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景物简笔画 2019-01-18
600字左右的托物言志的散文
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7年7月的散文名篇.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作者“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叶,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色,脉脉的荷香”,都交融着作者那隐隐的、却又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表现出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当代女作家张洁在《挖荠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
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象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这一段描写选取了一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画了一幅美丽、和平、静穆的晚归图,它同“我”当时那种孤独、寂寞、焦急、悲伤,有家不敢回的复杂心情完全融注在一起,有力的反衬“我” 的悲苦境遇.
古人云:“夺人心者,莫先乎情.”刘勰也曾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家以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绘景物,所写之景自然是充满主观情志.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借景物来抒发感情,使景中含情.
作文中,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借助对某种事物的赞美或贬斥,抒发自己的某种心态,成为常用技巧之一.这种思想感情寄托于物的笔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一般通过象征手法来实现.
茅盾在《白杨礼赞》一文中,所“托”之物是白杨树:
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保持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它伟岸、正直、朴素,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在这篇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了抗日时期我国北方农民,并与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相合.
巴金的《灯》也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灯》里写了三种灯光,都包含着深邃的象征意义——
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的灯光,是旧家庭、旧社会走向没落、崩溃的象征.爱尔克的灯光,象征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我的心灵的灯光” 象征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托物,不是随便取一物勉强比附就可奏效.刘勰说:“比类虽繁,以至切为贵.”“至切”,就是取物与立意要相合.否则,文章就有牵强附会之嫌.
总之,言志抒情是写景状物的灵魂,因此,我们要善于使客观景物与主观情志交融在一起,使山水含情,草木有意.
【名篇精段】
花事最盛的去处数着西山华庭寺.不到寺门,远远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直渗进人的心肺.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白玉兰花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话的的妙处的.
——杨朔《茶花赋》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他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和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林希《石缝间的生命》
【他山之石】
我 喜 欢 秋 天
陆秋艳
曾有许多人问过我“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秋天!”
我喜欢秋天,虽然它没有春天生机勃勃之貌,没有夏天姹紫嫣红之景,也没有冬天银妆素裹之纯,但我仍对它情有独钟.
如果说绿是春天的使者,红是夏天的色彩,白是冬天的打扮,那么黄便属于秋天.在送走夏姑娘的同时,秋婆婆迈着她那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她的到来,使万物脱下了旧衣,换上新装.树儿们都脱下了绿衣裳.换上了秋婆婆精心缝制的新衣.花儿都收敛起绽开的笑容,鸟儿也都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另一个更加温暖的世界.似乎一切都显出几分无奈,几分孤独,几分凄美.过往行人也来去匆匆,无暇观赏两旁风景.这也许是秋天不能受到大众欢迎的原因吧.
但让我们把目光从这些令人倍感哀伤的景色中移开,移向那金灿灿的田野.田里的庄稼经过几个月的培养,现在已经成熟了,这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喜悦.辛勤工作许久的农民们带着满面的笑容,走向金色的田野,收获他们劳动的果实.他们在金色的大海中干得热火朝天,一时间,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活泼热情,秋天的丰收喜悦全来到了这广阔的田间.一阵秋风吹过,“大海”泛起层层浪,夹杂着人们清脆欣慰的笑声.看着此情此景,还有多少人会不喜欢上秋天呢?
有时会有一场小雨,秋雨小小的柔柔的扑打在人们的脸上,凉凉的.这时,人们忘记了一切不幸,尽情接受秋雨的洗礼.
我喜欢秋天,喜欢那萧条的美,喜欢那丰收的喜悦,喜欢那绵绵的小雨……喜欢它的所有所有.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秋天!”尽管它并不很出众.
〖点评〗
面对秋天,作者有独特的眼光:纵然有几分肃杀,有几分萧条,但从秋的成熟中,从丰收的喜悦里,作者读出了美.作者巧妙地把对秋的赞美之情,融进了对秋景的描绘之中.
人 生 如 萍
刘 懿
一池浮萍,青青绿绿,其中也有点点水色,无风时它像一块布平铺塘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皱纹,又像一块天然的青绿铜镜浮在池中.
