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工制作 > 折纸 > 折纸花 > 正文

桂花糖藕的做法(共9篇)

来源:折纸花   2018-05-25

篇一:桂花糖藕的做法

我爱家乡的桂花 作文

桂花,是苏州的市花。虽然桂花的踪迹几乎遍布全球,却唯独在苏州生长得最为繁茂。金风飒爽的季节,每当我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处处都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桂花的幽香。
我循着香味儿找过去,发现在郁郁葱葱的树丛中,居然爆出了许多可爱的“小米粒儿”,原来香味儿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到跟前仔细一瞧,在这些“小米粒儿”中,有些已经开出了十字形的小花。再从远处看,这些小小的桂花竟然布满了全树,使整棵桂花树成了金光闪烁的大花球。粗看起来,桂花好像都是金黄色的,但如果仔细分辨,你会发现桂花的颜色有深有浅。妈妈告诉我,那种淡黄色有点儿发白的是着名的银桂,那种金黄色闪闪发光的是珍贵的金桂,而那种深黄色带点橘红、在阳光下光彩夺目的则是别具一格的丹桂。
这浓郁的桂花香不经意间陪我度过了整个金秋。无论是在公园里,还是在小区内,还有那道路两边靠近人行道的绿化带,到处都有桂花的身影。这幽香让人神清气爽,让人充满活力。当深秋来临之际,一阵阵寒风吹过,桂花就会像雨点一般从树上纷纷扬扬飘洒下来,形成美丽的桂花雨。要是你站在桂花树旁,桂花就会顽皮地粘在你的头发上,钻进你的衣领里,或是悄悄地藏在你衣服上任何一个可以栖身的地方。这时,奶奶会过来把飘落的桂花收集起来。我问奶奶:“这是干什么呀?”奶奶笑着回答:“可以做成桂花蜜呀!”回到家,奶奶将桂花洗净、晾干,然后放入蜂蜜罐里,搅拌均匀。奶奶说:“过上几天,我们就可以用桂花蜜当佐料做菜喽!”几天后,奶奶把蒸好的香喷喷的糖藕端上餐桌,然后在糖藕上面浇了一层桂花蜜。顿时,糖藕的甜味儿和桂花的香味儿结合在一起,把全家人都迷住了。我夹起一片桂花糖藕尝了尝,嗬!香甜软糯,唇齿留香,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桂花还可以酿酒呢!冬至那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品着热乎乎、香喷喷的桂花酒,其乐融融,寒意尽消。
其实,有很多人也像桂花一样,虽貌不惊人,但却品性高洁。苏州这座城市也像桂花一样,在素雅的粉墙黛瓦之中,蕴藏着数不清的精致的景点。
桂花是苏州的精灵,苏州的秋天,因为有桂花的点缀,才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我爱苏州的秋天,我爱苏州的桂花。

(指导老师钱海萍)

指导老师评语看你笔下的桂花,如爆开的小米粒;闻你笔下的桂花,沁人心脾;尝你笔下的桂花,香味迷人。【桂花糖藕的做法】

篇二:桂花糖藕的做法

桂花树 作文

早晨,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寻着这香味,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棵桂花树下。
它的树干是灰褐色的,大约和我的手臂一样粗,它大约高两米五,树叶大多数是深绿色的,有一些已经发黄,形状像一条条正在跳水的小鱼。叶子摸上去比较厚,有一点点硬,有的叶子边上还有一些细细的锯齿。花的颜色是金黄色的,一朵花大约宽5毫米,花是围绕着纸条开的,枝条的顶端长者四五片叶子。我很喜欢桂花,因为站在树下,芳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怪不得古人说它:“独占三秋压群芳。”据网上资料说,桂花树最高可达15米,树冠可覆盖400平方米,桂花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对抗性,使工矿区绿化的好花木。它的花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它的树皮可以作香料,桂花也可以食用,苏州有一道名菜叫作“桂花糖藕”就是加了桂花加工而成的。真没想到,桂花不但香,而且还有这么多作用,它可真是一棵奇树啊!

指导老师:刘笑慧
【桂花糖藕的做法】

篇三:桂花糖藕的做法

上海美食 作文

【桂花糖藕的做法】

上海人比较注重生活品质,一般在上海人一餐最后总会有一道点心,而且对这一道点心的要求甚高。素菜包、开葱面、擂沙圆、锅贴、桂花糖藕……光是听着名字就让人馋涎欲滴了,看到这一道道精美的点心时,你的胃还能hold住吗?

