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的作文 600字
1.家乡的桥
我的老家在永春,那是个四季如春、充满诗情画意的好地方,有连锦不断的高山,雄伟粗壮的树木,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数在爷爷家门口的那架横在小河上的独木桥了.
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那无色的河水简直就像一块块晶莹透亮的水晶.小河上的独木桥就更给小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独木桥只是由一根根普通的原木做成的,上面还有一些奇形怪异的花纹.往桥下一看,小河里的小鱼儿是五颜六色的,有红的、黄的、白的、还有花斑的,令人看了会忍不住动心,两手痒痒的.
记得有一次,我看中了一条红白色的小鱼,于是便拿了个网去蹲在桥上捞,那个小家伙可真会跑,结果不但没捞着,反而掉到“水晶堆”里选了个澡,那些小鱼儿们东窜西跳,仿佛在嘲笑我无能,气得我拿了块鹅卵石就往里扔.
啊,家乡的桥啊,你给了我们方便,也给了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2.友谊就像那座桥
友谊是什么?
对,谁会思考这个问题?钱钟书说过:“人之间的友谊,并非由于说不尽的好处,倒是说不出的要好.”我说:“如果把人与人的关系比做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那么友谊便是架在大河上的桥,耀眼而珍贵.”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友谊桥,毕竟友谊带给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
每当我们走上这座桥,就像找到了光明.
生活赋予人们太多的压力,我也曾经失去自己的航标,追求那些光彩夺目的光环,迷失自我.但朋友告诉我:“人要为理想而活.”我渐渐的找到自我,友谊让我体会到人间的温暖.生病时的一句问候,伤心时的一句安慰,迷茫时的一句教导.这些都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友谊.
友谊就像那座桥.
每当我们走上这座桥时,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
当我和朋友一起玩耍时,心里总会感到一种满足.那种感觉没有掺加杂质,很纯,很真.我可以向朋友倾诉自己的心声,舒缓自己的压力.我们共欢乐,共悲伤.我真正体会到一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觉.友谊就像一条钮带,把人心相连在一起.
友谊就像那座桥.
每当我们走上这做桥时,就会感到友谊非常珍贵.
人不是沙漠中的仙人掌,每个人都需要友谊.有缘相识,即为朋友,有心相知,才为知音.西塞罗也说过:“长期在一起同甘共苦共患难,才能有莫逆之交.”友谊是人发自内心的情感.金钱可以买到物质,但买不到友谊.虚伪的友谊尤如人的影子,当人在阳光下时,它会紧紧跟着我们,一旦脱离阳光,它就会离开我们.友谊要靠真心来获取.
友谊就像那座桥.
友谊是建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的.友谊就是尊重的象征.朋友越多,说明越尊重他人.
友谊就像那座桥,把人心相连.让人世间拥有最美好的感情.
o(∩_∩)o
说明桥的作文“立交桥”600字
我的家乡在顺德,这里的桥特别多,有石板桥、水泥桥、木桥、树根桥,还有一种我叫它旱地桥——立交桥.
记得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良购货,还没到大良杏坛路口,我的“千里眼”发现路口与往时不一样,十字路口上架起了一座桥,我觉得很奇怪:这里没有河啊?就转过脸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在陆地上架桥呢?”“这叫立交桥,它通常建在繁忙的路口,危险的地段,这个路口是通往广州、珠海、深圳的主要通道,记得吗?以前我们经过这里常常塞车好几个小时,大大影响了生产,最后,有关部门决定修建这座桥,改善这里的交通情况.”爸爸认真的说.我再追问:“那桥有多长?100米?”爸爸急忙应道:“不,还长着呢?大约200多米,高大约有20米.”我瞪大眼睛仔细地看,越来越近,“哗!这桥真雄伟!”我冲口而出,这时刚好红灯,让我更仔细地看个够,桥墩真大,要四个人以上才能抱得过,桥墩支撑着磅大的身躯,真像一只远古时代的恐龙站在眼前.桥下种满了各色各样的花草,把桥打扮得更加美丽.妈妈明白了我的心思,带我走上了桥面,桥面很宽,六辆汽车可以并排行驶,桥上桥下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再没有往常堵塞的现象.傍晚我们再次路过时,桥两旁的路灯亮了,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火龙,走近时,则像一串珍珠链,把立交桥打扮得更加瑰丽.我心里想:这桥真怪,早上和晚上两个样.
