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学常识 2017-12-08
祭先烈寄语
国土埋忠骨,苍生勉英灵!先烈们永垂不朽!
青春的绽放,热烈,与飞扬.忘不了,你们——烈士.静静等待,静静默哀,待你苏醒,哀你……烈士,我们的骄傲!你们,曾经奋勇杀敌.曾经帮助广大劳苦民众,学习你我们怀念你!纪念你!
祭先烈寄语 60-100字
英烈们,在你们艰苦的奋斗之下,我们祖国繁荣昌盛,今天的美好的生活,是靠的你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的人才,为国家做贡献,您们人虽然牺牲了,但是,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我向你们致敬.
你想对战士先烈们说些什么?100字
亲爱的革命战士,你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保卫了我们的祖国,使我们后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你们就像是一颗大树,默默站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为我们遮阳,为人民服务;你们就像是一座古桥,恪尽职守,被人踩在脚底,也从不言语;你们就像是天上的太阳,永远照耀着我们,即使离我们很遥远,你们依然给我们温暖.你们无私的奉献,让我心生敬佩.我会永远将你们铭记在心.感谢你们的付出,给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
请问:书信的别称有几个呢?分别有哪些?
书信的别称,书:古代信一般称为“书”,所谓“家书”的书就是指信.尺鲤、鲤鱼、鱼肠、鲤素、素鲤、鱼素、鱼中素、鱼缄、鱼信、鱼讯、鱼函、鱼封、文鳞、鳞素、锦鲤、锦素、锦鳞书:这些都是与“双鲤”、“双鱼”同源的书信别称.
素书:杜甫《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月凡一束.”
书素:唐代权德舆《九华观宴饯崔十七叔》诗:“记室有门人,因君达书素.”
素札:唐代韦应物《答崔都水》诗:“常缄素札去,适枉华章还.”枉,谦词,指使对方受屈.
简素:朱自清《陶诗的深度》:“"检素’,即"简素’,就是书信.”
笺:以前供题诗或写信用的精美的小幅纸张称为笺.如唐代女诗人薛涛自制深红小彩笺写诗,当时人称“薛涛笺”.现代一般信纸也称信笺.因为用笺写信,所以也称书信为笺.如鲁迅《书信集·致吴渤》:“附上一笺,请持此笺前往一取为幸.”
用笺字领头的书信别称还有:
笺札:清人叶廷琯《吹网录》:“余因胡心耘得交季言,笺札常通,终未一面.”
笺书: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郡县民庶,竞修笺书,朝夕辐辏(fúcòu音福凑),几案盈积.”辐辏,即聚集.
笺简:清人缪良所写《珠江名花小传》:“数日复贻笺简.”
笺缯:缯与素、帛等都是丝织品,笺缯也指书信.如南朝人徐陵《与李那书》:“脱惠笺缯,慰其翘想.”翘想即悬念.
缄、启:都是书信的别称.如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十日以来,几于日以发缄更正为事,亦可悲矣.”宋代人沈作哲《寓简》:“秦熺状元及第,汪彦章以启贺会之.”(秦熺、汪彦章、会之皆人名)由缄、启构成的书信别称还有:
缄札:李商隐《春雨》诗:“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玉珰指玉制耳饰.云罗本指如网罗一样遍布上空的阴云,这里借指整个天空.
缄素:明人张羽《怀友》诗:“携赏邈难期,庶望遗缄素.”
书缄:《水济传》第四十七回:“李应教请门馆先生来商议,修了一封书缄.”
缄书:杜甫《奉汉中王手札》诗:“前后缄书报,分明馔玉恩.”
缄翰:唐李匡义《资暇集》:“四方缄翰,日满阍者之袖.”(阍者指守门人)
缄题:本指信函的封题,但亦指书信.如白居易诗句:“缄题重叠语殷勤”.
缄封:既指封闭、封口,也指信函.如苏轼《谢孙舍人启》:“不遗衰朽,过辱缄封,永敦为好之怀,深负难酬之作.
书启:古代专指下级对上级的信件,欧阳修《与陈员外书》中曾说:“下吏以私自达于其属长,而有所候问请谢者,则曰笺记书启.”后来也用为信札的通称.如《剪灯新话·翠翠传》:“书启堆案,元人裁答.”
