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学习 > 英语阅读 > 正文

白痴

来源:英语阅读   2019-03-11

(1) [白痴]耿耕《白痴》阅读答案

白痴
耿耕
这是小城的一道风景,一个少年站在十字路口中央,认真而坚定地指挥着车辆与行人。
所有的人都认识这个少年,但多数人叫不出少年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个白痴。除了上下班的高峰期,有警察站在路中间指挥外,其余的时间属于这个少年。他指挥的手势和那些真正的警察一样,谁也不知他是怎么学来的。
据说少年不会说话,所有路过十字路口的人都相信这点,因为他们从没有听那少年说过话,最多也就听见他嗓子里发出一个简单的音节。
对少年在路口指挥交通的事,小城人已习以为常,也没有将少年当回事,因为他只是个白痴。多数人会看着红绿灯,选择自己的停走;少部分人大概是色盲,并不遵守交通规则,在来来往往的车流中自由穿行。这让少年很是气愤,常常指着那几个不听指挥的人,从嗓子眼里发出响亮的声音,但那声音只是一个音节,那就是一个“啊”字。有些乡下来的或者从外地来的人,看着站在路中央的少年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跟着少年的手势,选择穿越马路的时机。这时,少年的脸上带着笑意,手势热烈地挥舞着,嘴里轻声地发出那个单音节,指示着行人的脚步。其实少年站在路中央时,我们看不出他是个白痴,只会认为他是个认真的交通协管员。
少年什么时候迷上指挥交通这个游戏的,小城人说不清楚,只知道他站在十字路口上已经有好几年了,所以他指挥的手势才会那么娴熟,这说明少年是知道学习这个事的。
关于少年的传说有很多版本,有一个版本传得最广。说少年并不是天生的白痴,而是后天造成的。故事是他五岁的时候发生的。那是一个晚上,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坐在妈妈自行车的后座,横穿十字路口时,被一辆行驶的货车给撞飞了出去。因为晚上和下雨的原因,路上没有行人,所以他和妈妈在雨水中躺了很久,而那辆货车早已不知去向。等有人将他们送进医院抢救时,他妈妈没有再醒过来,而他醒过来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那天,少年站在十字路口像往常一样,认真指挥交通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推着自行车,车的后座上带着一个孩子,在亮红灯的时候,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推着自行车在人流中穿行。少年看着她大声地喊叫,脸涨得通红。可那中年妇女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继续自己的行走。路口那些等着过马路的人,也漠然的看着,因为这种情况他们已经见了很多,每回都有那么几个人,会在车流中穿过马路,显得那么有个性与勇气。中年妇女已经穿行到了马路中央,少年还在那里“啊啊啊”的叫喊着,但他却不挪动一下自己的脚步,只是站在原地喊着。中年妇女转头看了一眼少年那焦急的脸,露出一丝微笑,然后准备穿行另一条车流。
这时,一辆轿车直直地开来,撞上了正在横穿马路的中年妇女,惊叫声与刹车声一起响起。绿灯也在这时亮起。路边那些要过马路的人,一下子围了上去。有好事的人掏出手机,拨打着报警与急救电话,使整个现场一片混乱。
少年呆呆地站在原来的位置上,脸色苍白,眼里含着一些泪水,大概这么站了几分钟后,他移动脚步,朝乱作一团的人群走去。他艰难的挤进人群,站在正躺在地上呻吟的中年妇女身边,看着躺在地上已没有声音的孩子,沉默了一会儿,突然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
所有围观的人都听见了这两个字,便有些诧异地看着他。他没在意那些眼神,似乎为了图自己快乐一样,对着躺在地上的中年妇女,一连说了好几遍白痴,然后掉头走出人群。在这过程中,围观的人很自觉地给他让出一条道路,少年便默默地朝前走去,没有回头看一眼。
在后来的日子里,走过十字路口的人,没有看到少年站在路口指挥交通,但没有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小说界》 2008年第4期)
1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5分)

12、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以“这是小城的一道风景”开篇有什么作用?(6分)