立交桥真雄伟,我爱这座美丽的立交桥
关于桥的文章 记叙文
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是我梦中的桥.
小时候,家乡的河上架着一座弯曲的石拱桥,上面的一砖一瓦显现着自然的肌理,纵横交错,散发着古朴的韵味.
桥上,两排柳树好似美丽的少女垂着长发在水里照镜子.夜晚,我常蹲在那树下,头顶皎洁的月光,伴着蟋蟀的交响乐,哼着优美的旋律……
桥下,一些渔夫正挥着竹篙洒下渔网在水里打渔,那粗犷的打渔歌中,预示着他们收获颇丰.
桥的两岸居住着一村居民,他们居住在简单低矮的土坯房中,有着一样的风土人情,团结互助,心被这桥紧紧相连.
现在,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桥变宽了,上面的水泥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出几分梦幻般的色彩,漂亮的桥栏在水的倒映下,那天然、古朴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雄伟和壮观.
桥上的柳树早已不见,高大的路灯伫立桥上,给这黑暗的夜,带来无尽的光亮,它们俨然是一排巨人守护着桥上通行者的安全.
桥下的渔夫,早已变成了一拨拨的轮船,“嘟嘟嘟嘟”地开过,激起的波浪,仿佛要洗去旧时代的铅华,随着轮船的前进,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桥两岸的土墙早已不见,已经变成了那巍峨高耸、鳞次栉比的高楼,晶莹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而两岸的居民仍未忘了那桥的约定,依然团结互助,心心相连.
家乡的桥,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外衣,但它的灵魂在我的心中却永不磨灭,绽放着迷人的风采.
啊,家乡的桥,我梦中的桥!【有关桥的作文】
有关桥的短文(先给五分,答对了重金悬赏!)
我想知道一个关于桥的短文,100左右就可以了.
一定实现诺言!
是关于知识园林的文章,100字左右就可以了!
最好是自己写的
或摘录的
故乡的柳树桥
故乡的柳树桥头
调皮的黄狗
思念不会睡熟
看见陌生人吠叫不休
故乡的柳树桥头
饮水的老牛
寂寞不知沉醉
回首夕阳美丽还依旧
故乡的柳树桥头
点点的垂柳
随风飘来而去
恰似情人轻轻的挥手
故乡的柳树桥头
潺潺的溪流
欢乐无声悄悄
草边蛙鸣一片惹人愁
想念故乡,想念柳树桥头
桥头上一株永不开花的石榴
石榴上一只慢慢爬行的蜗牛
在寻找回家的小路
故乡河上桥
一座横跨我记忆河流的桥.
多少年来,我常常伫立桥头,痴痴俯看滚滚河水,呆呆仰望巍巍的山峰.草屋,田野,沙滩,水渠,岸柳,还有那朝霞中的鸣鸡,暮霭里的吠犬,乘着山风翻飞的鹰隼,踏着炊烟归栏的羊群.绘成桥边独有的一幅素描,挂在心屏上,也用以装饰我旷的脑际.
是普通的河,穿过小村与山蜂间的空地,切断了村庄跟山蜂的联系,彼此变得孤独落寞.
桥也是常见的桥,桥木是父辈们从南山顶砍下来的柞或柳,两根一对,大的一头担在河的中间石垛上,小的一头落在彼此对面的岸边.一般的桥有四根木头就足够了.小桥简约,朴拙,亦如妈妈缝在我对襟小挂上的纽袢.
小桥就这么地缝合了小村与山峰的翘盼.
路从村前的草滩神向南山,河道掐断了小路的进取心,对着河水叹息着.而小桥勇敢地趴在河水上,用自己的身躯,接通了断里路的神经和脉管.以他不变的姿势,担当起联接职责,无怨无悔的迎来送往.桥,三位一体.从山顶上看,桥,是山伸向小村的两条腿;从村里看,桥,是小村拥抱山峰的双臂.
