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笔画 > 动物简笔画 > 正文

忽见陌头杨柳色(共8篇)

来源:动物简笔画   2018-12-24

篇一:忽见陌头杨柳色

雨中禁火空斋冷,豪家旧宅无人住,忽见陌头杨柳色,终是悠悠行路人,是什么动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豪家旧宅无人住,忽见陌头杨柳色,终是悠悠行路人,是动物鱼

篇二:忽见陌头杨柳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 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1)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1)第一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篇章结构。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法、欲抑先扬法。
《游园不值》 南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闺怨 》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2)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意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杨柳”取谐音“留”之意,是古人送别之物。另外此题考查抒情手法“触景生情”。

篇三:忽见陌头杨柳色

古今赞美杨柳的诗句
古今中外人们赞美杨柳的诗句,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
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赵孟頫的“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乔吉的“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西城杨柳弄轻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忽见陌头杨柳色】

篇四:忽见陌头杨柳色

借杨柳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忽见陌头杨柳色】

唐朝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唐朝 宋之问《折杨柳》玉树朝日映,罗帐春风吹.拭泪攀杨柳,长条宛地垂.
宋朝 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仗东风便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
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赵孟頫的“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乔吉的“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西城杨柳弄轻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古往今来,在诗人们的眼中,“柳”是他们所钟爱的意象之一.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这样写道:“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诗经》中的“杨柳依依”之句,其意境只有垂柳才可以担当.于是乎,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凡此种种,“柳”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
咏柳喻人,在这类咏柳诗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当推李商隐的《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篇五:忽见陌头杨柳色

关于杨的诗句或成语
急求中间带有yang的诗句或成语,杨的同音字也行,不用非得在开头

【忽见陌头杨柳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二首
杨柳青青宛地垂,桃红李白花参差.长相思
杨柳在身垂意绪,藕花落尽见莲心.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绝句漫兴九首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古风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竞渡歌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惜春词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淮上与友人别
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 春江花月夜词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忽见陌头杨柳色】

篇六:忽见陌头杨柳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1.诗中使用了六个叠音词,“青青”“郁郁”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盈盈”“皎皎”是形容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娥娥”“纤纤”是形容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这些叠音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的对比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楼上少妇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不能实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B.青青草色、郁郁翠柳的生机盎然与少妇内心的孤寂、哀怨形成了鲜明对比。
C.少妇外表装束的艳丽与内心的苦闷和精神的抑郁形成了鲜明对比。
D.景物色彩的自然生成与少妇外貌色彩的有意粉饰形成了鲜明对比。
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王昌龄题为《闺怨》的绝句。请将此诗与《青青河畔草》比较,自选角度说出它们的两个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植物生机茂盛/丰姿/美貌/增强音调的和谐,使被修饰对象生动形象,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2.A
3.构思不同:《青青河畔草》先写景,后让人物出场,再写人物的身世和心中愁绪;《闺怨》让人物先出场,后写景,再写人物因观景而产生后悔之情。
  人物心情不同:《青青河畔草》中女主人公的心情始终没有变化,“悲”贯穿始终;《闺怨》中女主人公的心情由无忧无虑,到见到“杨柳色”而产生怨情。

