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频道 > 历史故事 > 正文

李姓的来源(共10篇)

来源:历史故事   2018-09-16

篇一:李姓的来源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原文 急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 请大侠们回答一下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李.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们几个姓李的同学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李姓的来源和李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李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李姓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与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李姓的来源
  李姓的来源:传说李姓的直接来源是商朝官名——大理.外族的改姓也是来源之一.李姓在唐朝发展为中国第一大姓.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
  李耳、李冰、李世民、李白、李清照、李时珍、李自成、李大钊……
  上网
  李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李姓人口总数已超过一亿.
  爷爷的讲述
  ……
  李姓的族谱
  在福建连城县蓬峰镇的文川,保存着一本90卷之长的李姓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李姓源远流长,传说东夷组首领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掌管刑法的官),其子孙以官名为姓,即理氏.商朝末年,理氏改为李氏.唐朝时,“李”为国姓,从资料中发现,唐朝开国元勋中,有诸将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因立功被皇帝赐予李姓.我们认为,大量别的姓氏改为李姓,是李姓在唐朝成为第一大性的主要原因,这也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2.在历史长河中李姓人才辈出.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李白,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我们为李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超过一亿.

篇二:李姓的来源

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中的“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 从这份表格中看出研究者的信息来源来自多种渠道,有                  ,有                  
也有                
2 .资料涉及的面比较广,有              ,有              ,有                         等,获得的资料比较丰富,这是得出结论的前提。
【李姓的来源】

1.调查访问  查阅书籍报刊  上网搜集资料
2.李姓的来源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   李姓人口数量   李姓族谱

篇三:李姓的来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6单元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曾了解到许多人姓王,这引起了我追溯其源头的兴趣.它的历史是怎样的?为什么会逐渐壮大?现在王姓的数量占人口的比例是多少?针对这些问题,我要展开调查和研究.
二、拟定计划.
1、王姓人口数量.
2、王姓的先祖.
3、王姓的名人.
4、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资料整理.
王姓数量资料:王姓是中国的大姓之一,排列第二,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四一,分布很广.
王姓先祖和发展:王姓先祖都是商代、周代国君的后裔,都是王族,当时称“王家”,后世子孙就以王为姓.
王姓历史名人:王充、王羲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夫之等.
名人故事:王羲之书法笔势雄健、潇洒,从小勤学苦练,最终取得成就,风格自成一派,作品一直为后代临摹.“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就是赞颂王羲之的书法的.
四、结论.
1、王姓最初源自商周时代名门望族.先祖有好几支,如商代王子比干,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都是王族,被称为“王家”,其子孙就以王为姓.
2、王姓在我国汉族人口占很大比例,是我国第二大姓氏,百家姓中排列第八位,占汉族人口约百分之七点四一.
3、王姓历代涌现出许多名人.如东汉的哲学家、思想家王充,晋代“书圣”王羲之,唐代着名诗人王勃、王维,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曾主持变法的着名诗人王安石,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他们都是后人瞻仰的榜样.参考资料:自己

篇四:李姓的来源

李字的由来

一、来源有六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4、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
5、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6、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篇五:李姓的来源

为什么李耳为老子?

从李姓而来.李姓,源于虎图腾说.此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龚维英着《原始崇拜纲要》中说:李耳亦楚语,即虎.老子故国陈,灭于楚,故得为楚人.陈属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李耳应是陈楚民间对虎的俗称.今陈地民间相传,老子生于庚寅年,属虎.当时苦县一带方言称虎为“狸儿”,故亲邻戏呼老子为狸儿,后渐演变为“李耳”.
源于老姓说.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实:“据当时人普通的称谓,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唐兰:《老聃的姓名和时代考》,《古史辨》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2年).唐兰明确地说明:老子并不姓李,而是姓老.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高亨对此说有进一步的考证,他在《老子正诂·前记》中说: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他列出四条证据:一、先秦旧籍如《庄子》、《荀子》等,对孔、墨等人皆举其姓,称“孔子”、“墨子”,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所以“明见老子原姓老矣.”二、“古有老姓而无李姓”.《风俗通义》:“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春秋时代无李姓.《史记·循吏列传》的李离,系《左传》士离之误,不作李.《战国策》中始有李悝、李牧,李姓起源甚晚.三、古人姓氏多无本字,常假借同音字.老姓变为李姓,也是同音假借.四、“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高亨从《老子》一书中引大量语句,证幽部、之部音韵通谐.最后,他说:“老、李二字其声皆属来纽(即声母为L),其韵又属一部,然则其音相同甚明,惟其音同,故由老而变为李.”依高亨等人的说法,李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来,而是源于老姓.高先生从音韵学的角度引证甚详,有说服力.“子”是对古代有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的尊称,李耳足以接受“子“.

篇六:李姓的来源

读了《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后,懂得了那些写研究报告的知识?
具体一点,最好是标准答案!

2,\x09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
3,\x09上网浏览,了解有关李姓来源和历史人物,查阅李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4,\x09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李姓的名人故事.

篇七:李姓的来源

概率 英文的
36个人来自于两个家庭.其中25个姓李,11个姓陈.25个李姓人中,有4个单身男,5个单身女,和8对新人.11个陈姓认中,2个单身男,3个单身女,和3对新人.从中选出两个人.
1.find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y are married to each other.
2.find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y both have named Lee,given that they are married to each other.
3.find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y are a man and a women with the same name.
4.find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y are married to each other,given that they are a man and a woman with the same name.