13、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6分)


14、有人说这个白痴少年不是白痴,你认为呢?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1.白痴少年多年义务指挥交通。
12、【引起读者的兴趣;(1分)也为下文描写白痴少年几年来义务在十字路指挥交通的行为埋下了伏笔,(1分)同时又赞扬了他的这种自发自觉的文明行为和无私的奉献精神。(2分)】
选考(一)
13、【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1分)并且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相呼应,(1分)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了作者对不文明行为的无比愤怒。(1分)同时小说中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1分)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以“白痴”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1分)】
14、【答案一:只会一个简单的音节,看起来像白痴,但我认为他不是白痴。(1分)因为首先他指挥交通的手势和真正的交警一样,说明他有较强的学习模仿能力。(1分)其次他能够识别红绿灯,并且几年来能够义务地准确地指挥行人过马路,这说明他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并且富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1分)第三他还有丰富的情感,对于那些能够按照他的手势过马路的文明行为,他欢欣鼓舞;对于牵着小孩的妇女冒险闯红灯的行为,他焦急万分;对于那名妇女的死,他既伤心又愤怒。(2分)所以,我认为他不是白痴。(根据文章信息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二:我认为他是白痴。(1分)因为首先他不会说话,只会一个简单的音节。(1分)其次,他虽然会指挥交通的手势和能识别红绿灯,但这只不过是重复一个简单的动作,不需要智力因素。(1分)第三他虽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发出焦急的声音,但这只不过是人本能的反应。(1分)第四他虽然能够在那名妇女死后流泪甚至挤出白痴二字,但这可能是遗留在他脑海中的母亲车祸身亡的影子,不是他现在正常智力的表现。(1分)所以我认为他是白痴。(根据文章信息言之成理即可。)】

(2) [白痴]我是个白痴_1200字


  或许,今天对于所有的同学来说是个幸运日。抑或对少部分同学来说是个幸运日。
  学校终于有了多媒体教室,历史老师兴高采烈的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现在终于可以到多媒体教室看历史纪录片了”。话音刚落,议论声此起彼伏。,当然,最多的是笑声,是那些新时代青年的笑声。从那不亚于奥运会足球场内的呐喊声中,不难听见关于以后历史晚自习不用面对无聊的习题;正恋爱得热火朝天的情侣又多了一些温存时间;学校又提供了一些免费的电影观看等一系列高谈阔论。而我趴在桌子上,眼泪悄悄夺眶而出。终于有机会更广阔的了解知识了。这消息着实宁人激动。突然,同学拍拍我说:“走了,下去看电影!”当我抬起眼泪婆娑的脸,出现在他的眼前时,他脸上挂着鄙夷的神情,翘着嘴骂了句:“你是个白痴啊!”
  银幕上出现了南京保卫战的场景。战士们在硝烟中扣动扳机,以血肉之躯阻挡敌人的进攻。一发发炮弹落在我军的阵地上,随着一声声撕心裂肺的轰鸣,一个又一个的民族英雄倒在了血泊中。可是,此时多媒体教室里的笑声越演越烈。他们在研究那些抗日英雄的死相。为什么那颗炮弹的威力你那么小,连一个人也不能炸到血肉横飞,为什么那些家伙只一枪就挂了,太不经打了吧?还有,看那个家伙,受一点点伤就在那里呻吟,哭爹喊娘。他们仅仅是这样的议论也就罢了,竟然有人是斜靠在桌子上,嗑着瓜子有说有笑的。他们是尖子班的学生,有不错的成绩。特别是语文学的真不赖。写情书真能把对方感动得涕泪横流。我是班里成绩靠后的,老师的每一次批评,总会把我留一份。看到这些木讷的看客,那些民族英雄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我等今日的和平,那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口,那一条条用鲜血流成的沟壑,怎能不令人热泪盈眶。可恨,那群优等生看到我闪烁的泪珠时,异口同声的骂道:“你有病啊白痴。”
  由于我军装备陈旧,南京失守了。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中国公民,以及放下武器的军人。中国人被反绑着跪在日军的枪口下,随着枪声响起,应声倒地。那坑里等着被活埋的人,绝望的眼神,这些在这群穿着校服的青年眼里,是那么的不值一提。他们甚至会夸奖导演的才能还不错,夸奖演鬼子的演员演技不赖呢。可悲,日本侵略者对我中华女儿的凌辱在法西斯的天空下显得合法化。一声声痛彻心扉的嘶吼响起,一片片被撕碎的布片显现。那群有识的家伙再度响起的笑声。笑声是那样的刺耳,那样兴奋,甚至是淫贱。看到这一切,我开始抽泣,这是为什么。只恨我生不逢时。若不然,我一定与狗日的日本鬼子拼杀在南京的街头。正当我沉思时,耳畔有传来了一阵冷嘲热讽:快看,那个白痴!
  我是个白痴,希望我下辈子做一个日本人,再次重演南京大屠杀,我手提刺刀兴奋的狂笑着,一刀刀刺入这些此时骂我白痴的家伙的心窝。我倒很想看看,这群经历未来南京大屠杀的家伙,看到他们的兄弟姐妹被无辜的杀害凌辱,是否也如今日这样笑得欢快,或许他们也会流泪吧;抑或他们仍会笑,因为刺刀没有刺向他们;也许有人会拿着菜刀找我拼命,但他们一定会被骂作是白痴,被那些没被刺刀捅个洞的人骂作是白痴。
  哈哈哈哈……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梵净山中学高二:毛万前

