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品德教育 2018-05-11
看过《弟子规》的人进
最近看到了两个关于弟子规的视频 觉得挺受教育的 其中 有一句事非宜 勿轻诺 若轻诺 退进错 挺受教育 但是我觉得弟子规是不是会让人悲观啊~因为我本身就听悲观的了~如果有人和我有一样的感觉 再看一些什么书能让人有自信呢~如果不是这么认为 请给我讲讲 今天没有分了
弟子规是教人处事的,但你也知道古代的东西或多或少都有些封建,你要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没什么好悲观的~看看《心灵鸡汤》吧,个人觉得还不错
弟子规的读音?
是弟(di)还是弟(ti)?今天发现弟子规的弟字在挂图中标的是(di),在动画视频中标的时间是ti.请问正确的读音是?
我认为是弟di子zi规gui !因为这是给徒弟们的规范!
有人说《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有人说《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到底是哪一个?【中华弟子规动画片】
深圳育心经典赖国全老师答:国学经典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就像一棵大树,有根、茎、枝、叶,教孩子学国学,从一开始就要抓住根,并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学习.那么,什么是才是国学的“根”呢?答案是《易经》,而不是《弟子规》,因为《易经》是“群经之首、智慧之海,中华文化之源,是生命宝藏”.
赖国全老师把培养人才比喻成做饭——只要有了大米,就能煮出饭来.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超越圣贤的杰出人才?因为没有找到大米.“《论语》不是大米,是饭;《弟子规》是稀饭.我们都在学孔子的《论语》,那孔子学的是什么呢?答案学的是《易经》.”同时赖国全老师还说,运用“累积式教育法”,从《易经》读起的教育,成才就很容易了.【中华弟子规动画片】
《第子规》每集的观后感
老师暑假作业发《弟子规》的发碟给我们要我们写观后感 一共有40集 就要写40篇观后感
每篇200字 TAT..
这个我刚写过,我是被要求写读后感,就按照弟子规的章节,每一章每一章的写,首先强调下总章——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这是全篇的总领,是后文的概括,你把意思大致翻译下,最好用自己的语言,这样更好的体现是自己的观后感
后面每一集就按这个思路,适当摘抄原文进行自己语言的翻译,然后写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和父母长辈的相处,朋友兄弟姐妹间的相处,自己的学习等
有些章节还可以提出质疑,以现代的眼光来对比古人的规范.比如学习,弟子规说,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就是学前一定要在环境清雅里端端正正的做好学,但是现代时间紧迫,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应抓紧时间不遗余力的学,对环境不应太高要求,心净则灵.还有一些古人的礼节,在孙中山或新中国时就已经废除,比如跪拜等,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最后要强调,我们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不可一味的接收,但弟子规里所强调的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内涵,是要永远传承下去的!
有关诵读弟子规的作文300字
读了《弟子规》中的其中一篇—入则孝.这一篇章令我颇有感受.
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独生子,总是被父母护着、宠着、溺爱着,所以,有些孩子便逐渐淡忘了—“孝”这个字眼.
也许,许多人都读过《弟子规》,而真正能按按照书上说得去做又能有几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名,行勿懒”父母都对孩子体贴之微,千依百顺.左一声“妈妈”又一声“爸爸”让父母为了自己的一点小事奔波劳累.但是当父母请你帮着买个东西,干个家务,却总找个借口辞掉.
“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需顺从.”有时,父母出于关心,多叮嘱两句,做错了事多教育两句,我们就会不厌其烦的说父母过于唠叨,有时还顶几句嘴,狡辩是非,“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子女要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要让他们感到舒适.而现在,大多是父母对子女关爱有加,这样照顾着我们,又有多少子女能这样的照顾自己的父母呢?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是父母教育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父母是世上最爱我们、最疼我们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扯着父母的心.而惟有“孝”才能报答父母,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让每一个子女都报答父母吧!
弟子规的含义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简介
“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 ,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夫子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如果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但是《弟子规》也篡改先秦思想,奴化民众,为腐朽、堕落的统治阶层进行学术服务!
“从《弟子规》品读中华文化”读书征文活动.
品读《弟子规》,感受中华的传统文化.请写下你的感受(800字以上)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着,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有关国学的作文,国学.
不少于800字,
我对妈妈给我读国学感到非常不理解,整天背着枯燥无味的古文,什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大学》里面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皆是以修身为本”;《弟子规》里面的“父母呼,应勿缓”……为什么要学古文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妈妈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位美国学生问中国留学生:“听说你们中国的《弟子规》讲了很多良好的习惯,你知道吗?”
“那半部《论语》治天下又是怎么回事呢?”
