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对汽油之间的转换单位不太清楚,不知道1升汽油等于多少公斤。那你知道1升汽油等于多少公斤吗?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汽车汽油换算小常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升汽油等于多少公斤
升是容积、体积,千克是重量。
不同季节的不同气候,会引起物体密度有稍微的变化,当温度处于25℃时,几大主要汽油的平均密度如下:
90号汽油的平均密度为0.72g/ml;
93号汽油的密度为0.725g/ml;
97号汽油的密度为0.737g/ml;
1升汽油等于一千毫升: 一升=1000ml
上面各密度乘一千再换算为千克得
一升90号汽油为0.72千克
一升93号汽油为0.725千克
一升97号汽油为0.737千克
汽车加油时的注意事项
1、有油罐车,请选择另一家油站
发现加油站停着一个油罐车,那就别去这家加油站了。为什么呢?能想到,油罐车在补充油料的时候,加油站油库内部汽油液体搅动,会激起油箱底部的沉积渣,加到油箱里,会对发动机造成一定的损伤!
2、加太满或加太少
开车走走停停,如果油箱加油过满,油箱内的压力会非常高。如果油箱内的油特别少的话,会影响油泵散热,因为油泵一般都在油箱内,汽油起到冷却它的作用。两种方式都对油箱都不好!
3、雷雨天不能加油
在雷雨天气状态下加油,加油枪极易将杂散电流导入汽车油箱,从而造成不稳定汽油的分子运动加剧,从而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而在加油站中,燃油蒸汽浓度相比于其他地方明显要高出很多,如果还继续进行加油操作,燃油蒸汽容易被雷击中,导致车辆和油罐发生爆炸。
4、选择早晚时间加油
早晚的温度往往要比中午太阳毒晒时候的温度低一些,为什么要选择在温度低的是时候加油呢?大家都知道,汽油是以体积来计费的。温度低,按照热胀冷缩的原理,汽油的体积是小的,是可以多加一些的。长久下来,能省点钱。有些车主可能会问,到了膨胀时候,会不会有问题?不会的,油箱并不是都加那么满的!是有一定富裕量的!但是您也不必非要较这个真儿,经长期留意观察来看,还不如少开一天车省得多呢。
数学是小升初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所以我们在小升初总复习的时候,都会把数学作为一个重点。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小升初数学必备知识点,供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一
等式、方程与代数
1.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3.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4.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5.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如:3x =ab+c
二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 -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三
表面积和体积
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2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7.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 ×2 公式:S=(a×b+a×c+b×c)×2
8.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9.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 = abh
10.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 = abh
11.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 = a3
12.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13.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14.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15.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16.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17.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四
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4.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5.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五
奥数常用公式
1.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2.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6.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7.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8.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9.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10、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六
常用数据及规律
1.圆周率常取数据
3.14×1=3.14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5×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2.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25×3=75 25×4=100 25×8=200 125×3=375 125×4=500 125×8=1000 625×16=10000 37×3=111
3.常用平方数
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10?2;=100 20?2;=400 30?2;=900 40?2;=1600 50?2;=2500 60?2;=3600 770?2;=4900 80?2;=6400 15?2;=225 25?2;=625 35?2;=1225 45?2;=2025 55?2;=3025 65?2;=4225 75?2;=5625 85?2;=7225
4.关于常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2=0.5 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 4/5=0.8 1/8=0.125 3/8=0.375 5/8=0.625 7/8=0.875 1/20=0.05 3/20=0.15 7/20=0.35 9/20=0.45 11/20=0.55 1/25=0.04 2/25=0.08 3/25=0.12 4/25=0.16 6/25=0.24
5.常用立方数
1?3;=1 2?3;=8 3?3;=27 4?3;=64 5?3;=125 6?3;=216 7?3;=343 8?3;=512 9?3;=729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小升初数学复习重点知识归纳
2.2017小升初数学考试易错知识点汇总
3.2017年小升初数学复习重点归纳
4.2017小升初数学重要知识点复习题
5.2017小升初数学易错知识点及例题评析
6.2017小升初数学平面图形知识点汇总
7.2017小升初数学立体图形知识点汇总
8.2017小升初数学必备知识点
9.小升初数学最易丢分的19个知识点汇总
10.2017小升初数学易错几何知识点梳理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五年级数学的其中考试知识点大全,希望能给予大家帮助!
第一单元 分数的加减法
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后再加减)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 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附:具体解释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第二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面
棱
长方体
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
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
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用字母表示:S= 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 a3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 h(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L = 1dm3 1ml = 1cm3)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排水法的公式:
V物体 =V现在-V原来
也可以 V物体 =S×(h现在- h原来)
V物体 =S×h升高
8、【体积单位换算】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长度单位:
1千米 =1000 米 1 分米=10 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相邻单位进率10)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第三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4/5的分数单位是1/5。
4、分数与除法
A÷B=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例如:4÷5=4/5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24/30=4/5
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如:2/5和1/4 可以化成8/20和5/20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如:
0.3=3/10 0.03=3/100 0.003=3/1000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如:3/10=0.3 3/5=6/10=0.6
1/4=25/100=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
如:3/4=3÷4=0.75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12、比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化成小数比较。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2=0.5 1/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
4/5=0.8
1/8=0.125 3/8=0.375 5/8=0.625 7/8=0.875 1/20=0.05 1/25=0.04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 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 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1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 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 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 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