篇七:忽见陌头杨柳色

关于柳的诗句及赏析10句
赏析要短一些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着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着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柳
  罗 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   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   争解垂丝绊路人?      赏析   这首咏柳七绝是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的送别情景的.不过它不是写自己送别,而是议论他人送别;不是议论一般的夫妻或亲友离别相送,而是有感于倡女送别相好的缠绵情景.而这一切,又不是以直写的方式出现,而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写人,借助春柳的形象来表现,因而较之一般的送别诗,这首咏柳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很有新意.   诗题曰“柳”,即是咏柳,因而通篇用赋,但又有比兴.它的比兴手法用得灵活巧妙,若即若离,亦比亦兴.首句即景兴起,赋而兴,以送别带出柳;晴和的春日,灞水桥边,一批又一批的离人,折柳送别.次句写柳条依拂,相偎相倚,比喻显豁,又兴起后两句的感慨.“相偎相倚”,写出春风中垂柳婀娜姿态,更使人想见青年男女临别时亲昵、难舍的情景.他们别情依依,不胜春意缠绵.然而他们不象亲友,更不类夫妻,似乎是热恋的情侣,还仿佛彼此明白别后再无会期,要享尽这临别前的每刻春光.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倡女送别相好客人.后二句,感慨飞絮无定和柳条缠人,赋柳而喻人,点出暮春季节,点破送别双方的身份.诗人以“飞絮无定”,暗喻这种女子自身的命运归宿都掌握不了,又以“垂丝绊路人”,指出她们不能、也不懂得那些过路客人的心情,用缠绵的情丝是留不住的.“争”通“怎”,末句一作“争把长条绊得人”,语意略同,更直截点出她们是青楼倡女.总起来说,诗意是在调侃这些身不由己的倡女,可怜她们徒然地卖弄风情,然而诗人的态度是同情的,委婉的,有一种难名的感喟在其中.   在唐代,士子和倡女是繁华都市中的两种比较活跃的阶层.他们之间的等级地位迥别,却有种种联系,许多韵事;更有某种共同命运,类似遭遇.《琵琶行》里那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长安名妓和身为“江州司马”的长安才子白居易,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类似遭遇和命运.在这首《柳》中,罗隐有意无意地在嘲弄他人邂逅离别之中,流露一种自我解嘲的苦涩情调.诗人虽然感慨倡女身不由己,但他也懂得自己的命运同样不由自主,前途“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赠妓云英》).所以在那飞絮无定、柳丝缠人的意象中,寄托的不只是倡女自家与所别路人的命运遭遇,而是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所有“天涯沦落人”的不幸,是一种对人生甘苦的深沉的喟叹.   这首诗句句赋柳,而句句比人,暗喻贴切,用意明显,同时由比而兴,引出议论.所以赋柳,喻人,描写,议论,笔到意到,浑然融合,发人兴味.在唐人咏柳绝句中,亦自独具一格.(倪其心)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赏析   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仕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   第四句两个“带”字也分明是将柳写作人.两句连起来读,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带着昏黄的斜阳,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诗人把斜阳照柳,秋蝉鸣柳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这一反,却将柳的形象凸现出来了.   中心思想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柳
  唐 郑谷   半烟半雨溪桥上,   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   千丝万絮惹春风.   【简注】   半烟半雨:云雾夹杂着细雨.   映杏映桃:与杏树和桃树相映.   会得:懂得,理解.   离人:远离故乡的人.   无限意:指思乡的情感.   絮:柳絮.   惹:招引,挑逗.   【赏析】   前两句意思是:柳树种植在溪桥边和山路旁,与杏树和桃树相映.后两句是说:柳树好像懂得离人思乡的无限情感,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柳树轻柔多姿,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文学意象:   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柳,就与中国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仅在西昆诗人所宗尚的李商隐集中,以柳命题者,就有近二十首之多.其他诸如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王维《洛阳女儿行》“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杜审言这《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韦应物《东郊》“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周志蕙《柳》“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着雨妍”……无不寄托着历代诗人个人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离情别怨的依依杨柳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意.最早见于《诗经》,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娼女送别相好的缠绵情景.   一般诗人以“柳”为意象入诗,皆从折枝相赠上着想,如施肩吾《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白居易《忆杨柳》“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等等.而雍裕之的《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而切合情景,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真是别具匠心.   春意盎然的碧玉春柳   南朝萧绎的《绿柳》:“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露沾疑染绿,叶小未障空.”诗人集中笔墨于柳的花、色、叶,抓住一个“绿”字,描绘了柳树刚刚抽叶飞花大好春天的之情,明白晓畅,形象鲜明.清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春景图.   以柳写春的古典诗歌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着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年华易逝的人生感慨   李商隐是历代爱用“柳”意象的诗人,他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   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自我画像――“临风立马图”.他的另一首诗《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写一株枝条繁盛、舞姿优美的柳,却是荒凉冷落的处境,这分明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此中之柳,分明也是身处朋党倾轧的诗人自己的写照.   明诗人高启《秋柳》:“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描写干枯的柳枝,失去了往日那种青翠柔软、长条低垂的姿色,从而忆及人物,抒发了年华易逝、世事频更的感慨.   历来诗人以“柳”入诗,但很少有人写到冬柳,而唐人陆龟蒙则不然,他的《冬柳》:“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写的是在寒风中零落枯槁的冬柳,寄寓了诗人自伤的情怀.   风流韵致的梦中情人   李商隐的《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全诗全用白描,“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仔细玩味,又会发觉它们既是写柳,又像是在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风流韵致,婀娜多情.咏柳即咏人,对柳之依依不舍,实对其所爱之人的依恋.   李商隐的另一首《离亭赋得折杨柳》(其一)“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写与情人惜别时劝慰情人,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而在这令人痛苦的惜别前,又怎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枝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离别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析呢?“惜”与“损”互相呼应,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此诗先用暗喻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后转到明明白白地说出非折不可,把话斩钉截铁,充满了悲观情调.   邀宠取媚的奸佞之徒   唐朝诗人诗人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纤柔轻盈、妖媚多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无耻的邀宠取媚的小人及腐败的朝政,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宋代诗人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诗人则以乱条狂舞、柳絮纷飞的柳的意象讽刺了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徒.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李商隐《其二》,伫立在中国诗坛中的风姿可爱的柳,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令无数文人为之陶醉.
  柳 作者: 寇准 北宋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篇八:忽见陌头杨柳色

