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常识 > 正文

智子疑邻

来源:文学常识   2019-03-15

智子疑邻篇1:《智子疑邻》扩写_650字

  古时候,大诸侯国宋国有一个富可敌国的人,他的家里挂满了稀有的文学古画真迹。还拥有一个私立的大金库,蕴藏着无数的金银珠宝,翡翠首饰。房子十分高大气派,令人羡慕。
  一天,这个有钱人在书房教他的儿子写字,突然天上乌云密布,大地一瞬间变得昏暗起来,呼呼的刮起了大风。一刹那间,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猛烈地向大地拍打过去,地上瞬时间满是雨水。只听见“轰”的一声,墙在大雨的拍打之下,终于支持不住了,坍塌在地。过了许久,雨终于停了。年幼的儿子看见墙被毁坏了,便拉拉有钱人的衣襟,说:“爸爸,下大雨把咱们家的墙都冲毁了,赶紧修一下吧。不然,一定会有人趁虚而入,偷咱家的东西的。”有钱人听了,满不在乎的说:“没关系,怎么可能会有人头咱们家的东西呀?儿子,不要担心了,我们接着写字吧!”就在这时,听见有人叩门,原来是有钱人的邻居——一位老人,老人慈眉善目,行了个礼后便笑着说:“你家的墙被大雨冲坏了,老夫劝你还是赶紧找人修一修,不然会招贼的!”“嗨,这光天化日之下谁敢偷呀,您太过担心了,我谢谢您了!”老人便摇着头离开了。
  夜幕降临,有钱人的墙一直没有修,果然正如所说的那样,小偷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有钱人的钱拿走了许多。第二天,有钱人发现后十分气愤,但又开心,他想:“我的儿子一定是亲生的,不然怎么会这么聪明呢?倒是那个老头,哼——难不成是家贼难防,这不可能!我年幼的儿子怎么会偷自己的东西呢。只不过,只不过只有儿子和老头知晓墙坏的事,不是儿子,那么肯定是哪个老人了!哼,猫哭老鼠——假慈悲!还好心劝我马上补好,否则有盗,反而自己偷了东西。”他恨恨的向邻居啐了口吐沫。
    初一:王雨晴

