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科 2018-08-21
气息奄奄的读音是什么
百度词典里气息奄奄的读音是:qì xī yān yān 百度百科里气息奄奄的读音是:qì xī yǎn yǎn 那么到底是哪一个啊?
针对这个矛盾的问题,我查了一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结果是:yǎn yǎn:形容气息微弱,古语又同“阉”yān
“气息奄奄”一词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qi第四声 xi第一声 yan第三声 yan第三声
“气息奄奄”的读音
气息奄奄?
百度百科上说是“qì xī yǎn yǎn ”
但百度词典上写的是“qì xī yān yān”
.好久结~
那个,楼主不用考虑多音字什么的了.
形容气息微弱是读第三声的.
奄 yān
基本字义
1.古同“阉”,指宦官.
2.古同“淹”,停留,久留.
这回不会纠结了吧.
问几个字的读音
1、“削铅笔”中的“削”(《现代汉语词典》中注音“xiāo”,《辞海》中注音“xuē,又读xiāo”)
2、“气息奄奄”和“奄奄一息”中的“奄”(《现代汉语词典》:“yǎn”;《辞海》:“yān”)
3、“文绉绉”中的“绉”(《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对单字注音为“zhòu”(只有一个读音,不是多音字),但《现代汉语词典》却对文绉绉这个词条注音为“wén zhōu zhōu”,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注音为“zhōu”)
4、“蛰”(《现代汉语词典》:“zhé”;《辞海》:“zhé,读音zhí”,是不是在口语中读“zhí”?)
以下回答均以普通话考试为标准
1、削铅笔xiāo和xuē皆可,但剥削只可是xuē
2、奄yǎn
3、绉zhòu,是只有一个读音,但文绉绉是ABB的词型,以前规定念第一声,现在两个皆可.
4、蛰zhé,不过地方方言有zhí.
《辞海》记录的是字音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的读音.《辞海》最早的策划、启动始于1915年.由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先生负责编纂.很多是当时读音,与现在的读音有较大的才出入.
因此,学习普通话还是要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辞海》是研究语言文字才需要的工具书.
关于藤野先生一课的疑问
作者在文中写到"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方,虽然"记得""的原因可能有多种解释,但是,读者从这简要的一笔中还是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一种思想感情,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一:“日暮里”是从东京去仙台的一个火车站,这个站名其所以给鲁迅深刻的印象,是因为这个站名同日本在甲午之战打败清朝、在日俄战争中打败沙俄后的军国主义气焰,很不协调。日本是一个战胜国,而这个地名却叫“日暮里”,所以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再从受欺凌的清朝看,甲午海战吃亏的固然是中国,就是日俄战争,因为战场在我国东北,倒霉的也是中国。鲁迅作为一个“弱国”的留学生,就受到那些深中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学生的歧视,并在时事画片中深受刺激。离开仙台以后的20年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更是日甚一日。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作为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当然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尽管是所谓强国,是“列强”之一,但是在日本却看到过“日暮里”这样的地名,这不能不使青年鲁迅产生预感,军国主义的日本总有一天要没落,像日落西山那样吧,这应该是鲁迅记得“日暮里”“这名目”的主要原因。
其二:不同意把“日暮里”的“日暮”二字理解成“日本国的没落”,并把这种理解加在鲁迅身上。理由是鲁迅反对从名称上判吉凶。他曾批评过北京市民把“绳匠胡同”改称“丞相胡同”之类事情的无聊。这种意见认为“日暮里”的“日”,不看作同日本的“日”双关,应当作“天日”“时日”理解,就是黄昏、傍晚、天色暗淡,就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日暮。鲁迅看到“日暮里”地名的心情,不是对异邦日本将来的国运产生什么预感,而是联系故国当时的处境,很自然地兴起一种“日暮途穷”之感。当时中国国运衰败没落,正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何况鲁迅赴仙台求学之前,在东京书赠好友许寿裳的《自题小像》诗中,已经表达了“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忧国伤时的心情。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在途中看到“日暮里”这个地方,很自然会产生忧念祖国“风雨如晦”之感。这同想到水户这个地方,心中就升起对朱舜水这位爱国者的敬慕之情是一致的。鲁迅对日暮里和水户怀有深刻的印象的原因都出之于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其三:当时,鲁迅告别挚友,远离较熟悉的东京,只身去异域的一个偏僻小城,途中见到的第一个驿站之名“日暮里”时,兴起“满目萧然”“去国怀乡”的览物之情,即“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感触与深情,以至相隔20多年后在厦门岛上回忆起当时情景时,“还记得这名目”。
