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学习 > 英语知识 > 正文

地心游记(共10篇)

来源:英语知识   2018-11-19

篇一:地心游记

关于《地心游记》
说3条以上儒勒.凡尔纳着作《地心游记》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科学道理.

《地心游记》在开始描写李登布洛克教授所做的准备,比如登上高塔克服眩晕,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这部小说中,儒尔·凡尔纳不仅向人们讲述了一个科幻故事,而且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明了他在一个贯穿整个十九世纪的重大科学争论中所持的立场.众所周知,当时的生物学界在对于世界的看法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生物不变论,另一种是生物进化论.前者鼓吹地球上的生物从被创造的那一天起就是一成不变的;后者则认为所有生物都会在进化过程中发生演变.(事实证明这是错的,凡尔纳有他的局限.但这一点在当时仍是可贵的)
这部小说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是整部小说得以发展的前提.

篇二:地心游记

为地心游记写书评,100字左右

我们一直生活在地球表面,对它的内核了解多少?地心游记,带你探寻我们地球家园不为人知的深层.
此书语言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写到高温,便让人真切感受到那炽热;写到奇观,便让人浅尝面对另一番绚烂景触的好奇与惊异;写到食人植物,便能让人毛骨悚然.
更出色的一点是,书中不仅讲述了一次奇妙的探险,更使整个故事在寻找出口的大前提下展开,生与死的游离感让整个故事更显紧张,节奏感更强.
美妙的旅行与生命的搏击得到完美统一,使全书呈现“戴着镣铐跳舞”的诗意

篇三: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怎么写?
是读后感……

这篇怎样?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南特的一个律师家庭,他自幼喜欢旅游和航海,酷爱科学和幻想.他一生写了上百篇科幻小说,作品被译成五十四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他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地心游记》是儒尔•凡尔纳的又一本科幻小说.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大多是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无法完成的探险旅行为主题,有的在时间轴线上展开,穿越了过去、现在和将来;有的在空间轴线上展开,涵盖了天上地下、地球内外;更多的则是二者兼而有之.
《地心游记》同样也有上述的特点.《地心游记》的主要内容是:1863 年5 月的某一天,里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发现一张羊皮纸,他从这张羊皮纸上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启示:前人阿思•萨克奴姗曾到地心旅行.为了证实火山口可以通向地球的中心,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带着他的侄子和美丽的女导游踏上了这条神秘而又充满危险的旅程.顺着矿场的轨道疾驰而下,通向地心的入口,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而又陌生的图画,神奇的鸟,巨大的植物,这正是了世人永远不会相信的事实,地球的中心拥有一个好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旅程永远少不了惊险.海中凶猛的食人鱼,巨大的像恐龙一样的生物,当然还有在今天已经成为化石的真正的恐龙.这一切仿佛将我带进一个活动的博物馆.最后,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逃出了地心,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了地面,结束了这段旅程.
本书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幻小说,但它的诞生是和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分不开的.一方面,欧洲殖民者出于建立各自殖民地帝国的目的,掀起了一股探险狂热,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相继征服了尼罗河的源头、撒哈拉沙漠、非洲大陆、南北两极,地球上人迹未至之处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特别是考古学和地质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地心游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通过阅读我将文章大致分成了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儒尔•凡尔纳夸张地渲染了冰岛的贫穷、落后和凄凉,故意把探险的准备工作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使我不由自主地对主人公们的命运产生担心.第二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叙述了地心探险的全过程,作者以紧张,快速的手法写了主人公们的艰险经历和种种奇观.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的阴沉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人公们在经历了地狱般的旅程之后,突然回到了阳光明媚、泉水清澈、鲜果丰美的天堂.整篇小说就像凡尔纳以后的所有作品一样,不仅文笔流畅、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有着浪漫而合乎科学的非凡想象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幻想世界.
我在读这篇小说时,就好象亲自经历了一次探索地心的冒险,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而为他们的勇敢和互帮互谅的精神而折服.在跟随这本书历险的同时,我知道了许多有关地层结构及考古学的知识.但我认为,地心没有另一个世界,只有岩浆和炽热的地核,因为地心的温度让人无法忍受,所以动植物不可以生存.科学的真理总是从幻想开始,展开想象的翅膀,坚定自己的信念,将智慧与勇气结合起来,任何人都可以成功.
这本书语言幽默,情节扣人心弦.我认为最惊心动魄的是第三十五章.本章讲述向导汉斯、阿克赛尔和李登布洛克教授在离地心不远的地下河遇到了风暴,大风把他们的小船吹得差点沉下河.后来,一个火球袭击了他们,这个带电的火球落下后,将木筏上所有的铁器都磁化了.书中写道:“仪器和武器颤动着、碰击着,发出尖利的声音.我的鞋钉和一块嵌入木头的铁板牢牢地吸在一起.难怪我无法收回我的脚.”
“半白半蓝的火球如同一刻直径10英寸的巨大炸弹,慢慢的移动着,在风暴的抽打下急速旋转.它朝我们来了,它爬上木筏的骨架,然后跳到食品包上,然后又轻轻飘下,一个反弹,掠过火药箱.多么恐怖!我们都要被炸上天了.”
凡尔纳是一位敢于坚持科学真理的勇士,更是一位善于刻画人物的文学大师.

