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堂网
 历史故事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历史故事

有关长城的故事(共10篇)

时间:2019-01-18 来源:历史故事 点击:

篇一:有关长城的故事

有关长城的故事(短点)

孟姜女哭倒长城,【有关长城的故事】

篇二:有关长城的故事

关于长城的故事(除了孟姜女哭长城之外)

  肯定不止这一个传说.只能说较出名的就是《孟姜女哭长城》了.以下是我搜集到的,一些民间的关于长城的传说,虽不及《孟姜女哭长城》出名.但故事情节也算是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了.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其实开始的长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有个燕王,他的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为了保住国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国土边界山顶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
  因为那时还没有石灰,他筑的城墙,石、砖都是用泥抹的.为了抢时间,早日修好城墙,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热水,因此,民夫们就把大铁锅抬到工地上,用三块石头支起来,添柴烧开水.天长日久,铁锅被烧了个大窟窿,满锅的水全漏光了;把锅下的火浇灭了.可民夫们也意外地发现,水洒在支锅的石头上,热石头遇到水就炸开了,炸出许多白面面,民夫们瞅着、想着,好生奇怪.有个人把这白面面用水和和,觉得比泥还滋润,还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条和砖缝里.
  第二天,民夫们发现,用这白面面抹的石条和砖缝,要比用泥抹的结实的多.燕国人得到了启发,从此,就烧石灰,来抹城墙缝.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保住他的皇上宝座,也仿照燕王的办法兴工修起了万里长城.动工时,他下了一道旨令,让原来的燕国人包揽烧石灰的活儿.因此,那时修长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国人烧的.长城修到哪儿,就在哪里山坡上烧灰,而且烧的灰质量非常好,被后人称为万年灰,意思是万年不变质.
  长城修完后,别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国人烧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银,建了个城镇,专为燕园人居住,这城镇就是现在的北京.因此,那时北京叫燕京,燕国人烧灰用过石头的山统称为燕山山脉.

篇三:有关长城的故事

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50字以内

击石燕鸣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篇四:有关长城的故事

关于长城的民间故事,尽量100多字的

秦始皇修长城时候,征集了全国各地的民工和能工巧匠.北方人还好说,特别是南方人来到北方,不服水土,再加上吃不饱,劳动又重,死的人就多了.阎王小鬼把死在长城上的魂拘去,到城隍庙里注销户口.城隍爷打开户口簿,挨个一查,说;“这些人都不到死的岁数,不能注销.”小鬼回禀阎王,阎王来找城隍说理,说他们已经死了,填了长城馅,为什么不给注销户口?城隍说:“他们寿数未尽,根本就不该把魂拘来.”俩人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没办法,就去找玉皇大帝打官司.玉皇大帝听了俩人争执的理由,官司一时不好断,就让他俩先回去,然后让太白金星下到凡界去做调查.太白金星变化成一个老头,来到长城上一了解,确是死人太多,冬季一日上千,夏季一日上万.死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吃不饱,二是活太重.同时还了解到修长城是为了防御外族侵略.太白金星回天禀告了玉皇大帝,玉帝为了拯救民工,加速长城的工程速度,就派老君爷和药王爷下凡.老君爷造了十口金锅,十把金镢,这两样可是宝贝.那十口金锅煮上饭,不管有多少人吃,也吃不完.民工们再也不饿着肚子干活了.那十把金镢更是厉害,不管多大的石头,用金镢一比划,一块四棱见线的大石条就出来了,民工们再也不用费力开凿石条了.药王爷为了治民工们的病,就在长城内外撒下了许多药籽,长出了许多草药,什么柴胡啦、知母啦、苍术啦,不下几十种,民工们有了病,一吃就好.有了这几样宝贝,工程速度果然很快,不久,就把万里长城修好了.那十口金锅,十把金镢,老君爷没收回去,一直就在八达岭埋着,光听说露着沿,露着袢,就是谁也找不到.药材可是到处都有.
回头再说阎王爷和城隍爷的官司.修长城的民工,阳寿未尽,本来就不该死,不应把魂拘去,玉皇大帝断的是城隍有理,阎王无理,阎王的官司打输了.所以后来,人们给城隍修了庙,叫城隍庙,给玉帝修了庙,叫玉皇庙,也给老君修了老君庙,给药王修了药王庙,唯独没人给阎王修庙.不知旁处有没有,反正围绕着长城八达岭一带没有阎王庙