智子疑邻篇2:高考作文引出话题:我们为什么称赞儿子怀疑邻居






高考作文引出话题:我们为什么称赞儿子怀疑邻居曹茜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作文,给出一个韩非子的寓言:宋国有一个富人,有一天夜里,大雨淋坏了他家的墙。富人的儿子说,赶快把墙修好,不然会丢东西。富人的一位邻居也说了同样的话。夜里富人家真的失窃,富人得知后,夸赞儿子聪明并怀疑邻居。     语文卷称,如此现象在今天仍普遍存在,或结果不同,以此为材料,写一篇作文。     对于韩非子的寓言,不仅是考生,考场外的不同人士也从不同的视角看到了不同的问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听言应择善而从    王士俊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韩非子的寓言中经常会出现墙这个主题,他劝说君主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墙毁于隙。既然谈到墙,就必提到修缮。墙总要修缮,这是常理,即便万里长城也不例外。今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用韩非子的寓言《智子疑邻》,也内含深意。     对于墙,富人听到了两个人的提醒。虽然提醒都是一样的,但富人却因“言者”的身份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判断。儿子的话就是对的,而邻居的话就感觉生疑。其实这正反映了一个问题:如何听取意见?是听言观人还是听言择善而从。从政治学角度而言,这其实是衡量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尺度。     中国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听言看人的。就像这个富人,儿子的话是可信的,因为他是我儿子,但邻居是外人,他的话就可能是假话,甚至可能是为了掩饰偷盗的一种故意行为。     为什么亲疏不同的人,在别人那里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应该说,这实际上也反映了一种社会心态:人们判断所听之言,往往不是根据“言”的合理性,而是言者与自己的亲疏关系。这里的“言”,既可以是意见,也可以是建议。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单位,用什么尺度来采纳意见,社会奉行的是一种什么尺度?如果是听言看人,那么这个社会还处于非现代文明社会。     听言看人的这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也包括两层意思,既可以是与自己有亲疏关系的人,也包括官位的大小。有的官僚领导只听上级领导的话,因为他们官官相亲,而对百姓、下级的话就听得少或不听。这就是听言观人。     在官本位社会里,有一句话叫做人微言轻,它反映了听言者采纳意见的尺度。如果一个社会听言观人,那么百姓的建议就不容易被采纳。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听言看人是有过教训的。“文革”中,同样一句话,出身不好的人说出来就是别有用心,出身好的人说出来,哪怕说错了,也没有罪,只是好人犯错误。     要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社会,就不能提倡听言看人,应以言论的合理性来作为取舍的尺度,应该避免听言观人的现象和理念,应建立各种渠道,构建听言择善的尺度,这应该是政治文明的一个标准,也是小至单位,大到国家,现代理性发展的所在。         标签心理应克服    陈伟 北京大学金秋心理研究所副主任     寓言中富人的心理其实带有普遍意义。他为什么怀疑邻居赞扬儿子?从心理学上讲,这叫做标签效应和晕轮效应。     所谓标签效应,就是比如一个人认定另一个人不好或好,就在心里给这个人贴上了标签,以后凡事都带着标签来判断。比如老师认定的好学生和坏学生,都在课堂上睡着了,对坏学生,老师会批评说,“你一上课就睡觉。”而对好学生,老师会表扬说,“你们看,他睡觉的时候还在学习。”这种带着主观看法的心理现象就是标签效应。     而所谓的晕轮效应,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富人喜欢自己的儿子,认为他聪明,于是就把聪明的评价扩散到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对墙的建议。而与邻居关系不密切,甚至平时就有偏见,于是将这一偏见也扩大了,也扩大到墙的事情上。就像水波一样,其实只是一个点,但一波波地扩大了。     比如孩子和家长,如果平时家长与孩子关系融洽,家长的提醒如别总玩电脑,孩子就容易接受;如果父母与孩子关系不融洽,孩子就会听不进去,认为家长光知道管着他。     同样是祝福的话,朋友说出来就会很感动,但关系不好的同学说出来,就会猜疑是不是讽刺我?这在我们平时接触的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经常会出现。     无论标签效应还是晕轮效应,都会影响人的正常判断,使人不能客观地评价人和事,并容易得出盲目、错误的结论,产生不好的效果。     如何克服这种不良心理?一是经历会教育你客观地看待事情,你经历的事情越多,就越有助于用一种旁观者清的态度做出正确的评价。第二就是意识到人的这种惯常心理,自觉地打破思维定势,辨证地分析别人的言论和行为,学会就事论事,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要有证据意识    王静波 北京博能律师事务所律师     富人的怀疑并没有错。比如你在公共汽车上丢了钱包,你可以怀疑车上的每个人。但是如果你将自己的怀疑散布出去,向大众公开,你就侵犯了别人的名誉权。富人可以怀疑邻居贼喊捉贼,但如果他四处说出他的怀疑,他的邻居就可以控告他。     而且无论富人怎样怀疑,他必须知道,一定要有足够的证据,法律才能定罪。   
 


来源: 生活日报
(责任编辑:宋丽云)




 
                 录入:吴迪 (共计 299 篇) 

