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历史故事 2018-11-14
中国传统节日问答题选择题及答案
春节、元宵
一 、选择题
1.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
2.以下哪个少数民族不过春节
A回族 B藏族 C 彝族 D苗族
3.自汉朝的哪个皇帝开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A汉高祖 B汉元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4.中国人民过春节有多少年的历史?
A4500年 B4000年 C3500年 D 3000年
5.春节有很多别称,下列选项不是春节的别称的是
A岁日 B元日 C正旦 D元首
6.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在那一年举办的?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7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这一习俗源于
A 春秋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8.我国废除农历,采用阳历是在什么时候?
A1912年 B1937年 C1949年 D1951年
9.下列选项不是元宵节的习俗的是
A吃元宵 B赏花灯 C舞龙、舞狮 D贴窗花
10.元宵节最早可追溯到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11.元宵节的兴起与哪个宗教有关?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12.元宵节又被称为
A上元节 B中元节 C下元节 D灯谜节
13. 下列传说与元宵节无关的是
A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B汉文帝纪念平吕
C点彩灯 D敖年守岁
14.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猜灯谜源于
A周朝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15.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元宵流行于
A唐朝 B五代十国 C宋朝 D元朝
答案1-5BACDA 6-10CDABD 11-15DADCC
清明
1.下列哪项描绘的不是清明
A.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D.远上寒山十近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扫墓活动通常是清明的什么时候
A前十五天 B.前二十天 C. 前十天或后十天 D.前五天
3.以下不属于清明的风俗的是
A.扫墓 B.踏青 C. 门旁插柳和戴柳枝帽 D.种花
4. 下列传统节日中,哪个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
5.中国有多少个名族过清明节
A15 B.50 C.25 D.30
6.以下不是清明节的别称的是
A 鬼节 B扫坟节 C冥节 D中元节
7下列说法与清明不符的是
A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B忽如一夜春风来
C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D.清明时节雨纷纷
8.清明节不吃的是
A青团子 B馓子 C粽子 D粥
9.清明是农历(A)
A4三月初三 B三月初四 C三月初五 D三月初六
10.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没有
A糯米酪、B麦酪、C杏仁酪扬 D汤圆
答案DDDDC DBCAD
七夕
1.七夕传说与下列哪对人物有关:
A 后翌、嫦娥B 梁山伯、祝英台
C 牛郎、织女D 周杰伦、侯佩岑
2.以下哪种物品与七夕节风俗有关?
A巧果,花瓜,双七水,拜仙禾 B 抄手,柳木,冷食,角黍 C 香囊,菊花,花糕,桂浆
3.下列不是七夕节的别称的是
A.女儿节 B七月七 C.乞巧节 情人节
4.下列哪项描绘的不是七夕
A.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D.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5. "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它的原料没有
A.面 B枣 C.糖和蜜 D芝麻
6. 2010年6月至7月,人民日报陆续刊发了知名作家陈建功、梅洁、王剑冰赞美郧西瑰丽山水和“七夕”文化的美文,它们分别是:
A. 《好山好水好安家》、《天河》、《五龙河神韵》
B. 《好山好水好安家》、《白发上津城》、《天河》
C. 《白发上津城》、《五龙河神韵》、《天河在郧西》
7.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茼反
关于七夕的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 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
答案CADDB CBC【元宵节美文】
美文诵读
2-3分钟,最好是诗歌
夏之韵
文/梁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流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着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玉米,那在地上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美文美句欣赏
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使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
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
流云在天边,行囊在眼前,有一条通往太阳的路无边又无沿.
人永远不知道哪次跟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再也不见了.
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有时间去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的感受生活;疲惫是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
可以查到的啊?!
《只为那千年的梦 》 我不是大山深处的松,也不是众山边缘上的松.我是一棵远离喧嚣在一堆崖石的夹缝中生长的孤独的松.
终日被崖石挤压,被风雪蹂躏,被岁月浸蚀.但是,我生长着,依旧顽强地生长着.
我的孤单你不会懂得,更看不到,一阵风一阵风袭来时,我悲伤的泪.然后,我的灵魂也抑郁得嘎嘎作响.
