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常识 > 正文

至今思项羽(共8篇)

来源:文学常识   2018-01-23

篇一:至今思项羽

至今思项羽.

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有必然联系吗?两者之间有联系,有学者就认为项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过江,拔剑自刎.这样说很有道理,单纯说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虞姬之死就显得论据不足.而这与《史记》上说的“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段话一致.“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说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原因.项羽即便过江,败局已定.因而,他选择了不渡乌江.\x0d但有的学者提出,自固陵战败后,项羽连连败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围又逃往东南,一直逃至乌江边.由此可见,他早有退守江东之意,并且是一路逃奔.如果说项羽因失败使江东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对江东父老的话,垓下被围时,“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应羞愧自杀.渡淮之后从骑仅百余人,至阴陵又迷了路,问一农夫,结果被骗,身陷天泽,被汉军追上.如此狼狈的境遇他也没有羞愧自杀呢!逃至东城,汉骑将之包围数重.尽管他“自度不得脱”,但还是把仅剩的二十八骑组织起来作了一番拼杀,又“亡其两骑”.这时候项羽仍“欲东渡乌江”.因而认为他好不容易逃到乌江岸边时却反而感到羞见江东父老而自杀似乎有些说不通.项羽的羞愧之心来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马迁为使情节完整而下笔渲染的情节.\x0d有人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从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考虑的.认为项羽认识到了长期内战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早结束.项羽确实曾有结束战争的愿望,也曾想过通过他与刘邦的个人决斗来将战争结束,他觉察到“楚国久相持不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所以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最后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个性,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谈换取刘邦的让步,以鸿沟为分界.但是刘邦却违约出兵追杀楚军.当项羽失利并且认识到自己无法立即消灭刘邦而又无法谈和的情况下,项羽只有牺牲自己以结束数年的残杀.据说,项羽当时还是有可能与刘邦抗衡的.

篇二:至今思项羽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作
公元二0七年,风萧萧兮易水寒,燕赵大地爆发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最为残酷的一场战争,史称“巨鹿之战”,二十六岁的楚霸王项羽凭借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过人气魄,亲率三万项家军,渡江作战,以一抵十,三日九战,重创秦将章邯装备精良的三十万秦军,一举取得推翻暴秦的决定性胜利,战事结束后,曾坐壁上观的诸侯将领谒见项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遥想当年,那是何等的气势,非常人所不能比也.

乌骓马,天子剑,骄人的战功,还有身边国色天香,平生惟一深爱的女人虞姬,该有的都有了,曾几何时,霸王开始变得自负,挥剑遥指苍穹,“我就是天,天就是我”的狂傲在中原大地振聋发奎!

六年之后,还是这位楚霸王,身陷昔日部下、今日宿敌刘邦座上福将韩信的十面埋伏,被围困于垓下,兵尽粮绝.四面楚歌声中,回天无力的霸王自刎而死,留一段霸王别姬的英雄史卷与世间.

读《史记》,每每至此,嗟叹不已,真好一个英雄少年郎,本纪,原本为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政迹的篇章,非帝王不得纳入也,通读全书,只有项羽是个例外,中国人常有同情弱者、崇尚正统的思想观念,太史公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篇末作以下注我常听别人说舜的眼睛里有两个眼珠子,又听说项羽眼睛里也有两个珠子,孰非常人.暴秦当道,乡民揭竿而起,群雄逐鹿,其中以项羽最为英勇,战功赫赫,天下人皆知,是灭秦的最大功臣,自封“西楚霸王”,位虽不终,千古以来没有第二人可以与之匹敌,位列帝王本纪,当之无愧!

今人提及项羽,多惋惜之声,毛伟人曾有诗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怙名学霸王”,百万雄师渡江南下直捣黄龙,一举粉碎蒋家王朝,将国民党残部逐出大陆境内,断其东山再起的命脉.革命烈士,一代女侠秋瑾面对反革命屠刀,大义凛然地刻下前人李清照:“生当是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句,以此表达自己的坚定意志,谈论华夏五千年,项羽是无法逾越的一个槛.