篇四:地心游记

进入地心我们会看到什么
有关《地心游记》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今天探测器可以遨游太阳系外层空间,但对人类脚下的地球内部却鞭长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不过12公里,连地壳都没有穿透.科学家只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来揭示地球内部的奥秘.地震波在相同深度内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反映地球内部的物质成分或状态的不同,这是科学家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一种手段.
地球内部有两个波速变化明显的界面.第一个界面深度不太一致,在大陆区较深,最深可达60km;在大洋区较浅,最浅不足5km.这个界面称“莫霍面”.第二个界面深度约在2900km,称“古登堡面”.这两个界面把地球内部分为三大圈,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1 地壳
地壳由固体岩石组成,厚度变化很大.大洋地壳较薄,平均为6km,最厚约8km,最薄处不足5km;大陆地壳较厚,平均35km,最厚可达70km.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为6km,只有地球半径的1/400.地壳可以进一步分为上下两层.
2 地幔
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2800多千米,平均密度为4.9g/cm3,占地球总体积的83.4%,约占总质量的2/3.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以1000km激增带为界面,地幔分为上下两层.
3 地核
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分界,厚度3473km,占地球总体积的16.3%,约占总质量的1/3.根据地震波速的变化,以4640km和5155km两个次一级界面分界,可以分为外核,过渡层和内核.
地球的内部结构
--------------------------------------------------------------------------------
地球内部状况,我们无法直接观察.但人类可以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介质传播过程中的规律进行推测和分析.
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由外向里分别为地幔和地核.他们的分层结构就象鸡蛋的蛋壳、蛋清和蛋黄.地核又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体熔融状态,主要由铁、镍及一些轻元素组成,它们可以流动(对流),这层液态外核为内核的旋转提供了条件.内核
呈固态,成分以铁为主,内部压力极大,温度极高.
地壳的平均厚度30-40公里
地幔的厚度约2900公里
地核的半径约3400公里【地心游记】

篇五: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

地心游记
  此篇为儒尔·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地心游记》讲述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 《地心游记》书籍封面地心旅行,里登布罗克教授决心也作同样的旅行.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到冰岛请一位向导,他们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经历迷路、缺水、史前生物等种种险情,也得到了地下海、史前人骨骸等惊世的发现,经过三个月的旅行,最后回到了地面.

