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知识 > 科普知识 > 正文

科普手抄报

来源:科普知识   2016-04-05

科普手抄报篇(1):防震科普手抄报模板设计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通过一些防震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在地震来临时要保护好自己。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防震科普手抄报模板,希望大家能喜欢!

  防震科普手抄报模板图片欣赏
  防震科普手抄报模板图1

  防震科普手抄报模板图2

  防震科普手抄报模板图3

  防震科普手抄报模板图4

  防震科普手抄报模板图5

  防震科普手抄报模板内容一

  地震来临时的注意事项

  1 、避免附带的灾害,尤其是火灾,所以应紧急关闭所有的火源,包括电源和瓦斯。

  2 、顺手将门窗打开,避免因地震变形而无法逃生。

  3 、就地寻找安全庇护处:千万不可慌张奔跑。若在室内,立即远离架子和柜子,背对窗户,躲入坚固的桌下。不可搭乘电梯。

  4、若在郊外,则找空旷的地点,远离崖边、水边、车子。

  5 、若在街上,迅速躲到骑楼支柱旁,远离玻璃、加油站、建筑工地和天桥,并注意保护头部。

  6 、徒步避难:若有避难需要,例如余震频繁时,一定要用徒步的方式前往避难所,千万不可开车,免得造成阻碍了紧急救援。

  7 、相互救助:地震容易引发火灾,若发生任何灾害,要紧急求援,并量力而为帮助救援。但千万不可在旁观看热闹,而妨碍了救援活动。

  8 、若不幸受困,千寓要保持清醒及冷静,以敲打器物代替喊叫,绝对不要放弃求生意志。

  防震科普手抄报模板内容二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地球的运动变化产生许多力,其中最主要的“防震减灾”。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

  震前动物异常

  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

  震前植物异常

  震前植物异常现象与气温、地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震前气象异常

  临震的气象异常种类繁多,形式多变,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雨、雹、雪、声、光、电、气压、地温、气温、旱涝、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丰富的。震前出现兰、白闪光,红绿光。

  震前地下水异常

  地震发生在地下,地下水埋藏于地层之中,地震前应力的变化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井水翻花、冒泡、打漩、发浑、发响、变温、变味、浮油花或引起化学成份的变化等,都是地下水震前的异常现象。

  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地震后被埋压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猜你喜欢:

1.防震科普知识手抄报资料

2.防震科普知识手抄报内容图片

3.防震科普手抄报资料模板

4.关于防震科普的手抄报内容

5.防震避险手抄报内容模板

6.学校的防震手抄报内容设计图

7.防震手抄报资料设计图

科普手抄报篇(2):关于科普知识的手抄报内容


  走进科技馆手抄报图片
  走进科技馆手抄报内容:
  星期天,我参观了郑州市科技馆。从外面看,科技馆的北边是一个圆锥形,南边像一个方形的面包。走进科技馆,里面一共有三层。其中一层和二层主要是介绍和演示一些科学现象,比如,静电发生器,会弹琴的机器人,地震演示器,音房等。通过这些演示和介绍,我们很容易知道了一些现象发生的原因。不光可以观看,我们还可以自己操作,自己体验。我和别的小朋友一起上了地震演示器,那上面摇晃得非常厉害,把我手里拿的笔和纸都晃掉了,现在我终于知道地震的威力啦。
  科技馆的三层展示了一些我们国家的“长征”系列火箭的模型,另外还有一些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活动。
  我们去的时候,在科技馆的一楼大厅里,正在展览一些我们小学生自己制作的小发明、小创造。比如,安全折叠镰刀,换灯泡的工具,自制小更衣室等,这些可都是获得了二等奖以上的小发明小制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换灯泡的工具。它是一个拖把杆,顶部和右边各装了一个夹子一样的东西,换灯泡的时候,把它对准灯泡,然后拧一个圆的东西,就可以把灯泡拧下来了,这样人就不用站凳子或是梯子了,真是方便。这些同学小小年纪就发明出了这些有用的东西,将来一定会是出色的发明家,我也要好好向他们学习。
  这次参观科技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收获非常大。

  科普手抄报图片
  科普手抄报内容资料
  科普手抄报内容资料:科普知识之——日常小知识
  1.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呜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的。
  2.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3.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广义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旋光性弯曲。
  4.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5.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科普手抄报内容资料:科普知识之——科普谜语
  打破砂锅问到底(打一我国科普作品名)- 十万个为什么
  零点(打一我国现代文学作品名) 子夜
  拜年(打一鲁迅短篇小说名) 祝福
  春风吹又生(打科普知识之一鲁迅着作名) 野草
[关于科普知识的手抄报内容]相关文章:

科普手抄报篇(3):科技节手抄报简短内容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全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你知道科普手抄报要怎么做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科技节创新的手抄报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科技节手抄报图片【1】

  科技节手抄报图片【2】

  科技节手抄报图片【3】

  科技节手抄报图片【4】

  科技节手抄报图片【5】

  科技节手抄报简短内容【1】
  1)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 依靠科技节进步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3) 知识改变人生,科技节创造未来!
  4) 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
  5) 注重科技节,创造传奇。
  6) 科技节--雏鹰飞翔的翅膀。
  7) 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用科学实现我们的梦想!
  8) 科技节创新----激扬创想的天地!
  9) 科技节之光,创造未来!
  10) 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科技节手抄报简短内容【2】
  提起“科技节”,也许你最先想到的就是火箭升天,潜艇入水,悬浮列车、神八、天宫一号等尖端技术。其实,科技节离我们并不遥远:当烈日炎炎的夏季到来时,我们能在舒适的空调屋中享受凉爽;当我们饥肠饥肠辘辘时,妈妈用电磁炉、电饭锅、微波炉为我们烧上一桌美味的饭菜;当我们因学习或工作而无暇顾及那一大堆该换洗的衣服时,洗衣机又为我们解决了问题……瞧,科技节就在我们身边。
  星期五放学回家,坐在电视前,听着流行歌曲,看着中外的新闻轶事,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愉悦了心情,真是“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走亲访友时,电动车,摩托车乃至日渐普及的小轿车展示了它们无穷的魅力,无需多久,我们便能在微风的吹拂下与亲朋好友相聚。
  我们外出旅游时,或坐上火车在崇山峻岭中飞驰,一览大自然的美妙;或乘着飞机在广阔的天际间翱翔,与蓝天白云为伴;甚至坐在磁悬浮列车上,感受风驰电掣的惬意。科技节真的是太神奇了,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
  电话、手机的出现,让我们告别了飞鸽传书的时代,增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电脑的推广使用,不但为人们带来致富门路,还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很多疑难问题,也为人们消除了对远方亲人的想念之苦。今年暑假,我家买回了一台电脑,通过视频,奶奶和远在广州打工的爸爸见面了,这下可把奶奶乐坏了,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整日都乐呵呵的,再也不絮叨让爸爸回来陪她聊天了。
  就连我们农村的学校,课堂上也用起了电脑和多媒体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贝尔发明了电话……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引领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我们伟大的祖先,在经历了无数的试验后,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奇迹。当今的科技节,如日中天,在军事、医学、航空及日常生活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克隆技术、纳米技术也不再陌生。
  我们生活在科技节的时代,我们在科技节的生活中成长,作为新世纪的创建者,更应该立下宏志,勇攀科技节高峰。展望未来,祖国将是一片大好风光,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会被科学技术打造的更加美好。
  科技节不仅在我身边,更在我心中,在我摇曳多姿的梦里。

推荐访问:小白兔作文500
扩展阅读文章

上一篇:驱蚊植物

下一篇:马丁路德金日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