鲁迅1902年到东京不久曾有照片三张寄家人,其中一张后有“会稽山下之平民,日出国中之游子”“走五千余里之邮筒”这些词语;到仙台不久在给友人蒋抑卮的信中又有“形不吊影,弥觉无聊”之感,和“遥思吾乡,想亦久作秋气”之念。又1900年作《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中有“日暮新愁分外加”句。……鲁迅在日本时,的确时时有对祖国“风雨如晦”的忧念,……而怀念祖国的亲人和家乡,也是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内容和方面之一。不必作因见“日暮”之名而有祖国“日暮途穷”之忧的那样的引申了。
我们查阅了一下日本有关材料,提出以下解释:
日暮里原是东京府北丰岛郡的一个町(相当于我们的镇),东京扩大后,划入市区,现是荒川区的一个町。在市中心的北方,开往东北的火车经过此处。据许寿裳回忆,鲁迅往来东京仙台都坐夜车,“一夜就到”。又据《鲁迅在仙台的记录》记载,当时仙台至上野(东京的一个主要车站),行车约12小时。那么,鲁迅从上野搭车,路过日暮里,很可能恰是日暮时分,看到站牌,触景生情,留下了经久不灭的烙印吧。
其实这个很有诗意的地名是文人墨客后改的,此地原名新堀,即新渠的意思,《新编武藏》一书说,小田原北条的家臣远山的庭园里,新挖了一条渠,因此,这一带就以此命名为新堀。当时这里设新堀村,只有63户人家。到了江户中期,新堀这个土气的名字才被改为读音相近的日暮里(新堀读作ニヒボソ,日暮里读作ニツボソ),这正如同北京的狗尾巴胡同被改为高义伯胡同一样。在日本,汉字一般都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音,日暮里三字,音读时是落日余晖中的乡里,很富诗意。训读时(ヒグラシノサト)却是度过岁月的故里,带有实务意味了。现在,这个地名就兼有音训两读。
日暮里在文字资料中最早见之于享保十八(1733)年林信充所着的《武州日暮里诹访净光寺八景诗歌》。宝历、明和年间,在《江户名胜》《江户名胜二十四景》中,日暮里也都作为一景载入,描绘了这一带的道灌山、净光寺的山林和古迹。
在行政区划上,明治十一(1878)年新堀村开始改为日暮里村,大正二(1913)年改为日暮里町。日暮里车站是明治三十七(1904)年开始营业的,鲁迅乘车路过时,这里还是刚刚设置的新站。
六、《藤野先生》析疑(节选)(邱文治)
姹紫鄢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喷薄欲出,夕阳西下,皓月当空,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
这些词语的意思和造句.要整个成语的意思呀!我给你们财富20,我差点倾家荡产啦!
郁郁葱葱
郁郁葱葱 ( yù yù cōng cōng )
解 释 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姹紫嫣红 chà zǐ yān hóng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常指笑容.形容各种花卉娇艳、美丽.
形容各种颜色的花朵一齐开放,十分艳丽、好看.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丰富多彩
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群芳:各种艳丽、芳香的花草;众花;百花;比喻众女子、众美人.
群芳争艳:各种美丽、芳香的花草在比美、斗妍.
时值仲春,群芳争艳,百卉争妍.——明·赵弼《青城隐者记》
【词 目】 落英缤纷 【发 音】 luò yīng bīn fēn 【释 义】落:凋落;英:花;缤纷:繁多杂乱.花瓣凋落,纷纷飞扬的样子.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出 处】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此处“落英”指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示 例】 四次来游,满天满谷的落英缤纷;树上剩得青叶与绿叶,更何处寻那淡红娇嫩的樱.(周恩来《四次游中山公园》) 【近义词】 花团锦簇 繁花似锦 落花遍地. 【语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花瓣凋落,纷纷飞扬的样子.
〖解释〗喷薄:涌起,上升的样子;欲:将要.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出处〗唐·岑参《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 〖示例〗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解释】:旭日:初升的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也比喻艰苦的岁月已过去,美好的日子刚刚来到.
【出自】:《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旭日始旦.”