而拥抱山蜂,就是拥抱丰衣足食日子.故乡的南山,东起二层砬子、老岳府,西致坟沟、杨家坎,总面积有五千多亩.山上林木葱郁,奇花异草、山货野果、飞禽走兽、应有尽有.
山坡上和山根儿,还有上千亩的肥田沃土.如果说南山是聚宝盆,那么小桥,就是乡亲们的发财路了.
鞑子香花谢了,卷莲花开了.山里的第一批草药成熟了.贝母、地龙骨、龙胆草、细辛,花枝招展等待采收.供销社收购站贴出收购通知后人们便陆陆续续地进山了.我们这帮孩子也夹在大人中间,扛把小镢头从桥上跑过去,爬上布满药香的山坡,猎取自然的收成.
傍晚,桥南桥北的人们,捆的捆、扎的扎,整理他们的战果.孩子们则尥蹶撒欢儿地跑回家领取大人们的奖赏.我使用的第一支自来水笔就是用三斤细辛换来的,那银亮的笔帽淡青色地笔管 ,至今还清楚的记得.
小桥还是时钟的指针,准确地记录着时序更替.桥的这头是春,那一头就是秋了.刚刚挑过种子的扁担,悠忽间变成了扛庄稼的背扦子;装过肥料的土篮,随即盛满了萝卜、白菜.在桥上鱼贯而归的还有金黄的谷穗、玲珑的豆荚、沉甸甸的红高粱.它们压弯小桥的腰肢.
小桥,托举起丰收的喜悦.
小桥也有它的闲情逸致.蒙蒙细雨中,约上几位钓友线凌碧波钩垂希望,挥洒悠然自得.深秋时节,桥上桥下的河面上,总有人挖上几眼鱼窖,间或捡起一排鱼晾子,勤劳的村民们和小桥一起捞取属于他们的河鲜鱼趣.
一篇关于"桥"的文章,600字左右,大哥大姐多帮忙
走向桥
匆匆走过人生几十个寒暑,踩过的路不计其数,跨过的桥也难以一一回想.每次行至水边,都会对桥生出几分感激,如果少了它们,这旅途不知要增加几多艰难!桥默默地站在水流之上,每天渡人无数,哪怕风吹雨淋,雪欺霜辱,哪怕烈日爆晒,酷寒冰冻.人世花开花落,风云变换,悲欢离合时时都在上演,而它安享寂寞,笑看浮华,只尽自己本分,把岸与岸连在一起,化分离为相聚.
看陆地上大大小小的水流之上,都会有一座桥把两岸的路连在一起,桥让路得到了延续.虽说在路上行走总是安享着桥带给自己的便利,虽说走在桥上时也会对桥升出些许敬意,但很多时候跨过桥也就把它忘记.只是这些日子,每晚出去散步时,都会在桔黄的路灯下从桥上走过,每晚都会细细地看桥那宽宽的稳稳的桥面,看桥两侧那结实而又精巧的栏杆,心忽然对桥升出越来越多的敬仰,于是想为桥写下一些文字.
让我走向桥,走向一种精神.还有多少桥我从没看过呢?那神交已久的长江大桥,那历尽人世苍桑的赵州桥,那晃晃悠悠的水上浮桥,还有那带着传奇色彩的铁索桥……
桥的世界到底有多大?桥的内容到底有多丰富?中国的桥了解多少?世界的桥还有多少需要了解?桥文化有多么博大,桥文明可能也是另一种世界史.走向桥,走向一种文化,走向一种文明.对于桥,我还有着太多太多的未知,而这未知,也让桥对我有了更多的诱惑.对桥的探索,是不是也是对文明足迹的寻求?走向桥,从无知走向文明.
虽然见过的桥还是太少太少,但对桥的思考却一日日清晰.桥,无论多么渺小,无论多么伟大,无论多么悠久,无论多么短暂,都担负着同样的使命——把中断的路连接起来,用自己的身躯渡人.
