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知识 > 学习计划 > 正文

学海无涯的意思(共8篇)

来源:学习计划   2019-02-11

篇一:学海无涯的意思

学海无涯的意思是?

意思是:学习的苦海是无边无际的

篇二:学海无涯的意思

学海无涯的意思?
那书山有路、九牛一毛呢

学海无涯: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书山有路:学习自有他的方法--(勤为径)
九牛一毛: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篇三:学海无涯的意思

艺无止境,学海无涯 的意思【学海无涯的意思】

学习任何记忆都是没有止境的.知识的海洋也是没有尽头的.

篇四:学海无涯的意思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的意思【学海无涯的意思】

1学海无涯、书山有路的意思——用比喻夸张修辞,形象说明学习的知识非常广泛,像浩瀚的海洋无边无际,要读的书非常多.堆积起来就像大山一样的高.
2“学海无涯、书山有路”就是“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简化.
意思是指:用书堆积起来的大山中,要想攀登遥远的高峰,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苦难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走向成功.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只要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才能走向成功.这句诗可以做为座右铭来激励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学习上哪怕不聪明,但是只要勤奋,就会有所收获,走向成功.

篇五:学海无涯的意思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各是什么意思?
九牛一毛沧海一粟都是关于学习的词语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字面意思是指:用书堆积起来的大山中,要想攀登高峰,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在一片没有边际的海洋里,追求学问和不断探索,苦难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走向成功.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要想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最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
九牛一毛: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指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不要满足已有的成绩,还需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篇六:学海无涯的意思

古训“学无止境”和“学海无涯”在今天有什么新的意义

首先我个人觉得两者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可以拿来一起解释了!我觉得至今应该不具有什么十分特殊的新意义,无非都是教导人活到老学到老,然而在知识爆炸的新时代,我们都知道,压在每一代学生身上的压力都是愈发的沉重,因为我们要面临的东西每天都在增多,要学习的内容也像气球一样不断的膨胀,如今大学生也已经成了找不到工作的群体,说明仅靠这十几年的学习已经远不能让我们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我们可以肯定,除非我们的教育体制有所改变,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博士生也一样会成为失业群体.那么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发扬“学海无涯”和“学无止境”呢?对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必须比古人更加能够领会它,无涯和止境已经比几千年前不知道拓展了多少倍.想要成功地立足在社会,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在无涯中顺利寻求到海岸!

篇七:学海无涯的意思

学海无涯 书山有路 九牛一毛 沧海一粟 孜孜以求 全力以赴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学海无涯——学海: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出处:明·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书山有路——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出自我国唐代着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治学名联.“书山有路”,路即为方法.书山,暗指学习.书山有路,意指学习(好)是有方法的. 但是只有勤快的奔波的人,才是真正的找到路,不然就一点也寻不到.
九牛一毛——九:表示多数.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沧海一粟——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孜孜以求—— 孜孜:勤勉的样子.不知疲倦地探求.
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不应满足已有的成绩,仍需继续努力,不断攀登高峰.   百尺竿头:指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