尺书音信
在书信异名的词语中,除了常用书、简等以上几个字外,还有尺和音.如“尺书”、“书尺”、“尺牍”、“赤牍”、“尺一”、“尺一书”、“尺翰”、“尺笺”、“尺函”、“尺素”、“尺帛”、“尺纸”、“尺楮”、“尺题”、“简尺”、“音书”、“音邮”、“音信”、“音讯”、“音问”等,兹举例如下:
尺书:《汉书·韩信传》:“奉咫尺之书以使燕.”唐代颜师古注解说:“八寸曰咫,咫尺者言其简牍或长咫,或长尺,喻轻率也.今俗言尺书,或言尺牍,盖其遗语耳.”这是说“尺书”、“尺牍”的来历.古代书牍有一定规格,如汉代民间大约一尺左右(约合23厘米).可见尺是指书简的长度,后成为书信名称中常见字.如骆宾王《军中行路难》诗:“雁门迢递尺书稀,鸳被相思双带缓.”
书尺:宋代韩驹《送范叔器次路公弼韵》:“小驻鄱阳末宜远,欲凭书尺问寒温.”
尺牍、赤牍:如鲁迅《花边文学·一思而行》:“买袁中郎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赤通尺,所以赤牍亦指书信,如明代人臧懋循《与茅伯康书》:“足下不远千里,而赐不佞翰贶,溢美之言盈于赤牍.”
尺一书、尺一:尺一书本是古代诏版的代称,后来也作为书信的代称.如《喻世明言·赵伯升荣肆遇仁宗》:“多谢贵人修尺一,西川制置径相投.”又如《聊斋志异·甄后》:“郎试作尺一书,我能邮致之.”
尺翰:如《陈书·蔡景历传》答陈霸先书:“尺翰驰而聊城下,清谈奋而赢军却.”
称.
尺笺:如宋代岳珂《真宝斋法书赞·汪彦章誉望求贤荐书》:“古道之存,存乎尺笺.”
尺函:如《真宝斋法书赞·晁无咎金山诗帖跋》:“所托访求之士友,以尺函至.”
尺素:如唐代张九龄《当涂行界寄裴宣州》诗:“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
尺帛:明朝何景明《塘上行》诗:“安得云中雁,尺帛寄离愁.”
尺纸:如《宋书.沈璞传》:“聊因尺纸,使卿等具知厥心.”厥,代词,即其.
尺楮:楮本树名,树皮可以造纸,后就成为纸的代称,尺楮同尺纸是一个意思.如《好逑传》:“今过老先生乃不得已,只得修尺楮并不腆之意,以代伐柯.”腆(tian音添四主),丰厚的意思,伐柯指媒人.
尺题:宋朝梅尧臣《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诗:“尺题寄我怜衰翁,刮青茗笼藤缠封.
简尺:末代邵雍所作《首尾吟》诗之九十一:“简尺每称林下士,过从或着道家衣.”林下士即隐士.
音书:如唐朝宋之间《渡汉江》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音邮:南朝陈徐陵所写《又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中云:“临江总辔,企望音邮.”总留,停驻之意.
音信:如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诗曰:“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音讯:元稹作《酬乐天早春游西湖》诗曰:“故交音讯少,归梦往来频.”
音问:唐代刘长卿《石梁湖有寄》诗么:“烟波日已远,音问日已绝.”
书信的别称(三)
鳞鸿雁鱼
古时认为鱼和雁都可以传递书信,所以鱼雁便成为书信的代称,而且这一类的书信别称,在书信家族中是人丁兴旺的一支,下边分类来谈.
第一类,以雁足为代表.
雁足、雁足书:《汉书·苏武传》中记载: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苏武英勇不屈,被送至北海(即俄国贝加尔湖)牧羊.汉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汉朝使者要求放回苏武,匈奴诡言苏武已死.后来汉使又至匈奴,苏武的随行部下常惠于夜间找到汉朝使节,他让汉朝使节对匈奴单于说:汉帝在上林苑中射得一雁,雁足系有帛书,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在某泽中.使者照此责备匈奴单于,单于大惊,赶快谢罪,承认苏武等人仍在,乃放苏武等回朝.后来就以“雁足书”或“雁足”称书信.如唐代李绅的诗中说:“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又如南朝梁人王僧儒《捣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唐代诗人权德舆《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
雁足书的起因是常惠捏造的,属于子虚乌有,但相传还真有这类事.据明人张萱所着《疑耀》卷二说:元世祖中统年间,派郝经以宣慰副使的身分使宋,被扣于真州,十六年不还,郝经养一雁,十分驯服.一日经写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缴弓,穷海累臣有帛书.”(累臣,指被囚禁的臣子)系于雁足而纵雁北去.雁为打猎人所获,献与元主,元主恻然.遂向南进军.二年后,宋亡,可见雁足传书,实有其事.