只要在承担着自己的使命,什么样的桥都一样伟大!这就是桥的精神!
人也如桥,只有岗位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无论坚守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只要在尽着自己的职责,都是同样伟大!
关于桥的作文,500字
苏州的桥,尤其是夜晚下的桥。
苏州的桥
来到寒山寺,在念叨《枫桥夜泊》的同时,也记住了这首题在墙壁上的唐人诗句,就是那位“寒山子”写的吗?
枫桥其实就是古运河上的一座石拱桥,因一千多年前有位心情不佳的举子路过此地写了几句诗而名传千古——这就是文学名篇的作用了——当时那个时代那么多的帝王将相、王公大臣、巨商大贾、社会名流我们不知道,却因这28个字的一首诗记住了一个叫“张继”的唐朝青年,如今枫桥边还塑了他的铜像,游人纷纷与他合影,一根手指被磨得铮亮……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确实是有意境的,通过描绘月、乌、霜、枫、火、寺院、钟声、客船,营造出了一种对个人前途命运的不确定感,有孤寂,有焦虑、有栖惶,有压抑,有忧心——人生中谁没有过这种境遇呢?一千多年前的某个夜晚有个叫张继的人在舟行来到苏州寒山寺旁的枫桥边时,看暮色听钟声,感叹了几句个人的际遇和主观的感受,不经意间却表达出了我们人类都曾有过的共同情感——所以《枫桥夜泊》成了名句,寒山寺和枫桥成了名景,那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也成了名人,这首诗至今有时还令我们感同身受……
据说,《枫桥夜泊》在日本也是很有名的,每年都有许多的日本人专程来苏州枫桥寻找这首诗的遗韵;如今我们提到苏州,除了园林虎丘外,最知名的也就是枫桥与寒山寺了,寒山寺撞钟,也成了当地每年除夕保留的节目,敲一下要花许多钱的——二十多个汉字,竟给苏州带来了如此多如此大的效益和知名度,苏州人真该好好感谢那个叫张继的唐朝人的,至少也要授予他“荣誉市民”或“突出贡献奖”之类的称号!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宋词中多次写到乌鸦——“栖不定”——人生也常有这种漂泊感吧:前途未料,后路难行,只身奔走,天涯孤旅,更兼有月亮落了乌鸦叫了满天起霜渔火点点,这时再有古寺的钟声响起,此时此地面对此情此景,心情低落的张继怕也要感慨“任运还同不系舟”了……
是啊,命运有时就象不系缆的小舟,我们果真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吗?
关于桥的作文(无形的,如友情之桥,亲情之桥)
友谊,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箱子,收获快乐,也分享快乐.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朋友?难!找到一个知心朋友?难上加难!但这一切相遇,仿佛是老天安排的,让你无意中得到一份珍贵的友谊,就看你愿不愿意珍惜…… 也许,友谊就是这样,...
关于桥的作文
中国四大名桥
这应该是写说明文吧?
下面的内容挑一些出来写就是了,说明文就是介绍形式的,语句通顺就行.
中国四大名桥
●赵州桥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在河北省赵县城南2.5公里处,它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6年),是着名匠师李春建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赵州桥结构新奇,造型美观, 全长50.82米,宽9.6米,跨度为37.37米,是一座由28道独立拱券组成的单孔弧形大桥.在大桥洞顶左右两边拱肩里,各砌有两个圆形小拱,用以加速排洪,减少桥身重量,节省石料,这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桥面两边的栏板望柱,雕有各种精美图案,刀法苍劲,造型生动.在结构上,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给人一种巨身轻灵、跃跃欲飞的动感.线条刚劲之中见柔和,隐重之中显轻灵,雄伟之中含隽永.
赵州桥距今13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顶上雕有龙头的龙门石一块,八瓣莲花的仰天石点缀于桥侧.这些雕像,寄寓着大桥不受水害,长存永安的愿望.赵州桥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后代的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敞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
赵州桥以其非凡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世界奇迹”.1961年3月4日,赵州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9月4日,又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碑,遐迩闻名,甲于天下.