有什么诗集里有用柳条的句子

柳条藤蔓系离情.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榆柳萧疏楼阁闲. 孟郊《洛桥晚望》 杨柳阴阴细雨晴. 武元衡《春兴》 杨柳青青江水平. 刘禹锡《竹枝词》 风吹柳花满店香.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水边杨柳曲尘丝. 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 客射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白马津边柳向城. 高适《夜别韦司士》 忽见陌头杨柳色. 王昌龄《闺怨》 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 凉月如眉挂柳湾. 戴叔伦《兰溪棹歌》 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 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绝句》 无情最是台城柳. 韦庄《台城》 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夜曲中闻折柳 客舍青青柳色新 吹面不寒杨柳风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两个黄鹂鸣翠柳 杨柳青青江水平 无情最是台城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 春风争拟惜长条. 城外看风满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梦断香销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沈园)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秦观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李白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欧阳炯
满意请采纳

推荐访问:黄山松鼠跳天都 黄山松鼠跳天都
最新文章
  • 关于小动物的作文2篇

    关于小动物的作文篇一:我与小动物的作文_350字小时候,我蛮喜欢小动... 2019-05-24

  • 森林救援作文9篇

    森林救援作文篇(一):森林救援_600字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 2019-05-11

  • 假如我是作文8篇

    假如我是作文篇(一):假如我是_550字假如我是一束阳光,我可以照亮黑... 2019-05-05

  • 鲸的自述150字9篇

    篇一:[鲸的自述150字]鲸的自述_650字Helle,我是一头蓝鲸,名字叫乐... 2019-05-02

  • 小鸭减肥记10篇

    篇一:[小鸭减肥记]小鸭减肥记_600字一天,小鸭和小狗还有其他小动物... 2019-04-20

  • 我去过的地方作文200字7篇

    我去过的地方作文200字篇一:我去过的地方_200字我以前和爸爸、妈妈... 2019-04-15

  • 假如我9篇

    假如我篇(1):假如我是_550字假如我是一束阳光,我可以照亮黑暗;假... 2019-04-15

  •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

    描写大自然的作文篇一:关于大自然的作文:我心中的大自然_600字在我... 2019-04-14

  • 生命作文5篇

    (1) [生命作文]关于生命的作文:生命的意义_500字在漆黑的夜里,我... 2019-04-09

  • 动物大全

    动物大全一:可爱的小动物_350字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喜欢... 2019-03-20

上一篇:写动物的童话故事(共10篇)

下一篇:无知的人类啊(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