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学习 > 英语知识 > 正文

昆明红嘴鸥(共10篇)

来源:英语知识   2018-10-27

篇一:昆明红嘴鸥

昆明老友 ——红嘴鸥 作文

冬天又来了,红嘴鸥们又光临昆明了。护国河畔,滇池,翠湖……只要有水的地方,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

红嘴鸥分为两种,一种是白色的身子,灰色的翅膀,红嘴,红脚;一种是白色的身子,灰色的翅膀,黄嘴,黄脚,翅膀中间还夹着一些棕色。
它们吃食的时候可有趣了,但争夺食物之时,它们可是不顾友情的。你把鸥粮往空中一抛,刹那间,红嘴鸥们像一样俯冲过去,然后准确的把一颗食物衔在嘴里。它叼食的准确度,就像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过的一样。

它们也很愿意为人类当模特。当喜欢摄影的游客向它们举起相机时,它们总爱摆点造型,而且善解人意,知道游客要照相了。这时,你看它,它把眼睛一咪,嘴一张,翅膀微抬,欲做展翅飞翔样,听见“咔嚓”的声音后,知道照好了,又换了一个“金鸡独立”的动作,又听见“咔嚓”的声音后,知道照好了,更得意了,竟把双脚交叉,翅膀微微抬起,侧过身子,昂首挺胸,睁着一对黑黑的大眼睛望着游客们,仿佛在说:“看呀,我多美,我是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看的模特?”

可爱的红嘴鸥们吃饱了,它们有的飞翔在蓝天上,有的静浮于碧水之巅,有的站在大堤上,还有的仍不甘寂寞,继续与游人玩耍。这场景真是:人鸥相聚,人鸥相戏。人在笑,鸥在叫,欢乐的游人们与千万只红嘴鸥和睦相处,这就是春城特有的一道风景线,而红嘴鸥们也仿佛在感谢热情,好客而又善良的春城人民。

昆明人民的老朋友——红嘴鸥,希望你们在这里吃好,住好,用最强壮的身体飞回你们的老家繁衍后代,来年再带着你们的宝宝到昆明过冬。昆明永远是你们的第二故乡!


(指导老师:陈翠仙)

篇二:昆明红嘴鸥

(7分)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红嘴鸥被称为昆明的“荣誉市民”,已连续多年从西柏利亚飞抵昆明过冬,为昆明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小白鼠活动的区域一般只限于隐蔽处,一旦进入空旷的地方就会设法寻找隐身处,表现出特殊的“寻墙行为”。将小白鼠放入迷宫中,小白鼠经过多次“走错路”,终于找到出口,用大量小白鼠实验发现:有的小白鼠可以很快找到出口,而有的小白鼠却要经过多次失败后才能找到出口。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来说,红嘴鸥飞抵昆明过冬的迁徙行为和小白鼠的“寻墙”行为都属于(  )行为。
(2)实验表明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     )决定的。
资料二:动物在生命世界中上演着精彩的表演,使我们的星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他们的行踪几乎处处可见,使人的笔下也留下了它们的身影:“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唱黄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3)某同学将资料中的动物分为两组,甲组:蜜蜂、家蚕;乙组:白鹭、黄鹂、鱼、蛙、燕子,他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是否具有(    )。
(4)蜜蜂和家蚕的发育方式都属于(      )
(5)白鹭、黄鹂和燕子都属于鸟类,请列举出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答两点(2分)(                                                              )。
(6)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它属于(      )动物。

(1)先天性;
(2)遗传因素;
(3)脊柱;
(4)完全变态发育;
(5)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阻力;长骨中空,减轻身体重量;
(6)两栖.


篇三:昆明红嘴鸥

八上生物简答题
自从1985年11月初第一批红嘴鸥冒险进入昆明市以来,人欧相乐已成为昆明冬天特有的景致.有人说这是好事,人鸟相嬉,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人们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也有人说,鸥鸟聚集城市,粪便造成新的污染,而且鸟的数量越多,污染越严重,还是不要养护了.请问你怎样看待类似的问题呢?说说你的意见.

