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数学 2018-09-10
四年级数学手抄报,急!
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做一张四年级上期的数学小报
这小报要用B5纸来做,给我说一下该写些什么.如果要写故事的话,尽量少一点,
数学黑洞
1)某商店规定一种商品一次购买不超过10件,每件5元;超过10
件,超过部分每件3元.如果甲比乙多付19元,那么甲乙各买了几件?
假设甲、乙购买的件数都不超过10件,那么甲比乙多付的钱一定是5的倍数,即5元、10元、15元、20元等,总之不会是19元.
假设甲、乙购买的件数都超过10件,那么甲比乙多付的钱一定是3的倍数,即3元、6元、9元、12元、15元、18元、21元等,总之也不会是19元.
所以一定是甲购买的件数超过10件,乙购买的件数不超过10件.那么甲花的钱一定超过50元,又根据“甲比乙多付19元”可以得出乙花的钱也一定超过31元,因此乙购买的件数只能是7件、8件、9件或10件.
假设乙购买7件,那么花35元,因此甲花54元,又根据甲购买的未超过10件的部分需花50元,得出甲超过10件部分花4元,显然与“超过部分每件3元”矛盾.
假设乙购买8件,那么花40元,因此甲花59元,又根据甲购买的未超过10件的部分需花50元,得出甲超过10件部分花9元,与“超过部分每件3元”不矛盾.
假设乙购买9件,那么花45元,因此甲花64元,又根据甲购买的未超过10件的部分需花50元,得出甲超过10件部分花14元,显然又与“超过部分每件3元”矛盾.
假设乙购买10件,那么花50元,因此甲花69元,又根据甲购买的未超过10件的部分需花50元,得出甲超过10件部分花19元,显然还是与“超过部分每件3元”矛盾.
所以,乙购买的件数一定是8件,那么甲购买的件数就是13件.
2) 第一次买了3个足球和8个篮球共值500元,第二次买了4个足球和5个篮球共值525元,求一个足球和篮球各多少元?
显然,1个足球比3个篮球贵25元,那么3个足球比9个篮球贵75元.
假设第一次买的9是篮球和8个篮球,那么只需要花425元,可以求出1个篮球25元.显然1个足球100元.
所以,1个篮球25元,1个足球100元.
3)称珠子
有9颗外形一模一样的珠子,其中有一颗稍重一点.用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至少称几次才能找出这颗珠子来?
先把9颗珠子分成3堆,任取其中2堆,分别放在天平两边.
假如天平平衡,那所求珠子必在另外1堆里;假如天平不平衡,则那所求珠子必在天平下倾那边.
再从有所求珠子的那堆里,任取2颗,分别放在天平两边.
假如天平平衡,那么所求珠子就一定是未放在天平上的那颗;假如天平不平衡,那么所求珠子就是天平下倾那边的那颗.
所以,至少要称2次,才能找出这颗珠子来.
喂朋友我可是好心好意地告诉你的哦最好当然就选我【四年级数学小报】
数学日记四年级5篇怎么样全部写到数学小报上?
一)
今天,我们一家去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二)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
(三)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数学日记4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小学四年级数学阅读手抄报内容
数学趣味小故事: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
四年级下册一二三单元数学知识手抄报
1,从课本上摘取每单元的前言用来简介
2,引入几个每单元中易混淆或者比较重点的知识点进行解释
3,去查典故。看这三单元的知识里有没有什么小故事
4,画图。用数字图形组成各种图案
关于趣味数学日记手抄报用的大约一百字.要围绕趣味数学来写.再加一个趣味数学故事.
四年级上册的,都要围绕趣味数学这个主题来写. 好的给20分,更好的追加5分.
关于趣味数学日记手抄报用的大约一百字。要围绕趣味数学来写。再加一个趣味数学故事。
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一位新服务员,它就是小“4”.
一天,小“3”到数学商店买了一支铅笔,小“4”说:“你应付1元5角4分.”
小“3”付了1元5角后问:“还有4分可怎么付呀?”小“4”忙说:“这4分钱你不用付了.”小“3”疑惑地问道:“那你不是要吃亏了?”“不,这是本店的一个规定,叫‘四舍五入’.凡是4分钱或4分钱以下都舍去,如果是5分或5分钱以上,那就收1角钱.”小“4”和蔼可亲地解释道.小“3”高兴地说:“谢谢你,你真好!”
