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常识 > 正文

看风使舵的意思(共9篇)

来源:文学常识   2018-04-08

篇一:看风使舵的意思

看风使舵的意思是什么如题 谢谢了

看风使舵kàn fēng shǐ duò [释义]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篇二:看风使舵的意思

看风使舵是社么意思

也就是
见风使舵
比喻作事无定见,相机行事,随机应变.
朱自清 《论且顾眼前》:“他们也就见风使舵,凡事一混了之.”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十章:“我早年在 九江 当队官,幸亏会见风使舵,所以辛亥年反正,仍然站得住.”

【看风使舵的意思】

篇三:看风使舵的意思

关于“看风使舵”作文

看风使舵的不倒翁
 汉初,在丞相群中深谙权谋者,当推第四任丞相陈平.

  陈平(?——前178),汉初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少时家贫,好读书,钟情黄老.陈胜起兵反秦,陈平闻讯加盟魏王咎,不久又投奔项羽,惧怕加罪,脱身西逃,旋归汉王,先后任都尉、亚将、护军中尉,崭露头角,成了汉王的重要谋臣.

  陈平智谋过人,在楚汉战争和汉初翦灭异姓王中,他追随刘邦,运筹帷幄,屡出奇计,用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范增;智解荥阳之围;以爵位笼络韩信;又以伪游云梦诱捕韩信.在构建西汉王朝中功勋卓着,当汉高祖定功行封、进行权力再分配时,被封为户牖侯.

  陈平晋为右丞相,是在惠帝七年(前188年).是年八月惠帝去世,心事重重的吕后,哭而不泣,有声无泪.陈平采纳张辟强(张良之子)之计建言吕后,请拜侄子吕台、吕产为将军,统领南北军,并将诸吕一体封官.此计正中吕后意,一拍即合.自此,吕后子侄权势日隆.陈平也博得吕后信任.

  惠帝死后,吕后得陇望蜀,欲封子侄为王,示意近臣,“少文任气”的丞相王陵,性情刚正,直言不讳地说:“王吕氏,非约也.”坚决抵制,吕后气得面红耳赤,怒目而视.陈平见吕后神色大变,马上迎合道:“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吕后转怒为喜,以陈平代王陵为相.陈平任相,唯唯诺诺,奉命为谨,不与诸吕争权,日饮美酒,“戏妇人”,不理政务.之后,吕后封诸吕为王者四人,拜列侯者六人.

  吕后去世,人心慌慌,政局不稳,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欲诛诸吕.周勃与汉高祖同乡,以战功封侯拜将,对刘氏政权忠贞不渝,在诛诸吕时,周勃处处冲锋在一线,入北军号召将士拥刘,指挥将士杀吕产、吕禄,亲迎文帝即位.而陈平则在幕后,伺机而行.文帝即位后,陈平自知周勃功大,难与比肩,便让相权给周勃.不料“少文”的周勃,难以称职,任丞相不久,又辞职,陈平官复原职,再度为相.次年,终老相位.

  陈平足智多谋,由一介布衣而青云直上,两度为相,跻身人臣顶端,光鲜一时.解读陈平发迹史,他一生聪明绝顶,时时察言观色,揣摩主子心态,心力交瘁,活得很累,人格缺失.如果说在秦末,抑或楚汉战争中,群雄并起,陈平俄尔投项,俄尔归刘,自由择主,择善而从,无可厚非.那么,及至天下定于一尊,陈平又帮汉高祖屠功臣,诱擒韩信,捕藏荼,战陈豨,杀黥布,击韩王信,荣耀无比;吕后称制,他又依附吕后,唯命是听,为虎作伥,任相八年.他的足智多谋,全用在看风使舵,应对上下,则为人所不齿.事实上,当时他的行为已为刚直不阿的王陵等操守清廉之士所不齿.

  专制主义时代,权力、禄位是魔椅,是染缸,是腐蚀剂,人一旦进入染缸,就和贪欲结缘,见利忘义.随着时间流逝,什么盖世英雄、杰出人才都可能入魔变态,人格缺失,丧尽良智.陈平何尝不是如此.在专制主义土壤中滋生的官僚制度,值得反思,值得研究.【看风使舵的意思】

篇四:看风使舵的意思

用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孤陋寡闻,人情练达,其中的三个造一个句子.

他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 在哪里都会逢场作戏 最擅长的就是看风使舵 可是偏偏这样的人可以左右逢源

篇五:看风使舵的意思

刻舟求剑中“于”的意思是什么?