从雁足书演变而成的书信别称还有:“雁帛”、“雁书”、“雁锦”、“雁帖”、“雁封”、“鸿”、“鸿雁”、“片鸿”“雁鸿”、“鸿书”、“鸿信”、“金鸿”等等.下边举出一些例子,说明这些别称的应用.
雁帛:元人柳贯《舟中睡起》诗:“江驿比来无雁帛,水乡随处有鱼罾.”
雁书:清李渔《唇中楼·传书》:“雁书寄到君前,我倩谁伶.”
雁锦:明人谢谠《四喜记·泥金报捷》:“定应是虎榜高标,怎不见雁锦遥传.”“锦”字的含义详见后文.
雁帖:元代李唐宾《梧桐叶》第一折:“一旦恩情成断绝,烽火相连,雁帖鱼书谁与传.”
雁封:《事物异名录·书籍·书柬》:“王瑳诗:‘雁封归飞断,鲤索还流绝.’按,谓书也.”
鸿、鸿雁、片鸿:鸿和鸿雁都是大雁.大的叫鸿,小的叫雁.由于《汉书·苏武传》中有大雁传书的故事,所以鸿、片鸿和鸿雁都被用为书信的代称.如清代孙枝蔚《得方尔止越中消息》诗:“游吴曾有约,不谓滞钱塘.屡月无鸿雁,沿途半虎狼.”明代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达文》:“千里片鸿,经年尺鲤.”
鸿稀鳞绝、鸿消鲤息、鱼沉鸿断、雁杳鱼沉、鱼沉雁杳、鱼沉雁静、鱼沉雁落:都是说书信绝少或断绝.
鸿雁:指书信、音讯.如明代高明《琵琶记·拐儿绐误》:“只怕豺狼纷扰路途间,鸿雁伯不到家乡.”
鸿书:清代袁枚《奉和李雨村观察见寄原韵》:“访君恨乏葛陂龙,接得鸿书笑启封.”
鸿信:清人二石生《十洲春语》:“兄妹无恩鸿信阻,年年风雨走关梁.”关梁指关口和桥梁,引申为水陆交通必经之处.
金鸿:金鸿本指秋雁,与鸿雁—样,成为书信的代称,但用得较少.如清人陈维崧《还京乐·送叙彝上人北游》词:“怕他年,又红鲤无书,金鸿少使.”
羽、羽书、羽翰:“羽”是鸟的代称,所以“羽”、“羽书”、“羽翰”也代指书信.如明代张煌言《与某书》:“发羽忽次,率勒上报.”郭沫若《纪念孙中山》诗之二:“天高风净雁声远,寄语台澎托羽翰.”
鸾翰、鸾书:亦为书信代称.
书信的别称(四)
第二类,以“双鲤”为代表.
双鲤、双鱼:此类别称的根据有三种说法.—说典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一种说法是古时用刻成鱼形的两块木板,一作底一作盖,把信夹在中间传递,所以称为双鲤或双鱼等.还有一种说法是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的书信.明人杨慎所着《丹铅总录·双鲤》说:“古乐府诗:‘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缄也,非如今人用蜡.《文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即此事也.下云烹鱼得书,亦譬况之吉耳,非真烹也.”譬况即用近似事物比照说明之意.这一说否定了第一说.这是在词语形成的原由上,众说纷坛.但这些词语皆代称书信则无疑义.如韩愈《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清代人纳兰性德所作《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词:“黄泉如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鱼书”、“尺鲤”、“鲤鱼”、“鱼肠”、“鲤素”、“素鲤”、“鱼素”、“鱼中素”、“鱼缄”、“鱼信”、“鱼讯”、“鱼函”、“鱼封”、“文鳞”、“鳞素”、“锦鲤”、“锦素”、“锦鳞书”等是与“双鲤”、“双鱼”同源的书信别称.下边举出—些例子验证这些别称的应用.
鱼书:唐代韦皋《忆五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鲤鱼:元稹《贻蜀·张校书元夫》诗:“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
鱼肠:唐李娇《素》诗:“鱼肠远方至,雁足上林飞.”
鲤素:宋刘才邵《清夜曲》:“门前溪水空粼粼,鲤素不传娇翠颦.”