智子疑邻篇3:2003高考作文(全国卷)三大特点

 2003高考作文(全国卷)三大特点
册亨民族中学 黄斌华
    盲点翻出亮点,社会意义深远
    《智子疑邻》,语出《韩非子》,曾编入初中语文教材,是一则浅显易懂、知者甚众的寓言故事。就成人考生而言,一见便会生出似曾相识之感;对应届或往届高中毕业生来说,则浅显易懂、生动形象。而对社会来说,则具有深刻的理性思考意义因为,这道高考试题切中了中国当代社会评价性心理方面的一个热点:评价的非客观性。从两千多年前的《智子疑邻》,到鲁迅笔下的《阿Q正传》,鞭策的程度虽然不同,但所指向的,都是评价的非客观性这一民族心理痼疾。遗憾的是,两千前多年后的今天,这一民族心理痼疾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针砭,反而演变成为一个盲点。
    2003高考作文题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把这一盲点翻成了亮点。怎样有效的针砭民族心理痼疾,应该是当代青年关注的重要内容,当代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高考试题继承了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传统,进一步将思考的方向引向思维方式、心理、情感因素层次,必将使民族心理痼疾这一盲点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引起不仅仅是考生而是全社会的深入思考,从而使我们的民族更加走向成熟。
    涵盖范围宽泛,写作空间广大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
    首先,在材料上提供一个寓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给了考生具体的感性认识;具有积极的发端特点,为学生的联想、思考提供了动情点、启迪点。
    其次,在提示中概括了“类似的”“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三种情况,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而言之,可联系国际关系,社会热点,诸如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事,朝鲜核问题,反腐败斗争等等,小而言之,可联系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诸如邻里纷争、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评优表模活动等等;第三,通过 “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两个逐层深入的思考,引出一个话题,具有鲜明的理性思考总结特征。
    第四,具体要求中,在材料、文体、立意、题目上都给了考生最大的自由 ,为考生提供了发挥的广阔空间。学生既可循规蹈矩,沿题目提示方向思考写作,也可抛开材料,显示自己的特长和神通。
    切合中学实际、教师如释重负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阅罢高考文题,第一感觉就是欣喜,欣喜它的实在,欣喜它的朴实无华,欣喜它的大巧若拙,出人意料之外,又全在情理之中。没有在模样上显大气,没有在内容上设误区,确确实实为考生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大平台。可以说,今年高考作文题,是写作面最广、自由度最高、发挥空间最大的作文题,给考生们的是最顺手的创造感觉。颇有一种法国高中会考作文意味,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看到考生走出考场时的喜悦神色,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我们如释重负。恢复高考二十七年,我们的高考作文经历不断地探索改革,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道路,终于找到了创新的思路,看到了素质教育的曙光。   来源: (责任编辑:宋丽云)    
                 录入:吴迪 (共计 299 篇)

推荐访问:成长经历作文450
最新文章
  •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400字10篇

    一:[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400字]《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_400字尊敬的... 2019-05-24

  • 三年级看图写话6篇

    第一篇三年级看图写话:看图写话_350字在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晚上,小... 2019-05-24

  • 国庆节演讲稿500字9篇

    一:[国庆节演讲稿500字]国庆演讲稿500字--国庆节朗诵稿_400字国庆... 2019-05-24

  • 粗心大意的妈妈9篇

    (1) [粗心大意的妈妈]粗心的妈妈_300字我有一个粗心的妈妈,她经常... 2019-05-24

  • 风筝续写7篇

    风筝续写篇一:《风筝》续写_350字我们急忙向水磨方向跑去,在水面上... 2019-05-24

  • 军训随笔10篇

    军训随笔篇(一):军训随笔_400字弯弯苍穹上挂着一轮明月,月光打入门... 2019-05-23

  • 中秋感悟10篇

    (1) [中秋感悟]中秋感悟_650字小时候我最盼望过中秋节,那时只为吃... 2019-05-23

  • 信阳征文6篇

    第一篇信阳征文:[11月征文]坚持,大家都在为我加油_900字坚持,坚持... 2019-05-21

  • 麻雀续写刑虐陈深2篇

    第一篇麻雀续写刑虐陈深:续写窦娥冤_3000字自从那日窦娥含冤赴刑,... 2019-05-21

  •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爱10篇

    篇一:[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爱]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爱_600字从小到大... 2019-05-21

上一篇:正能量

下一篇:四川雅安地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