风萧萧几页史书,野茫茫群马逐鹿,对西楚霸王项羽身后的评价一向颇有纷争,他自刎于乌江有人赞叹有人不齿.两种评价标准不同,正显示了社会意识的两极分化,民间评价大多倾向项羽,认为其生性率直、不耍阴谋,宁死不曲,比起刘邦“仁义在口中,诡诈心中藏”的假仁假意强上千万倍.这从另一层面也折射出中国五千年来的道德主流,观其后辈关云长、岳鹏举等人莫不一脉相承,光明磊落,顶天立地.勿以成败论英雄,他们都具有真正英雄的本色,留一段佳话传世,未尝不是一种成功,刘邦取得天下又如何,坊间百姓嘲弄“刘邦的江山是偷来的”,民族认知的归属可见一斑.

坑杀秦兵二十万,火烧阿房宫,史上非议颇多,认定其暴政,不为民心所向,没有处于那样的时代,我们无法判断当时的时局,史载,秦兵虽降,多有不服,料想霸王次举或许是为了以绝后患,火烧阿房宫,显示了疾恶如仇的秉性,知人而不懂善用,谋士范增被活活气死,韩信、陈平有勇有谋却不被重用,招其私愤,转而反戈一击.刚愎自用、目中无人、不懂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率,没有取得百姓的爱戴导致了其最终失败的下场.

项羽一念之差,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徒留千古壮烈英名.八千子弟血未凝,如此凄凄下场,有何面目再见江东父老!他宁愿拔剑自刎以谢天下,也不愿意苟且偷生.这是其可敬之处,死又何惜?

项羽只能算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一位感情专一的男人,而不能算得深谙权术的政客,但所有的一切都不能抹煞他那光辉闪耀的一面.

篇三:至今思项羽

至今思项羽 作文

那在反秦战争中名声大噪的西楚霸王,那英勇又悲壮的一生,项羽,即使最后落了个自刎的下场,即使他在四面楚歌的局面下彻底失败了。但,他依然是人们心目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士,仍是“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纵使结果不尽人意,但没有人敢说项羽的一生是失败的。

年少时的项羽,欲学“万人敌”;那是的他,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却真诚的与类似于“小混混”的刘邦称兄弟。他虽年少,却敢于破釜沉舟,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楚怀王说项羽性情浮躁,但他却以这气势威震天下。在那楚汉之争中,主角无疑是他。在那青涩岁月,他竟领着百万兵马,意欲收复天下。这样的他,怎么叫人不敬佩?

之所以说项羽是英雄,因为他仁,他义,但这却害了他自己。他本着“惜英雄重英雄”的心,与樊哙惺惺相惜;他念着旧日的情意,令刘邦与死神擦身而过,引得范增亚父失望摇头。他抓来了刘邦之父,威逼刘邦,刘邦却嬉闹着,叫项羽“分他一杯羹”。可项羽却下不了手,世人皆话他傻楞,但这就是项羽那之情的心性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净土,那充斥着世间所有的美好,而项羽则坚诚地守护者,纵使明知在这乱世中,那会成为他致命的弱点。

思项羽,思他的意气风发,他的仁义双全,他的至情至圣,他的执着真诚……

项羽的败,是必然的。他的仁义注定了这一悲剧。刘邦出身于一市井流氓,没有项羽的义薄云天,但他却用了权利与利欲代替了那铁骨铮铮的正义。不得不说,只有这样的统治者才能延续秦始皇的统治。现实对项羽来说,无疑是“天亡我也”。如此一位有才有能的霸王,却不能登上那荣耀的胜利顶峰,不由得令人深思……世上有多少人计入项羽,有才却意欲不得志,只能抱憾而终,现实总能把人们压弯腰。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的悲凉,但那八百骑兵仍然生死相随。是怎样的统领,令他们甘于以命相许,以血相卫?儒家有一弟子说,人分虎豹及狼样两类。然而项羽这样的虎豹之王,却被那卑鄙的狼样凭着他自刎而死的尸身到刘邦处拿封赏。世事是如此的不公,然而刘邦掌握了人们渴望利欲的心态,却践踏了项羽那英雄气概,得了天下。

可见,人们心中有着不可泯灭的贪。这人心构成了这世界,而拥有着项羽的那样的执着与真的人,注定会被这世界背叛,落得那悲戚的下场。然而,除了叹息,我们又能说什么?