素鲤:唐代武元衡《祭李吉甫文》:“风传丽句,缄开鲤素.”
鱼素;元代方回《赠吕肖卿》诗:“湓浦稀鱼素,阳山杳雁程.”湓浦、阳山是地名.
鱼中素: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远水来从楼下路.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
鱼缄:元代张昱《得朱桓修编海道之音》诗:“鱼缄尺素虽云密,事载空言始可怜.”
鱼信:唐代人胡曾《车遥遥》诗:“玉枕夜寒鱼信断,金钿秋尽雁书遥.”
鱼讯: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禀启附·候杨提台》:“夙庇鹰扬,虔伸鱼汛.”
鱼函:清人宣鼎《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遂掩襟往觇,锦袱也.中裹金玉钗钏,珠宝灵星,滕以鱼函,折作方胜.”
鱼封:明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题诗罢告天公,替雁帖当鱼封,风卷起入长空.”
文鳞:文鳞指鱼,亦代称书信.李商隐《题二首后重又戏蹭任秀才》诗:“虚为错刀留远客,枉缘书札损文鳞;”
鳞素:明王世贞《答徐文杲》诗:“菰芦最深处,鳞素一堪凭.”
锦鲤:本意为鳞光闪烁的鲤鱼,因鲤鱼代指书信,所以用作书信的美称,宋代李泳《贺新郎·感旧》词:“彩舫凌波分飞后,别浦菱花自老,问锦鲤何时重到.”
锦素:宋代蔡伸《卜算子》词:“望极锦中书,肠断鱼中素.锦素沉沉两末期,鱼雁空相误.”
锦鳞、锦鳞书:锦鳞是鱼的美称,因鱼可传书,故亦代指书信.如后蜀人顾琼《酒泉子》词:“锦鳞无处传幽意,海燕兰堂春又去.”杜牧《春思》诗:“锦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
鱼笺:这是与上述各别称不同的书信别称.鱼笺是鱼子笺的简称.鱼子笺是唐代时四川产的一种纸,纸面呈霜粒状.因这种纸常常作书信用纸,所以代称书信.如元代任昱《寨儿令·书所见》曲:“碧波不寄鱼笺,翠衾寒犹带龙涎.”
书信的别称(五)
第三类,以“鱼雁”为代表,把“鱼书”、“雁足”台并起来组成书信代称.
鱼雁:如丁玲《向警予烈士给我的影响》:“她远行万里,有了新的广大的天地,还不忘故旧,频通鱼雁,策励盟友,共同前进.”
“鱼鸿”、“鸿鱼”、“羽鳞”、“鳞鸿”、“鳞羽”、“鳞翼”、“雁素鱼笺”、“色笺雁书”、“鱼肠尺素”、“鱼肠雁足”、“鱼封雁帖”、“鱼书雁帖”、“鱼书雁信”、“鱼书雁帛”等是与鱼雁类似别称.
鱼鸿:郭沫若《樱花书简》之三十七:“男亦时有函促其多修家禀,以慰慈念;定必早蒙俯纳,总以国故纠纷,鱼鸿不免有所沉滞耳,亦望父母勿过劳远虑.”鱼鸿、鱼雁也指送信的人.
鸿鱼:清人魏象枢的诗中有“身到衡阳休北望,最关心处是鸿鱼”之句.
鳞鸿:清纳兰性德《大酷·寄梁汾》词:“鳞鸿凭谁寄,想天涯支影,凄风苦雨.”
鳞羽:代称鱼和雁,进而借指书信.如林则徐《致姚春木王冬寿书》:“龙沙万里,鳞羽难通,但有相思,勿劳惠答也.”
鳞翼:关汉卿《古调石榴花·怨别》曲:“俺也自知,绝鳞冀,断消息,几时回.”
雁素、鱼笺、雁鱼:明人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雁素鱼笺也省作雁鱼.如元吴氏《寄外》诗:“既无黄耳寄家书,也合随便寄雁鱼.”(黄耳在下文再谈).
鱼笺雁书: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鱼肠尺素: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鱼肠雁足:唐李绅诗中有“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之句.
鱼封雁帖:《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
鱼书雁帖: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
鱼书雁帛:李渔所着《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鱼书雁信:《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个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这些四字别称,都是两个书信别称合在一起连用的.
书信的别称(六)
手书家信使函寸简
信件还可分为许多种类,如公函、私信、便函、手书、家信、情书等等.现将手书、家信、短信、便函的别称略加介绍.