●洛阳桥
洛阳桥: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
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大修有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飓风、桥坏.郡守赵思诚修复;明宣德间(公元1426年-1435年)桥址下沉,潮至,桥梁俱没.知府冯桢命郡人李俊育(即李五)僧正淳,增高三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地大震,桥梁倒塌,基址低陷,知府姜志礼修复;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秋,桥崩,知县王之琦修复;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蔡延锴军长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桥面增高2米.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严重破坏;1993年3月-1996年10月,国家拨出600多万元专款,实施洛阳桥保护修复工程.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着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由于当时洛阳江潮 狂水急,“水阔五里”、“深不可址”,桥基屡被摧毁.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 同时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他们又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把桥基涵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就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洛阳桥的建成,不仅使洛阳江天堑变成通途,对泉州海外交通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广济桥
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浩瀚的韩江,居闽粤交通要津,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被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太守曾汪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淳熙元年〔1174),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纬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筑建,至绍定元年(1228)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朝+六年(1189),太守丁允元建设的规模最大、功绩最着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绍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亨”,并称东桥为“济川桥”,至开禧二年(1206),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激十二桐,计长八十六丈;中空二十六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正德八年〔1513),知府谭伦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甘四圳”的独特风格.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鉎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的年(1842)洪水,东墩鉎牛坠人江中.故有民谣云:“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甘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
该桥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桥墩上建有形式各异的廿四对亭台楼阁,兼作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1958年改中段浮桥为钢梁桥,全面加固维修.1989年下游一公里处新建了韩江大桥,为保护修复这一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提供了重要前提.
●霁虹桥
在跑保山市50公里的澜沧江畔,在古老的埔南古道兰津渡口上,有一座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修建的霁虹铁索桥.此桥用铁链连接,其长约106米,宽3.5米,高20多米,跨径为60米,所用铁链15 根,绞链176扣,铁链环扣每扣长一市尺,重七八市斤.桥面铺垫横直两层木板通行.经有关专家考证,霁虹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铁索桥.在古代,此桥是“蜀身毒道”的要冲,是我国与缅甸、印度乃至西亚交流的重要通道.
桥东岸建有雄伟的御书楼,悬挂着清康熙皇帝的手书“飞虹彼岸" 的金匾.其旁有武侯祠,曾塑有诸葛亮的烫金铜双龙桥.桥西岸建有观音阁.这些建筑,或就悬岩起檐,或于陡坡立亭,蔚为壮观.
在“水无不怒石,山有欲飞峰”的滔滔怒江一字排开的双虹、惠人、惠通三座古桥,三桥之中,惠通桥(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着名.
1983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霁虹桥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的是1986年10月20日,江水大涨,桥头关楼被毁,铁索落入江中,历代修桥碑记和桥头古树荡然无存.但仍有不少游人慕名至此.
如今,怒江之上的这三座古桥中,惠通桥虽已“退休赋闲”,但铁骨犹悬大江之上,那既“壮丽宏都”又“灵固巧便”的风采不减当年;惠人桥已废,但兀立江中的三个桥墩和东岸崖壁上“惠人桥”三个大字犹赫然醒目;双虹桥则历尽风雨,老而无恙,并继续履行着桥的义务,发挥“余热”.【有关桥的作文】
《我见过的桥》作文600字
1“去看南京长江大桥.”听到爸爸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在学习了课文《南京长江大桥》后,我当时就有一个愿望:一定要到上面去看看那雄伟壮观、引国人自豪的大桥.
坐在公共汽车上,上了引桥,一眼望去,大桥像一条银色的长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吱——”终于到了南京长江大桥南桥头堡,下了公共汽车,眼前车辆川流不息,优雅的雁形路灯分列两边,桥头两边各有一座三面红旗标志和工农兵人物塑像.
趴在桥边栏杆上向下望,宽阔的江面上,波动水涌,一江春水向东流,川流到海不复回.货船一字排开,呜呜的汽笛声传出老远,两岸绿树葱葱,姹紫嫣红,南岸的大桥公园内,水池、喷泉、花草尽入眼底.放眼远望,南京全城风貌尽收眼底,高楼林立,绿色掩映,古色古香的寺庙显示出六朝古都的神韵,真是美不胜收啊!忽然,脚下开始震动起来,“轰隆隆”的声音随即入耳.原来,桥下是京沪铁路,一列火车正在徐徐通过,它的建成结束了津浦铁路57年隔江相望的历史.
