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知识 > 观后感 > 正文

拉贝日记观后感(共10篇)

来源:观后感   2019-01-14

篇一: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读后感

[《拉贝日记》读后感]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不容遗忘的历史,是不容抹杀的记忆,《拉贝日记》读后感.
拉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用自己的笔触记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也许他的记录并不是很完整,但是他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记录下了这一切,他的记录是更加客观的,没有特别的民族主义.
拉贝,本是洋行的员工,可以在战争爆发之前就离开.但是,他选择了留下,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保护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员工.他作为一个德国人,在中国的位置有点奇怪.德国做为日本的盟国,他本该帮助日本,但是他却在保护中国的百姓.在日本进攻南京的初始,中国人在说拉贝要保护中国人,成立安全区只是一个圈套,他们不相信他.但是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是留下来保护中国老百姓的,读后感《《拉贝日记》读后感》.他和一批外国人在异国他乡做起了本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当然,利用德国人的身份还是有些好处的,比如日本士兵对他会敬让三分,暂时不会威胁到他的人生安全.但随着时间愈来愈长,他所设立的安全区不再能很好的保护那些难民.他本是怀着日本人不会做出伤害百姓的事的,但很明显,事情不是他所预料的那样.日本人以杀人为乐,四处寻找妇女寻乐,烧毁房子取暖,这就是大日本皇军的所做所为,让人愤恨的所做所为.之后,拉贝渐渐丧失了对日本皇军的希望,他知道他们是不会认真去帮助他们的.
中国人,30万中国人,竟然就这么被几个日本兵杀死.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反抗,是他们不愿意反抗.他们想用自己的、、以获得一线生机,但是他们都错了.留下他们,就是对日军的威胁.中国人是太懦弱了吗?是几百年的太平日子让他们忘记了斗争了吗?但是红军长征时,不是照样以一抵十吗?如果当时的中国人能奋起反抗,还会有这样的结局吗?
拉贝日记让我们记住历史,让我们不因为历史的远去而淡忘!
  〔《拉贝日记》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篇二:拉贝日记观后感

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作文

帝企鹅日记—观后感上个星期,我们观看了环保电影.—《帝企鹅日记》刚开始,我觉得不好看,无聊极了.但是,到最后我却被这部电影深深的吸引住了,并且有所感悟.原来南极的企鹅数量不断减少,是因为全球气温上升而导致的.随...

篇三:拉贝日记观后感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怎么写?
想了好几天了,书也读过好几遍了,就是没头绪,

一般来说,先写个小标题,就是XXX破折号读XX有感.正文先写本书的主要内容,选择其中一段重点谈自己感受,最好结合生活,但一定不要概括内容概括太多,结尾主要写写自己的心情就可以了,【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四:拉贝日记观后感

《小布头奇遇记》读后感——寒假日记

[《小布头奇遇记》读后感——寒假日记]
\x05\x05\x05
早就想读这本书了,如今,我终于看完了《小布头奇遇记》,《小布头奇遇记》读后感——寒假日记.
刚开始,小布头是小老师做出来的,小老师为啥要做小布头呢?原来因为要给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发玩具,玩具本来够,可小哈巴狗又懒又脏,所以小老师做了小布头,小布头还认识了好多玩具朋友.分到小布头的是豆豆,豆豆不喜欢,就和苹苹换了,小布头成了苹苹的玩具.
才在苹苹家呆了几周,小布头就想离家出走了.小布头很高兴,自己会开火车.第二天小布头就离开了苹苹.可你知道吗?小布头刚走,就后悔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小布头坐着火车,到了狗爷爷家,你猜小布头在狗爷爷家呆着哪儿吗?呆在白鼠堆了
!不过没呆多久,就被一只鸡扔到了锅上了,那只鸡叫小芦花,很快小芦花和小布头成了好朋友,读后感《《小布头奇遇记》读后感——寒假日记》.刚高兴没多久,又有一个叫大勺子的来了,和小布头吵了起来.小布头很伤心.
到了晚上,小布头被老鼠拖回了洞里,小布头一次又一次机灵的逃了出来.最后到了二娃家,坐着风筝掉下来,很幸运又一次获救.
最后小布头胆子变大了,也越来越聪明了,还冲进鼠洞救出了黑熊和布猴子.
小布头终于回到了苹苹家,再也不想离开了.为什么呢?因为二娃就是苹苹姐呀!
通过读《小布头奇遇记》,我从小布头身上学到了他的勇敢,自信和智慧.我推荐大家读这本书.\x05\x05\x05\x05\x05\x05\x05
\x05\x05  〔《小布头奇遇记》读后感——寒假日记〕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五:拉贝日记观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是让我们互相关爱,可我却从《安妮日记》中读出了痛苦,但又发现了痛苦中的一丝微笑。虽然那微笑多么渺小,但却给犹太人带来希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侵略了荷兰,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清洗。当安妮的姐姐玛格特收到了通知单,大家为了安全,躲到了公司的小屋里。在屋子里,同为犹太人的达思一家也躲了进来,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在秘密的小屋里,大家都无时无刻的担心着,可是安妮却总是用微笑面以战争,面对痛苦,面对全世界。虽然她也是个犹太人,但她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读书。她在日记中说到:我常常问自己,要是没躲进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那么多苦,不会连累那些保护我们的朋友,不也挺好吗?不,不对。我们还想活下去,还想自由、幸福的活下去!看啊,安妮是多么替人着想啊,但又多么渴望活下去,不过,作为犹太人,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此,我深深地感到了希特勒犯下的罪恶和犹太人的无辜。安妮躲在秘密小屋时,她也会害怕,但她却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和平的,只是她等不到这一天来到了……

