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知识 > 读后感 > 正文

悲剧的诞生(共10篇)

来源:读后感   2018-12-18

篇一:悲剧的诞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借希腊神话中日神、酒神之口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就算人生是场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出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篇二: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里,日神与酒神的典故是什么?
在悲剧的诞生这本书前面提到的“日神与酒神这些名称,是我们从希腊人的那里借来的,希腊人不是.”里面,日神与酒神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

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祭祀《酒神颂》,在祭祀中合唱队会表演歌舞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希腊神话里中他是宙斯(Zeus)与少女西蜜丽(Semele)之子,被杀后首遭肢解,继而复活,成为酒与丰腴之神.因此他象征了生命的循环,像新生、茁长、衰坏、死亡与再生;或者涉及季节的更替如春去夏来,秋尽冬至.作为酒与丰腴之神,他亦代表着世上许多非理念的力量.

篇三:悲剧的诞生

“摩耶之幕”和“太一”
在尼采《悲剧的诞生》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一个词,摩耶之幕.例如在第一节结尾部分:“好像摩耶之幕已被撕破,只有碎片在神秘的太一面前四处飘零.”请问“摩耶之幕”一词来源何处?有什么典故?在此书中,“摩耶之幕”象征着什么?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酒神与日神之间的对立?还是“我们生活与存在于其中的这个徒具外表的现实”?另,“太一”一词也曾多次提到.我看的译本是译为“太一”的,不知其他版本的翻译是什么.“太一”一词的德文原词是das Ur-Eine,注解说包含“原始之一”之意,和中国哲学术语“太一”意思相近,也就是老子哲学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为了保留原文意思,又和中国哲学概念相通,故译为“太一”.请问das Ur-Eine一词的德文原意,

经过深入学习,决定自己作答,肥水不流外人田,同时也方便存档.有些译本也把【摩耶之幕】译作【摩耶的面纱】.【摩耶】一词来源于印度宗教文化,当然,在印度哲学和美学中也被广泛使用,意为【幻】.它的原词是【Mayā】,最早出现在印度最古老的典籍《梨俱吠陀》中,是吠陀诗人和哲学家从对宇宙万象的直观中得到的一个认识论上的共识.它最初是印度教的一个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印度其他宗教如佛教也吸收了这一观念的某些内涵.印度宗教和哲学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包的巨大实体——【梵】,又称为【大我】,与尼采所提到的【太一】意思相近.梵是永恒的实在,不随时间空间而改变.世间的一切都是梵的显现.人生的最大目的就是要通过刻苦修行,获得自我的解脱,达到与梵合一,即所谓【梵我合一】,又称为【梵我一如】.达到与梵合一之后,人就能脱离轮回之苦,获得永生.因此,【摩耶】是印度宗教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梵】在世间显现的一切就是【幻】,即【摩耶】,人必须要破除【幻】才能找到【梵】.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尼采说的【撕破摩耶之幕】,才能看到个体化的真相,也就是要看透生活的表象.但事实上,在印度宗教哲学中,【摩耶】和【梵】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摩耶】虽然翻译成【幻】,但并不是幻觉,也不是幻想,同样不是幻象,它本身是【梵】的显现,因而也是梵的一种,因此也就具有实在性.摩耶是必须经历的,它对人们证悟【梵】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和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用【摩耶】来喻指日神式的【外观】是不同的.【das Ur-Eine】das在德文中用以表述名词的性,且是中性.阳性的词用der,阴性的词用die.就像这样,das、der、die从表面上,可以理解为英语中the的用法.ur意为【最初的、原始的】,也包含【第一】的意思,Eine则是指【一个】(a,或者one),【原始之一】,遂通译为【太一】.在中国道家哲学中,【太一】是世界的物质本源,是天地、阴阳、万物的本始.在老子哲学中,【太一】就是【道】,是【无极】,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此后才有阴阳五行,有三才四象,有七星八卦.在这一点上,伟大的头脑总是不谋而合.【悲剧的诞生】

篇四:悲剧的诞生

请简略的说说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是怎么解释的日神的幻想和酒神的癫狂这两中状态的辩证关系的?如题
就是在尼采的思想中,悲剧到底是怎么诞生的?