【汉语文字】刻舟求剑 【汉语读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词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词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引婴投江、缘木求鱼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语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词 性】贬义词
编辑本段文章概况
原文及译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锲(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 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也是太糊涂了吗?
注 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2.自--从.3.遽--急忙,立刻,匆忙.4.锲--用刀刻.5.是--指代这里.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7.坠--掉落.8.若--像.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11.求--寻找,探求.12.之--代词,代“剑”.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14.遽契其舟,其:这.15.从其所契者,其:他.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无实意.17.止:动词,停止.18.行:向前行.19.亦:也.
作 者
吕不韦的门客,战国末年着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目录学家和经学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着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为秦始皇所杀.(一说他为秦始皇之父)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编辑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相关作品:刻舟求剑文言文阅读及赏析
扩展阅读:
1
开放分类:
成语,成语故事,寓言
我来完善 “刻舟求剑”相关词条: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篇六:看风使舵的意思

关于看的意思的四字词语

走马观花 望眼欲穿 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极目远眺 望穿秋水
矮人看场 矮人看戏 矮子看戏 不看僧面看佛面 白眼相看
打狗看主 佛眼相看 刮目相看 狗眼看人 看菜吃饭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看风使船 看风驶船 看风使舵 看风使帆
看家本领 看家本事 看景生情 看破红尘 看人眉睫
看人眉眼 看人下菜碟儿 看人行事 看杀卫玠 看朱成碧
冷眼静看 另眼看待 另眼看戏 另眼相看 面面相看
马上看花 青眼相看 雾里看花 下马看花 远来和尚好看经
拄笏看山 拄颊看山 走马看花
矮人观场 矮子观场 傍观冷眼 悲观厌世 傍观者清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比量齐观 炳如观火 炳若观火 从壁上观
迟徊观望 迟回观望 侈人观听 粲然可观 察言观色
察颜观色 迟疑观望 察言观行 东观续史 东观西望
达观知命 东观之殃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等量齐观 洞若观火
洞如观火 东望西观 大有可观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返观内视
返观内照 隔岸观火 观场矮人 观风察俗 观过知仁
观化听风 观机而动 观机而作 观今宜鉴古 观貌察色
观眉说眼 观山玩水 公听并观 观望不前 观往知来
观形察色 观衅伺隙 观隅反三 观者成堵 观者如堵
观者如垛 观者如市 观者如云 观者如织 观者云集
静观默察 借镜观形 镜里观花 燎若观火 燎如观火
冷眼旁观 明若观火 旁观者清 跑马观花 凭轼旁观
齐量等观 迁延观望 束手旁观 烧犀观火 水月观音
叹观止矣 探观止矣 听其言而观其行 叹为观止 蔚为大观
兴观群怨 袖手旁观 雄伟壮观 仰观俯察 以观后效
眼观六路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岩居川观 游目骋观
洋洋大观 作壁上观 坐观成败 坐井观天 走马观花
侏儒观戏 作如是观 坐山观虎斗 掌上观文 掌上观纹 目不斜视

篇七:看风使舵的意思

没有“看”字,却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阅读,扫视

篇八:看风使舵的意思

刻舟求剑的解释
说 是什么
一个一个字解释啊 、、

概述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编辑本段]成语资料
【汉语文字】刻舟求剑
【汉语读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词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词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语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词 性】贬义词
[编辑本段]文章概况
【原 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 文】
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
【注 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雕刻.
5.是--指代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落.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这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而置之其座,其:自己的
【作 者】
吕不韦,战国末年着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着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编辑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刻舟求剑的近义词是墨守成规 ,反义词有见机行事

篇九:看风使舵的意思

文言文的故事大意.
“刻舟求剑”与“邯郸学步”的故事大意.
还有含义!

