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知识 > 古诗 > 正文

中秋节风俗(共10篇)

来源:古诗   2018-12-21

篇一:中秋节风俗

和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成语,古诗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huán)还寝梦佳期.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 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农历八月十五是 我国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秋节从200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的习俗有以下几种: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篇二:中秋节风俗

求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200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是合家团圆的好日子.我国不同的地方,中秋节有很多不同的习俗.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很多地方的人们都有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的习俗.我最喜欢的中秋节习俗是吃月饼.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每到中秋节,我们全家吃过团圆饭以后,妈妈就忙着准备拜月光的仪式.我会帮妈妈摆上很多水果和传统赏月食品:例如:田螺、柚子和芋头等等,当然少不了中秋节的主角,我最喜欢吃的月饼.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月饼吗?因为月饼里面的馅儿可好吃了,甜甜的,滑滑的,很细腻,所以我很喜欢吃.我妈经常笑我,为了吃月饼,特意赶在中秋节前一天出生.哈哈,你说我有多喜欢吃月饼.
中秋节有月饼吃,所以我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中秋节.

篇三:中秋节风俗

以"中秋习俗"为主题写一篇作文400字左右

“中秋习俗”知多少
吃月饼要看着月亮,这样眼睛会变得更明亮
今天是中秋节,爸爸上网给我查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资料,我看到资料上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中秋节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中秋也称“团圆节”.
爷爷给我讲了中秋吃月饼的来历,在元朝的时候,朱元璋和他的部下已经做好起义的准备了,但朝廷的官兵查的很严,传递消息很困难.军师刘伯温想出了一个办法,命令属下把“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里,派人把月饼送到每个家里.很快,徐达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朱元璋很高兴,将月饼赏给大家.
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下来.
中秋节的晚上,奶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吃完饭后,我们把月饼和柚子搬到阳台上,这时月亮已经升到天空了,奶奶告诉我,吃月饼要看着月亮,这样眼睛会变得更明亮,我们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这是个难忘的中秋!

【中秋节风俗】

篇四:中秋节风俗

中秋佳节有哪些风俗写两三句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篇五:中秋节风俗

中秋节的习俗的感悟 50字.【中秋节风俗】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的含义是月圆人聚.所以月饼是圆的.从古到今,中秋节已经成为乡思的代名词.所以,古人有睹月思人.自古以来,中秋的怀人诗歌不胜枚举: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六:中秋节风俗

写一篇关于中秋习俗的作文600字以上,题目自拟?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来源已久,可能在原始时期就已经有了.古代民族在中秋节前后举行丰祭,同时也祭祀月神,有文字记载中秋之事亦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记载更多,后来加上吃月饼杀鞑子的传说,中秋节成为有民族意识的节日.明清以来成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现今成为国定假日.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明亮与圆满,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更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品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小区之 —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小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秋节的习俗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我国农历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中,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中秋赏月,最盛是宋代.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象葡萄、西瓜等象征着团圆的水果也被人们摆上餐桌.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恰好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

篇七:中秋节风俗

有关中秋习俗的作文
写中秋习俗的

给你一篇范文,适合高中阶段的学生,你可以点击下面的网址查看,这篇作文还不错.

篇八:中秋节风俗

帮我写一篇中秋节的习俗作文(400字以上)