【示例】:我描写了她们怎么在黑暗中挣扎和怎样看到了~,破涕为笑.(老舍《最值得歌颂的事》)
【近义词】:生机勃勃、如日方升
【反义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出自】: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示例】:~路途行,越岭经峰十里余. ◎柳亚子《琵琶湖·杂诗》
【释义】①明亮:皓月.②洁白:皓首|明眸皓皓月当空
齿. 晧 光明 晧,日出貌.――《说文》.徐锴曰:“初见其光白也.”俗字作“皓”.从白,字亦作“晧”. 晧,光也.――《尔雅》 晧晧,光也.――《广雅》 曳彗星之晧旰兮.――《楚辞·怨思》 又如:晧天(光明的上天);晧旰(明亮);晧穹(光明的上天);晧然(光明正大之气) 皓(皜、暠)hào ⒈白:~齿.~发.~首(白发.指老人). ⒉明亮:~月千里. ⒊通"昊". 皓月:明亮的月亮. 当空:在空中. 皓月当空:明亮的月亮在空中照耀着大地,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皓月当空:明亮的月亮在空中照耀着大地,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成语】崇山峻岭
--------------------------------------------------------------------------------
【拼音】chóng shān jùn lǐng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示例】唐敖一心记挂梦神所说名花,每逢~,必要泊船,上去望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回
【近义词】层峦叠嶂
【反义词】一马平川
【词目】悬崖峭壁 【读音】xuán yá qiào bì 【释义】悬崖:又高又陡的山崖.峭壁:陡直的山崖.形容非常险峻的山势.也作“悬崖绝壁”. 【出处】唐·刘长卿《望龙山怀道士许法棱》:“悬崖绝壁几千丈,绿萝袅袅不可攀.”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十三:“茅山、天台、四明、仙都、委羽、武夷、霍桐、罗浮,无不遍历.到处皆于悬崖峭壁人不及处题云:‘许碏自峨嵋寻偃月子到此.’”《水浒全传》八六回:“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野叟曝言》六三回:“约莫走有一二十里,已到山脚,却是悬崖峭壁,无路可上.”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三卷四章:“在悬崖峭壁的半腰间,稀疏的灯笼在暗影中飘摇前行,纤夫的号子声此起彼伏.”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一章:“中下游,有些地段可行木船,而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悬崖绝壁,急流险滩.”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山势很险峻.
成语发音: céng luán dié zhàng 成语释疑: 层峦:山连着山;迭障:许多高险的像屏障一样的山.形容山峰多而险峻. 成语出处: 宋·陆九渊《与王谦仲书》:“方丈檐间,层峦叠嶂,奔腾飞动,近者数十里,远者数百里,争奇竞秀.” 成语示例: 层峦叠嶂的黄山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啊!
解释】: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出自】:宋·郭熙《山川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示例】:在这块地面上,~的树木……一株株一丛丛地生长着. ◎秦牧《沙面晨眺》
【近义词】:葱翠欲滴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气息奄奄读音】
埋藏了六十年的故事 |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件事整整埋藏(cáng zàng)了六十个年头。 故事发生在广东中山县(现中山市)的一个广场上。时间约在1943年。当时一队日本兵驻扎(zhā zhá)在那里。一天,几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地远远望着这些高大的马匹。日本兵拘捕了他,审问不出什么名堂,便对小孩说:“皇军写几个字,你照着写了,我们便放了你。”一个日本士兵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这六个字。 小孩接过日本兵的石块,蹲在地上也写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叽叽喳喳讨论了一会儿,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一个日本兵又重(chóng zhòng)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指着这几个字朝小孩嚷道:“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枪毙枪毙的!” 小孩拿起小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柱上。过了一夜,日本兵把小孩放了。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顽固不化”,家长没带孩子向皇军“认罪”。于是又在木柱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然后押送到了监狱。经过近一个月的关押折(zhē zhé)磨, 小孩已经气息奄奄,但他就不向日本兵求饶,不将“中国战胜日本”这几个字颠倒过来 。 日本兵眼看小孩快要死了,便假装仁慈放了他。回家不到七天,小孩就离开了人间。 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七十多岁的老伯伯了…… 1.把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读音划去。 2.读一读带下划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成语哪些适用于郑振华?在( )里打“√”。 智勇双全( ) 深明大义( ) 坚贞不屈( ) 临危不惧( ) 舍己救人( ) 永垂不朽( ) |
1.划去:zàng zhá zhòng zhě 2.“略” 3.深明大义 坚贞不屈 永垂不朽 |
成语好的请进来
成语后两个字相同的成语,麻烦列出来,例如虎视耽耽
【ABCC】形式的成语共有135个:
傲骨嶙嶙、白发苍苍、白雪皑皑、板上钉钉、波光粼粼
波光鳞鳞、薄暮冥冥、不过尔尔、不甚了了、长夜漫漫
此恨绵绵、大才盘盘、大才盘盘、大腹便便、大名鼎鼎
谠论侃侃、得意扬扬、得意洋洋、颠毛种种、钉头磷磷
独行踽踽、丰度翩翩、风尘碌碌、风尘仆仆、风度翩翩
风雨凄凄、福寿绵绵、俯仰唯唯、负债累累、顾虑重重
瓜瓞绵绵、怪事咄咄、关情脉脉、含情脉脉、好善恶恶
鸿飞冥冥、虎视眈眈、虎视耽耽、饥肠辘辘、吉祥止止
剑戟森森、空腹便便、苦海茫茫、来势汹汹、泪眼汪汪
两手空空、聊复尔尔、路远迢迢、妙手空空、磨刀霍霍
目光炯炯、暮气沉沉、怒气冲冲、其势汹汹、气喘吁吁
气势汹汹、气息奄奄、千里迢迢、情意绵绵、秋波盈盈
秋水盈盈、群雌粥粥、热气腾腾、人才济济、人情汹汹
人情汹汹、人心皇皇、人心惶惶、人言籍籍、人言藉藉
人言啧啧、杀气腾腾、神采奕奕、生机勃勃、生气勃勃
瘦骨嶙嶙、书空咄咄、书声琅琅、书声朗朗、死气沉沉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天理昭昭、天网恢恢、天下汹汹
铁板钉钉、铁中铮铮、童山濯濯、万里迢迢、万目睽睽
威风凛凛、温情脉脉、文质彬彬、文质斌斌、无所事事
喜气洋洋、相貌堂堂、想入非非、小时了了、小心翼翼
心旌摇摇、心事重重、信誓旦旦、兴致勃勃、行色匆匆
行色怱怱、兄弟怡怡、雄心勃勃、羞人答答、血迹斑斑
血泪斑斑、血债累累、言笑晏晏、言之凿凿、杨柳依依
野心勃勃、一表堂堂、一息奄奄、衣冠楚楚、仪表堂堂
议论纷纷、意气扬扬、意气洋洋、英姿勃勃、佣中佼佼
庸中佼佼、庸中皦皦、忧心忡忡、忧心悄悄、余音袅袅
余子碌碌、中心摇摇、忠心耿耿、众口嗷嗷、众目睽睽
陈情表教案
教学步骤:
一、以苏轼的评论导入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预习检测
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 责臣逋(bǔ)慢 犹蒙衿(jīn)育 宠命优渥(wò)
C、岂敢盘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ó) 门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为命