古希腊的悲剧起源于春季当中的酒神颂歌;而喜剧起源于秋季人们举行的狂欢歌舞.尼采认为古希腊人有两种精神,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阿波罗代表梦境艺术,代表着造型艺术的静态;酒神代表着迷醉状态,代表着音乐艺术的振奋.两种艺术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融合,最终产生了古希腊悲剧.

篇五: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含义

1.[tragedy;tragic]
2.描写主角与占优势的力量(如命运、环境,社会)之间冲突的发展,最后达到悲惨的或灾祸性的结局
3.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
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民族的悲剧.——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1.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是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如《窦娥冤》、《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2.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
田汉《咖啡店的一夜》:“我家里也有过几次变故,但都不算我自己演出来的悲剧.”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过去打仗也好,现在搞工业也好,我都不喜欢站在旁边打边鼓,而喜欢当主角,不管我将演的是喜剧还是悲剧”
网络引申意
目前网络上流行“悲剧”一词,一般表不如意,不顺心或者失败,戏谑的味道比较强.最早出处《易中天品三国》,但无疑是经过百度WOW贴吧而风靡起来.在使用的时候一般可有形容词或名词的双重词义,用作形容词的时候比如“楼主你悲剧了”,用作名词的时候比如“坐看悲剧的诞生”.在网络中,也常用谐音“杯具”一词来代替“悲剧”,类推还有表“喜剧”的“洗具”.

篇六:悲剧的诞生

钱艳艳.浅谈酒神精神与悲剧的诞生,2007.(8).[J]

这是表示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中的一部分
[J]表示引用的参考文献属于期刊杂志类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之一,期刊杂志的):
作者.论文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篇七:悲剧的诞生

尼采尼采把自己比作太阳的是哪写的
我知道是悲剧的诞生,我想知道是哪段

尼采把自己比作太阳的是哪写的
----------------------------
出处为:《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尼采确实曾白纸黑字地写下"我是光"(人们可以理解为阳光,尤其在过去,提到光的时候多数和阳光不可分割; 也使人容易联想到太阳---太阳是人类/万物最主要的光源; 在着作中它正于夜相对).这种[光就是我]的表述,无论是谁读起来,恐怕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吧.
大约在鲁迅的年代,人们读到的是,尼采的思想"我是太阳".这也不过是人们对尼采哲学的引申涵义理解的一种体现.然而原文中的词狭义的含义只解释作:光,或者阳光
请参见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第三卷 作者:尼采
夜已到来:现在喷泉之声音响得愈高了.而我的灵魂也是一个喷泉.
(略)
我是光:唉,我真希望我是夜呢!我被光围绕着,这正是我的孤独啊!
(略)
但是,我生活在自己的光里,我吸回从我爆烈出来的火焰.
(略)
啊,给与者之不幸啊!我的太阳之偏食啊!希求渴望之渴望啊!满足中极度的饥饿啊!
(略)
许多太阳在空间绕行着:它们的光向一切黑暗之物说话.——但是对于我,它们却沉默着.
啊,这是光对于其他发光的一切之恨恶:它毫无怜悯地继续着它的前进.
每一个太阳对于其他发光的一切,都是由衷地不公平;对于其他太阳是冷酷:——它如此地继续着它的前进.
太阳们循着它们的轨道大风暴似地飞进:那是它们的旅行.它们遵从着它们的不可阻挠的意志:那是它们的冷酷.
啊,只有你们,黑暗的夜间之物啊,从光取得了你们的温热!啊,只有你们,在光之胸前吸饮安慰的乳汁!
(略)
夜已到来:唉,为什么我不得不是光呢!而渴求着黑暗呢!而孤独呢!
(略)
夜已到来:现在爱人之歌醒了.而我的灵魂也是一首爱人之歌.——
查拉斯图拉如是歌唱.
》这里只是选录,如阅读全文
* 注释:查拉斯图拉 Zarathustra 是尼采书中的 诗人先知

篇八:悲剧的诞生

摆事实讲道理【悲剧的诞生】

庄子在《应帝王》里描写了一个“浑沌之死”的故事: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还有他的《大宗师》、《知北游》、《庚桑楚》、《逍遥游》等都有生死哲学的有关描述.
孙子的《孙子兵法》中说: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柏拉图在其《蒂迈乌斯篇》对话中就说:“自然死亡并无疼痛,随之而来的满足多于痛苦.”
尼采,《悲剧的诞生卷》 、《悲剧的诞生》 、《论道德的谱系》、《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
佛家言论《金刚经》等经中也死生论.