其中也有几支树杈直插过池面,萍面略显得有些破痕——可是却不能完全划破,这之中更显示出了它的生机.杂草和翠鸟也时不时地打扰着萍面,一漾一漾的,鱼波纹是不能不出现的,使浮萍更显得拥挤和紧张.
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的是杂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刻,风稍微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尔后,又是皱折,浮动不定.有时也有鱼儿的“拜访”.风是魔鬼,杂草是细菌,然而却破坏不了它.
风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许的杂物.
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啊,人生又何尝不像浮萍,平静的人生里时刻都有风波;而风浪又蕴藏着平静的人生.
曲折的人生,又何尝不是风中生存的浮萍,浮萍是为了生根于水中,而人是为了在大千世界中生存.
坎坎坷坷,漫漫人生,对着苍天长叹,叹已逝人生;对黄河咏赞,赞黄河雄姿;对着小草低泣,泣小草无人知晓;站在高山上高唱,唱高山的威武;对小河低吟,吟小河的涓涓……
若人生只有浮萍的平静,没有狂风,那人生就是一杯淡水无味可言;若只有小河的自私,那人间处处是冷若冰霜;若只有大山的高傲,那人间没有无私的爱……
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道路,都在自己的脚下,由自己掌握.
托物言志的散文【托物言志的散文】
《梅香》 林清玄
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叶子的风姿
窗前有一棵树,树上有一片叶子.我望着它,它也望着我.
叶总是微微的摇摆着.我很好奇,问:“叶,为什么你老是摆动?”
“我想飞.”它说.
“叶即是叶,永远不可能像鸟一样飞的.”
“看着吧.”它纯纯的笑着,不再说话.
叶从春天摆到夏天,执着热烈.
我感到诧异:“为什么?一季的时间你已长大,应该明白了……”
“可能吧,”它望着天际,轻轻叹出一口气,“一季的时间使我懂得叶永远无法像鸟一样飞翔,可我依然无法阻止自己去飞.有时,明知是不可能的,但无法自己,不是吗?”
“既然知道是不可能的,又怎么会无法停止呢?”我糊涂了.
“可能,是因为在我心底,还想着飞翔……”它朝我笑笑,笑容里含着一抹淡淡的悲哀……
秋天到了.
我望着摇摇欲坠,即将凋残的叶子,说:“你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你还追逐着那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吗?”
“是的.”叶抬起头,眼里焕发着不可抑制的光彩,“你知道吗?人,现在我很快乐.”
“快乐?”
“嗯,这段时间,我明白了许多.我在这树梢头看着许多人来来去去,忙忙碌碌,却一直无法得到满足,你知道为什么吗?”
“是他们没有得到想要的?”
“不,是因为他们在追求‘结果’的同时,忽视了‘过程’.要知道,‘结果’的欢乐是由‘过程’带来的.没有‘结果’的‘过程’固然可惜,但没有‘过程’的‘结果’却更为可悲……你明白吗?”
我轻轻摇了摇头:“你……究竟想和我说什么呢?”
它再次展开了笑颜:“我正品味着过程啊!”
冬天,到了.
我迈着沉重的步子来到窗前.忽然,一个景象使我呆住了——干瘪的叶,在飞!
时间如同停流了一般,它用身子散发出年轻时的光彩.它离开了树的怀抱,在四溢的冬日暖阳中,在天空这个舞台上,飞旋着、飘舞着.虽然是如此简单的动作,却舞出了风姿,舞出了韵味,舞得比鸟更轻盈、更动人……它更像一位吉普赛少女,虽然衣着陈旧,裙袄破损,却舞得意志飞扬、旁若无人,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那是平静的热烈,超脱的欢呼!空际间划过一圈一圈的元户,那是生命的轨迹……
突然,像是风中的精灵在开玩笑,一阵疾风刮起,叶失去了平衡,像一只折翼的黄蝴蝶,在空中翻腾着,在坠地前作着最后的努力.最终,“蝴蝶”飘落到了地上,夕阳将它染成了金色,如同天边即将逝去的火烧云……
泪,从我的眼眶里缓缓淌了下来:“你的梦成真了,但为此付出了一生的等待,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你……不后悔吗?”