篇五:有关长城的故事

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成语,谚语,民歌和民谣有什么?
尽量简短一些

故事:秦始皇修筑长城
传说:孟姜女哭倒长城
民歌:长城长【有关长城的故事】

篇六:有关长城的故事

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传说,成语谚语,民歌民谣

长城的故事和传说——望京楼
当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在谭纶的支持下,亲自规划和督造了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
此段长城的结构独特,城墙是用巨大的条石为基础,以砖包砌而成.金山岭长城东端高入云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楼,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顶上,楼的两侧是悬崖峭壁,人只能从石缝中攀登而上.据说当年修筑时,为了运条石死伤了许多人,但条石仍运不上去.此事感动了玉皇大帝,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运石.当晚,二郎神来到老虎山下,见到成堆的条石堆放在那里,随即将他的神刀一晃,立刻变成赶山鞭.他手挥赶山鞭向条石上抽打,同时喊声"变",那一块块条石,马上变成一只只大山羊,直奔山顶.到山顶后他数了数,不多也不少,正好够用.恰逢此时,一个士兵台帐小解,忽见二郎神赶羊,惊叫一声往回跑.二郎神听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惊,将几十块条石踢下山去,落在东面的山坳里.二郎神随即腾身上天.
就这样,修望京楼的条石,就缺了几十块.现在登上望京楼时,会看到楼底十二层奠基条石中有五层是碎石块垒砌的.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条石,仍然堆放在山坳里,当地人称此山坳为条石坳.
3.长城的故事和传说——“玉门关”
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赶路.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大雁吃饱以后,呼的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咕噜咕噜,方盘镶玉."边叫边飞,又引着商队走出了迷途.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领队的老板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给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到达小方盘城后,老板再也不敢爱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队有了目标,再也不迷路了.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关".其实玉门关是汉武帝时所建,因这里是古代我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从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就从此入关,故名.
着名长城学家罗哲文先生所写: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迄元明,上下两千多年.有多少将帅元戎,戌卒吏承,百工黔首,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丰碑国宝.
跨峻岭,穿草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余里.望不断长龙雉堞,雄关隘口,亭障烽堠,有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月宫遥见,给世界【长城闻笛】杨巨源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 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
【饮马长城窟行(一作古长城吟)】王翰
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马西击长城胡.
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遥闻鼙鼓动地来,传道单于夜犹战.
此时顾恩宁顾身,为君一行摧万人.壮士挥戈回白日,单于溅血染朱轮.
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
黄昏塞北无人烟,鬼哭啾啾声沸天.无罪见诛功不赏,孤魂流落此城边.
当昔秦王按剑起,诸侯膝行不敢视.富国强兵二十年,筑怨兴徭九千里.
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实亡秦非北胡.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古
【北使长城】王无竞
秦世筑长城,长城无极已.暴兵四十万,兴工九千里.
死人如乱麻,白骨相撑委.殚弊未云悟,穷毒岂知止.
胡尘未北灭,楚兵遽东起.六国复嚣嚣,两龙斗觺觺.
卯金竟握谶,反璧俄沦祀.仁义寝邦国,狙暴行终始.
一旦咸阳宫,翻为汉朝市增添壮丽奇观.

篇七:有关长城的故事

求关于长城的传说故事、歇后语、名言、诗句各两个,急.

