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知识 > 手抄报 > 正文

春节手抄报

来源:手抄报   2016-03-07

春节手抄报篇一:新年春节手抄报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报纸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一种很好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宣传工具。它就相当于缩小版黑板报。下面是新年春节手抄报,请参考.
  新年春节手抄报1

  新年春节手抄报2

  新年春节手抄报3

  新年春节手抄报内容
  春节,是农历岁首,春节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历史发展中,形成一些较为固定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个乞讨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讨老人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人们都知道驱赶“年”兽办法。(客家人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中国民间最隆重传统节日。

春节手抄报篇二:春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春节手抄报_春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学生了解春节文化,主动学习春节文化,可以制作手抄报吸引学生对春节的兴趣。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春节手抄报图片大全,希望大家能喜欢!

  春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春节手抄报图1

  春节手抄报图2

  春节手抄报图3

  春节手抄报图4

  春节手抄报图5

  春节手抄报图6

  春节手抄报图7

  春节手抄报图8

  春节手抄报图9

  春节手抄报图10
猜你喜欢:

1.春节主题手抄报图片大全

2.春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3.2018春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4.2018春节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5.3年级春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6.春节手抄报设计图大全

7.过年手抄报大全

8.5年级春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春节手抄报篇三:2018春节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春节手抄报_2018春节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举国欢庆的日子,在过年,大大小小的街巷都弥漫这过年的气氛。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2018春节的手抄报,希望大家能喜欢!

  2018春节的手抄报鉴赏

  2018春节的手抄报图1

  2018春节的手抄报图2

  2018春节的手抄报图3

  2018春节的手抄报图4

  2018春节的手抄报图5

  2018春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一:贴春联、门神的起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 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萘,右郁垄,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 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于:径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厂夭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径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 打了一个脯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茶、郁垒或者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

  2018春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二:关于春节的作文

  大年三十看春晚,是全国人民雷打不动的习惯。当然,今年也不例外。晚上八点时分,伴随着大街上美丽的烟花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XX庚寅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即将开始,这场大联欢往往能为本就热闹的春节更添一丝喜庆,一份欢笑。

  首先是洋溢着喜庆的红色的歌舞表演《虎跃龙腾报春来》拉开了春晚的帷幕。整个大厅富丽堂皇,欢笑声此起彼伏。你看那变幻多姿的背景,那些高科技,生动地描绘了每一个场景。只见六位主持人身着艳丽的服装,微笑着走了出来,全场的气氛高昂起来,周围到处洋溢着年味儿!紧接着,冯巩的《不能让他走》出演,他的几个经典口误真是令人捧腹大笑。舞蹈节目《荷塘莲语》则将舞蹈、音乐与光电背景完美融合,背景时而呈现随风摆动的田田莲叶,时而变幻出含苞待放的小荷尖角,真是美不胜收。小品《我心飞翔》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地赞扬了那位作为备份,情愿飞到飞机基准线就默默返航,情愿付出同样心血却不被人瞩目的人。

  节目的尾声,16位真正的女歼击机飞行员粉墨登场,为首的就是那位备份——张晓佳,看着她英姿飒爽的样子,一股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生……再聚首的小虎队用他们的经典歌曲:《爱》、《蝴蝶飞呀》、《青苹果乐园》再度唱响春晚,当他们三个人从台下升起的时候,带给我一种难以言喻,既熟悉又陌生的惊喜和感动。我作为一个90后,没有亲身经历过小虎队最辉煌的时代,甚至连他们的歌我也不会唱。但是,听到他们唱起那首耳熟能详的《爱》,打着整齐的手语,我终于被震撼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了,刘谦的近景魔术让我目瞪口呆——他竟然能用自己的手臂从有机玻璃中穿透,把三枚硬币拿上来,太神奇了,刘谦的魔术的确给了人们无尽的视觉享受和无尽的悬念,这可能就是刘谦的魅力吧!本山大叔的小品往往是春晚上的一大亮点,也是我最期待的节目之一。可直到看完整个小品《捐助》,总觉得不如以往笑点多,也没有特别经典的语句,感觉有点不尽人意,难道本山大叔真的老了?或是观众的眼界高了?不得而知…… 今年的春晚虽然没有前几年的出彩,但是每个节目都是演员们用汗水辛勤排练出来的,我们作为观众应该尊重他们的演出。我期待明年的春晚更加精彩,为全国的观众朋友带来更多的欢笑!

推荐访问:黄山松鼠跳天都
扩展阅读文章

上一篇:关于环保的手抄报

下一篇:春天的手抄报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