分析:B责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听课文读音,注意字词读音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职之意,或称“到…当…官职”.
3.理解题目“陈情表”:谁在“陈情”、 向谁“陈情”、 为什么要“陈”、 如何“陈”
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学生读以下文字,了解相关背景,以利于学习.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四、梳理课文
(一)第一段:
1、先读课文,注意不同颜色的字的解释: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问题串讲: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
(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学生讨论,明确: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翻译下列红色词语和句子: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舅夺母志 悯臣孤弱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 成立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
(二)第二段:
1、朗读课文,注意不同颜色字体的解释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自由诵读第2段
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明确:
二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
明确:
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确: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3、翻译红色词语和句子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供养无主 除臣洗马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
告诉不许
(三)第三段(具体研读):
1、同上: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串讲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四)第四段:
1、同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具体研习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3)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五、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梳理课文结构
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愿乞终养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七、艺术特色
1、融情于事.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八、讨论课后练习
九、字词整理
2 .古今异义:
至于:到 成立:长大成人 辛苦: 辛酸苦楚
告诉:申诉 不行:不能行走
3 .通假现象: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蓐 :同“褥”,草褥子
4 .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十、说话训练:
学生设置情境,稍微思考后由学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辞技巧.(例如:一学生家长因家庭经济拮据, 让成绩较好的儿子退学,亲人劝说无效.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劝说,怎样说服家长?)
十一、讨论:
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观点深入探讨.
附: 谈谈孝道
作者:任继愈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中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程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得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则是“孝”.相传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领袖.国家组织被看作氏族组织的扩大.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思想体系.这种高度抽象概括意义的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几千年来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当然也不是天经地义,永恒不变的.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农,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迁,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古代职业世袭,有“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古人生活于家庭之内,子女对父母要“晨昏定省”.古代父母与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义务,所以“天下无不是父母”.古代婚姻不考虑子女双方的感情因素,只凭父母之命即可组成婚配.
进入现代社会,中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双方的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把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地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治乱,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
我和我的孩子作文1500篇(一):我还是个孩子_1200字小学生写“撒谎作... 2019-05-15
(1) [外国名着]《中外名着导读》简介本丛书内容全面,上至天文地理... 2019-02-28
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读后感500字读【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有感伟大的剧... 2019-02-03
夕阳西下的意思是什么夕阳西下[xī yáng xī xià]生词本- 百... 2019-01-31
春联的来历是什么?超简便 不可以复制百度百科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 2019-01-23
求一篇介绍东北二人转的文章如题,介绍东北二人转,交选修课作业用,10... 2019-01-20
的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百科全书么?《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2019-01-20
为什么圣诞快乐是Merry Christmas而不用Happy呢?百度首页 | | ... 2019-01-13
气息奄奄的读音是什么百度词典里气息奄奄的读音是:qì xī yān... 2019-01-09
今年的年度汉字是20日下午,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在国家图... 2018-12-31
上一篇: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共10篇)
下一篇:教育问题(共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