一天,一对情侣跋涉着朝我走来,他们讥讽我,夸奖我,也同情我.
我的心跟着一阵心酸,一阵感动,也一阵杂乱无章.
其实,谁不想活得郁郁葱葱,谁不想在大山深处闻得见蛙叫鸟鸣,听得见水流潺潺.可是,我无法选择我的出身.
上天赐予我生命,却让我在这夹缝中苟活一生.
我只等,有那么一天,有人不经意的在我身边丢下一粒种子,继而发芽,生根.我孤单的魂就有了依托.就算是只为那千年一梦,曾经遭遇的又算得了什么【元宵节美文】
求小学三年级上经典诵读测试卷,这版本的经典是包括对子.歇后语.古诗和美文的.
试卷形式是:1.填序号(不同古诗的诗句顺序打乱)2.判断对错(上下句诗句)3.诗句填空
是整张试卷
朱门退公后,高兴对花枝.望阙无穷思,看书欲尽时.
含芳朝竞发,凝艳晚相宜.人意殷勤惜,狂风岂得知.
求精彩美文片段摘抄
1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总有这样的初夏,总有当空丽日,树丛高处是怒放的白花.总有穿着红衣的女子姗姗走过青绿的田间,微风带起她的衣裙和发梢,田野间种着新茶,开着蓼花,长着细细的酢浆草.
——席慕容《桐花》
2我看着水天一色的江面,涛声由远而近,呜咽中透出壮怀激烈的豪气,既像是历史老人沉重的喘息,又像握剑的英雄在仰天长叹,更似红颜美人剪不断理更乱的忧怨.我明白这涛声深藏着玄机与天道,哲人和智者也感到困惑.江渚上的白发渔翁向哲人投去的是不屑一顾的眼神.他摇着轻盈的小舢板,出没在江南与江北之间,半舱是江南的雨烟,半舱是江北的菜花.老渔翁举起酒葫芦仰脖朝天,满舱装的是个狂草般的醉字.他枕着西风明月入梦,江山与朝代在一个又一个梦里更迭.老渔翁喃喃呓语着:一个泡沫,一撮泥沙就是历史的内涵.
——《长江》
3徜徉在诗词歌赋的古典里,很古色古香地触摸莲花,我阅读的手指如呼吸梳过美女的云鬓,是一种麻酥酥绵软软微颤颤的感觉,眼睛被一些些嫩藕鲜荷润泽着,不由得湿润润亮闪闪清澈澈了.此刻,莲花就在我的掌心.楚腰纤细,莺歌宛转,吴娃双舞醉芙蓉.古典的莲花,简直就是一个美丽温柔娇艳的代名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古典的莲花,象征着端庄静美优雅高贵的东方神韵.少年会老,岁岁年年,莲花依然是最初的容颜,如初恋清纯依旧颜色不改.既然今生注定不是蛟龙,何不做游鱼一尾,去嬉戏莲叶间,摇落满天的星星成晨露,一开口就是一些莹澈的话语.池面风来波艳艳,波间露下叶田田.在水的透明中轻揽莲花的腰肢,再也不让多愁善感的姑娘撑着碧罗伞,独自在雨季里哀怨又彷徨,鱼是幸福的.在诗词的长河中,撑一支长篙,向莲花更花处漫溯,眼睛是快乐的.
——刘学刚《莲在江南》
4昨日太行山上,层迭峰石,突兀傲松,却静止于空洞,亿万年轮,看透了鸢飞戾天,看透了鱼翔浅底,看透了烟雨情愁,看透了日月星辰,木雕流金,将感情深深地埋在悬崖绝壁间.所以我开始彷徨,寻不到你的所藏,庆幸的是,我找到了,太行清明,你把泪已千行的岁月蕴藏在那双明镜的眼眸,雨打湿了眼眶,然后微笑的让行人用她辛辛苦苦打上来的山泉洗手,那无声的暗示,那佝偻的优雅,还有那日日的皱痕,年年倚井盼归堂的眷恋,是太行之行带给我的最美的感动.物言无情人有情,无言泪已拆两行.