应当积极保护鸟类,因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不能因为粪便问题就拒绝红嘴鸥入城,至于粪便问题,给它们多些树林,粪便就会转化为肥料,化害为利.(貌似有小学一篇课文讲述一个老人与一群海鸥,加上会更好)

篇四:昆明红嘴鸥

作文:关注老人孤独的背影【昆明红嘴鸥】

春城,被一个孤独老工人佝偻的背影所感动
昆明市中心有一个美丽的人工湖———翠湖.过去20年的秋冬季节,人们总是会在湖边看到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佝偻着背用自己精心制作的食物喂养红嘴鸥.于是,寒冷的季节,碧波粼粼的湖水,白色的海鸥,孤独的老人,摇曳的柳条,构成了翠湖秋冬季节的独特景观.此情此景一直持续到来年春暖花开,直到那白色的候鸟归乡为止.
这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叫吴庆恒,是昆明化工厂的退休工人,这个厂子位于昆明西郊
,距翠湖有10多公里.老人据说终身未娶,毕业于西南联大,曾被打成“右派”,还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抓去坐牢.残酷的人生际遇使得老人不愿意与人亲近,对人保持着本能的惊惧.
1985年10月,来自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的红嘴鸥第一次来到昆明越冬.从此,这个朔方小精灵年年莅临昆明,给昆明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成为昆明着名的一景.吴庆恒老人渐渐感到它们的可爱,逐渐喜欢上了这些鸟儿.
每月只有308元退休金的老人,每天一早从昆明西郊的住地蹒跚走来,一直要到中午12点左右才能走到翠湖,然后从挎包里掏出自己头晚精心制作的鸥粮,把食物搁在湖边护栏上,在一旁高兴地端详着红嘴鸥进食.由于路远,老人必须下午3点前赶回家.认识老人的摄影师李志雄说,老人为了省钱喂鸥,甚至舍不得花5毛钱乘坐公交车.每月的那点工资还要省下一半给红嘴鸥买吃的.
老人每天徒步10多公里就是为了喂海鸥;自己只抽两三毛一盒的香烟,但看到红嘴鸥喜欢吃吉庆祥的饼干,买4.5元一斤的饼干,老人毅然出手.老人还买鸡蛋,在家和面,为海鸥做好吃的.每天10多公里,老人几乎是风雨无阻,定期和海鸥约会,为它们带来食物.
每年在寒冷的季节来昆明“度假”的红嘴鸥似乎是老人唯一的精神寄托,与红嘴鸥交流似乎也是孤独老人唯一的快乐.
终于有好几天,一直关注老人的摄影师发现老人一连几天没有来喂鸥了,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李志雄,他约上几个在媒体工作的朋友赶到老人的家去看望老人,但还是晚了———老人已于头天晚上辞世.
李志雄关注老人已经整整10年.
吴庆恒老人爱鸥护鸥的事迹及佝偻着身躯喂养红嘴鸥,亲近红嘴鸥的照片在李志雄等人的努力下被放大,这位老人的形象渐渐成为最具震撼力的城市名片.
2005年10月,为纪念红嘴鸥莅临昆明20周年,一个名叫杨帆的21岁昆明女孩投书昆明颇有影响力的媒体《都市时报》,建议为吴庆恒老人塑像,以资纪念.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热烈回应.
“吴庆恒的故事感动了所有昆明人,为老人塑像,是昆明人的共同意愿.海鸥老人雕像的落成也是对昆明与红嘴鸥二十年不解之缘的纪念.”《都市时报》总编辑赵健吾说.赵建吾在《都市时报》带头捐款为老人塑像.
《都市时报》、翠湖公园和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带头倡议并出资为老人塑像.一时间,一些知名企业来了,小学生带着压岁钱来了,许多普通市民也纷纷解囊相助.没多久,为老人塑一座青铜雕像的资金就筹集到位了.
云南艺术学院的老师根据李志雄等人为老人留下的照片素材,创作出了老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感人塑像,云南大学中文系着名教授张文勋先生为塑像撰写了文言碑记.
2005年年底,这尊青铜塑像完工,被安放在老人生前踯躅喂鸥的翠湖公园.2006年1月18日10时30分,老人的塑像正式落成揭幕,于是,云南诞生了第一座普通市民为纪念普通市民创作的雕像.

