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折纸花 2018-11-08
游浣花溪公园 作文
十月一日是国庆节,爸爸妈妈告诉我和弟弟一个好消息:“十月二日要带我们去成都游玩三天。”我和弟弟高兴得跳了起来。
当天晚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想着:“爸爸妈妈将带我们去什么地方玩呀?”
十月二日早上,我七点钟就醒来了,快速地穿好了衣服又跑到弟弟的房间把弟弟叫醒。吃过早饭,我们一家就上路了。
坐在汽车上,我看见公路两边的树叶黄了。哦,秋天来了!我仿佛看见秋姑娘正对着我们笑呢!大约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成都,只见街道两边挂着许许多多的灯笼、彩旗、还有庆祝国庆的标语。
随后我们到了这次旅游的第一站:“浣花溪公园。”这个花园是一个五星级的公园,它座落在杜甫草堂的背后。我们是从杜甫草堂的后面进入浣花溪公园的。
浣花溪公园里面左右两边是三苏、三曹。三苏分别是:苏轼、苏洵、苏辙,三曹分别是:曹操、曹 、曹植。我们继续往前走。我发现前面有一条诗歌大道,在大理石地面上刻有很多诗人写的诗,如:曹植的七步诗i,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绝句。。。。。。我还看见了杜甫,李白的塑像。杜甫手上我不知道拿的是什么,一个白白的东西,我想:“是不是拿着一本书呀!”
我又继续往前走,在大道的两旁,有许多诗人的塑像:白居易、王安石、杜甫、杜牧。。。。。。我还和它们照了像呢!
不知不觉中我们在浣花溪公园逛了大约三个多小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才一一不舍地离开了浣花溪公园。今后我要多来这个鸟语花香、绚丽多彩的公园。因为这里有山有水,风景优美,最重要的是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如果有机会,我还要重游浣花溪公园。
浣花溪公园之游 作文
11月12日,天空万里无云。我和爸爸妈妈 兴高采烈的来到浣花溪公园游玩,我来到大门,衩惊得目瞪口呆,里面这些都是我喜欢玩的,有音乐船、飞机……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座弯弯曲曲的小桥上,两岸的青草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气息,令人陶醉。
走过小桥,我们来到清澈见底的大湖边。湖水波光粼粼,几只白鹤时而俯首掠过湖面,时而展翅高飞,湖对岸还有一群白鹤在树梢上歇息,我心想:这里的环境真好呀!连白鹤都在这里安家了。不一会儿,传来一阵优美的歌声,我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些大哥哥,大姐姐为了享受美好时光,在这里悠闲的唱歌,一阵微风吹过,湖边的银杏叶纷纷飘落下来,在空中翩翩起舞,好像仙女下凡。旁边还有几棵披着“长发”的柳树,让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涤。
浣花溪公园的生态环境实在是太好了!
小学 一年级 逛公园
[逛公园]逛公园正文:逛公园四川省成都 成都市高新三小 一年级二班 赵雯琳星期六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浣花溪公园去玩,逛公园.我们先到游乐园,我先玩了用绳子吊得木板.我玩得不好,于是妈妈说:“你只要先掌握好平衡,然后先迈脚一只,再把手移到另一根绳子上,接着再迈另一只脚,小学一年级作文《逛公园》.”我按照妈妈教的方法,顺利得走到了终点,我心里很快乐.后来我们沿着公园的小路一直往前走.我看见满天的风筝,有的是蝴蝶、有的是蜻蜓,还有的是几个连在一起的风筝,它看上去就像哪吒的混天凌一样在空中摆动.天空被他们打扮得漂亮极了!我真想变成一只蝴蝶和它们一起在空中飞翔啊1投稿:2005-4-20 14:52:07
从益州大道北段公交站到浣花溪公园应该坐几路公交车?然后又应该在哪个站牌下车?非...
从益州大道北段公交站到浣花溪公园应该坐几路公交车?然后又应该在哪个站牌下车?