——《清明雨上》
5 我说不出它的名字,我也唱不全它的曲调,可是,我知道它在哪里,在我心里最深
最柔软的一个角落,每当月亮特别清朗的晚上,风沙特别大的黄昏,或者走过一条山路
的转角,走过一片开满了野花的广阔原野,或者在刚亮起灯来的城市里,在火车慢慢驶
开的月台上;在一个特定的刹那,一种似曾相识的忧伤就会袭进我的心中,而那个缓慢
却又熟悉的曲调就会准时出现,我就知道,那是我的歌——一首只属于流浪者的歌.
——席慕容《有一首歌》
6如果我能活到白发苍苍的老年,我将在炉边宁静的睡梦中,寻找早年所熟悉的穿过绿色梅树林的小径.当然,那时候,今日年轻的梅树也必已进入愉快的晚年,伸出有力的臂膊遮蔽着纵横的小径.饱经风霜的古老钟楼,仍将兀立在金色的阳光中,发出在我听来是如此熟悉的钟声.在那缓慢而庄严的钟声里,高矮不一、脸蛋儿或苍白或红润、有些身材丰满、有些体形纤小的姑娘们,焕发着青春活力和朝气、像小溪般涌入教堂.在那里,他们将跪下祈祷,向上帝低声细诉她们的生活小事:她们的悲伤,她们的眼泪,她们的争吵,她们的喜爱,以及她们的宏愿.她们将祈求上帝帮助自己达到目标,成为作家、音乐家、教育家或理想的妻子.
——张爱玲《心愿》
7 童年时,很喜欢在早晨独自跑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品尝寂寞之美,燥动的渇望可是如今不管走到哪都是熙熙攘攘.于是,会怀念从前,怀念从前家乡那条小小的村道.那时每到早晨总要悄悄溜出去在小路上漫步,独自去享受那宁静的田园韵味.记得那个时候,田间劳作的乡亲们都陆陆续续出工了.田园正渐渐开始热闹起来,独自在林中面对太阳的曙光,面对渐渐看清的菜畦豆垅,听蛙声消消远去,或蝉声渐渐消失,看鸟展翅高飞,看水沟中鱼儿探头探脑,悠悠漫游.恬静中略带一丝从中又孪生出一种感情的升华,理想的飞跃,莫名惆怅一些淡淡的哀愁.
——陈怀民《童年感怀》
8说到枫树,中年的读者当会忆起大陆的红叶,唐诗的读者当会吟起“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的名句.美国中西部的枫树,却是黄叶.风起时,满城枫落,落无边无际的枫叶,下一季的黄雨.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似有意无意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与黄金.秋色之来,充塞乎天地之间.中秋节后,万圣节前,秋色一层浓似一层.到万圣节秋已可怜,不久女巫的扫帚,将扫尽遍地的落枫,圣诞老人的白髯,遂遮暗一九六年的冬阳了.
——余光中《左手的掌纹》
9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可是你一只鸟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唱起来.天更亮一些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远越浅;一英里外或更远一点,在下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有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英里外的地平线下,它安静地睡在水中,仿佛一片氤氲的水汽,和周围的天际几乎连成一片.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10最可怕的人生见解,是把多维的生存图景看成平面,因为那平面上刻下的大多是凝固了的历史————过去的遗迹,但活着的人们,活得却是充满着新生智慧的,由不断逝去的“现在”组成的未来,人生不能像某些鱼类躺着游,人生也不能像某些兽类爬着走,而应该站着向前行,这才是人类应有的生存姿态.站在历史的枝头,正是为了摆脱某些时候人们不自觉地实际采取的“躺着”、“爬着”生存的可悲姿态,正是为了脱离平面化的思维定势,这世界与人生以多维生存结构的真面目.
——《站在历史枝头微笑》
美文
简短精炼
无论用词、造句、段落结构编排都极其考究的,优美的文章.
美文往往辞藻华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很多生动的比喻,拟人,句子有对偶体现工整、排比增强气势;段落编排巧妙.
写景唯美,论事精辟!