南翔小笼包,是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小吃。它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是深受国内外顾客欢迎的风味小吃之一。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是用夹心腿肉作成肉酱,不加葱蒜,仅撒少许姜末和肉皮冻、盐、酱油、糖和水调制而成。馒头的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作成的,蒸熟后的小笼包,小巧玲珑,形似宝塔,晶莹剔透,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吃时再佐以姜丝、香醋、配上一碗蛋丝汤,鲜得真是要咬下自己的舌头了。鲜美的小笼包是当之无愧的榜首。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种经济实惠、独具风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历史。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经油氽、烧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浓香,又有年糕的软糯酥脆,十分可口。排骨色泽金黄,表面酥脆,肉质鲜嫩。入口糯中发香,略有甜辣味,鲜嫩适口。面对这香糯可口的排骨年糕,食客们经不住饥肠辘辘,食指大动。因此,这排骨年糕排名第二。

“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说的正是上海赫赫有名的小点:蟹壳黄。用发酵面加油酥制成皮加馅的酥饼呈褐黄色,吃口酥、松、香,饼色与形状酷似煮熟的蟹壳。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楼、老虎灶的店面处,大都设有一个立式烘缸和一个平底煎盘炉,边做边卖点心--蟹壳黄和生煎馒头。蟹壳黄香酥,生煎馒头鲜嫩,这是最受上海人喜爱的点心。于是,蟹壳黄排行第三。

还有还有,皮薄肉松,盐霜均匀,咬嚼柔糯的城隍庙五香豆;甜如蜜、松而酥、不腻不粘、芳香适口的梨膏糖;色红汁亮,肉质柔软的它似蜜;鲜美嫩滑、芳香可口的五香茶叶蛋。

我想,点心便是上海的吃文化了吧!

篇四:桂花糖藕的做法

青团子和糯米糖藕的英文怎么说?

青团子
wi ji bai ke官网译本作Qingtuan,green cake
另,green rice-dumpling(绿色汤圆),供参
糯米糖藕
sticky-rice mixed candied lotus-root
candied lotus-root mixed with sticky-rice
供参

篇五:桂花糖藕的做法

四年级l旅游胜地 作文谁会写?必须300字到400才行.快回答我

令人心醉的西湖
杭州的西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游客们旅游的
春天,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绿油油的一大片像是一块绿色的地毯.柳树的枝叶像小女孩的辫子随着风在空中舞动,有的浸在湖水里仿佛在梳洗自己的长辫子.桃花像一个个少女粉红的笑脸,频频地向小朋友点头.小鸟在桃树上不停地叫着叽叽喳喳……湖里的鱼悠闲地游来游去真是可爱!有的鱼还在吃食物呢.夏天,西湖里的荷花姑娘绽开了笑脸,荷叶像和花的裙子随风舞动.它给人们献出了可口的莲子和莲藕.莲藕可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只要一洗,就像一个又白又胖的小子.
夏天,西湖里荷花姑娘绽开了笑脸,荷叶像和花的裙子随风舞动.它给人们献出了可口的莲子和莲藕.莲藕可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只要一洗,就像一个又白又胖的小子.
秋天,西湖边的群山上桂花十里飘香,桂花分为金贵和银桂.在树下放上纸,轻轻摇树,桂花纷纷飘落,然后收集起来,回家再放上一点糖,就是有名的桂花糖.千姿百态的菊花争奇斗艳.风儿一吹,梧桐树的树叶像一只只蝴蝶翩翩飞舞.
冬天,小朋友们来到西湖那儿打雪仗.堆雪人.玩得可开心啦!打雪仗打来打去还是分不出那队胜.
西湖一年四季各有千秋真令人心醉.