所以说,我们是幸福的,是幸运的,可是当今世界上,能像安妮一样乐观的人又会有几个呢?可是我就比较乐观,为什么呢?事情是这样的:

新学期新气象,我们班来了一个转学生,名叫来孔宁。我早就跟她打过交道了,发现此人“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算得上“女强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我们几个好学生被“冷落”了,大家都有点不服气。可是我转念一想:既然多了一个对手,就又可以学“知识”了。所以我相信,也许我们不会成为好朋友,但我们却可以把优点放大,把缺点抛弃,成为学习上的对手,充当别人的吸尘器,把好处“吸”过来

总之,《安妮日记》里的安妮是个永不放弃的女孩,她坚定的微笑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含义,就是:痛苦像雪球,你越想远离它,它就越滚越大,把你压迫。只有阳光能融化它,这道阳光就是——微笑。

篇六:拉贝日记观后感

怎样写安妮日记读后感
我要写暑假征文,选了一本书是《安妮日记》,但是我不知道此本书的主题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应该怎样写安妮日记的读后感呢?从哪个利益切入会比较好呢?
希望大家帮帮忙,最好附上一篇读后感1000字以下哦!
请不要抄袭,一定是要自己想的哦!

1.说一说安妮日记的写作背景(二战),发表评论
2.从安妮的向往和平入手,说说你自己对和平的认识,以及你对战争的看法,再联系生活实际,比如说我们在和平年代,而且年纪尚小,不能也没有必要去在战场上拼杀.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能力,从其他方面为国家做贡献,这也算尽份力了.而且,我们还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不允许任何个人与团体污蔑或诽谤我们的祖国
当然,作为学生,你可以写写自己要好好的学习,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为国家乃至世界作贡献,使中国人在世界的地位提高,这也算爱国.
3.其实,我觉得你还可以通过安妮的乐观,写写你自己的感想,以及我们应该学习她的精神.怎么说,热爱自己的生命(安妮不是想活下去吗)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国家培育我们,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地,乐观地活着,这样才有能力为国家做点贡献.

篇七:拉贝日记观后感

读图,回答问题。
有人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成立的南京参议院在1912年对中国历史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9年4月22日,电影《南京!南京!》开始在全国公映。同年4月29日,电影《拉贝日记》公映。这两部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上面哪张图片相关?反映的都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何重大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完上面的历史图片后,你有何感想、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图三。南京大屠杀。
(4)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5)①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②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势力低头。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④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发展中国经济,增强中国国力,抵御外侮,报效祖国。


篇八:拉贝日记观后感

捣蛋鬼日记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捣蛋鬼日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露易基·贝台利。作者以自传体的形式,介绍了一位九岁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人们称他为捣蛋鬼加尼诺。加尼诺受到姐姐的启发学着写日记,决心把自己的想法和经历的事情都记到上面去。日记记载了小加尼诺在半年的时间里怎么把家里搅得天翻地覆:他在姐姐的婚礼上把炮仗拴在了姐夫的扣眼上;他在客厅里表演魔术,差点儿射瞎了客人的眼睛;他在家里玩钓鱼,却钓下了一个老人的牙齿;他在火车上拉下了紧急制动闸,仅仅是出于好奇;他自己搞了一个动物园,挂在树上的“猴子”竟是邻居家的小孩……

这本书语言风趣幽默,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甚至笑出了眼泪。笑过之后,也引起了我的思索,我为什么写不出这么形象生动的日记来呢?我将我写的日记与书中的日记做了一下比较,我发现自己主要是不善于观察,不善于记录。有时在玩的过程中,内心比较有感触,但是却没有用笔及时记录下来,等事情过去以后,再去回想,就没有当时的感觉了。我还要学习作者朴实的语言描述,全书中虽然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但读起来让人感觉犹如身临其境。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父母们能好好地读一下这本书,虽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发生这么多这么夸张的事情,但通过这本书可以反映出我们的内心世界,可以帮助我们与家长更好的沟通和相互理解。相信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会成为更加正直、善良的好学生。