它没有回答,依旧是静静的微笑着,渐渐的,合上了眼睛……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在白色的天国里,天使奏着圣歌,叶子安详的飞舞着,留下一道道闪亮的痕迹……
有一个声音在说:梦的存在,是为了追求!
怎样写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平川区靖煤公司二中 何舟平 内容摘要: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是以具体事物为寓情物,并对其进行具体的描述来抒发思想感情,揭示深刻道理,或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思索,感受的基础上,摄取自己感悟至深的部分,挖掘其所包含的思想情愫或精神价值,揭示其象征意义,给读者以启迪和美感. 关键词:托物 抒情 言志 散文,亦称美文,可谓文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写作频率高,表达感情浓,传播思想快,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样式.从表达方式谈,其主要有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而人们最常见的要数抒情散文了. 写抒情散文,是以具体事物为题材,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记叙、描写来抒发思想感情,揭示深刻道理.也就是说,抒情散文是把深刻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具体的、常见的事物描写中,把抽象的道理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使读者在鉴赏中理解,在美感中接受. 要写好抒情散文,首先要根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生活中捕捉与之有相似点的寓情物,并以此作为表情达意的艺术形象.抒情散文写作中捕捉寓情物是很关键的一步,它类似于诗歌创作中的取象,在诗歌创作中,即使有强烈的感情, 成熟的思想,如果未找到所借助的形象,那就等于没有诗.同理,抒情散文捕捉不到准确的寓情物,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其次,是对所捕捉的寓情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既要写出其外部形态,又要写出其内在特征,使读者通过寓情物这一艺术形象能自然联想到某种可贵的精神或品质,做到“物”和“情”之间既要“形似”,又要“神似”,从而为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创造依托、奠定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对寓情物的描绘,是文章的主体内容,也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所在,务必做到具体生动,这就要求作者深入细致的观察事物、体验生活以及扎实深厚的语言功底.如茅盾写《白杨礼赞》,是为了表达对党领导下坚持战斗在华北平原的抗日军民伟大精神的崇高敬意,而白杨树正是他为表达这种崇高敬意所捕捉的寓情物,于是他对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作了具体的描绘:干—笔直;枝—直而紧密;叶—向上;皮—微微泛出淡青色,白杨树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这些描写,使人感受到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的充实、丰富和圆满,这些特点,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力争上游的印象,所以说,只有对寓情物这一艺术形象作具体生动的描写,才能避免简单的直抒胸意或内容空洞,才能为后文抒情言志树立载体.需要指出的是,事物总是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可以用来象征多种思想意义,而在一篇文章中,只能突出其中一个方面来描写,使它象征一种思想意义,否则,就会出现立意不明确的毛病.这正是散文所追求的“神不散”.如以“蜜蜂”为题材,既可从其勤劳的特点去写劳动人民(农民),也可从其勇敢的特点去写战士,但最好是选取一个方面,切忌面面俱到.再如,古今文人中描写莲花者甚多,但他们并非描写莲花的同一个方面,而是根据表情达意之需要,既可写“出淤泥而不染”,有高尚情操、气节的君子,也可写高洁、坚贞的隐者,还可写天真纯洁的少女或祥瑞美丽的爱情…… 再次,要进行由物到情的恰当联想.寓情物是为抒情言志服务的,所写之物与所抒发的感情之间的桥梁是联想.通过联想,由物及人或由物及理,运用象征、类比等手法,由对物的赞扬评价,进而颂扬具有所写之物特征的人的可贵精神和品质,达到抒情言志的目的.再以《白杨礼赞》为例,作者对白杨树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的具体生动描写,使人由白杨树的形象特点自然的想起了北方农民,想起了在敌后守卫家乡的哨兵,进而想起了我党领导下坚持战斗在华北平原的抗日军民,从而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以上例谈,是从“立意在先”的角度构思的.实际上,抒情散文的写作是灵活自由,形式多样的.如“悉物在前,立意在后”也是抒情散文常见的写作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作者抓住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这种事物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深邃思想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借以揭示中心思想.如袁鹰的《井冈翠竹》,作者就是选择了感受最深的“井冈翠竹”来组织题材、体现中心思想的.文章没有拘泥于井冈翠竹修直挺拔的英姿,亭亭玉立的神采,而是从它的“革命生涯”去思考,追溯它曾为革命所建立的功勋,尽情赞颂了“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并指出现在和将来它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贡献一切.进而由竹及人,“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从而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井冈翠竹象征着井冈山人民,乃至亿万中国人民的品格,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总之,无论是“立意在先” 还是“悉物在前”的散文,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一种感悟.感悟是作者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是散文的思想.事实上,只有作者的深思妙悟,才有散文中深刻、隽永的情和理. 综上所述,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是以具体事物为寓情物,并对其进行具体的描述来抒发思想感情,揭示深刻道理,或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思索,感受的基础上,摄取自己感悟至深的部分,挖掘其所包含的思想情愫或精神价值,揭示其象征意义,给读者以启迪和美感.
