有股子酸溜溜的味儿,对它,就如同长沙火宫殿的炸臭豆腐,一般外地人轻易不敢沾口,可老北京人却都喜欢喝它,特别是寒冷的冬天里,配上碟儿细咸菜丝儿或八宝酱菜,两碗下肚儿,热汗淋漓,既治感冒又开胃,别有风味.
  还有奶酪,在清人《都门杂咏》中有一首竹板词,绘声绘色地这样描述道:“闲向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滑脂,寒沁心脾爽似秋.”这段小诗将那凝霜冻玉般的奶酪,恰到好处地介绍了出来.作为北京风味小吃的奶酪,在历史上,原本属于蒙族的食品,即使后来奶酪进了北京,也只是仅限于元、明、清三朝的宫廷小吃,直到后来才流传到民间.
  北京小吃在小中体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是历史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篇四:老北京小吃

北京美食 作文
500字 涵盖的小吃多一些 小吃简而精的介绍.

说到饺子,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在今天,饺子是速冻食品,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可大家知道吗?在北京,除夕之夜的饺子是十分讲究的!素馅饺子是用来敬神的,家人吃的则是肉馅的.在饺子,年糕这些众人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 ” —这是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老北京人古代祭神祭祖的糕点—沙琪玛等,不仅是北京地区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昔日还有除夕夜食鱼的习惯,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后来则与“吉庆有余 ” 的吉祥话相关联,鱼既是美食,也是贡品.
老北京不仅有美食,而且民居的历史也十分久远.
北京民居大多为四合院.四合院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最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南面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为“一正两厢”,正房位置在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都居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地方,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老北京还有很多历史值得你去观赏,北京人很热情,他们随时欢迎外来游客的到来.

篇五:老北京小吃

有哪些关于北京的作文?(400字)

①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令人回味无穷的老北京小吃
今天,我和妈妈专门去了牛街尽情品尝了甜香可口的老北京特色小吃.那里的小吃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有艾窝窝,豌豆黄、糖卷果、奶酪魏……,哈哈!大家随我一起去品尝特色小吃吧!
  我们先来到了“牛街洪记小吃店”.饭店里人头攒动,吃饭的人还真不少.各种美味食品琳琅满目,我和妈妈点几份小吃.一会,驴打滚端上来了.驴打滚是椭圆形的,表面是土黄色.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驴打滚送入口中,哇!味道好极了!吃到嘴里感到黏黏的,里面居然还是我爱吃的豆沙馅儿.我问妈妈:“这么好的驴打滚是怎么做的呀!”妈妈告诉我,外面是用黄豆面,里面裹着豆沙、红糖.妈妈还给我讲了有关它的历史故事呢!传说清朝老佛爷宫廷菜吃烦了,让御厨给她做一道新菜,御厨自己创新把黄米面里放上馅做成了菜.菜做完后正要端上的时候,太监小驴正巧撞到了御厨,新菜掉进了黄米面里.御厨重新做菜是来不及了,他只好把掉进黄米面里的新菜端给老佛爷品尝.谁知老佛爷还赞扬说:“这菜真不错,名字叫什么呀?”御厨想,这是小驴儿闯的祸,随口就说叫“驴打滚”由此驴打滚才得名.哈哈!这个故事有意思吧!
  接着,服务员阿姨又给我们端上了一份小点心,名字叫艾窝窝.艾窝窝长得像一只雪白的小兔子,圆乎乎的.艾窝窝的味道那是相当的好,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做成的馅,有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看着看着,我的口水都流了出来了吃完艾窝窝了,不知道下一道点心是什么?正想着呢,一个黄色东西放在桌子上.呀!原来是豌豆啊!豌豆黄外表是黄色的,皮看起来非常光滑,吃到嘴里非常爽口,甜甜的.
  走出“洪记小吃店”,妈妈又提议带我去吃“奶酪魏”的奶酪.说这可是有名的宫廷小吃.奶酪魏是一个不大的传统风格的小店,走进去墙上贴着各种口味奶酪的图片.我们点了两碗奶酪,一碗宫廷奶酪,一碗是黄奶酪.我的宫廷奶酪是白色的,我用勺子挖了一大勺放进嘴里.哇塞!太凉快了,一直凉到了心底,如果在炎热的夏天吃上一口,那一定爽口极了.
  因为肚子容量实在有限,我不能把老北京的传统小吃一一品尝.怎么样,大家也一定吃饱了吧!下次再跟随我一道品尝老北京小吃吧!
希望对你有用