公交线路:93路空调 → 805路空调,全程约9.3公里
1、从益州大道北段乘坐93路空调,经过3站,到达二环路玉林南路口站
2、乘坐805路空调,经过8站,到达清水河站
(也可乘坐809路空调、51路环线空调)
3、步行约810米,到达浣花溪公园
抒发对梅花感情的段落 不要诗句
梅花象征着高洁,坚韧不拔的品质.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 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 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 梅、颂梅者极多.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 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 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有关梅的传说故 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国流传深远,应用极广. 这是一篇天涯网友zyl66523写梅花的散文:. 每到严冬,我居住的小区里的梅花就会争相开放,不但样子好看,还不断散发出阵阵幽香,即便是在家中,只要打开窗叶,就能闻得到,即使是被冬日的阴霾搞得慵懒地人也能为之精神一振,仿佛是被一个可人的美眉妹妹柔软的手掌抚摸过一般,陷入陶醉之中. 梅花是一种在西南地区及其普通的植物种类,属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四川成都历来以梅花美而着称.早在唐代,着名诗人陆游就有:“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句. 浣花溪现在已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园,每天游人如织,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徜徉在溪水边,花丛中,欢声笑语和着鸟儿们的叽喳声相映成趣.梅花是浣花溪公园的主要观赏植物,这个时节去,梅花开的正盛.粉红的花海一直望不到尽头,有一种腾云驾雾做疑似神仙的感觉,实在是妙不可言. 对梅花的来历,古人曾经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相传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 后来这个故事就被引以为梅花的来历了. 中国人不只是喜欢梅花的美丽,还从梅花极其耐寒的品质里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在一首古诗里写道: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用梅花暗喻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还有一段来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诗里“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恐怕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了. 中国的历代文人墨客,少有不赞赏梅花的,“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这句话也概括了梅花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最近几年,成都一些郊区的农民,发现城市里的市民都喜欢梅花,就大量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种植梅花.到梅花还是花蕾的时候将花枝砍摘下来,捆扎成大小长短不等的花束,用架子车推上,到城市里的大街小巷里兜售,很便宜,十元至三十元不等就可以买到. 许多市民将买回家的梅花养在花坛里,只要有充足的水分,过不了几天,原本是花蕾的梅花就会竞相开放,不但装饰了居家,还使家里芳香怡人,平添了许多温馨. 居民们从梅花里获得了美的感受,花农从梅花里获得了经济收益,两全其美的事情啊!【成都浣花溪公园】
春游杜甫草堂 作文
春是生机的,春是五彩的,春是游览的好天气,好时光。
三月二十日,同学们兴高采烈的踏上春游之旅。一上车,同学们如同顽皮的小鸟叽叽喳喳闹个不停,车里一下乐开了花。
我们游览的地点是杜甫草堂,它位于二环路浣花公园旁,整个草堂大约有二百七十多亩。大门前有一个用水泥做的罩壁,做得精美极了。进入大门,我们走过一条林荫小道来到大雅堂,大雅堂里塑刻的各朝着名诗人:正中央是杜甫,旁边是李白、王维、白居易、陈子昂等。走出大雅堂,我们来到花径,花径两旁是一道红墙,红墙边上有各种各样的竹子:绵竹、茅竹,青丝竹。
走出花径,就能看到杜甫以前居住的茅屋。我们还在茅屋前背诵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深深表达了杜甫在草堂生活环境的辛苦,诗中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深深表达了杜甫对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一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反映了诗人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已。茅屋里设有中客厅,厨房,书房,卧房等。
来到史诗堂,就能看到杜甫的铜像,那是我国着名雕塑家刘开渠所雕刻的,这个雕像很清瘦,最能表达出杜甫一身的艰难曲折,在铜像旁,还有朱德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着千秋”。听导游阿姨介绍:成都的杜甫草堂是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靠亲友支助在浣花溪修建茅屋居住,因为成都是远离战乱的中原,草堂又地处郊外,所以杜甫在这里写下了具有田园风情的着名诗歌,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杜甫一生写了XX多首诗,在草堂就完成了240首,杜甫草堂共收集了1000多首,这些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杜甫草堂誉为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再往里走,还有大廨、工部祠、柴门、唐代遗址等景区,它们各有特色,展示出不同的魅力,让人留恋往返。短短的时间过去了,通过这次的游览,让我们对中国诗人的才华赞叹不已,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依依不舍的走出来,和杜甫草堂说声再见吧!【成都浣花溪公园】
浣花溪记《浣花溪记》选段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
出成都南门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天启刊本《隐秀轩集》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象套连的圈儿、象开口的玉环、象带子、象圆规、象弯钩、水色象明镜、象碧玉、象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象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象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走尽了桥,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象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象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象石磬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这是明朝人钟惺写的 一篇记. 今天和同学去了浣花溪,这是我第四次去,没有以前游人如织的拥挤和喧嚣的人群,远离闹市污浊的空气,这里犹如一块净土.浣花溪毗邻杜甫草堂, 是沿着草堂周围的小溪修建的绿色走朗,面积很大,环境挺不错的,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庭中,置身其中,让人可发思古之幽思,又享大自然的浪漫.每次来这里都会有新的感受,清新的空气,一种难以忘记的印象,美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这种感觉令爽心悦目,享受着这里风景带来的那份宁静. 最值得看的是那些诗歌和雕塑,也许毗邻杜甫草堂的缘故有好多的诗歌.现在好多人都是应付式的游览,携小捐老,浩浩荡荡的一群,虽然是那种乐趣,却缺少一些独处,到了景点拍照,走马观花,没有细细品味的时间,那次去杜甫草堂的时候是大一元旦,是我自己去的,记得那天飘着小雨,余秋雨在《风雨天一阁》里面写到:我今天进天一阁也要在天帝的主持下举行一个狞厉的仪式? 我独自徘徊在曲径通幽茂林修竹的草堂里面,草屋瑟瑟,抚摸着历史的痕迹,看着杜子美的诗句有一种悲怆. 三苏雕像前,都诗人,到现在也让人难以忘记, 有一条诗歌大道,地上有几百米的诗句,这是刻在地上的,从唐朝到清朝的诗歌,一片竹海走去,清新的竹子,落在地上的竹壳散发出来的竹叶弥漫在整个空气里,路边的石头都雕刻着诗歌,感受古代诗人的构思意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浣花溪记(明)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 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 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 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溪蔽不时见蔽:(被)遮住 B.溪周之,非桥不通 周:周围 C.碑皆不堪读 堪:能够 D.胸中暇整,可以应世暇:安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 ②举以予人,如弃草介 B.