  邯郸学步目录
  【发 音】
  【解 释】
  【出 处】
  【用 法】
  【示 例】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新编】
  【提 示】
  【英文】
  【提 示】
  【英文】
  [编辑本段]【发 音】
  hán dān xué bù
  [编辑本段]【解 释】
  邯郸:地名,战国时赵国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步:行走,走路. 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从前有个人在邯郸学习怎样走路,结果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样走的,于是只好爬着回家去.
  [编辑本段]【出 处】
  1、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2、昔有学步于邯郸者①,曾未得其仿佛②,又复失其故步③,遂匍匐而归耳④——《汉书》.
  ①昔(xī)——从前,过去.步——行走,走路.
  ②曾——这里相当于“乃”,意思同“却”.仿佛——大略、大概.
  ③故步——原来走路的步法.
  ④匍匐(pú fú)——爬行.
  [编辑本段]【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编辑本段]【示 例】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1回:“盛希瑗道:"是~,失其故步幺?"”
  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清·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
  [编辑本段]【近义词】
  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数典忘祖 、寿陵失步.
  [编辑本段]【反义词】
  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择善而从 .
  [编辑本段]【故事新编】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编辑本段]【提 示】
  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寿陵人那样,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的长处却丢光了.
  [编辑本段]【英文】
  Imitating Another without Success and Losing What Used to Be One"s Own Ability
  Tradition has it that more than 2,ooo years ago,there lived a young man in the Shouling area of the State of Yan.As his name is not known ,we just call him Shouling young man for convenience"s sake.
  self confident He was at a loss as to how to behave all the time.
  His family members advised him to overcome this shortcoming,but he thought they were fond of poking their noses into his business and were unwilling to provide him with tuition fee.His relatives and neighbours sneered at him,saying that he would never be able to learn anything.Asthe days went by,he even began to doubt whether he should walk the way he did,for he felt more and more that his walking gestures were too clumsy and awkward.
  One day,he met some people on the road who were chatting and laughing.One of them said that people in Handan walked most gracefully.And thatwas just what he was most concerned about,so he hurreed towards the mand wanted to make further inquiries.To his surprise,when these people saw him,they stalked off laughing.
  He could not picture to himself in what way their walking gestures were graceful,no matter how hard he racked his parents one day.He went to Handanwhich was far away to learn how to walk.
  As soon as he arrived in Handan,he was dazzled to find that everything was novel.He learned from the children there how to walk,because he thought that the children"s walking gestures were lively and pleasing to the eye.He learnd from the old people there how to walk,because he thought the old people"s walking gestures were steady .He learnd from the women there how to walk,because he thought the women" swaying walking gestures were beautiful.That being the case with him ,in less than half a month he even forgot how to walk.As he had already used up his traveling expenses,he had to crawl back home.
  This story come from the article"Autumn Water"in The Works of Xhuang Zi(Zhuang Zi was a famous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 of about 300B.c.).Later the set phrase"initating another without success and losing what used to be one"s own ability"is used to refer to acts of copying others mechanisally in disregard of specififc conditions. 刻舟求剑目录
  【原文】
  【出 处】
  【近义词】
  【反义词】
  【注 释】
  【词性】
  【含义】
  【成语举例】
  [编辑本段]【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编辑本段]【出 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编辑本段]【近义词】
  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郑人买履、表水涉澭
  [编辑本段]【反义词】
  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编辑本段]【注 释】
  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音句,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5.是--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佷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落.
  8.契者--雕刻的人/地方.
  9.若--如果.
  10.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1.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2.求--找
  刻舟求剑的意思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故事大意是: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刻舟求剑的近义词是墨守成规 ,反义词有见机行事
  相关作品:刻舟求剑文言文阅读及赏析
  [编辑本段]【词性】
  贬义词
  [编辑本段]【含义】
  比喻一个人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编辑本段]【成语举例】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推荐访问:秘密吸引力法则观后感 秘密吸引力法则观后感
最新文章
  •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400字10篇

    一:[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400字]《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_400字尊敬的... 2019-05-24

  • 三年级看图写话6篇

    第一篇三年级看图写话:看图写话_350字在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晚上,小... 2019-05-24

  • 国庆节演讲稿500字9篇

    一:[国庆节演讲稿500字]国庆演讲稿500字--国庆节朗诵稿_400字国庆... 2019-05-24

  • 粗心大意的妈妈9篇

    (1) [粗心大意的妈妈]粗心的妈妈_300字我有一个粗心的妈妈,她经常... 2019-05-24

  • 风筝续写7篇

    风筝续写篇一:《风筝》续写_350字我们急忙向水磨方向跑去,在水面上... 2019-05-24

  • 军训随笔10篇

    军训随笔篇(一):军训随笔_400字弯弯苍穹上挂着一轮明月,月光打入门... 2019-05-23

  • 中秋感悟10篇

    (1) [中秋感悟]中秋感悟_650字小时候我最盼望过中秋节,那时只为吃... 2019-05-23

  • 信阳征文6篇

    第一篇信阳征文:[11月征文]坚持,大家都在为我加油_900字坚持,坚持... 2019-05-21

  • 麻雀续写刑虐陈深2篇

    第一篇麻雀续写刑虐陈深:续写窦娥冤_3000字自从那日窦娥含冤赴刑,... 2019-05-21

  •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爱10篇

    篇一:[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爱]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爱_600字从小到大... 2019-05-21

上一篇:明媚的反义词(共10篇)

下一篇:情况调查报告(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