篇九:悲剧的诞生

周国平一共出了几本书?

总计88本
1986 着 《苏联当代哲学》(合着) 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上海人民出版社
《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 三联书店
《尼采诗集》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 着 《诗人哲学家》(主编和合着)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偶像的黄昏》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 着 《人与永恒》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着 《尼采与形而上学》 湖南教育出版社
译:《谢林传》(合译) 商务印书馆
1991 着 《忧伤的情欲》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2 着 《人与永恒》(增补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个人生》 四川大学出版社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赏》 四川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台湾林郁工作室
《只有一个人生》 台湾林郁工作室
1993 译 《理性边缘的哲学——尼采论哲学之源》 香港商务印书馆
1994 着 《今天我活着》 安徽文艺出版社
译:《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着 《迷者的悟》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着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广东教育出版社
《爱与孤独》 天津人民出版社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联合编着) 三联书店
《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 东方出版社
《周国平文集》(1—5卷) 陕西人民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上海人民出版社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湖南文艺出版社
《对世界的认识》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偶像的黄昏》 光明日报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 华龄出版社
1997 年 《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周国平卷》 四川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上,下)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精神的故乡》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精神的故乡》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9 年 《周国平哲理美文》 广东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
《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散文二集》 东方出版社
《人生圆桌》(主编和合着)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周国平小语》 广东人民出版社
《人生哲思语编》,现更名为《人生哲思录》 上海辞书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插图珍藏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与永恒》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人生圆桌》(主编和合着)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悲剧的诞生》 台湾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 年 《安静的位置——周国平散文生命感悟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爱与孤独——周国平散文情感体验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朝圣的心路——周国平散文灵魂守望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经典的理由——周国平散文读书趣味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另一种存在——周国平散文写作情怀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用之学——周国平散文哲学家园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街头的自语——周国平散文人间随笔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由风格》(与崔健合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享受生命》 浙江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文集》第6卷 陕西人民出版社
译:《悲剧的诞生》(插图珍藏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 海南出版社
《安静》 北岳文艺出版社
《灵魂只能独行》 海南出版社
《爱情不风流》 海南出版社
《智性时光》 海南出版社
《风中的纸屑》 海南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台湾上游出版社
译:《疯狂的意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守望的距离》(修订本) 北岳文艺出版社
《妞妞》(日译本) 日本PHP出版社
2004 年 《各自的朝圣路》 北岳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自选集》 海南出版社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 长江文艺出版社
《我的心灵自传》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修订本)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5 年 《周国平作品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
《灯灯亮了——我的女儿妞妞》 台湾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周国平哲理美文》 吉林文史出版社
《人生哲思录》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年 《人与永恒》珍藏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 《闲情的分量》
2009年 《最合宜的位置》 作家出版社
《周国平论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永恒之女性》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 《宝贝,宝贝》 凤凰出版集团
《生命的品质》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年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人生哲思录》修订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3月
《把心安顿好》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
《爱的五重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人间学术》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花非花——周国平对话王小慧》 作家出版社2011年1月

篇十:悲剧的诞生

生与死的文章
我需要一篇以"生与死"为话题的文章,800个字,不要高一语文绿色通道第177页的那篇"生死之间",.

死: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自己之死,想必是重不了泰山的,可和鸿毛相比,却也怕还沉点?(实事求是,我可没误人子弟过.)但若真死了,还去计较什么重与轻呢?
世间万物,生死轮回,数人最苦,所以哭着不愿来到人间.花草树木,能从容面对秋风横扫;飞禽走兽,能无惧生命的短暂;可人,有几多能看透生死呢?
留恋红尘者,想长生不老;有新仇旧恨者,想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情所伤者,想不再见到这个世界;为生活所累者,想早日脱离苦海.可生死天注定,岂能如人愿!
唉!真是生也难,死也难,左右都难.既如此,随他去吧!
无惧死,又何惧生呢?
只要今天我们还活着,就好好珍惜这一天吧!