怎样欣赏美文
如何如何欣赏文章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创造思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要能正确评价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关键是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要以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为基础;②要全面、辩证地评价文章;③评价要有理有据;④评价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对照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文章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创造思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要能正确评价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关键是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要以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为基础;②要全面、辩证地评价文章;③评价要有理有据;④评价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对照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美文,有感悟!一定要有感悟!
水兮水兮
李红
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前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如果说一座楼阁可以属于王勃,一爿草堂可以属于杜甫,甚至一个偌大的曲阜可以属于孔丘,那么,汨罗江应该是属于屈原的.楚地的山川,浩瀚湘江,云梦大泽,想像当年那位落魄逐臣,就在这秀丽景致间披发行吟,乘一叶扁舟,朝发枉渚,夕宿辰阳,曾怎样在浩浩江水中上下行浮;想像踽踽独行仰天长问的夫子,曾怎样辗转迁徙,上下求索,掩涕叹息;想像这皎然的江水是怎样承载了一副厚重的躯体和一颗升腾的灵魂……
澄净如练的碧波之上,渔夫喝酒划桨,一船楚歌一船潇洒.你何不也行吟泽畔,听渔歌唱晚,眺万顷碧波,载酒中流,心随水去?你何不“制芰荷以为裳”,“餐秋菊之落英”?或者你就生活在“九歌”的境界中,做一个“九歌”中的人物:浪漫,多情,而又诗意纵横文采斐然.何苦“举世混浊”而“独清”,“众人皆醉”而“独醒”?你是知道的,尘秽鹊起,诸欲蜂扰,洁身净志是不合时宜的,而将内心的忧愤化为精神的火焰,尤为不合时宜.有高于一世之思想,却无高于一世之命运,这就是你的悲哀.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活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实的人面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己理想的绝对纯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世间至清至柔者,莫过于水.于是,你用沧浪清水浣濯自己的精神之“缨”,把生命托付清流,“质本洁来还洁去”.
一个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内心真实的人死去了,一腔最殷红的热血流失在汨罗江中,我们民族的一些真性情也被冲淡了.
水能沐浴群生,扬清激浊.屈子自沉后两千多年,孤洁的王国维同样选择了天下之至柔的水.“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天命之年的王国维,茕茕向颐和园走来,仿佛疲惫劳顿后的从容归家.佛香阁排云殿下的昆明湖波平入镜,如钩的银月清辉宁静,苍苍大树无语肃然.湖水只有叹息,感叹一位博古通今、满腹经纶的名副其实的大师,在维护自己信仰时的那份悲壮情怀.他遗书的开头两句,无疑是他自沉原因的最准确的揭密:“卑鄙与高尚同在,清泉与污水混流.义无再辱.”这是王国维全部的隐痛和决心.
我要10篇美文(就是作文写的美的)快呀~
必须在今天晚上之前给我10篇!要写的美的哦~快,我急
www.lw-cn.cn 上的更多结果
推荐访问:遇见作文800字记叙文 遇见作文800字记叙文篇一:[作文中国]我眼中的中国_1200字我眼中的中国,是和平的、和谐... 2019-05-21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400字篇(1):“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_4... 2019-05-09
第一篇历史乱套了作文:历史乱套了_600字我认为历史是这样的:本来全... 2019-05-08
第一篇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作文:勿忘国耻,圆梦中华_700字“起来,不愿... 2019-05-05
我的中华骄傲作文篇(1):我的中华骄傲_650字在这一撇一捺、一横一竖... 2019-05-05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篇1: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_450字中国的传统节... 2019-05-03
关于母亲河的作文篇(1):黄河,母亲河_400字一把黄土塑造了千万个你... 2019-04-28
桥作文篇(1):关于桥的作文:桥的历史_600字说到桥,桥的历史变化可... 2019-04-25
作文桥篇一:关于桥的作文:桥的历史_600字说到桥,桥的历史变化可大... 2019-04-23
作文祖国在我心中一:祖国在我心中_450字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2019-04-20
上一篇:万历十五年是什么意思(共10篇)
下一篇: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水(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