篇六:老北京小吃

关于北京王府井作文700字

【求采纳】【求采纳】【求采纳】【求采纳】【求采纳】【求采纳】
2.
今天下午爸爸和妈妈带我到王府井玩.来到王府井,我看到一条街,街上人潮如海,没有车辆的往来,街两边高楼林立,十分繁华.我问爸爸这是什么街?爸爸告诉我这是金街,是步行街.
我对爸爸、妈妈说;“咱们先在街上转转,然后再上这里有名的商场.我们在步行街上逛了一圈,看到很多老字号的商店、书店、钟表店.然后我们来到新东安商
场地下一层的老北京一条街,那里有好多过去的东西,集中了北京过去的文化、历史、生活图景,我见到了很多从来不知道的店铺、器物,比如:老北京的茶馆、内
连升鞋店、还有过去的戏台,洋车等等.
尤其使我难忘的是一个卖泥人的泥人馆.一进门,就看见各式各样捏好的泥人,有下象棋的,有遛鸟的,有贩卖食盐的,有大人喜欢的弥勒佛,还有我们小朋友喜
欢的孙悟空,唐三藏,猪八戒和沙和尚,真让人感到妙趣横生,过目难忘.其中以泥人张的作品最好,那一个个泥人捏的活灵活现,我简直是目不暇接.
从东安商场出来,我们来到闫生记饭庄,我毫不客气的点了一大桌子的菜,品尝到许多老北京的风味小吃.吃完饭,我们又去了王府井百货大楼,那里的商品齐全
极了.最后来到小吃一条街,看到丰美的各色小吃,我简直是垂涎欲滴,有糖葫芦、烤肉、各种的面食,还有炸蝎子、炸羊肉串等.好多人都在津津有味的品尝着.
我沿街往西走,见到一座戏台,那是一座二层的戏台,上面正在表演北京的相声,底下的人有边吃边看的,还有站在原地看的,真是热闹非凡,我忽然觉得自己的视
野开阔了,见识增多了.
王府井一游,使我见到很多的老北京人的生活和老北京的文化 ,我为北京最有名、最繁华的商业街、文化街自豪.

篇七:老北京小吃

观年度十大法治人物颁奖晚会有感 作文

2007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七个“全国法制宣传日”,这一天,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转播的十大年度法制人物的颁奖典礼晚会。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唯一一个群众团体———拍记队!

这是一个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民间团体,他们都为了能够使老北京胡同里的文化保存下去而聚集到一起。这个组织创建时十分困难,由于宣传力不足,参加活动的人寥寥无几。2005年年末,有更多的人拿起了相机,记录起了胡同里一点一滴的变化,还搞起了一个京味十足的“老北京网”。各个活动的策划人发帖子预告要拍摄哪个胡同,就有众多的志愿者在同一地点相遇。而且,参加活动的不仅是北京人,也有许多外地的旅游爱好者,投身到这项工作之中。这足以看出拍记队目前的强大吸引力。

胡同“拍记队”的成果都被搬到了老北京网上。至今网站已积累了30多万张照片以及数千万的文字,一些“资深”网友们还自发组建了以品尝老北京小吃为主题的“馋记队”,以民俗旧物为主题的“藏记队” 以相声评书为主题的“曲艺队”等。正是这种像“游玩”一样的去挽救老北京文化印记的行为,打动了“年度十大法治人物”的评委们。评审之一,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编孙震博赞叹道:“他们以快乐的方式,达到了法治宣传的目的,这是很新鲜、很独特的传承文明的方式。”

拍记队的这种做法,使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些不良分子。他们用一切的办法,将整洁的环境化为灰烬,变成了一张张“滑稽”的“图画”。相信,如果他们也见到了拍记队的事迹,一定会改掉陋习,成为爱护环境的文明人。

年度十大法制人物,他们用法律,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在中国这样的法治国家中,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必定会带领更多的人们,打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使我们的国家更兴旺发达!