“对呀,我也特别喜欢4.”“25”跑过来说,“因为25×4=100,算起来比较简便,例如:25×87×4=25×4×87,这样算起来不是又快又简便吗?!”
“不错,的确又快又简便,我也喜欢4.”原来是“29”.“25”忙问道:“咦,你怎么也会喜欢‘4’了?”“29”不慌不忙地说:“这你们就不知道了,一般年份里的2月份都是28天,只有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二月份才是29天,我4年才轮到一次,当然喜欢‘4’了.不过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必须是4百的倍数,二月份才有29天,这样的年份叫闰年.”
“啊,‘4’的用处可真大呀!”“25”赞叹道.
这位“4”服务员真是个既温柔又惹人喜欢的服务员.
六年级数学小报故事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97+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4+3+2+1
=101+101+101+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 1时=3600秒
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四年级数学小报】
关于四年级数学
关于四年级数学的什么?
1.96与84的差除它们的和,商是多少?
2.1250减去28与5的积再加上95,和是多少?
1.同学们参加植树劳动,四年级共有96人,每人栽3棵树,五年级有87人,每人栽4棵树,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栽树多少棵?
2.第一小组6个同学数学测验的成绩分别是:86、79、98、100、89、94,算一算他们的平均分是多少?
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35千米,一架飞机飞行的速度是汽车的28倍还少60千米,这架飞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一个数由5个十,3个百分之一,6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 ).
5.4520平方分米=( )平方米
6.有一个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后得312,这个小数是( ).
7.如果a÷b=9……9,b表示最小的两位数,a是( ).
8.∠1=_____度,∠2=_____度,∠3=_____度
9.2.06千米=( )千米( )米
10.5.06千克=( )克 4.02米=( )厘米
数学小报 A4
初中六年级的 内容不限 不要手抄报 是数学小报 2天之内就要 快 好的 再追加5分
A4 不要多
运 算 符 号
+、-、×、÷、= 符号如何来的?
+、-、×、÷和 = 这五个符号,大家对它们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远古时期,古希腊人和印度人都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表示加法,把两个数字写得分开一些来表示减法.中世纪后期,欧洲商业逐渐发达.一些商人常在装货的箱子上画一个“+”,表示重量超过一些;画一个“-”,表示重量略微不足.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采用过“+”和“-”的记号.公元1489年,德国人威德曼在他的着作中正式用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加减运算.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大力宣传和提倡,这两个符号才开始普及,到1603年终于获得大家的公认.
×、÷符号的使用,不过300多年.据说,英国人威廉·奥特来德1631年首先在他的着作中用“×”表示乘法,后人沿用至今.
中世纪时,阿拉伯数学相当发达,大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用“3/4”来表示3被4除.许多人认为,现在通用的分数记号,即来源于此.直到1630年,在英国人约翰·比尔的着作中才出现了“÷”号,据推测他是根据阿拉伯人的除号“—”与比的记号“:”合并转化而成的.
现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出版物中,都用+、-来表示加与减.
×、÷却没有普遍使用,一些国家的课本中用“.”代替“×”,而在俄国和德国的出版物中一般用“:”来代替“÷”.
那么=这个符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巴比伦和埃及曾用过各种记号来表示相等,而最早使用近代的 = 符号却是在中世纪时,在雷科德的名着《智慧的磨刀石》中.他说之所以选择两条等长的平行线作为等号,是因为它们再相等不过了.但是 = 号直到18世纪才普及.
最 少 要 几 分 钟
华罗庚爷爷是世界着名的中国数学家,他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他非常热爱学习,总是争分夺秒地学习,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总是靠自己动脑筋解决.
1965年,华罗庚爷爷在他的一本书中出了一道题目.华爷爷出这道题的目的,是想训练小朋友做几件事时,合理安排时间的本领.
题目是这样的:洗水壶需要1分钟,烧开水需要15分钟,洗茶杯需要1分钟,拿茶叶需要2分钟,问最少要几分钟可以泡好茶?