(3) [白痴]《白痴》中的女人_2000字

  无论是《白痴》的读者还是观众乃至读者兼观众,看到女主人公娜斯塔霞·菲立波夫娜将十万卢布一捆钞票扔进壁炉付之一炬,恐怕任谁的心灵都会经受一次强烈的冲击。这一堆烧钱的烈火,象征着陀氏创作的一个高峰,它不仅在星光灿烂的十九世纪俄国文坛,而且在整个世界文学宝库中也当之无愧地堪称经典。倘若我在此条分缕析地重复《白痴》的内容,哪怕只是讲一个故事梗概,恐怕无异于干一桩煮鹤焚琴那样煞风景的蠢事,尤其对于初次接触此书的读者简直是一场灾难。
  《白痴》的男主人公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梅诗金公爵,加上《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那个真正的弑父凶手斯乜尔加科夫,无疑是古往今来所有此类艺术形象中写得可谓入木三分、最令人信服的癫痫病患者。作者笔下的梅诗金公爵被很多人视为白痴,甚至公然如此骂他,事实上只是因为长期在国外疗养,回国后与周围的生活脱节,显得不谙世故,不明事理,但他有着一颗水晶般纯净无邪的仁爱之心,言行举止光明磊落,任何权术、城府和私欲与他都不沾边。通过梅诗金公爵这一形象,作者旨在表明自己理想中“完完全全美好的人便该如此。陀氏于一八六八年初构思此书期间写给他外甥女索菲亚·伊万诺娃的信中有如下一段话:
  “……历数基督教世界文学作品中的美好人物,最完美的莫过于堂·吉诃德。但他之所以美好,仅仅因为他同时也很可笑。狄更斯笔下的匹克威克(比堂·吉诃德差远了,简直不可以道里计,但仍不失为一大创意)也很可笑,而且这一招还真管用。美好者不知自身的价值,反而遭到嘲笑,于是引起同情——由此可见,读者中也是有同情心的。同情之所以会被激发出来,正是幽默的秘密。让·瓦尔让这个人物(雨果名作《悲惨世界》的主人公——译者按)也是一次精彩的尝试,但他引起同情是由于他本人遭到巨大的不幸,而且社会对他不公。我要写的人物与他们毫无相似之处,绝对没有,所以我怕得要命,担心这会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
  上述那封信还包含这样的内容: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耶稣基督才是他心目中美好人格的最高典范。他在小说的草稿中干脆称男主人公为“基督公爵”。这位圣徒一般的公爵无财无势,在人欲横流、寡廉鲜耻的黑暗社会上饱受欺辱,可是他既不愤怒,更不反抗,总是逆来顺受。尽管《白痴》的第一稿后来被推倒重写,但从我们今天持有的定本中某些部分(如第一部第六章梅诗金向将军夫人母女们讲述自己在瑞士与孩子们和玛丽如何由疏变亲的经过),仍看得出作者勾勒梅诗金的身世时,显然受到福音书中一些情节的影响,才会导致为梅诗金所作的“性格画像”与“基督公爵”的轮廓相合。陀氏把顺从和苦难加以理想化,否定激进道路和斗争手段,这是他历来遭到抨击和责难最多的要害。俄国直到一八六一年才废除农奴制,在欧洲是最晚的,而此后在如何进行改革方面,各派的分歧又特别严重。陀思妥耶夫斯基害怕资本主义,害怕革命,反对俄国走西欧的发展道路。他后半生的言论和创作始终在与所谓的“西欧派”论战,尤以一八七三至一八八一年在期刊上陆续发表的《作家日记》为甚。应该说,他对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绝非熟视无睹,也不是天生怯懦,他反叛过,抗争过。