篇六: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的观后感

曾经幻想过,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而当我看了地心游记之后,我不禁对科学更感兴趣了,同时被电影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
为了证实火山口可以通向地球的中心,科学家带着他的侄子和美丽的女导游踏上了这条神秘而又充满危险的旅程.顺着矿场的轨道疾驰而下,通向地心的入口,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而又陌生的图画,神奇的鸟,巨大的植物,这正是了世人永远不会相信的事实,地球的中心拥有一个好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旅程永远少不了惊险.海中凶猛的食人鱼,巨大的像恐龙一样的生物,当然还有在今天已经成为化石的真正的恐龙.这一切仿佛将我带进一个活动的博物馆.最后,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逃出了地心,结束了这段旅程.
科学的真理总是从幻想开始,展开想象的翅膀,坚定自己的信念,将智慧与勇气结合起来,任何人都可以成功.

篇七: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的告诉我们的道理

从一本小说到拍成电影其中告诉我们道理我想:往深入探索会发现生命形式物质形态是多样的,像有些被判定精神病的天才小物理家一样他们说的量子虫或者就存在于如此极端的空间内,它们的存在可能就是用量子眼吞噬能量或者是负向能量或者说不允许再发展下去的错误能量!

篇八: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告诉了我们什么科普知识

其实科普涉及的比较少,主要是科幻,作者完全是根据一些地理现象和地质知识对地下世界的一个虚构,如果硬说有些知识的话,主要是一些野外探险,以及地质方面,地理结构,岩石构造等的知识.

篇九: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 中的好词好句

曾经幻想过,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而当我看了地心游记之后,我不禁对科学更感兴趣了,同时被电影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
为了证实火山口可以通向地球的中心,科学家带着他的侄子和美丽的女导游踏上了这条神秘而又充满危险的旅程。顺着矿场的轨道疾驰而下,通向地心的入口,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而又陌生的图画,神奇的鸟,巨大的植物,这正是了世人永远不会相信的事实,地球的中心拥有一个好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旅程永远少不了惊险。海中凶猛的食人鱼,巨大的像恐龙一样的生物,当然还有在今天已经成为化石的真正的恐龙。这一切仿佛将我带进一个活动的博物馆。最后,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逃出了地心,结束了这段旅程。
科学的真理总是从幻想开始,展开想象的翅膀,坚定自己的信念,将智慧与勇气结合起来,任何人都可以成功。

篇十: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有感之一 作文

《地心游记》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学小说,凡尔纳不愧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他通过非凡的想象力,描写出一个集科学性和文学性为一体的别有洞天的地心世界:地层深处波涛汹涌的大海、巨大的蘑菇林、惊心动魄的海怪搏斗场面、远古巨人放牧凶猛的乳齿象的场景、摄人心魄的岩浆奔腾景象,异常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我随着凡尔纳饱览地下的种种雄伟奇观,我眼前不时地呈现出一幅幅生动逼真、扣人心弦的画面……他的文笔太奇妙了!让我觉得地心世界仿佛真的存在一样,诱使我也想去亲自探个究竟。

其实,凡稍有地球构造知识的人都知道地心里是不可能存在那个奇妙世界的,更不可能有生物存在。且不说其它因素,单是高温和高压,就无法使生物生存。然而,作者凡尔纳却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个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他将科学和探险完美地结合起来,融进了大量的科学知识。读他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了解到不少科学常识,树立一种临危不惧、百折不挠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操。

放下这本书以后,我陷入了另一种沉思。回眸国内的科幻作品,古代的作品多是神仙鬼怪,近代的作品只会玩穿越,而且一穿越就是几百年前的封建王朝。而国外的科幻作品多是探险类的或对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对比之下,我们难道不该思考点什么吗?传统的教育观封杀了我们的想象力,以至于我们只能从流逝的历史中寻找某些怀旧的记忆,而不是大胆地去用科学的思维幻想未来。所以,我想大胆地呼吁:还原孩子爱幻想的天性,还原孩子的创造性天赋!

推荐访问:小白兔作文500 小白兔作文500
最新文章

上一篇:歌颂老师的散文(共10篇)

下一篇:心理学英语(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