1.手书
手书是亲手写的信.相对含有重视、真实非假冒等意味在内,所以常区别于一般书信别称.如《汉书·薛宣传》:“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暴章”即揭露.
“手书还称“亲笔信”、“手札”、“手翰”、“手启”、“手柬”、“手笔”、“手记”、“手帖”、“尺墨”等等.举例如下:
手札:白居易《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诗:“手礼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
手翰: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是以前状,辄述鄙诚,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
手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程昱)待徐母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启.徐母亦作手启答之.”
手柬:明代沈德符《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房念众咻不止,其势且孤,乃尽出二给事先后托请诸手柬呈上览.”
尺墨:《翰苑新书·戴象麓(上赣州周府判启)》:“编摩尺墨,披沥寸丹.”
手笔:亲手写的或画的东西叫手笔.因此亲笔信也叫手笔.刘禹锡《上杜司徒启》:“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书一函.”
手记、手帖:亲自写的文章、书信之类称“手帖”;亲笔写的笔记、日记、书信称“手记”.如明代张居正《与蓟镇督抚书》:“昨偶因赵帅,以李自馨手帖见寄.”鲁迅小说《伤逝》副题为“涓生手记”.
2.家信
指家里来的信或外出后寄给家里的信.家信也称“家书”、“家禀”、“家问”、“家报”、“乡书”、“乡信”、“竹报平安”、“锦字”、“锦书”、“锦文”、“锦中书”、“锦字书”、“黄犬音”、“大书”等等.“家票”在前文郭沫若的信中已经举过,其余举例如下:
家书:宋赵拚(bian音变)《闻岭外寇梗》诗:“家书万倍金难得,远梦干回路不知.”
家问:《周书·晋荡公护传》:“不期今日,得通家问,伏纸呜咽,言不宣心.”
家报: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还有一封家报,你可差个的当的差役,投到洞庭龙官.”
乡书: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末终,涕泪藉嫌素中.”
乡信:指家乡人或家人的来信,但多指后者.唐刘长卿《同诸公登楼》诗:“北望无乡信,车游滞客行.”
竹报平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组续集·支植下》说:“卫公(即唐代宰相李德裕)言北都(即太原)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即主管寺内事务的僧人)每日竹报平安.”后来,就以“竹报平安”代称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如宋人韩元吉《水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词:“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锦字:即用锦织成的字,源于一个凄惋的故事.《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惠,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放)流沙(沙漠),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三百四十字,文多不录.”后来就把妻子寄给丈夫的信称“锦字”.如范成大《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锦字也称“锦字书”、“锦文”、“锦书”、“锦中书”.
锦字书:李白《久别离》诗:“别来几春末还家,玉窗又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磋.
锦文:冯梦龙《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薄幸回颜.”薄幸,犹冤家,旧时女子对意中人的呢称.
锦书:唐人刘兼《征妇怨》诗:“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
锦中书:唐耿湋(wei音围)《古意》诗:“叶下统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
黄犬音:典故出《晋书·陆机传》.西晋文学家陆机是吴郡吴县(今上海松江)人.养有一个很好的狗,取名黄耳,他曾在当时的首都洛阳羁留,很久没有得到家信,十分惦念,一日他笑着对狗说:“我家绝无书信,你能送信不能?”黄耳摇尾作声,表示可以.于是陆机写信用竹简装,系到狗颈上.狗向南寻路到家,取了回信又送回洛阳.后来就用“黄耳”或“黄犬”代指信使,用“黄犬音”借指家信.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用黄犬音,难传红叶诗.”
黄犬音也称“犬书”.如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待:“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鹤病“即妻子生病.
3.便函
便函是机关团体发出的形式比较简便、非正式公文的信件,从前也叫“札字”.如《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陈木南写了个札字,叫长随拿到国公府向徐九公子借了二百两银子.”
4.寸简
寸简就是简短的信,也称为“寸笺”、“寸纸”、“寸楮”、“寸札”、“寸函”、“片札”.有时还用这些代称,谦指自己发出的书信.兹举几例:
寸简:夏曾佑《送汪毅白》诗:“千古心期凭寸简,九州容易入斜曛.”“心期”指期望、心愿.“曛”(xun音熏)意为昏黑.
寸笺:鲁迅《书信集·致高良富子》:“特上寸笺,以申谢悃.”悃(kun音捆),即真心诚意.