篇六:桂花糖藕的做法

具体的做法,包括原料

荷叶糍粑 民国22年(1933年)贵阳北门桥(喷水池)一带有食品店叫"镜泉斋",以上等糯料、白糖、凉糖、玫瑰芝麻、洗沙、花生米、核桃仁等原料制作.制作方法:先将糯米打成糍粑,分成小碗,再放入烙锅以猪油烙成薄片,加入糖心,再折成一半复烙,粑粑黄脆,糖心融化即可.后"镜泉斋"荷叶糍粑流传全市,被贵阳市认可为名小吃.主料:精糯米;辅料:花生火腿、芝麻、玫瑰糖; 调料:猪板油、白糖;做法:将精糯米洗净,净泡10个小时,然后用蒸锅蒸熟,打成糍粑后做成荷叶状成品,然后用猪油煎黄即可.特色:香酥甜美,既酥且糯,可口宜人.凉糍粑 制作方法:1、把糯米淘洗干净,用温水泡二三个小时,控干水后装入饭甑内,用旺火蒸熟,然后,将熟米饭放入石礁窝内.舂茸成糍粑,用热的帕子搭盖.2、把芝麻粉、蜜桂花、白糖、食用桃红色素拌匀,制成芝麻糖.再把黄豆炒熟,磨成粉待用.3、糍粑放在案板上晾凉后,分成两半,一半放在撒有黄豆粉的案板上,摊开压平成片,将“洗沙”均匀地抹上.将另一半糍粑成大小、厚薄差不多的片,盖在其上,再把芝麻糖撒在面上,切成块就可以了.特点:色香味俱佳,糯软醇甜,入口凉爽,沁人心脾.玫瑰凉糍粑 传统小吃,夏季时令佳品.其色泽美观、软糯滋润、香甜可口,配以甜羹食用别具风格.制法:上等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涨发后放蒸笼中蒸至软烂,取出春成糍粑,晾凉后扯成25克一个的剂子;豆沙用涨发,加油炒至酥香,放白糖和蜜玫瑰,复炒至糖溶即成洗沙馅心;芝麻炒熟碾成粉,黄豆炒熟磨成粉,加糖粉合匀成为麻糖粉;糍粑团压成圆片,包入洗沙馅心,压成饼状,在麻糖粉中上一层,面上撒少许已用食红拌成胭脂色的白糖即成.

篇七:桂花糖藕的做法

描写桂花糖的句子,就是写尝后感

此糖原名陬市“洋糖”,是陬市传统的季节性名特产品,古代就曾有民谣“桃源(指县城)的酒,陬市的糖,河伏的油条丈把长.”丈把长的油条纯属夸张,但桃源的名酒,陬市的“洋糖”却是名副其实的.
陬市“洋糖”起源于明末清初,它的前生为桃源乡下的管子糖.管子糖外沾芝麻,内为实心,乍看和后来的桂花糖一模一样.但味道大不相同,一无桂花的香气,二无糖芯的甜味,三无包壁的松脆.有一年,陬市一位糕点师傅随木商放排到南京,见到南京的糕点有几样有桂花的香味,很受启发.回来后,便在管子糖内加入桂花粉末.开始,香气是有了,但无糖芯,吃起来仍旧硬梆梆的.
不久,巡抚传令征展各地名产,这位师傅便再次赴南京求教,并巧配良方,日夜研制.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制出了一种形似管子糖,空心、圆梗、香甜可口的糖来.
这种糖送给县令和抚军,并作为贡品转呈宫内,均被列为“佳品”,受到嘉奖,从此名声大哗,销路越来越广.并随着购油买木的的港商飘洋过海,远销国外.“洋糖”也因此而得名.以后,随着历史的推进,“洋糖”的制作方法不断有所改进,质量也不断有所提高,“洋糖”便演变成了桂花糖,并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两次获得银质奖章.

篇八:桂花糖藕的做法

游夫子庙 作文

星期六,我和妈妈去逛夫子庙。

夫子庙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供奉和祭祀孔夫子的地方,那儿的房屋建筑造型各异,高低错落有致,青瓦白墙,古香古色,美丽极了!夫子庙也是美味小吃胜地,街边茶楼、饭店、小吃,满目皆是,老远就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沁人心脾。特别是小吃,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品种繁多。有炸臭豆腐、鸭血粉丝汤、鸭油饼、蟹黄包……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秦淮八绝”了,黄桥烧饼、开洋干丝、桂花夹心小元宵、南京老卤蛋、糖藕、凉皮、小烧卖和粥,味道鲜美,有甜有咸,好吃极了!秦淮“一条街”上更是热闹非凡、人流如潮,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美丽无暇的雨花石,好玩有趣的小木偶,精致的小挂件、美丽可爱的洋娃娃……让人眼花缭乱,爱不释手。

夫子庙既有好吃的,也有好玩的,听了我的介绍,你也心动了吧,心动不如行动,快去逛逛吧!