1.find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y are married to each other.
==[(C1--8)+(C1--3)]/(C2--36)=11/(36*35/2)=11/630;
2.find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y both have named Lee,given that they are married to each other.
===(C1--8)/(C2--36)=8/(36*35/2)=4/315;
3.find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y are a man and a women with the same name.
=【{[C1--4]*[C1--5]+8}+{[C1--2]*[C1--3]+3}】/(C2-36)
=[20+8+6+3]/(36*35/2)=37/630;
4.find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y are married to each other,given that they are a man and a woman with the same name.
P of lee=[C1--8]/(C2-25)=8/(25*24/2)=2/75;
P of chen=[C1--3]/(C2-11)=3/(11*10/2)=3/55;
####

篇八:李姓的来源

陈氏的来源

【李姓的来源】

陈姓出自姚姓或妫姓并由姬姓衍化出来的,是黄帝之孙颛顼的裔孙虞舜的后代使用的姓氏.虞舜,黄帝裔孙,生于姚地,所以姓姚.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后人妫满,武王为笼络天下.特封妫满为诸侯,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谥号称为胡公.在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裔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以国为姓,使用陈姓的始祖是胡公满,陈姓使用主要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开始,陈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后代.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比如陈姓——《唐书·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后代胡公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氏族人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从姚姓发展到妫姓,再到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陈完一支在齐国落了户,把自己的姓氏也由陈改成了田,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田代齐姜”.公元前221年,齐王田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姓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此为王姓的一大发源.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前文已经叙述,从姚姓族人衍生出妫姓,再妫姓改姓陈姓、胡姓,部分陈姓再改为田姓,部分田姓族人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本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部分田姓族人改为王姓.其它从从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没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便继续发展出其他姓.陈姓发展历程: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自虞幕至虞舜,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韩非子》说:虞夏二千余岁.《国语》记载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虞夏商周四代是奴隶社会的顶峰的代表,华夏正统.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彰明德.因舜帝生于姚虚而姓姚,其子商均生于妫汭而姓妫,《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夏代虞后,虞族子孙亦姓虞,姓妫,姓姚,姓王,姓吴.在夏代,有虞氏的首领虞思曾帮助禹的后代少康复国.;在商代,《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为舜后是也.”;在周代,《史记》、《左传》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之产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备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侯.”《史记》详细见陈杞世家;自陈胡公以后其子孙姓陈,姓胡,姓袁.;陈完,陈厉公之子,陈氏重要支系,详见田敬仲完世家,陈完的子孙代姜齐称孤道寡,陈完的子孙姓陈,姓孙,姓王,姓田,姓陆.详细见右表(点击放大),虞舜帝部分后裔简表,商族姓氏参考宋微子世家,在此不再累述.另外根据唐书记载,汉族李姓出自陈国,始祖李利贞为陈国大夫,老子亦陈国人.孔子亦在陈国居住了三年.

【李姓的来源】

篇九:李姓的来源

《百家姓》“赵钱孙李”等姓氏的排列顺序与人口数量有关?

以社会地位派的,排完了再按人口姓氏多少派的.
百家姓》是北宋时期编写出来的.
“赵”的来历:
因“宋”是“赵”姓人开创的,尊国姓第一位排“赵”;古代以赐姓为荣.
“钱”的来历:
“钱”是指保叔王钱俶,因钱俶才归顺宋朝,所以排为第二;
“孙”的来历:
“孙”是皇后的姓,所以排为第三;
“李”的来历
“李是南唐后主的姓,所以排为第四.
第二句“周吴郑王”,也都是吴越地区的大族,但后面的顺序是如何排列的就无法考证了,后来历朝历代都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过编修,但首八位是没变过的.
如果根据姓氏多寡来排序,现在排首位的应该是李姓.

篇十:李姓的来源

选一选破折号的作用:
A、表示后面有注释、补充、说明的部分.
B、表示意思转折,话题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
D、表示声音和说话中断.
1、“要不——摔跤.”()
2、“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3、传说李姓的直接来源是商朝官员——大理.()
4、爸爸得了一种奇怪的咳嗽病——有时咳嗽得非常厉害,有时咳嗽得轻一些,有时又好像没病似的.()
5、因为这是最后一天——她可忘不了这个.()

1D2C3A4A5B

推荐访问:遇见作文800字记叙文 遇见作文800字记叙文
最新文章
  • 作文中国3篇

    篇一:[作文中国]我眼中的中国_1200字我眼中的中国,是和平的、和谐... 2019-05-21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400字9篇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400字篇(1):“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_4... 2019-05-09

  • 历史乱套了作文3篇

    第一篇历史乱套了作文:历史乱套了_600字我认为历史是这样的:本来全... 2019-05-08

  •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作文10篇

    第一篇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作文:勿忘国耻,圆梦中华_700字“起来,不愿... 2019-05-05

  • 我的中华骄傲作文8篇

    我的中华骄傲作文篇(1):我的中华骄傲_650字在这一撇一捺、一横一竖... 2019-05-05

  •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3篇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篇1: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_450字中国的传统节... 2019-05-03

  • 关于母亲河的作文4篇

    关于母亲河的作文篇(1):黄河,母亲河_400字一把黄土塑造了千万个你... 2019-04-28

  • 桥作文8篇

    桥作文篇(1):关于桥的作文:桥的历史_600字说到桥,桥的历史变化可... 2019-04-25

  • 作文桥8篇

    作文桥篇一:关于桥的作文:桥的历史_600字说到桥,桥的历史变化可大... 2019-04-23

  • 作文祖国在我心中8篇

    作文祖国在我心中一:祖国在我心中_450字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2019-04-20

上一篇:创造自己(共10篇)

下一篇:开卷有益辩论会正方(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