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篇八:有关长城的故事

关于长城的故事,谚语,成语,对联等

1.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着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爱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新鲜事,可是孟、姜两老汉却因此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孟老汉非常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亲自种下的,胖女孩该归我."姜老汉却固执地说:"这葫芦结在我的院子里,这女娃该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难解难分,毫无结果,后经村里人调解为:女娃娃属于两家共同的,轮流居住,共同扶养,并取了个"孟姜女"的名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孟、姜两家老人为现已长大成人的孟姜女选了个女婿叫范杞梁,选定良辰吉日,准备成亲.天有不测风云,成亲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从门外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范杞梁当民夫抓走了.
原来,当时由于秦始皇在全国各地抽调大批民夫修筑长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们被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们又到处抓民夫补充,范杞梁也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范札梁杳无音信,急得孟姜女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不知如何是好,跟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去找丈夫,发誓找不到丈夫绝不回家.她带上干粮和给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风吹雨淋、日晒风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恸哭起来,泪如泉,声如雷,哭得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长.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管,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赶忙去见孟姜女寻问根由.一见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才能当"正宫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札梁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札梁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投海自尽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们所传颂,人们为纪念她,在山海关附近的一个山头上,给她修了坟、建了庙,取名为"姜女庙".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2.长城的故事和传说——望京楼
当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在谭纶的支持下,亲自规划和督造了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
此段长城的结构独特,城墙是用巨大的条石为基础,以砖包砌而成.金山岭长城东端高入云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楼,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顶上,楼的两侧是悬崖峭壁,人只能从石缝中攀登而上.据说当年修筑时,为了运条石死伤了许多人,但条石仍运不上去.此事感动了玉皇大帝,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运石.当晚,二郎神来到老虎山下,见到成堆的条石堆放在那里,随即将他的神刀一晃,立刻变成赶山鞭.他手挥赶山鞭向条石上抽打,同时喊声"变",那一块块条石,马上变成一只只大山羊,直奔山顶.到山顶后他数了数,不多也不少,正好够用.恰逢此时,一个士兵台帐小解,忽见二郎神赶羊,惊叫一声往回跑.二郎神听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惊,将几十块条石踢下山去,落在东面的山坳里.二郎神随即腾身上天.
就这样,修望京楼的条石,就缺了几十块.现在登上望京楼时,会看到楼底十二层奠基条石中有五层是碎石块垒砌的.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条石,仍然堆放在山坳里,当地人称此山坳为条石坳.
3.长城的故事和传说——“玉门关”
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赶路.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大雁吃饱以后,呼的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咕噜咕噜,方盘镶玉."边叫边飞,又引着商队走出了迷途.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领队的老板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给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到达小方盘城后,老板再也不敢爱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队有了目标,再也不迷路了.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关".其实玉门关是汉武帝时所建,因这里是古代我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从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就从此入关,故名.
着名长城学家罗哲文先生所写: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迄元明,上下两千多年.有多少将帅元戎,戌卒吏承,百工黔首,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丰碑国宝.
跨峻岭,穿草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余里.望不断长龙雉堞,雄关隘口,亭障烽堠,有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月宫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罗哲文
2003年4月12日于北京

篇九:有关长城的故事

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俗语、谚语、成语、民歌、民谣.
如题

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
成语:万里长城(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自毁长城、五言长城、兵临城下、雄关万里、烽火连天、狼烟四起
谚语、歇后语: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不到长城非好汉
筑就长城千夫苦,何止孟姜一人哭
长城易到好汉难为
……
民谣:百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歌曲:【长城长】“太阳照,长城长,长城雄风万古扬”
【万里长城永不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篇十:有关长城的故事

关于长城的故事简写作文200

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 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 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 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 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 程,雄伟的气魄着称于世.它早就和埃 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 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 奇迹.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 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 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 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 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 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 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 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 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 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 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 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 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 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推荐访问:长城的历史故事 长城中国的故事

上一篇:冉冉升起的红星(共10篇)
下一篇: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共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