  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过几天就到了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按照常言说,圆月象征着团圆,中秋节应该是个大团圆的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
  月圆人也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聚在一起享受那一份温馨的天伦之乐,有儿孙绕膝时老人幸福的笑容,也更有一份游子归来的那几行辛酸痛楚的泪水.所以中秋节也是被人们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能让人们体会亲情团圆的幸福感受、也是一个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吃月饼,曾经是我儿时的美梦,可是,到近些年,掰一小块月饼放嘴里咀嚼一会,也总是感觉这月饼的味道远没有小时候的香甜了.近些年学会了吟那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每年到了这天晚上,回家里,喝酒倒是成了大事,吃月饼却变成了小事一桩,甚至是根本就不知道这月饼的味道.
  跟朋友们在一起聊中秋节吃月饼的话题,大都说现在的月饼已经改变了它原来的作用.那时候,月饼是做为礼物送亲人,一家人团圆用的.现在许多买月饼的人已经改变了它的用途,记得小时候,价格上有超过 5元的就已经是不敢想了!现在随便到哪家大商场里,那里摆放的月饼,会让你的眼睛瞪大不少,原因很简单,其卖的价格,足亦让我们顿感囊中羞涩!又叹世事艰难!几千元一盒的,甚至还有上万元一盒的月饼,真不知道这月饼是让谁能买得起又吃得起!
  小时候,花一元多就可以买一斤月饼,那时的月饼品种不是很多,市面上见的大多是以什锦馅儿居多,里面夹的有核桃仁、花生仁和冰糖,吃进嘴里噶嘣脆响,也让你的牙齿等到了很好的锻炼,印象里,那时候的月饼一般都是很硬的,得使劲咬呢!其实,搁现在想想就明白了,因为那时候的月饼一般都是买的人多,节前吃的不多,因为,月饼是人们之间相互作为礼物送来传去的,等到了中秋节这天晚上,这一包包的月饼已经不知道经过几家人的手里,同时那一包包月饼已经融入了多少亲情暖意在里面了!
  近几年我吃过的月饼,也有许多种,里面的馅儿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填馅儿料名连听也没听说过,也很自然了,其价格也是不匪!这倒是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中秋月饼的市场是愈来愈繁荣多样,而中秋节的月饼味道却愈来愈"淡"了呢.也是情理之中,那一盒上万元的月饼,我想,买得起的人有几个?他买走是回家自己吃吗?耳边又一句人们常说的:就象自己拿钱买茅台酒的那些人,喝它的人不是自己花钱买!
  现在的中秋节吃月饼,除了回家以后,在妈妈一再的劝言之下,才瓣下那么一小块咀嚼一会,曾经在记忆里的月饼味道已经是留在了遥远的梦中.到了市面上那些小商店里买几斤很便宜价格的月饼回到家里,让我们这些普通职工收入的家庭也可以去聊慰这个中秋节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皎洁的明月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二:每逢佳节倍思亲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古人的一些唱吟月圆的诗词中,有许多写的是十五望月时的所感所慨.此刻,我想到了1983年在河北宣化市的那个中秋节夜晚,那天晚上的月亮真美!可是,我却在心底吟唱出来苏轼写的《中秋月》里的一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人的一生当中,有几次中秋节的夜晚与亲人在一起度过?那天晚上,我突然感叹自己就象是一片随风飘飞的叶子,独自一人在离开家乡千里之外的地方,与其说是在赏月圆,倒不如说是在恨月圆!我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广场,长长地喟叹着:明年中秋节的夜晚,我又会是在哪里?都说月是故乡明!那天晚上,我向着家乡的明月亮很严肃的敬礼!手还没放下,随之而来的已经是满眼泪水,月色朦胧,也朦胧了眼前这个世界!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深邃浩淼的夜空,星稀夜如昼,月光把大地上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皓洁的银白,我抬手擦了擦泪水,返身往宿舍的方向走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不敢再回首望月,因为我怕看见妈妈那双眼睛里流着的泪水让我心悲如恸!爸爸在前几天的来信中说:自从你给家里寄来的那张照片,你妈妈每天都要看着你的那张照片哭上几次,你也是,为啥不给家里寄一张你比较胖的照片呢?你妈哭的最大原因就是:我们的孩子现在瘦成这个样子了啊!
  每逢佳节倍思亲,羁旅他乡,离家在外的游子,最多感慨的就是思乡情.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抚今追古,此时此刻,我的心已经跟千年以前的古人有了相通相会,也更是对苏轼说的那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了切切领悟!每逢佳节倍思亲,更堪忍在那本应团圆的日子里呢!
  亲人在我们身边的时候,请多一份珍惜吧!当我们远离亲人时,请多一些问候吧!打个电话给家里,报一声平安,跟妈妈说说话,一定记住:说你现在吃的很胖!千万别像我当年那样傻,一不小心把那张又黑又瘦的照片寄给了妈妈.
  别误会我是在教你说谎,有时候,对妈妈说句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孝心!最少咱们可以让妈妈为了我们少淌流一些慈母泪啊!【中秋节风俗】

篇九:中秋节风俗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6oo字

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家家的灯光都很亮,周围的环境非常的暗,但到处都有人.欢笑声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环境!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中秋节风俗】

篇十:中秋节风俗

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和由来
越简洁越好,最好不要超过80字!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推荐访问:黄山松鼠跳天都 黄山松鼠跳天都
最新文章
  • 童年趣事50字10篇

    童年趣事50字篇1:童年趣事诗歌——捉迷藏_50字蒙上了双眼一双手在捉... 2019-05-10

  • 关于母亲节的诗

    关于母亲节的诗篇1:2018关于母亲的古诗_200字《游子吟》【唐】孟郊... 2019-04-07

  • 关于母亲的古诗

    一:[关于母亲的古诗]2018关于母亲的古诗_200字《游子吟》【唐】孟... 2019-04-07

  • 竹外桃花三两枝

    竹外桃花三两枝一: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惠崇《春江晓景 》惠崇... 2019-04-07

  • 关于读书的古诗

    (1) [关于读书的古诗]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155句 (2) [关于读书的... 2019-04-06

  • 关于秋天的古诗

    (1) [关于秋天的古诗]关于秋天的古诗(2) [关于秋天的古诗]关于秋... 2019-03-20

  • 小学古诗

    第一篇小学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61-70)61、春日 (宋)朱熹(... 2019-03-20

  •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篇一:中考“古诗词赏析”错解例析天津三中王凤霞寒假期间... 2019-03-19

  •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篇一:古诗的故事——冬夜读书示子聿_500字在冬日寒冷... 2019-03-18

  • 清明

    清明篇1:关于清明节的资料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 2019-03-18

上一篇:中山美景(共10篇)

下一篇:地名大全(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