①过此则武侯祠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乃睹“浣花溪”题榜 ?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①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项是( ) A.缚柴编竹,颇有次第B.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C.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D.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城欲雨,顷之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四段中“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B 2.B 3.D 4.翻译句子: (1) 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森;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 (2) 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 (3)出城时像要下雨的样子,一会儿又放晴了。 5.表现了作者对杜甫在穷愁奔走中犹能择胜而居的安详心态和豁达胸怀的赞赏和崇敬之情。 |
1.B(周:此为环绕、围护之意) 2.B(都是副词,就是。A①介词,往;②介词,用;C①连词,于是、就;②副词,竟然; D①代词,那儿;②兼词,相当于“之于”,译为“在那儿”) 3.D(古义是两个词,“可”是可以的意思,“以”表凭借;今义是能愿动词) 4.翻译句子: (1) 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森;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 (2) 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 (3)出城时像要下雨的样子,一会儿又放晴了。 5.从这几句话中不难看出作者的豁达、达观和自信。 附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显得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 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森;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有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许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又重新展现在眼前。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桥的尽头,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了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 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像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像石磐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 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 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记。 |
浣 花 溪 记 钟 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 5.对下列文中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浣花溪委也 委:水流所聚 B.像颇清古,不必求肖 肖:像,似 C.出城欲雨,顷之霁 霁:雨过天晴 D.迫暮趣归 趣:兴趣 6.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浣花溪"清幽秀丽"的一组是( ) ①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②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③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④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⑤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⑥碑皆不堪读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浣花溪在成都城下回旋萦绕,但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主要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 B.杜工部祠中杜甫像清矍古朴,但不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人们想象是这个样子罢了。还有一个刻在石碑上的肖像,附有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为杜甫写的传记。 C.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浣花溪的显得清远,而在东屯的显得险奥,各有各的特色。作者借此赞赏了杜甫在穷愁奔走中犹能择胜而居的宽阔胸怀。 D.文末作者写到朝廷使臣出来游玩,大都由当地官府招待,来来往往都是些做官的人,因此到处热闹哄哄,引发了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9.(1)用"/"线给下列语句断句。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 译文: ② 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 译文: |
5、D 6、A 7、B 8、D 9、(1)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2)①溪水的东边住了一些人家,因此,溪水常常被挡住看不见,稍有空缺,又显现出来(又可以看见溪水)。像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②可以看到一个小沙洲,像梭子一样横斜着插在水面。溪水环绕着它,没有桥就不可以通(到洲上去)。 |
5、D(趣:通“促”,急,赶快) 6、A(题干和A项均解作“才”。B,竟然;C,是;D,你的) 7、B(注意③"阴森"是 "浓荫森森"的意思,可以说明"清幽"。②江的来源;④"神肤洞达"指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⑤门户、篱墙整齐;⑥碑文磨灭无法读) 8、D(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不是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热闹哄哄引起的,表达的应是愤世嫉俗,鄙视豪贵的感情,而不是对隐居的向往) 9、(1)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2)①溪水的东边住了一些人家,因此,溪水常常被挡住看不见,稍有空缺,又显现出来(又可以看见溪水)。像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②可以看到一个小沙洲,像梭子一样横斜着插在水面。溪水环绕着它,没有桥就不可以通(到洲上去)。 参考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连环、像玉玦、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走尽了桥,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到洲上)。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象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像石磬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记。 |
作文我的一天600字一:我的一天_600字清晨下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如... 2019-05-24
第一篇冬日暖阳作文:冬日的暖阳_800字如果说春天的太阳是和煦,秋天... 2019-05-24
篇一:[描写动物的文章]动物作文400字动物作文400字 可爱的小猫 ... 2019-05-24
篇一:[庆国庆作文]迎中秋庆国庆作文_450字“秋高秋爽秋日恰逢中秋,... 2019-05-24
(1) [我的课余生活下象棋]课余生活的作文:下象棋_400字说起我的课... 2019-05-24
一:[诚实守信作文]关于诚信的作文:要诚实守信_800字“社会的进步... 2019-05-24
有关母亲的作文一:关于母爱的作文:品味母爱_2000字“故乡的波浪呵... 2019-05-24
作文感恩父母一:感恩父母作文600字优秀范文(九篇)感恩父母作文600... 2019-05-24
关于诚实的作文一:关于诚信的作文:要诚实守信_800字“社会的进步需... 2019-05-24
假如给我三天黑暗篇(一):假如给我三天黑暗_600字读了海伦·凯勒的《... 2019-05-24
上一篇: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共7篇)
下一篇:中秋节的诗(共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