篇九:桂花糖藕的做法

500到600字的作文那次,我真的一

那次我真后悔 ::::
“沙沙沙,沙沙沙”,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中,那棵开满了一簇簇的桂花树儿不时地散发出阵阵清香.我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面前这张奶奶抱着我的黑白照片.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一张寄托着我深深哀思的照片.
我从小就是奶奶辛辛苦苦一手拉扯大的.她从不让我饿着、冷着、伤着.夏天,奶奶为我扇风;冬天,奶奶为我捂脚;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脑海里呈现.那时不懂事的我,尽在她人生最后不长的日子里给她以伤心.我做了一件事,一件错事,刺伤了她那颗善良的心,这也是我一生的愧疚.
那是五年前的一个秋天,爸爸带我到远方奶奶家玩.奶奶一见我来便十分高兴,她又是做饭,又是抓糖给我,又是给我搬板凳,忙得不亦乐乎.奶奶说:“来,乖孩子,吃糖,这可是奶奶特意为你制作的桂花糖.”我一听十分新奇便拿起一块放进嘴里,“呸,我一口把糖吐了出来一点也不好吃,比巧克力差多了.”站在一边的爸爸脸涨得通红,他大声吼道:奶奶给你吃糖,还挑三捡四的,你…….奶奶忙上前拉住爸爸说:“孩子小,不懂事,别吓着了.”说着,她转身进了屋,我不知所措,接着也跟随了进去,只见奶奶背对我,坐在床头用衣袖擦拭着眼睛.看到此情此景,我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啊.
回来以后,我曾一次又一次地想,想去向奶奶道歉,可就是没有勇气.然而,终于有一天,当我带上一束飘逸且充满浓郁香气的桂花高高兴兴地去找奶奶道歉时,在半路上突然传来有关于奶奶“抢救无效”的消息,当时我惊呆了.然后几乎发疯般地奔向奶奶家.奶奶静静地躺在床上,慈祥地面孔上布满了皱纹,我把桂花放在床前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奶奶,你为什么这么早就走了,我是来向您道歉的呀,您难道不想听听孙子的忏悔吗?苍天无言,大地无语,只有我这撕心裂肺的忏悔在天空中久久地回荡着.
“沙沙沙,沙沙……”秋雨还在下着,那飘逸着香气的桂花树仿佛是奶奶高大的身影,奶奶?我对不起您,请您收下我这份迟到的忏悔吧!

推荐访问:新闻评论200字 新闻评论200字
最新文章
  • 作文我的一天600字9篇

    作文我的一天600字一:我的一天_600字清晨下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如... 2019-05-24

  • 冬日暖阳作文10篇

    第一篇冬日暖阳作文:冬日的暖阳_800字如果说春天的太阳是和煦,秋天... 2019-05-24

  • 描写动物的文章

    篇一:[描写动物的文章]动物作文400字动物作文400字 可爱的小猫 ... 2019-05-24

  • 庆国庆作文8篇

    篇一:[庆国庆作文]迎中秋庆国庆作文_450字“秋高秋爽秋日恰逢中秋,... 2019-05-24

  • 我的课余生活下象棋8篇

    (1) [我的课余生活下象棋]课余生活的作文:下象棋_400字说起我的课... 2019-05-24

  • 诚实守信作文8篇

    一:[诚实守信作文]关于诚信的作文:要诚实守信_800字“社会的进步... 2019-05-24

  • 有关母亲的作文7篇

    有关母亲的作文一:关于母爱的作文:品味母爱_2000字“故乡的波浪呵... 2019-05-24

  • 作文感恩父母9篇

    作文感恩父母一:感恩父母作文600字优秀范文(九篇)感恩父母作文600... 2019-05-24

  • 关于诚实的作文7篇

    关于诚实的作文一:关于诚信的作文:要诚实守信_800字“社会的进步需... 2019-05-24

  • 假如给我三天黑暗10篇

    假如给我三天黑暗篇(一):假如给我三天黑暗_600字读了海伦·凯勒的《... 2019-05-24

上一篇:长风公园(共10篇)

下一篇:那是花开(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