篇九:拉贝日记观后感

《回忆积木小屋》观后感

[《回忆积木小屋》观后感]  回忆照进现实的答案  ——《回忆积木小屋》观后感  偶然网上看到《回忆积木小屋》这部动画,影片画面质感分明,纹路清晰,暖黄的色调连同这怀念气息沛然的名字,使你不禁被这独特的故事气质囿住,缓缓看下去,《回忆积木小屋》观后感.  这是一个一旦开始投入便不能抽身的故事:凝息贯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每每精彩酣然之处不禁眉峰微蹇会心一笑,一直到结尾悠悠飘出字幕才肯松一口气.  之后查到《回忆积木小屋》是09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奖,导演是加藤久仁生.  故事讲述老伯生活的城镇被海水淹没,水面不断上涨,老伯的屋子像搭积木般,随着海平面的海面越盖越高,一天老伯心爱的烟斗不小心掉落海中,老伯穿着潜水衣潜回被海平面覆盖的旧屋,老伯每潜回一层,屋里不及搬走的物件像是迅速拂掉记忆上岁月久积的纤尘,使老伯的记忆一下子光亮起来,所以老伯决定一层层潜入,一次次触碰自己久未温习的回忆,倒叙般迎接他的是越来越真切的温暖回忆,欲罢不能.  站在海底,老伯抬头仰望层叠的屋子,像是储物箱一般堆叠着老伯的回忆,却掩于海面之下.老伯想起了青梅竹马的妻子,两人语笑晏晏,一起砌造了最底层的小屋,饭桌上他们举杯轻碰,宛如昨夜的光景.现实哀伤的深蓝色与老伯记忆中柔和的色彩凸显反差,使人总有些老伯会沉浸记忆埋身海底的担心,但画面上浮,再次出现温暖的灯光,老伯连同记忆一起浮出水面,晚饭桌上,摆上两个酒杯,如同当年,举杯轻碰.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而留下的思徐延展,观后感《《回忆积木小屋》观后感》.  生活里回忆总参演着各式的角色,温婉的,悲伤的,喜悦的,凄恻的.我们也总会有各种不自知的代入感,大量回忆的同时,渐渐模糊自己区分现实与过往的底线,我们该怎么面对那对于过往时间上的不可为,让回忆照进且照亮现实,真正做到在自我催眠前的内心强大?  先不急着说出答案.  记得姚明一次接受采访说过这样一件事,他还是刚刚二十出头时,参加男篮世锦赛时因队友的发挥失误,为了泄愤当场把毛巾摔到地上,事后做了队内检讨.姚明一直是笑着回忆这件事,谈起他后不后悔时,姚明说他觉得他那个年纪就应该做出那样子的事,换做接受采访时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倒肯定不会,不过却也没什么值得后悔的,年轻使然.  这应该是对待回忆的正确姿态吧,敢于直面,才不会畏手畏脚,就像故事里的老伯,回忆并未使他因家人的逝去而丧失对于生活的眷顾,在观众都觉得会为之扼腕的一刻,由回忆而心生温暖,笃然细致地生活下去,作为回忆的守护.  我找出高中时的日记翻看时,总习惯以现在的心态去思考,纳闷那时自己怎么写出那么多隔靴搔痒,越搔越痒的感慨,其实后来看了姚明这番话时我就坦然了.回忆自由其残缺的地方,这也正是它日后令人玩味的兴奋点,如果逐一加上不相称的“完美”,之后的回忆也便毫无生气.我们不该计较之后回忆时所会滋生的情感而羁绊行路的脚步.  疲于回忆或者畏于回忆的人应该都是犯了同样的一个错误:没能把回忆正确移栽现实当中,淮橘为枳,所以水土不服,回忆难以照进现实;回忆既已然如此,也就不要再企图回归什么,是错误就反省教训,是温暖就感知更多的温暖.  至于答案,我给不出.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回忆而独立生活,回忆就像底层的屋子,掩于水中,支撑起水面上现有的生活.  还是欣赏老伯的风度,一个人的餐桌,却是两个人的举杯.

篇十:拉贝日记观后感

阿甘正传读书笔记1500字
注意不是电影观后感,字数在1500左右,读后感也可以

提起阿甘,电影的名气,在我看来,要远大过小说.不过看过了电影之后,既然知道还有部原着小说,那倒便也有意兴拜读一番.关于电影,自己一直很想写点文字,但一直没有动笔,大抵越是喜欢的东西,越想好好地探讨一番便越是困难....

推荐访问:秘密吸引力法则观后感 秘密吸引力法则观后感
最新文章

上一篇: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共9篇)

下一篇: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共9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