至今思项羽,思那血性男儿,思那顶天立地的无畏,思那乌江边滔滔不绝却又悲悲戚戚的吟唱……

篇四:至今思项羽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江东是现在的哪里?【至今思项羽】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北部及皖南部分地区以及今江西赣东北(东部)称作江东.

篇五:至今思项羽

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可过江东.1.这首诗通过歌颂一位失败的英雄——项羽,
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可过江东.
1.这首诗通过歌颂一位失败的英雄——项羽,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的第1、2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含义?

1.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2.对偶,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篇六:至今思项羽

”项羽”是我国?(朝代)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自立为( ),后来被?打败.
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里的”项羽”

我国秦末汉初的起义军头领.
西楚霸王
汉高祖刘邦打败

篇七:至今思项羽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表达了什么之情

李清照的诗以轻柔婉丽,曲折缠绵而着称.而她的这首绝句,则是洗净了儿女之气的慷慨之音,是用诗的形式以古喻今,抒发悲愤的时事政治评论.这一首诗,壮怀激烈,斩钉截铁.虽仅二十个字,却力重千钧.诗人一开始就表明了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人活着就是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即使死了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对项羽不屈不饶,悲壮豪迈的高尚气节表示钦佩与敬慕.李清照和许多爱国志士一样,对南宋政权的现状极度不满和失望,她企盼着有忠勇之士横刀立马,抵御强掳,收复失地,重整山河.

篇八:至今思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首诗在赞颂项羽的同时,实际上另有深意,你能说出来吗?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在赞颂项羽的同时,实际上另有深意,你能说出来吗?
答:其实也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顾国家兴衰,只求苟且偷生的那种鄙视.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好像是五言诗吧?((*^__^*) 嘻嘻……忘了!)
运用了对偶啊!借事说理啊!

推荐访问:黄山松鼠跳天都 黄山松鼠跳天都
最新文章
  •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400字10篇

    一:[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400字]《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_400字尊敬的... 2019-05-24

  • 三年级看图写话6篇

    第一篇三年级看图写话:看图写话_350字在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晚上,小... 2019-05-24

  • 国庆节演讲稿500字9篇

    一:[国庆节演讲稿500字]国庆演讲稿500字--国庆节朗诵稿_400字国庆... 2019-05-24

  • 粗心大意的妈妈9篇

    (1) [粗心大意的妈妈]粗心的妈妈_300字我有一个粗心的妈妈,她经常... 2019-05-24

  • 风筝续写7篇

    风筝续写篇一:《风筝》续写_350字我们急忙向水磨方向跑去,在水面上... 2019-05-24

  • 军训随笔10篇

    军训随笔篇(一):军训随笔_400字弯弯苍穹上挂着一轮明月,月光打入门... 2019-05-23

  • 中秋感悟10篇

    (1) [中秋感悟]中秋感悟_650字小时候我最盼望过中秋节,那时只为吃... 2019-05-23

  • 信阳征文6篇

    第一篇信阳征文:[11月征文]坚持,大家都在为我加油_900字坚持,坚持... 2019-05-21

  • 麻雀续写刑虐陈深2篇

    第一篇麻雀续写刑虐陈深:续写窦娥冤_3000字自从那日窦娥含冤赴刑,... 2019-05-21

  •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爱10篇

    篇一:[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爱]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爱_600字从小到大... 2019-05-21

上一篇:济宁太白湖(共8篇)

下一篇:表示颜色的字(共9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