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历史故事 2018-04-24
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
从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这种演变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就是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后一阶段其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字体有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两个阶段的分野是小篆到隶书的转变.下面简要介绍以下不同形体汉字的特点:
1.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应用在商代后期.相形程度较高,字行的方向相当不固定.
2.金文.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金文的象形程度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3.大篆.这是西周晚期的文字.上承西周的金文,下启秦代的小篆.
4.小篆.这是春秋战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小篆字体规整匀称,字体有所简化,相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5.隶书.隶书产生与战国晚期,西周时发展成熟,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隶书把小篆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字体进一步简化,书写变的简便,但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形体扁方而规整,较长的横化略呈微波起伏之势,向右下的斜笔带有捺脚.
6.草书.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草书使用连笔,书写快界,但是难于辩认.
7.行书.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行书逐渐演变为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比草书容易辨认,也容易书写.
8.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的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它的字形方正严整,有撇,捺和硬钩,波势减少,笔画也趋于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我们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是从商朝开始的.
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由于它铸刻在钟鼎上,所以又称钟鼎文.金文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体势雍容.金文和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的文字,但比甲骨文更规范,结构更整齐.
西周晚期,金文形体趋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匀称,这种字体叫大篆.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
秦统一后,为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统一文字.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汉字进行整理和简化,制定标准写法,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
篆书笔画圆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存着象形的意味,但符号性显然大大加强.小篆使文字规范了,但书写还很不方便,因此,在民间流行一种更简单的字体,叫隶书.
隶书字形扁平,字的构架多有方折棱角,笔画有粗有细,形成波势和挑法,所谓“一波三折、蚕头燕尾”.从篆书到隶书,是一次更大的变化,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从此,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了.
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楷书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从隶书到楷书字形结构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书写时把隶书的波势挑法改变成定型的勾撇,使字形更加方正平直,书写更为简便.
与楷书并行的还有草书和行书.草书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气势连贯、字形奔放.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辨认.我们可以通过下图体会汉字的演变.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什么特点
汉字的改革是和生产力的大发展相互对应着. 这体现在汉字两大改革活跃时期(秦朝和20世纪)都是发生在生产力大发展的时期.这种现象可以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汉字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大发展为生产工具的革新提供了技术和人文基础,而生产工具的革新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又满足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此外,生产力大发展和汉字改革都需要中国处于一个相对统一和稳定的政治局面. 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的特点
汉字的演变过程显示中华文明的什么特征?
1.中国文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显示出中华文明的什么特征?中国方块“汉字”:(1)独特+智慧!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体现了中华民族聪明才智.伴随着历史的脚步,方块字在不断地(2)简化与趋同,变得更简洁明了,易懂好学,利于普及并走向大众化;在不断演变中不曾中断,沿用至今.中华文明(3)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绵延不断,(4)悠久、传承、不断创新.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中国的汉字恰好是这一结论的最好诠释.2.古代一位妇女用一组龟的形象与字符组成一封给远方丈夫的信.从象形文字的角度,请你破译这封信的意思.——组图本意:归,速归,(如果)不归,一刀两断.——大致意思:回来,赶快回来.
中国文字由古到今的演变历程,显示出中华文明什么特征【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
我们现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殷墟的甲骨文,严格的讲用以记事的文字 还要更早些.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字的大发展时期,每个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不尽相同,不利于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发展.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中国的文字不断的在演化直至相容.直至秦始皇统一文字,到现在汉字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一个文明的传承,靠的就是文字的记录.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唯有中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从未间断.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延续的历史,中国文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
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每种字都有什么特点?
每一种字体的演变,都标志着一个王朝或者时代的兴衰,例如说,追求意境的草书,简便快捷的行书,法度森严的楷书,以及松散的魏碑,和不拘一格的隶书.
中国汉字的发展史
要有字的演变,比如哪一个汉字从象形文字演化到今天的文字的过程
甲古文,大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
中国文字由古到今的演变历程告诉我们中华文明发展演变的什么?
文字的发展是越来越好学,所以告诉我们的文明演变是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大众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传承、悠久、不断创新.
解析:课标古代史综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中国的汉字恰好是这一结论的最好诠释,它经历了上述演变,沿用至今.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此题意图即在于此.如果出现与提示不同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
汉字造字法有哪些,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汉字的字形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
1、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
2、汉字字形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对汉字这一符号工具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具体讲,导致汉字字形变化的因素,大致有这样一些:a.实现记录语言、传递信息这一功能的需要.b.经济便捷的要求.c.书写工具和材质的变化.d.书法艺术的影响.此外政治原因可导致字形变化.
篇一:[作文中国]我眼中的中国_1200字我眼中的中国,是和平的、和谐... 2019-05-21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400字篇(1):“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_4... 2019-05-09
第一篇历史乱套了作文:历史乱套了_600字我认为历史是这样的:本来全... 2019-05-08
第一篇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作文:勿忘国耻,圆梦中华_700字“起来,不愿... 2019-05-05
我的中华骄傲作文篇(1):我的中华骄傲_650字在这一撇一捺、一横一竖... 2019-05-05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篇1: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_450字中国的传统节... 2019-05-03
关于母亲河的作文篇(1):黄河,母亲河_400字一把黄土塑造了千万个你... 2019-04-28
桥作文篇(1):关于桥的作文:桥的历史_600字说到桥,桥的历史变化可... 2019-04-25
作文桥篇一:关于桥的作文:桥的历史_600字说到桥,桥的历史变化可大... 2019-04-23
作文祖国在我心中一:祖国在我心中_450字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2019-04-20
上一篇:大玩家游戏(共10篇)
下一篇:大庆精神(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