篇八:学海无涯的意思

关于书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什么意思

诗句解释
字面意思是指:用书堆积起来的大山中,要想攀登高峰,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在一片没有边际的海洋里,追求学问和不断探索,苦难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走向成功.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要想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最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
编辑本段出处
该句出自着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是其治学名言,旨在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增广贤文》中也收录有此句.
在古训《增广贤文》中有我国唐代着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一句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的这句话意在告诉人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着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着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
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杨慎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
因此四事,成为对衡阳人文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大文学家.
编辑本段释疑
关于本联的疑问:
人们经常引用或书写一副励志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总觉得这里面分明有误,曾试图去弄清真相.殊不知追溯到着名学者王芸生处,线索就断了.
王芸生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大公报》社的一名编辑.他在工作之余,致力于研究中日关系史,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采访若干名流,着成并出版了一部近二百万字的皇皇巨着《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成为时人极推重的一位中日关系史专家.他为这部书所下功夫之大,委实令人惊叹.别的不说,单以平均每月完成六七万字定稿的写作速度,即非一般学者所能想见.当时有人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王芸生便口吟了这一副书山学海联.其意,自然是在强调学习与治学首先必须勤奋和不怕艰苦.可是这副联语究竟是王芸生自撰,还是他在复诵别人之作,我所见到的材料语焉不详.但不管怎么说,这副经王芸生之口而流传至今的联语,肯定是有毛病的.
毛病在哪里?就在上联的“路”和“径”字上.这两个字,音异而义同,出现在短短七个字的上联中,本身就显得笨拙、牵强而欠通,和下联音义皆异的“涯”和“舟”字相对,也太失水准.我想,不论是否王芸生所撰,只要是经他之口传出的,这么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怎么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揣度该联本意,可能是转述者无意间把上联的“路”和“径”这两个字念颠倒了.它原本应该念成—— 书山有“径”勤为路.
为什么把颠倒后的“径”字打上引号呢?因为还原了位置的这个“径”字,本应写作“尽”——当初念颠倒了,才错写成“径”的.现在纠正过来,顿然文从字顺,对仗工稳,几乎称得上天衣无缝了.你看—— 书山有尽勤为路,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海”对“书山”,“无涯”对“有尽”,“苦作舟”对“勤为路”,不论声韵、词性、内涵、意境,无不字字工稳,处处贴切.这才应该是此联的本真!
可能有人一时还想不通.既是“学海无涯”,怎会又说“书山有尽”呢?这样岂不矛盾?其实,“学海”与“书山”,虽则有关,却非同一概念,二者是不可混为一谈的.学海之无涯,源于庄子的“知也无涯”,不论学习与研究,的确永无止境.而书山之有尽,则是就客观实际而言的,作为物质形态之书籍,总有其极限.别说是古人极言“学富五车”的那点儿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历史典籍、诗词歌赋不难被饱学之士所遍览,就是在今天各种着述浩如烟海之际,不也可以用几台电脑加一堆光盘,便将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型图书馆的藏书都囊括殆尽么?
所以,“书山有尽”而“学海无涯”,正体现了事物的一种辩证统一关系.
邓遂夫着 《探源偶拾》(邓遂夫 自贡人 知名的红学专家,着名学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专职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其着述已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曾与魏明伦并称“自贡两大才子”.)

推荐访问:成长经历作文450 成长经历作文450
最新文章
  • 我在队旗下作文7篇

    (1) [我在队旗下作文]队旗下的成长_1200字“我们是少年先锋队队员... 2019-05-21

  • 初三你好作文600字4篇

    (1) [初三你好作文600字]初三,你好!_650字时间如同流水,转瞬即... 2019-05-15

  • 滑冰作文7篇

    滑冰作文篇(一):关于滑冰的作文:滑冰_800字今年寒假,我随父母去东... 2019-05-15

  • 期末复习计划作文9篇

    篇一:[期末复习计划作文]期末复习计划_500字期末的脚步渐渐来临,我... 2019-05-10

  • 十年后的自己作文8篇

    十年后的自己作文一:写给十年后的自己_500字十年后的自己:你好!最... 2019-05-09

  • 毕业作文六年级4篇

    毕业作文六年级篇(一):六年级毕业季_600字一转眼,我已经上了六年级... 2019-05-08

  • 有关读书的作文7篇

    有关读书的作文篇(1):关于读书的作文:谈读书_500字高尔基说过:“... 2019-05-03

  • 佳作欣赏9篇

    佳作欣赏篇(一):佳作赏析《江冷楼前水》(三)在讲课前,我们先说一... 2019-05-03

  • 毕业的那一刻作文80010篇

    一:[毕业的那一刻作文800]关于毕业感想作文:离别的那一刻_800字摘... 2019-04-28

  • 努力的作文7篇

    努力的作文篇1:趁青春,努力奋斗_1200字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在不... 2019-04-28

上一篇:我好想有个知心朋友(共10篇)

下一篇:勉励孩子的话(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