来到桥头,新旧两块铭牌同时述说着长江大桥的历史:1960年春动工,1969年12月29日全面建成通车.它上层是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下层是双轨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它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南京长江大桥完全是由我国劳动人民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2我的家乡——平地.在我家的附近有一座石桥.这座石桥虽然没有石拱桥的悠久的历史、也没有赵州桥的伟.但他有着伟大的灵魂.
许多人都喜欢桥,我也不例外.一道孤独的桥.可是当你在高空中看的时候,就是一幅美景了.看,在一个小小的湖上好像一条龙了.蓝天、白云、青草、大树倒映在湖里.哇!真是美极了!
虽然这座桥实在湖里建立的,但长也有20米吧、宽也有2米.桥是经过放大的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是啊!桥就是这么简单,却能给人带路.
家乡人把这座石桥称为“渡桥”,这就是意味这把人从某处度过有水的地方渡过.我也不太知道.
无论是春、夏、秋、冬.,这座桥都这美景相伴,美妙的音乐陪伴——湖的流水声.这令我想起“小桥流水人家”啊多美的桥!
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是体现着人类智慧.并给人以美感.
想去桥的人,肯定是有头脑不简单的人你.我出世就已经有这座桥了.现在我已经是几岁了,我想这座桥也不年轻了.也老了吧.!我听爸爸讲他有过一个传说.现在大家也不怎么传了,我也不记得了.
它可能认为自已老了,他可能认为自以为我们付出的也够了吧!她被没有写下遗嘱,就这么悄悄的走了.
那也建起了新的桥.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披岸,中间隔着一条很急的河流,行动是架在河流上的桥梁.
有关桥的作文,要说明文
你走过一些桥,也许只是“步石”桥,独木桥,也可能是高大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桥,可能已经有些年头,也可能新建不久,.不管怎样,它们都各有作用,在结构及建筑材料上各有特色,请仔细观察它们,并了解收集有关它们的修建情况等资料,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介绍性文字.
梁桥
梁桥是我国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桥,古时叫作平桥,它的外形平直,比较容易建造,价格低,修建容易,历史悠久,形式优美. 它的种类繁多,有版梁、平梁、竹平梁、钢架梁、空心版梁、石梁、系桥闸结合式梁桥和堤桥结合式多跨石梁桥.
八字桥 位于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始建于南宋嘉泰以前,宝佑四年(1256)重建.主孔桥下第五根石柱上正书题字云:“时宝佑丙辰仲冬吉 日建”.为我国现存最古城市桥梁.主桥为单孔石梁桥,桥东端沿河岸向南北两个方向落坡 ,西端向西南两个方向落坡,宋嘉泰《会稽志》云:“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桥高5米,净跨4.5米,桥面净宽3.2米.桥处于三街三河交错处,结构特殊.专家谓为“古代立交桥”.
三接桥 又名三脚桥.位于绍兴县坡塘乡栖凫村丁字交叉河道上.桥同时跨三段河道,为一桥代替三座 桥的特殊梁桥.净跨4米、2.5米、2×3米,均采用3块并列的石板桥面.
舆龙桥位于绍兴县袍谷洋江,为堤桥结合式多跨石梁桥. 桥由5孔天佑桥(4.30米,5.25米,7.75米, 6.40米,5.12米)和3孔舆龙桥(4.80米,5.40米,5.15米)组成.天佑桥长28.2米,使河堤与东岸接;舆龙桥长5.35米,使河堤与西岸接.两桥之间用较矮 四孔石梁桥相连.全长99.29米,宽2.20米,主桥桥 墩宽0.80 米.
以上这三座桥皆属于石梁桥,且都是古代建造的桥,具今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梁桥代表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快发展,现在我国已能自行建造各种不同类型的桥梁,我为祖国的发展感到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