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古诗 2019-01-15
和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成语,古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huán)还寝梦佳期.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 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农历八月十五是 我国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秋节从200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的习俗有以下几种: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以"中秋习俗"为主题写一篇作文400字左右
“中秋习俗”知多少
吃月饼要看着月亮,这样眼睛会变得更明亮
今天是中秋节,爸爸上网给我查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资料,我看到资料上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中秋节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中秋也称“团圆节”.
爷爷给我讲了中秋吃月饼的来历,在元朝的时候,朱元璋和他的部下已经做好起义的准备了,但朝廷的官兵查的很严,传递消息很困难.军师刘伯温想出了一个办法,命令属下把“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里,派人把月饼送到每个家里.很快,徐达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朱元璋很高兴,将月饼赏给大家.
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下来.
中秋节的晚上,奶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吃完饭后,我们把月饼和柚子搬到阳台上,这时月亮已经升到天空了,奶奶告诉我,吃月饼要看着月亮,这样眼睛会变得更明亮,我们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这是个难忘的中秋!
求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200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是合家团圆的好日子.我国不同的地方,中秋节有很多不同的习俗.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很多地方的人们都有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的习俗.我最喜欢的中秋节习俗是吃月饼.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每到中秋节,我们全家吃过团圆饭以后,妈妈就忙着准备拜月光的仪式.我会帮妈妈摆上很多水果和传统赏月食品:例如:田螺、柚子和芋头等等,当然少不了中秋节的主角,我最喜欢吃的月饼.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月饼吗?因为月饼里面的馅儿可好吃了,甜甜的,滑滑的,很细腻,所以我很喜欢吃.我妈经常笑我,为了吃月饼,特意赶在中秋节前一天出生.哈哈,你说我有多喜欢吃月饼.
中秋节有月饼吃,所以我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中秋节.
写一篇关于中秋习俗的作文600字以上,题目自拟?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来源已久,可能在原始时期就已经有了.古代民族在中秋节前后举行丰祭,同时也祭祀月神,有文字记载中秋之事亦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记载更多,后来加上吃月饼杀鞑子的传说,中秋节成为有民族意识的节日.明清以来成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现今成为国定假日.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明亮与圆满,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更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品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小区之 —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小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秋节的习俗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我国农历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中,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中秋赏月,最盛是宋代.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象葡萄、西瓜等象征着团圆的水果也被人们摆上餐桌.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恰好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6oo字
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家家的灯光都很亮,周围的环境非常的暗,但到处都有人.欢笑声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环境!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中秋节的习俗的感悟 50字.【中秋节习俗】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的含义是月圆人聚.所以月饼是圆的.从古到今,中秋节已经成为乡思的代名词.所以,古人有睹月思人.自古以来,中秋的怀人诗歌不胜枚举: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习俗】
谁有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要求在400字左右,内容精简,重要!
300-400字就好!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人们记忆最多的是月饼和灯笼.
说说下列节日反映了中国哪些文化习俗
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泼水节
1:中秋节
中秋节以吃月饼表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十五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各地习俗有中秋祭月、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玩花灯、舞火龙等等.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午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各地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蒲剑)、艾草,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重阳节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各地习俗有:插茱萸、赏菊花、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羔等等.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相当于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傣族民间习俗:放高升、放孔明灯、放河船、跳孔雀舞、斗鸡等等
关于一篇我家乡中秋节的作文,我是高要人,多写中秋习俗
1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月饼的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秋节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2 难忘家乡中秋
中秋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候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中秋虽然各个地方过,然而每个地方过中秋的方式又不一样.那就让大家看看我家乡的中秋节是如何过的!
清晰地记得在徐州过中秋节的情景,家家户户都要做月饼:有花生月饼、芝麻月饼、枣泥月饼……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最简单的枣泥月饼.所以每到中秋节时,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可以吃到“久违”的月饼了.就算不吃,就是看做我妈妈做月饼也很快乐.
妈妈先把红豆和红枣洗干净,然后小心翼翼的将红枣的核给去了.在锅里放了少许的水,把红豆、红枣和白糖放进去,等过了一会水就煮干了,正好成了枣泥了.再把枣泥捏成小圆饼,包入鸡蛋黄裹紧成馅团.将馅团包入檊好的面内,揉成面球.几乎每家都会有一个木制的月饼模子.然后将面球放入模子里用力压紧压平然后放到锅里去蒸.到这时我总觉得时间很慢!到出锅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跑到锅边,拿起第一块月饼,喜滋滋地吃起来.
做完月饼后,到了晚上,就会在家中的院子里会设下大香案,摆上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必不可少的,它们都代表着团圆.西瓜要切成莲花形;然后家庭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数好家里有几个人,在外的人也要算在内,然后再切.
吃完月饼后,观花灯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家乡自己做的花灯十分有趣.把一个桔子的完整皮留下,掰开里面放上一盏灯,做好后找自己的朋友点上灯,跑到街上和朋友们到处乱窜、斗花灯.然后到别人家吃月饼和水果.人们还放孔明灯来庆贺中秋节的到来.听老辈人讲,以前还有舞火龙的习俗,数十米长的火龙上面插满了香,十分壮观,可现在人们都不弄了,真是太遗憾了!
现在的我们是不是也该反省了,许多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被人们渐渐所淡忘,更多的是在家里看电视、上网,而原来的那种热闹的场面几乎一去不复返了!
我爱中秋节!更爱传统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习俗的简介(高一英语作文)
The Mid-Autumn festival for the Chinese August 15,the feast SanQiu half of Japanese,it comes,"nam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lso called "zhongqiu
推荐访问:童年趣事50字篇1:童年趣事诗歌——捉迷藏_50字蒙上了双眼一双手在捉... 2019-05-10
关于母亲节的诗篇1:2018关于母亲的古诗_200字《游子吟》【唐】孟郊... 2019-04-07
一:[关于母亲的古诗]2018关于母亲的古诗_200字《游子吟》【唐】孟... 2019-04-07
竹外桃花三两枝一: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惠崇《春江晓景 》惠崇... 2019-04-07
(1) [关于读书的古诗]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155句 (2) [关于读书的... 2019-04-06
(1) [关于秋天的古诗]关于秋天的古诗(2) [关于秋天的古诗]关于秋... 2019-03-20
第一篇小学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61-70)61、春日 (宋)朱熹(... 2019-03-20
古诗词鉴赏篇一:中考“古诗词赏析”错解例析天津三中王凤霞寒假期间... 2019-03-19
冬夜读书示子聿篇一:古诗的故事——冬夜读书示子聿_500字在冬日寒冷... 2019-03-18
清明篇1:关于清明节的资料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 2019-03-18
上一篇:同行作文(共10篇)
下一篇:山行诗配画图片大全(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