自从他一八四九年被捕成为死囚,接着流放西伯利亚先服苦役后当兵,一八五九年回到彼得堡后又在内务部秘密监视下苦熬那种很少有人体验过的孤独达十年之久,被侮辱、遭欺凌、受伤害到虽生犹死甚至生不如死的地步,这漫漫二十载的另册岁月,毕竟在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从他的成名作《穷人》起,无限同情小人物,为他们并且与他们一起受苦,在他的作品中始终占有主旋律的位置。但他确信专制政体已根深蒂固,无法撼动,于是转而求助于宗教,把在人世间受苦难视为通向灵魂得救的必由之途,宣扬被践踏的弱者对施虐者报之以宽恕等等,直至他撒手人寰之前八个月,还在莫斯科由普希金纪念碑揭幕仪式奏响序曲的纪念活动集会上发表演说,还公开号召“桀骜不驯的”俄国知识分子“顺从吧”。一八八一年二月九日,这位一代文豪与世长辞。
  娜斯塔霞·菲立波夫娜在俄国文学史上是与安娜·卡列尼娜、卡秋莎·马斯洛娃交相辉映的伟大艺术形象。不过,古今中外的诗篇小说、戏剧影视中多的是红颜薄命的弱女子。倘若有谁备足了餐巾纸愿为一枚缠绵悱恻的“催泪弹”欷

推荐访问:小白兔作文500
最新文章
  • 楚庄王莅政三年8篇

    一:[楚庄王莅政三年]文言文《楚庄王莅政三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2019-05-23

  • 战国策齐策8篇

    战国策齐策篇(一):战国策·秦策四秦取楚汉中原文:秦取楚汉中,再战... 2019-05-10

  • 终于等来这一时刻作文3篇

    终于等来这一时刻作文篇一: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当他逝去的时候... 2019-05-10

  • 杨氏入山2篇

    杨氏入山一:《杨氏入山之大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杨氏入山之大穴... 2019-05-02

  • 蔡邕传2篇

    第一篇蔡邕传:《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文言文... 2019-04-09

  • 稼穑

    稼穑一:《范云,字彦龙》阅读文言文阅读(19分)范云,字彦龙,南乡... 2019-04-07

  • 病娇

    一:[病娇]将军与妓_50字老妓笑着吐出一个又一个黯淡的烟圈,继续苍... 2019-04-04

  • 乐不思蜀

    篇一:[乐不思蜀]《乐不思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乐不思蜀【原文】司... 2019-03-20

  • 子贡

    一:[子贡]《子贡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子贡传端木赐,卫人,字予贡。... 2019-03-19

  • 养竹记

    养竹记篇一:文言文《养竹记》阅读训练(附答案翻译)文言文《养竹记... 2019-03-19

上一篇:书生

下一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