生和死是一对矛盾,如果承认死是没有理由的,那么就应该承认生同样是没有理由的.从哲学上来说,既然人生前和死后都只表现为物质的存在形式,那么生和死又有什么区别呢?生和死除了物质上的形式转换以外,再没有其他更高的意义.所以从哲学上来说,人根本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从美学上来看,生是痛苦的,人一生下来就坠入了痛苦的网中.婴儿初来人世时那一声啼哭宣告了它与这个世界的不和谐,于是它用反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那么一点小东西,却能发出那么响亮的声音,足见它的反抗是多么强烈.人一生下来就对这个世界有意见,然而对于一个婴儿来说,除了用啼哭表达自己的不满以外,它还能做什么呢?生是痛苦的,在艺术家和哲学家看来,死是美的,正如夜色是美的一样.综上所述,哲学和美学共同证明了一个命题:死优于生,生不如死.

米开朗基罗认为: “生下来就死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米达斯国王在树林里久久地寻猎酒神的伴护西勒诺斯,却没有找到.当他终于落到国王手中时,国王问道:“对人来说,什么是最好和最妙的东西?”这精灵木然呆立,一声不吭.直到最后在国王逼迫下,他突然发出刺耳的笑声,他说:“可怜的浮生啊,无常与苦难之子,你为什么要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永远也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不过对于你还有次好的东西——立即就死!”
自从人类的始祖犯了原罪被逐出伊甸园以后以后,从事痛苦大派送,便成为上帝永恒的职业.受命运摆布的人们付出一定的代价以后,便身不由己的拿着自己的篮子,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收获一份痛苦.因此,人生的过程即是受累的和痛苦的过程.

人生是痛苦的.
蒙那丽莎的微笑是一种飘忽不定的隐晦的微笑,我们无法断定她笑的原因和目的,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确定无疑的说,她绝不是因为幸福而笑.就作者创作的意图来说他想创作一件体现人类幸福和快乐的作品,结果却把它创作的不伦不类,似是而非.
人类的聪明不可限量,但却无法描述幸福和快乐,当人们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只能够说: “我幸福极了!”如此而已.一般作家如此,天才作家也不例外.但丁描述地狱得心应手,而描写天堂,他的智慧却受到了限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对受苦和受罪有深切的体会,而且还有很多间接体验,而对幸福,人却了解很少,在前人的着作着述中,对痛苦的描写远比对幸福的描写多得多,悲剧作品得数量远多于喜剧作品得数量,而大多数喜剧作品,更多的部分仍是悲剧,一旦转为喜剧时,作品也就该收尾了.
幸福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顶点,就象爬山一样,爬到顶了,也就该下来了.

人生是一场梦.
快乐的人生是一场美梦.在某一个美好的晚上,我们做一个好梦时,由于受到惊扰或其他原因,梦被打断了,于是我们对自己说:我要把它做下去.快乐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生的过程也就是梦的过程,当梦做完的时候,我们就再也没有醒来的必要了,因为所有的戏都完了,接下去便是那没有梦的睡眠:死.
痛苦的人生是终生都在做的一个噩梦,与快乐的人生不同的是,快乐的人生是从天堂到天堂,痛苦的人生则是从地狱到天堂.
积极的人生是受到调节的梦的人生.人用生命意志的力量对梦进行调节,这些调节有成功,也有失败,而且失败的次数远多于成功的次数.消极的人生是不受调节的梦的人生,即人对生命放任自流,顺其自然,梦到哪里算哪里.

叔本华认为:“人生是一场迷误”.
“从健康和生命的享乐两方面来看,生命之始与终之间的道路常呈下坡之势.欢乐的儿童期,多彩多姿的青春期,困难重重的壮年期,虚弱堪怜的老年期,最后一段是疾病的折磨和临终的苦闷,很明显的是一条斜坡,每况愈下.这样看来,生存本身便已是一个先错,接着是一错再错”.