寸纸:秋瑾《念奴娇·寄闺珵妹》词:“别绪千丝,离恨万缕,寸纸应难剖.
寸楮:太平天国罗大纲《致英使书》:“今藉羽便,特修寸楮.
寸札:清人吴下阿蒙《断袖篇·琴书》:“倘得机缘,寸札相招.
寸函: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晚间曾寄寸函,夜里又做一篇.
网上祭英烈 作文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晴网上祭英烈
今天又是清明节。
清明,这个词听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既清彻又明朗,天气也渐渐转暖,草木萌发,万物欣欣向荣。可是,今天是扫墓的日子,这对一些刚刚失去亲人的人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如果扫墓,很容易引起火灾,因为现在气候很干燥,而且还有风,所以,我选择了一个既方便又安全的方式——网上祭英烈。中国文明网等几个网站创办的这个活动,可真不错。不出门,就可以给先烈们鲜花、鞠躬,还可以留言。
留言,我想说的话可就多了。想起以前,我们中国受到耻辱时,是那些革命先烈们奋不顾身地勇往直前,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怎么可能过上今天这美好的生活?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今天怎么可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的学习?他们是我中国的救星,更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救星!
看到这儿,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抗战英雄——黄继光。
在朝鲜战场上,我军和敌军激烈的展开着斗争,我军必须在黎明前取得胜利。可是,战斗哪有那么容易?敌人火力太猛,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情况迫在眉睫。就在这紧急时刻,黄继光坚定地请求他去执行这个任务,终于,他被同意了。随后,他便带着两名战士,拿着手雷,向前冲去。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可是,敌人发现了他们,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也负了伤,摧毁敌人火力点的重任只好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身上伤痕累累,可他继续顽强的向前爬,近了,更近了。突然,黄继光拿着手雷站了起来,敌人的火力点已经塌了一半,而黄继光却又晕倒了。战士们冲上前去,不料,又被敌人打了回来。规定的时间快到了,战争还却没胜利。黄继光又猛地站了起来,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战士们冲上去,战争终于胜利了。
想到这儿,我不禁心头一颤,酸酸的感觉像流水似的流了出来。不光是黄继光,还有那么多的烈士用对党的忠诚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泪花在我的眼角中,可我却怎么挤也挤不出来,它又到了我的心里。我敲击键盘,写下了“不忘先烈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华魂。先烈们永垂不朽!”几个字……
祭奠英烈的短语【祭英烈寄语】
英烈们,在您们艰苦的奋斗之下,我们祖国繁荣昌盛,今天的美好的生活,是靠的您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为国家做贡献,您们人虽然牺牲了,但是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我向您们致敬.
“网上祭英烈”体会 作文
“网上祭英烈”体会
今天下午,郑老师布置我们开展“网上祭英烈”体会活动。晚上回家我打开电脑,登陆江西文明网,点开“网上祭英烈”网页,宏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映入眼中,点击“我要祭拜”和“献鲜花”,向英烈们鞠躬,敬献鲜花。表示我的哀思!通过“网上祭英烈”活动,使我们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学好本领,为将来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祖国,而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向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礼!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许多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民族魂”“血铸中华”等千家网站发起第四届“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清明节网上鲜花活动。网上向我们提供了下列供选择的花,请你从中任选一种花献给烈士,并附上简短的留言。(3分)![]() 我的选择: ▲ 我的留言: ▲ |
例:白荷花 你的心灵如白荷般纯洁,虽然如今你已不在,但你的笑容依然如白荷,永远开在我们的心间! |
只要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
贾岛的《剑客》属于唐诗三百首的范畴吗?
还有,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是唐诗三百首当中的吗?