托物言志的散文,{600字左右}
粉笔
黑板前的桌子上,零零碎碎的摆放着许多粉笔.这些粉笔几乎都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甚至有些小的不值一提.丁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飞快的跑到座位上,挺直胸板,等待着老师的到来.老师迈着大步走进来,将文件放到桌子上,开始了这节课的内容.老师拿起了一支刚好能拿住的粉笔,转身从黑板上为我们写者.沙沙沙,沙沙沙,粉笔化作粒粒白色的颗粒状物体,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后,一点点消失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当这一支小小的粉笔为我们写出最后一个字,为我们传授最后一个知识,完成它最后一个任务后,便消失了.从这一支小小的粉笔身上,体现出了多么一个伟大的品质呀.那就是——奉献.
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美,它无声无息,但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哪有汽车的笛鸣,那就有警察的身影,不管风霜雨雪,不管严寒酷暑,他(她)都在坚守岗位,吸进的是汽车的尾气,听见的是喇叭的噪音,嗅到的是尾气的异味,而换来的却是交通的快捷通畅.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奉献吗?
粉笔呀,你的美是无私的,伟大的美,奉献自己,助于他人,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奉献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这是对你的赞颂,你是多么的伟大,我赞颂你,粉笔!
——————————————————————————————————————
梅花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托物言志的散文及感悟50-100字
散文,是一个免费的,灵活的和描述风格的眼界,有广义和狭义的感情.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散文,那景色,这是依靠叙述来描述的想法和感受,长度短,形式活泼,你通常可以写笔记入类散文,风景是那种散文,照顾声明类散文与其他类别.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经常谈到这一点,他打算,并且需要仔细了解.从内容类型散文语句的护理可分为具象幼儿,幼儿,抒情,托物寓理三种形式.
一,幼儿,于人.事实上,在几乎所有的作品都高呼有所寄托.像这样的事情被描述的特征和人物的曲折表现称为幼儿的比喻法风格的方法.幼儿比喻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事人会聚.的质量特性为图像中描绘的人物的比喻,形象的形式,与“人”的风格鲜明的草图上的所有依赖.2.风格的事物和人.首先描绘图像,然后导入歌颂人的比喻.3.不管是谁交错.在事物和人的表演相同的上下文中叙述性说明,物体的两个特征描述,同时也塑造人的形象,相映生辉的艺术效果.
二,幼儿,抒情.儿童护理是一首抒情的图像,曲折委婉通过描述客观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感情.它是象征主义的一种形式,利用幼儿的,抒情的抽象方法可以固定到特定意义的东西的形象,读者可以感受到来自无形的情感在可见光图像.儿童保健,抒情方式可分为两种呗抒情,抒情边缘上的.1.呗抒情.绘制的图像,咏事,其目的是借一个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达情感.2.歌词的边缘.感觉,常常与某些东西.特殊的经历,特殊的东西,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人们心中,一度重见旧物,然后在现场将再现栩栩如生的眼睛,感受着浪潮将凭借这一独特的影像奔泄出来.应当注意的是,歌词中的“物”的余量,对于笔者,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而对于其他人是不是这样的象征性的存在.