篇八:老北京小吃

写一种小吃的作文 450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佳肴,你看: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南宁老友粉,而融水,却是滤粉.是我们融水的着名的风味小吃.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融水的特色美食——滤粉.滤粉味儿好,看相也好,一条条白花花的粉丝侵在白色的汤里,一个香香脆脆的烧介、绿色的葱花、米黄色的碎肉末、红通通的辣椒,白花花的米粉散落其间,真是令人垂涎三尺、回味无穷啊!因是现做的,既新鲜又卫生很受本地人的喜爱.滤粉的做法很简单:来了客人,先将糯米和粳(jing)米按比例混合,浸泡软后磨成米浆,米浆是稀的但又不能太稀,用铁皮做一个小桶,两边有把可握持,底部钻有很多小孔,将米浆倒入小铁桶内,桶底放一块薄板垫着,煮时将底部薄板抽走,米浆就通过小孔自然地漏入烧开的铁锅内.滚过两次后就熟了,捞起,浇上肉末、汤汁,再加点花生末、葱花、香菜、喜欢吃辣的客人还可以放点辣酱,最后,在加上汤水就可以吃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滤粉就做成了.吃滤粉也挺有意思.吃滤粉时,我喜欢先把配料捞一捞,把配料捞均匀以后,一大夹一大夹的,张开嘴巴,“嘘”地一下吸进嘴里,真是顺滑爽口呀!吃烧介,我先用牙签插进烧介里,用舌头舔一舔它的“粗”味道,再细细地咀(ju)嚼,品尝它的“细”味道.
暑假的一天,我和外婆在融水老家的一家滤粉店吃滤粉,我先把配料捞均匀,由于捞得太用力了,汤溅到了我眼睛,我赶紧用力的眨了眨眼睛,汤随着眼泪被挤了出来,在来吃滤粉.当我夹起那烧介时,淘气的烧介跳进汤里,我再次夹起烧介时,它又顽皮的跳进汤里.一连来了好几回,都夹不了,婆婆对我说:“你想办法怎样让它不会掉进汤里,不就好了嘛,还夹来夹去的,真麻烦.”听了婆婆的话,我立即想到了用筷子插进烧介里,这样就不会掉了.外婆和我开心的笑了,外婆说:“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办法才对啊!” 融水的小吃——滤粉有悠久的历史了,在柳州地区很出名.滤粉很像榨粉,因为粉丝是过滤出来的,所以故称滤粉.
这就是我融水老家的风味小吃 ——滤粉.

篇九:老北京小吃

老北京的冰糖葫芦 作文

对于老北京来说,人气最高的小吃莫过于这两样“全聚德——烤鸭”和“张记——冰糖葫芦”了。但是,比起烤鸭,可能我会更喜欢冰糖葫芦多一些。
早就听说老北京的冰糖葫芦别具一番风味,可是心动不如行动嘛,在假期中,因为要去北京参加团舞比赛,正好圆了我的美食梦。
来到了北京,在走路的过程中,偶然间,看到了一家名叫“百年老字号”的糖葫芦专卖店,见到了我朝思暮想的糖葫芦。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尝”嘛,看见了,便想尝尝。于是我便央求妈妈,求她给我买一串冰糖葫芦。妈妈经不过我的软磨硬泡,便给我买了一串。
我仔细的端详这串糖葫芦,这是核桃豆沙的,山楂的顶上方被切开了一大片,像一轮弯弯的月亮,月亮中包含着一大块豆沙,豆沙上镶着半颗核桃仁,每颗山楂都穿着一件件暖和的糖衣,糖衣上粘着一层层白色的面纱,就像高贵的公主一般。
光看样子就诱人,味道那就更不用说了。
我先把一颗糖葫芦咬下来,然后含在嘴中细细地品尝着它独特的味道:甜而不腻,脆而不硬。等把外层的糖衣吃完,再把山楂咬碎,含在嘴里品尝着它那酸脆可口的果肉。
这时,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一首赞美糖葫芦的老歌: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
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裹着酸,
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着幸福和团圆,
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
伴随着歌声,我的嘴里含着甜甜的糖葫芦,仍沉浸在着幸福快乐的世界里…………

推荐访问:老北京小吃介绍 老北京小吃十三绝

上一篇:我的艺术作文(共9篇)
下一篇:我收获了友谊(共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