能够给出整个目录最好!【祭英烈寄语】
都不在
唐诗三百首目录
五言古诗:001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002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003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004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005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006李白:月下独酌 007李白:春思 008杜甫:望岳 009杜甫:赠卫八处士 010杜甫:佳人 011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012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013王维:送别 014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015王维:青溪 016王维:渭川田家 017王维:西施咏 018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019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020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021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022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023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024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025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026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027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028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029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030韦应物:长安遇冯着 031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032韦应物:东郊 033韦应物:送杨氏女 034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035柳宗元:溪居
五言乐府:036王昌龄:塞上曲 037王昌龄:塞下曲 038李白:关山月 039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040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041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042李白:子夜四时歌:冬歌 043李白:长干行 044孟郊:烈女操 045孟郊:游子吟 046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七言古诗:047李颀:古意 048李颀:送陈章甫 049李颀:琴歌 050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051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052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053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05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055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056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057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058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05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060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061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062杜甫:寄韩谏议 063杜甫:古柏行 064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065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066韩愈:山石 067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068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069韩愈:石鼓歌 070柳宗元:渔翁 071白居易:长恨歌 07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073李商隐:韩碑
七言乐府:074高适:燕歌行并序 075李颀:古从军行 076王维:洛阳女儿行 077王维:老将行 078王维:桃源行 079李白:蜀道难 080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一 081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二 082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083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084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三 085李白:将进酒 086杜甫:兵车行 087杜甫:丽人行 088杜甫:哀江头 089杜甫:哀王孙
五言律诗:090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091张九龄:望月怀远 09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093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094杜审言: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095沈全期:杂诗 096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097王湾:次北固山下 098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099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100李白:赠孟浩然 101李白:渡荆门送别 102李白:送友人 103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104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105杜甫:月夜 106杜甫:春望 107杜甫:春宿左省 108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109杜甫:月夜忆舍弟 110杜甫:天末怀李白 111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112杜甫:别房太尉墓 113杜甫:旅夜书怀 114杜甫:登岳阳楼 115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16王维:山居秋暝 117王维:归嵩山作 118王维:终南山 119王维:酬张少府 120王维:过香积寺 121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22王维:汉江临眺 123王维:终南别业 12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5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26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27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28孟浩然:过故人庄 129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130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31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132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33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134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135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136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137刘长卿:新年作 138钱起:送僧归日本 139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140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141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142韩□(“雄”右半换“羽”):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143刘脊虚:阙题 144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145卢纶:李端公 146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47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48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149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150刘禹锡:蜀先主庙 151张籍:没蕃故人 15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53杜牧:旅宿 154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155许浑:早秋 156李商隐:蝉 157李商隐:风雨 158李商隐:落花 159李商隐:凉思 160李商隐:北青萝 161温庭筠:送人东游 162马戴:灞上秋居 163马戴:楚江怀古 164张乔:书边事 165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166崔涂:孤雁 167杜荀鹤:春宫怨 168韦庄:章台夜思 169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七言律诗:170崔颢:黄鹤楼 171崔颢:行经华阴 172祖咏:望蓟门 173李颀:送魏万之京 174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176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177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178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179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180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181王维:酬郭给事 182杜甫:蜀相 183杜甫:客至 184杜甫:野望 185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86杜甫:登高 187杜甫:登楼 188杜甫:宿府 189杜甫:阁夜 190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191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192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193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194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195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196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197刘长卿: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198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199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00韩□:同题仙游观 201皇甫冉:春思 202卢纶:晚次鄂州 203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204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205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 206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 207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三 208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阝〕弟妹 209李商隐:锦瑟 210李商隐:无题 211李商隐:隋宫 212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213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214李商隐:筹笔驿 215李商隐:无题 216李商隐:春雨 217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218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219温庭筠:利洲南渡 220温庭筠:苏武庙 221薛逢:宫词 222秦韬玉:贫女 223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五言绝句:224王维:鹿柴 225王维:竹里馆 226王维:送别 227王维:相思 228王维:杂诗 229裴迪:送崔九 230祖咏:终南望馀雪 231孟浩然:宿建德江 232孟浩然:春晓 233李白:夜思 234李白:怨情 235杜甫:八阵图 236王之涣:登鹳雀楼 237刘长卿:送灵澈 238刘长卿:弹琴 239刘长卿:送上人 240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241李端:听筝 242王建:新嫁娘 243权德舆:玉台体 244柳宗元:江雪 245元稹:行宫 246白居易:问刘十九 247张祜:何满子 248李商隐:登乐游原 249贾岛:寻隐者不遇 250李频:渡汉江 251金昌绪:春怨 178西鄙人:哥舒歌 253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254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 255李白:玉阶怨 256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 257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 258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 259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 260李益:江南曲
七言绝句:261贺知章:回乡偶书 262张旭:桃花溪 263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64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65王昌龄:闺怨 266王昌龄:春宫曲 267王翰:凉州词 268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69李白:下江陵 270岑参:逢入京使 27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72韦应物:滁州西涧 273张继:枫桥夜泊 274韩□:寒食 275刘方平:月夜 276刘方平:春怨 277柳中庸:征人怨 278顾况:宫词 279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80刘禹锡:乌衣巷 281刘禹锡:春词 282白居易:后宫词 283张祜:赠内人 284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 285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二 286张祜:题金陵渡 287朱庆馀:宫词 288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289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290杜牧:赤壁 291杜牧:泊秦淮 292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93杜牧:遣怀 294杜牧:秋夕 295杜牧:赠别二首之一 296杜牧:赠别二首之二 297杜牧:金谷园 298李商隐:夜雨寄北 299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300李商隐:为有 301李商隐:隋宫 302李商隐:瑶池 303李商隐:嫦娥 304李商隐:贾生 305温庭筠:瑶瑟怨 306郑畋:马嵬坡 307韩□:已凉 308韦庄:金陵图 309陈陶:陇西行 310张泌:寄人 311无名氏:杂诗 312王维:渭城曲 313王维:秋夜曲 314王昌龄:长信怨 315王昌龄:出塞 316王之涣:出塞 317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 318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 319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三 320杜秋娘:金缕衣
春日的回忆600字
写,在春天发生的事,按初二的标准写
染指青春,我们暴殄了太多的感情,丝毫不知收敛.