同学们,怎样合理安排这几件事,才能使所用的时间最省呢?那就要能在同一时间内做几件事,先洗水壶,接着烧开水,烧上水以后,需要等15分钟水才能开.在15分钟内,可以洗茶杯,拿茶叶,水开了就泡茶,这样,只用16分钟就行了.同学们,当你要做几件事时,能不能用华爷爷教给我们的方法来安排呢?
想一想:
从这个故事中,会受到什么启发?
小学四年级数学思维题
我出题目啊
小学四年级数学试卷
一、填空.
1).如果被减数和减数都增加3.5,那么差就 ( ) .
2).比3.96多1.07的数是( ).
3).把28.45扩大100倍,再缩小1000倍,得数是( ).
4).4在百分位上比在百位上少( ).
5)、一个九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7,十位上的数字是2,任意相邻三个数字的和都是15,这个九位数是( ).
6)、一个两位数,其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结果比原来的数大41.85.原来的两位小数是( ).
7)、图书角共有48本书,小芳想使三层书架上的书本数相等,她先从第一层拿8本放入第二层,然后从第二层拿6本放入第三层,就完成了.请问:原来第一层有 本,第二层有 本,第三层有 本.
8)、有一个挂钟,每小时敲一次钟,几点钟敲几下,钟敲 6 下,5 秒钟敲完,钟敲 12 下,( )秒钟敲完.
9)、一座楼房每上一层要走 16 个台阶,到小英家要走 64 个台阶,他家住( )楼.
10)、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7,已知甲数是95,乙数是92,丙数是( ).
11)、被除数是3320,商是150,余数是20,除数是( ).
12)、468是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其中最小的数是( ).
13)、在下面的式子中填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5×8+16÷4-2=20
14)、两个数之和是444,大数除以小数商11,且没有余数,大数是( ).
15)、把四个5和三个0组成一个七位数,读出三个“零”的是( ),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
16)、小明和他爸爸今年共有48岁,年后他和他爸共有100岁.10、甲乙两个数的和是218,如果再加上丙数,这时三个数的平均数比甲乙两数的平均数多5,丙数是( ).
17)、右图中,所有正方形的个数是( )个.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要写出主要过程.
395-283+154+246-117 8795-4998+2995-3002
1+2+3+4+5+······+49+50 125×27×8
395-283+154+246-117 8795-4998+2994-3002-2008
1999+999×999 31×55+68×55+55
三、应用题.
1、王雪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8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3页,最后一天读了32页正好读完.她一共读了多少天?
2、期末考试小东的语文、自然两门共197分,语文、数学两门共有199分,数学和自然共196分,哪一科的成绩最好,是多少分?
3、一张长方形纸,长66厘米,宽33厘米,用它做成底是33厘米,高是22厘米的三角形小红旗,最多可以做几面?
4、仓库里有水泥若干吨,第一天上午运出所存水泥的一半,下午运出10吨,这时仓库还有水泥44吨,问仓库原有水泥多少吨?
5.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是6米,相当于长的一半,求正方形的面积.
6.水产研究所投放新鱼种,每公顷投放3500条小鱼,在一块长600米,宽450米的鱼塘里,应投放小鱼多少条?
7一列火车以同样的速度上午运行了4小时,下午运行了6小时,上午比下午少运行了136千米,该火车以这样的速度从西安到北京共用了14小时15分钟,问西安到北京的距离?(7分)
读你作文篇一:读你_600字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有的人几页薄纸... 2019-05-10
第一篇我又想起了那句话作文:我又想起了那句话_600字“遇到困难,摔... 2019-05-10
苏步青的故事篇(1):《百位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读后感_750字读完《... 2019-05-07
作文写人篇(1):写人的作文_800字刚开学,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传遍了... 2019-05-07
(1) [崔事班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我们班上_600字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 2019-05-03
篇一:[写关于老师的作文]关于赞美老师的作文:我的老师_900字“老师... 2019-05-03
的作文一:写人的作文_800字刚开学,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传遍了我们班... 2019-04-23
篇一:[快乐来自于坚持600字]快乐,来自于坚持_550字幼鸟张开翅膀在... 2019-04-14
赞美老师的作文篇一:关于赞美老师的作文:我的老师_900字“老师”是... 2019-04-13
篇一:[外国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外国数学名人故事诺伊曼(1903-1957... 2019-04-13
上一篇: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共10篇)
下一篇:我的作业(共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