可是那位中国留学生只能惭愧地用“Sorry”来回答.美国学生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国学经典经过几千年的洗礼,仍被
完整继承下来,这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人宝贵的财富,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它,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就是爱国的表现.
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再反感背诵国学经典.我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每天坚持背1-2章.也就是花二十多分钟的时间.我不但能背诵《弟子规》,《大学》,和《论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逐渐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是告诉我们每个人应做到最基本的规矩.“入则孝,出则悌.”;“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些告诉我们应该孝顺父母,以前骄横的我现在对家人彬彬有礼.“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弟子规》里面的“孝”我还差得很远,我很惭愧.但我的变化家人已经非常满意了.
《大学》以修身为核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我们修身的方法.我之所以能和每一个同学友好的相处,是因为我从不和同学斤斤计较,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别人考虑.我不但未失去什么,还收获了友谊,并培养了自己良好的品质.这的确很快乐.
《老子》让人充满智慧,《中庸》教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的结晶,是全世界华人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内核.
温家宝总理2003年12月10日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把目光投向中国》说:“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 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长……”总理爷爷说:“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这样我们的子孙就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我坚信这样一个无限光明、无限美好的明天必将到来”.
总理爷爷的演讲强调了青年一代要诵读国学经典.同学们,你们说说诵读国学经典难道不比看日本的卡通漫画,追求美国好莱坞明星更有意义吗?
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诵读国学经典
——《弟子规》读后感
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三(2)陈俊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精髓.诵读国学经典能让我们品悟中华文化;能传承民族精神;能涵养自己的修为.可以让我们承继民族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皆备的人.
在众多诵读的国学经典中《弟子规》犹为让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他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诵读《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孝顺、博爱、谨慎、讲信用.有父母、爱亲人,继而才能关爱每一个人,读后感《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才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就不会变成一个危害社会,让人唾弃的人.社会上也再不会出现“大头奶粉”害人,假药毒人的事件.
诵读《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友善、礼让,生活上不要挑三拣四.不要把长辈对自己的疼爱当成是理所当然,养成骄横的坏习惯.衣服不再于华丽,而应注重整洁;要看轻财物,少计较个人得失.学会礼让,宽以待人,严与律己;多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这样我们的心胸会变得宽广,生活会变得快乐甘甜.
诵读《弟子规》,让我领悟了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还要实实在在的做到.不要养成浮华的习性、马虎的习惯;在学习上要多下功夫,不要做一个半罐水响叮当,一个一知半解的人是攀不上了科学高峰的,从点点滴滴做起,滴水能穿石.
诵读《弟子规》让我在言简意赅的文字里,休味到它丰富的内涵和深遂的哲理;里面的不少至理名言深深印在我心里.它让我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在诵听圣人的教诲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诵读这些宝典吧!
〔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弟子规》主要讲的是什么啊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字子潜,号采三,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清初着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他的着作有《弟子规》、《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华民族有着重视养成教育的传统,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养成教育的深刻的格言与生动的案例,也产生了不少被广泛传诵的通俗读物.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弟子规》应当位列其中. 《弟子规》和其他许多传统经典相比,没有蕴藏那样深奥的哲理,那样丰富的内涵.但是,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一是它将学会做人放在了第一位,主张有余力再去学习其他的学问.二是它从最基础的行为规范养成入手,将学会做人规则化.三是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述这些规则,读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用来作为教材并引为自豪的原因. 《弟子规》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述作为纲领,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精心编纂成书.这是一本教育、训导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启蒙读物.
推荐访问:黄山松鼠跳天都 黄山松鼠跳天都爱国主义征文篇(1):爱国主义教育作文700字_800字爱国主义教育作文70... 2019-05-11
第一篇家风家训征文400字:[时间征文]我的家风家训_400字“没有规矩... 2019-05-07
关于诚实守信的作文篇(一):关于诚信的作文: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_500... 2019-04-14
瞿秋白篇1:瞿秋白_450字今天,我看了伟人瞿秋白的事迹,我知道了,... 2019-04-06
篇一:[陆逊]忍_550字俗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2019-04-04
我的父亲一:我的父亲_600字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可在我看来,我的父亲... 2019-03-15
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_800字关于陈潘于薛... 2019-03-15
教育法篇1:学习《新义务教育法》的体会_1200字望一小雍义纯《新义务... 2019-03-11
三人行必有我师篇(一):三人行必有我师_450字“三人行,必有我师”,... 2019-03-10
(1) [我最敬佩的人]我最敬佩的一个人_500字你最敬佩的人是谁?有的... 2019-02-24
上一篇:赞美母亲(共10篇)
下一篇:爱的教育的故事(共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