这一季,我们的感情一直患着伤风,一直没有痊愈.无法抑制,终于泪流满面,习惯了被风干,以为无痕无迹.婆娑的泪眼始终看不见大好的青春,青春也就这样成了一段晦暗的岁月…
青春,动荡的复杂纠结,而又平淡得过于无奇.很是矛盾.我们却在这样的矛盾中,夜以继日的消耗着我们的青春.
我们藕断丝连着的感情是对生命的严重浪费.习惯而又心甘情愿的浪费,渐渐地,忘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麻木,痉挛着的情感力不从心.久经了疼痛,也就渐渐地忘记了疼痛.哪怕再现煽情的此情此景,我也哭不出声响.青春,成了一道明媚却不与人说的伤.
灰色的青春,原来不属于我,而我却不计成本地将它演绎地淋漓尽致.灰色的不止是过程,结局,我在黑暗中默默地凭吊和祭奠我逝去的青春…
远去,你我永远地离去.隔着天堑,隔着几重汪洋,始终无法逾越的鸿沟.
喧闹过后,青春与我都不爱说话.哽咽着的青春寄语只在指间和纸间辗转反恻,酿成苦酒,来不及品尝,早已洒落一地,连同我的青春祭.
青春祭.我的青春也曾辉煌,如花美眷,锦绣前程…只是片刻间,化为了乌有.
恍然若梦,原来,青春只是我苦撑起来的亢奋岁月.
那时,花季,雨季,我们都会莫名地感动.茫然回首间,我们都还幼稚懵懂.青春,形同虚设.给了我们成长的空间,却没有给我们成熟的心志.
青春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我都知道,可为此,我也失去了太多,失望了太多.
青春,原来可以洒脱,而我偏偏一直过得耿耿于怀.偏执了这么许多,这么许久,回想时,竟不知所谓何事.
青春于我就像一个魔圈,不想回顾却一直张望,而每次看到的都是大片大片的伤心地.是他、她、他们、她们、还有它让我变得极端.
站在青春与枯夏交替的年际,成熟与不成熟都泪流一地.流成了青春祭.
短暂的交汇,我用了整整十年.
我一季华丽的青春在曲终人散时凄清落幕
一:[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400字]《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_400字尊敬的... 2019-05-24
第一篇三年级看图写话:看图写话_350字在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晚上,小... 2019-05-24
一:[国庆节演讲稿500字]国庆演讲稿500字--国庆节朗诵稿_400字国庆... 2019-05-24
(1) [粗心大意的妈妈]粗心的妈妈_300字我有一个粗心的妈妈,她经常... 2019-05-24
风筝续写篇一:《风筝》续写_350字我们急忙向水磨方向跑去,在水面上... 2019-05-24
军训随笔篇(一):军训随笔_400字弯弯苍穹上挂着一轮明月,月光打入门... 2019-05-23
(1) [中秋感悟]中秋感悟_650字小时候我最盼望过中秋节,那时只为吃... 2019-05-23
第一篇信阳征文:[11月征文]坚持,大家都在为我加油_900字坚持,坚持... 2019-05-21
第一篇麻雀续写刑虐陈深:续写窦娥冤_3000字自从那日窦娥含冤赴刑,... 2019-05-21
篇一:[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爱]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爱_600字从小到大...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