篇五:昆明红嘴鸥

翠湖与红嘴鸥 作文

【昆明红嘴鸥】

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昆明游玩。昆明的好去处可真多!如:聚集了世界各地风景名胜的世博园;风景秀丽,草木葱茏的以一座铜殿命名的金殿;有着着名长联的大观园;还有俗称“睡美人”的西山……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翠湖公园和红觜鸥。

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的罗峰山下,这里碧波荡漾,轻舟浮荡,长堤垂柳,水面生莲,亭阁楼榭,玲珑秀丽。俨然一派钱塘西湖景观。应该说过去翠湖是以“翠堤春晓”而闻名四方,被人们称之为“镶嵌在昆明城里的一颗绿宝石”。那么现今的它,又以每年冬季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成千上万只红啄的海鸥与昆明市民和谐性相处作为其一道独特的景观!

记得那天,一走近翠湖,就看见成千上万只红嘴鸥,有的飞翔于蓝天,有的轻浮于碧水,有的栖息于亭台楼阁,最有趣的是当游客将食物抛向空中的时候,它们总是能又快又准的衔住食物。看得我和妈妈也忍不住加入了抛食的行列,我们把买来的面包掰碎,然后抛向空中。红嘴鸥们振翅飞起,在空中准确无误地衔住选中的目标。我学着一些胆大的游客,把一小块面包放在手中央,刚把手举过头顶,一只红嘴鸥便向我俯冲过来,叼走了食物,并不弄痛我。这简直是在向我们展示它完美无缺的飞行技巧。

这一天我玩的非常尽兴。在回来的路上我心里一直有两个谜团:一是为什么红嘴鸥与人那么亲近?它们可都是野生的呀!二是为什么昆明以前没有红嘴鸥,而现在有了呢?回到家后,我通过上网查阅,了解到改革开放之后,昆明市政府和各级部门加强了对昆明各地区的环境治理和水利工程改造,昆明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使红嘴鸥选择了这里。当红嘴鸥到来时市民们自觉的爱鸟行动更使红嘴鸥把这儿当作了其最理想的越冬之所。据说昆明市政府还曾经为了不惊扰红嘴鸥过冬规定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火,今年还为其准备了30吨的食物过冬。正是得利于这些护鸟的规定和行动,我们才能看到人和鸟和谐相处的景象。

我想昆明和昆明的市民们与红嘴鸥和谐相处的事例,为我们其他城市做了很好的表率。真希望今后能在更多的城市看到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篇六:昆明红嘴鸥

老人与海鸥之间还有什么故事(不要课文上那段)【昆明红嘴鸥】

文学作品《老人与海鸥》来源于真实故事:一位老人吴庆恒,为了海鸥,每天徒步十多公里到昆明的翠湖,去给他心爱的海鸥送吃的.老人和海鸥成了朋友,也成了翠湖的一道风景.后来老人去了,好心的人们为老人做了一尊雕像,安放在翠湖边,好让老人永远望着他的海鸥.该作品作为范文选入教科书
海鸥:海鸥是人类最熟悉的海鸟,有5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在北半球繁殖.它对各种环境都有非凡的适应能力,根据海鸥羽毛、体形,一般把它分为两个种类.一种是黑头或是有头兜的鸥,体形较小,夏季头部颜色会有变化;一种是头部与身体颜色均呈白灰色的鸥,重90克至2 000克.“海鸥老人”塑像铭刻人鸥深情 新华网昆明2006年1月18日专电“海鸥老人”吴庆恒的雕像在昆明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他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独脚”,有“老沙”.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红嘴鸥.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认为他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及爱鸥护鸥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市民学习.在一位热心市民的倡议下,昆明《都市时报》社、翠湖公园、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带头为海鸥老人塑像捐款,并出资为海鸥老人塑像