三,幼儿,公寓管理员.儿童保育,公寓管理员是联想思维的产物.联想思维,引导人们从这里去思考,延长有限的经验,在该领域走宽.花卉和鸟类在自然界,人类生活部碎片,丰富多彩,作家想所有的人类社会,并了解宇宙的普遍规律.儿童保育,公寓管理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描述事物的特征,点燃了深刻的哲理.2.组织事物的对比,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3.在整个事情的演变,领悟深刻的哲理.
散文,托物言志、
人生如萍
一池浮萍,青青绿绿,其中也有点点水色,无风时它像一块布平铺塘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皱纹,又像一块天然的青绿铜镜浮在池中.
其中也有几支树杈直插过池面,萍面略显得有些破痕——可是却不能完全划破,这之中更显示出了它的生机.杂草和翠鸟也时不时地打扰着萍面,一漾一漾的,鱼波纹是不能不出现的,使浮萍更显得拥挤和紧张.
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的是杂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刻,风稍微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尔后,又是皱折,浮动不定.有时也有鱼儿的“拜访”.风是魔鬼,杂草是细菌,然而却破坏不了它.
风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许的杂物.
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啊,人生又何尝不像浮萍,平静的人生里时刻都有风波;而风浪又蕴藏着平静的人生.
曲折的人生,又何尝不是风中生存的浮萍,浮萍是为了生根于水中,而人是为了在大千世界中生存.
坎坎坷坷,漫漫人生,对着苍天长叹,叹已逝人生;对黄河咏赞,赞黄河雄姿;对着小草低泣,泣小草无人知晓;站在高山上高唱,唱高山的威武;对小河低吟,吟小河的涓涓……
若人生只有浮萍的平静,没有狂风,那人生就是一杯淡水无味可言;若只有小河的自私,那人间处处是冷若冰霜;若只有大山的高傲,那人间没有无私的爱……
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道路,都在自己的脚下,由自己掌握.
人生!浮萍!
有关托物言志的散文
有关托物言志散文有哪些【托物言志的散文】
有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和《牡丹的拒绝》、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壶井荣的《蒲公英》、季羡林的《清塘荷韵》、刘成章的《找椽树》、布封的《天鹅》、鲁迅的散文诗《秋夜》等.
谁能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啊!
500字左右
叶子的风姿
窗前有一棵树,树上有一片叶子.我望着它,它也望着我.
叶总是微微的摇摆着.我很好奇,问:“叶,为什么你老是摆动?”
“我想飞.”它说.
“叶即是叶,永远不可能像鸟一样飞的.”
“看着吧.”它纯纯的笑着,不再说话.
叶从春天摆到夏天,执着热烈.
我感到诧异:“为什么?一季的时间你已长大,应该明白了……”
“可能吧,”它望着天际,轻轻叹出一口气,“一季的时间使我懂得叶永远无法像鸟一样飞翔,可我依然无法阻止自己去飞.有时,明知是不可能的,但无法自己,不是吗?”
“既然知道是不可能的,又怎么会无法停止呢?”我糊涂了.
“可能,是因为在我心底,还想着飞翔……”它朝我笑笑,笑容里含着一抹淡淡的悲哀……
秋天到了.
我望着摇摇欲坠,即将凋残的叶子,说:“你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你还追逐着那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吗?”
“是的.”叶抬起头,眼里焕发着不可抑制的光彩,“你知道吗?人,现在我很快乐.”
“快乐?”
“嗯,这段时间,我明白了许多.我在这树梢头看着许多人来来去去,忙忙碌碌,却一直无法得到满足,你知道为什么吗?”
“是他们没有得到想要的?”
“不,是因为他们在追求‘结果’的同时,忽视了‘过程’.要知道,‘结果’的欢乐是由‘过程’带来的.没有‘结果’的‘过程’固然可惜,但没有‘过程’的‘结果’却更为可悲……你明白吗?”
我轻轻摇了摇头:“你……究竟想和我说什么呢?”
它再次展开了笑颜:“我正品味着过程啊!”
冬天,到了.
我迈着沉重的步子来到窗前.忽然,一个景象使我呆住了——干瘪的叶,在飞!