人生只是一种偶然.
人是偶然的存在物,如果在那一个美丽的晚上,我们的父母千点其他的事,我们就不会降生;这样推上去,如果我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不在那一个特定的晚上结合,我们的父母又不会降生,这样层层上推,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一世世相递的链条上,如果有一个结出了毛病,我们就无法成为存在.如此看来,我们实在是幸运的,而我们又实在是偶然的存在物.
与生的偶然相比,死则是一种必然,人迟早要死.人从一生下来后就面临着死的威胁.

佛家弟子常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其目的无非是劝人们修行灭欲,脱离人世之苦.而在他们看来,脱离人生之苦的唯一办法是出家.然而出家就能摆脱痛苦吗?显然不能.所以说皈依佛门并不是摆脱痛苦的办法,至少不是最彻底的办法,最彻底的办法是:死!

看武侠电影时,曾看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侠客被拦路人截住了,拦路人问:“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侠客道: “我从来处来,到来处去!”许多人都为此侠客的回答叫好,但我以为这句话远不如佛陀的话深刻:“我从来处来,还到来处去!”这正应了耶和华的话: “人啊,你本是尘土,死后还要归于尘土!”

为了追逐那远不可得的幸福,人在痛苦中不断的挣扎、抗争,但人却是偶然的胜利者,说高了人是一个猜谜者,说底了人是一个赌徒,当他拿自己的生命去赌的时候,赢了,他就是爆发户,输了,他就是自杀者.

1925年,叶赛宁自杀,马雅可夫斯基说:“死是容易的,而活者却更难!”五年以后,马雅可夫斯基也自杀了.
十一
在我们中国,庄子是第一个为死人叫好的人.亚里士多德认为:“自杀在他个人来说没有什么不对,但对国家来说则是不正当的.”欧他巴欧斯认为:“自杀是最不幸的善人和最幸福的恶人的一个义务.”普利尼也说:“自然所赋予人类最优厚的财宝是在适当的时机而死,尤其是得以自杀.” “人能够自杀,这是人类在诸多不快中,神给予我们的最大恩赐.”
十二
叔本华说: “如果生的恐惧战胜死的恐怖,那么人就会勇敢的结束自己的生命.”对死的恐怖,是阻碍人走向死亡,慨然赴死的最主要原因.但对死的恐怖,无论如何是荒谬的.
十三
人是自由的.既然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选择生存的方式,那么人也可以选择死的方式.死也应该是自由的.

推荐访问:小白兔作文500 小白兔作文500
最新文章
  • 三年级小摄影师读后感

    (1) [三年级小摄影师读后感]续三年级课文《小摄影师》_250字高尔基... 2019-05-24

  • 未来时光机的读后感9篇

    未来时光机的读后感篇(1):未来的时光机_750字在23世纪,科学家们发... 2019-05-24

  • 阳光少年我们是好伙伴读后感2篇

    阳光少年我们是好伙伴读后感一:我是阳光少年我是一个热情开朗,聪明... 2019-05-24

  • 狗猫鼠的读后感

    第一篇狗猫鼠的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_800字近来,我看了一本书鲁迅... 2019-05-24

  • 茶花女读后感8篇

    第一篇茶花女读后感:《茶花女》读后感_650字茶花女,当我看到这个名... 2019-05-23

  • 淘气包埃米尔读后感6篇

    淘气包埃米尔读后感篇(一):读《淘气包埃米尔》有感_750字寒假里的一... 2019-05-23

  • 伞的故事读后感5篇

    (1) [伞的故事读后感]读《伞的故事》有感_700字母爱是伟大的。母亲... 2019-05-23

  • 读后感范文

    (1) [读后感范文]《傲慢与偏见》读后感_2000字《傲慢与偏见》是英... 2019-05-23

  • 我们仨读后感8篇

    我们仨读后感一:读杨绛《我们仨》有感_1500字杨绛先生百岁高龄写《... 2019-05-23

  • 名利场读后感7篇

    名利场读后感篇1:读《名利场》有感_900字这几天,我一直在读《名利... 2019-05-23

上一篇:世界将我包围(共10篇)

下一篇:女生贾梅全传(共9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