篇七:昆明红嘴鸥

昆明:海鸥老人塑像铭刻人鸥深情

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日前在昆明翠湖公园落成.他是一个普通的老者,人们都叫他“海鸥老人”.10年前,他的故事感动了昆明.10年后,人们为他塑了一尊像,让这座城市从此记取了他平和而卑微的笑容.
这是昆明市第一座由市民捐钱为一个普通人塑的雕像----一个曾被历史压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雕像.
他叫吴庆恒,昆明市的一名普通退休工人.他一生历经磨难.1985年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开始飞临昆明,一辈子孑然一身的吴庆恒好像见到了自己的儿女,他说,海鸥一来,我就知道,我的福气来了,昆明人的福气来了.从此,有红嘴鸥的日子,吴庆恒心满意足.
尽管每月的退休工资只有308元,但吴庆恒总要拿出一半钱来买饼干、面粉合着鸡蛋喂海鸥,而他自己一天只吃两个馒头一碗饭就点咸菜;他穿自己缝制的粗糙布衣、抽3角钱一包的香烟;他从不舍得坐5角钱一趟的公车,他每天走3个多小时从城郊的家到市中心的翠湖公园去喂鸥;他背上那个破破烂烂的布包里,装着他沿途捡的、带回家当燃料的煤渣和树枝,还有一瓶用旧饮料瓶装着的茶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鸥认识了这个脊背佝偻的老人,只要老人一来,它们就会围绕着他久久不散.
一些人也开始注意到这位老人.摄影家李志雄是其中之一.他拍老人,并和老人成了朋友.他答应给老人一组照片并带他到滇池去看海鸥的夜间栖息地.可是,这两个简单的承诺却没能实现.一天,李志雄发现老人几天没来喂海鸥,他立即和朋友驱车去看老人.当他们终于找到老人的家时,却被告知老人已于头天去世.在老人那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的穷酸屋子里,李志雄伤感地看见一张散落在地上的海鸥照片,那是老人花3元钱请人拍的.
几天后,李志雄和朋友们在老人常喂海鸥的地方发布了讣告,并摆上了一张老人生前喂鸥的照片.这时,无数海鸥飞了过来,它们围着老人的遗像盘旋数周后,竟在照片的前后,纷纷落地整齐地肃立成两行,为老人守灵数十分钟.
这一年,经媒体报道,“海鸥老人”的故事在昆明家喻户晓.
2005年,红嘴鸥莅临昆明20年.这一年,昆明以红嘴鸥越冬种群之多、保护与研究之卓有成效,“海鸥名片”社会影响之大、人鸥和谐持续时间之长而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红嘴鸥之乡”.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海鸥老人”再次被人们想起,一个21岁的女孩提议为这位老人塑一尊像,经当地媒体倡议,立即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短时间内便收到捐款数万元.
2005年底,这座青铜雕塑完成了.文艺理论家、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文勋为雕塑题写了碑文.
“海鸥老人是普通人的英雄.”诗人于坚说,过去的历史把很多人压碎了,但仍有一些人不管命运多悲惨也没有摧毁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普通人身上发生了作用.“市民心中有杆秤.很多时候,普通人并不轻易诉说他们对生活和历史的态度,但是,海鸥老人的行动、市民们自发捐款塑像的行动,却都是普通的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一种表达.”于坚说.

篇八:昆明红嘴鸥

小学六年级的21可《老人与海鸥》的“老人”是谁?
人教版的

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昆明市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昆明市民称他为“海鸥老人”.
他和海鸥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新华网昆明2006年1月18日专电“海鸥老人”吴庆恒的雕像在昆明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他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独脚”,有“老沙”.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红嘴鸥.
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认为他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及爱鸥护鸥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市民学习.

篇九:昆明红嘴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老人与海鸥之间还会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昆明红嘴鸥】

海鸥 海鸥是人类最熟悉的海鸟,有5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在北半球繁殖.它对各种环境都有非凡的适应能力,根据海鸥羽毛、体形,一般把它分为两种子群.一种是黑头或是有头兜的鸥,体形较小,夏季头部颜色会有变化;一种是头部与身体颜色均呈白灰色的鸥,重90克至2 000克.
“海鸥老人”塑像铭刻人鸥深情 新华网昆明2006年1月18日专电“海鸥老人”吴庆恒的雕像在昆明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他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独脚”,有“老沙”.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红嘴鸥.
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认为他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及爱鸥护鸥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市民学习.
在一位热心市民的倡议下,昆明《都市时报》社、翠湖公园、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带头为海鸥老人塑像捐款,并出资为海鸥老人塑像.

篇十:昆明红嘴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老人与海鸥中的老人简介

海鸥老人”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他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独脚”,有“老沙”.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红嘴鸥.
  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认为他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及爱鸥护鸥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市民学习.在一位热心市民的倡议下,昆明《都市时报》社、翠湖公园、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带头为海鸥老人塑像捐款,并出资为海鸥老人塑像.

推荐访问:小白兔作文500 小白兔作文500
最新文章

上一篇:关于肺结核(共10篇)

下一篇:因为梦想我爱上读书(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