时间如同停流了一般,它用身子散发出年轻时的光彩.它离开了树的怀抱,在四溢的冬日暖阳中,在天空这个舞台上,飞旋着、飘舞着.虽然是如此简单的动作,却舞出了风姿,舞出了韵味,舞得比鸟更轻盈、更动人……它更像一位吉普赛少女,虽然衣着陈旧,裙袄破损,却舞得意志飞扬、旁若无人,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那是平静的热烈,超脱的欢呼!空际间划过一圈一圈的元户,那是生命的轨迹……
突然,像是风中的精灵在开玩笑,一阵疾风刮起,叶失去了平衡,像一只折翼的黄蝴蝶,在空中翻腾着,在坠地前作着最后的努力.最终,“蝴蝶”飘落到了地上,夕阳将它染成了金色,如同天边即将逝去的火烧云……
泪,从我的眼眶里缓缓淌了下来:“你的梦成真了,但为此付出了一生的等待,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你……不后悔吗?”
它没有回答,依旧是静静的微笑着,渐渐的,合上了眼睛……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在白色的天国里,天使奏着圣歌,叶子安详的飞舞着,留下一道道闪亮的痕迹……
有一个声音在说:梦的存在,是为了追求!
托物言志类的散文500-600
谢谢急需
石缝间的生命
林希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他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做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痂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子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期期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秃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撼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鹰之歌
鹰,始终要飞向蓝天,蓝天便是鹰的翅膀.
鹰,不可能永远眷恋同一棵树,最终还是离开枝头,飞向属于它的蓝天,去搏击长空.
鹰,它的定义就是翱翔.即使到死的那一刻,也宁愿从高高的天空摔下而安然地死去.把它的羽毛洒在天空里,让羽毛再续它的飞翔梦.
呆在窝里,望着湛蓝的天空,绝望地死去,鹰是绝对不干的.因为它知道如此地死去,是无意义的.
鹰,就是鹰!它懂得如何将自己的灵魂与天空融为一体,它把雄健的身影留在了天空.天空永远属于它的,天空不时闪过鹰的影子,并伴随着一声长鸣,召唤着其它的鹰.
流水之歌
流水,怀着不灭的信念,朝着大海的方向,不知疲倦地日夜奔流,普写它壮美的生命之歌.
在流水心中,只有两个字——向前.因为它知道停止不前就意味着毁灭.无意义的毁灭,流水是不甘愿的.流水知道到达大海的旅途是漫长的,而且充满了曲折.但是流水所在乎的正是奔流的过程.因为汹涌澎湃的奔流,使流水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觉得到汹涌的血液,和跳动的脉搏.
流水在乎的是生命的过程.因为奔流的过程中,他可以领略群山的雄姿,群山的巍峨耸立,感受群山的伟大.流水陶醉于群山的壮美,但是,他不会固步不前,因为他记得祖先的告诫:远处风景更美!这便是流水不灭的信念.
当流水在入海口,回眸凝望远去的群山时,他会心的笑了.因为他感到生命的充实.
↑
走进大自然作文篇(1):走进大自然_650字走进大自然,就像是走进了一... 2019-05-23
写风景的作文篇一:如果写好描写景物的作文一、“定”要与“移”结合... 2019-05-15
第一篇描写风景的作文:如果写好描写景物的作文一、“定”要与“移”... 2019-05-10
篇一:[自然景物作文]关于自然的作文:自然景观_450字天空被夕阳染上... 2019-05-02
第一篇秋天的童话:秋天的童话_450字清晨,我打开窗户,雾的一股芳香... 2019-03-11
(1) [写作手法]写作方法:移步换景法60、移步换景法【特点】移步换... 2019-02-26
描写公园的景物的说明文作文朋友,你去过天河公园吗?天河公园位于广... 2019-02-08
作文《秋》运用 比喻 拟人 多角度写景 的写作方法600字 有点急... 2019-02-05
()变了作文600字左右她变了当有一天,你会发现:景物在变,环境在变,人... 2019-01-28
600字左右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 2019-01-18
上一篇:形容母亲的爱(共10篇)
下一篇:什么什么变了作文(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