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知识 > 故事大全 > 正文

奉行故事(共10篇)

来源:故事大全   2019-01-16

篇一:奉行故事

有那些带奉字的成语.(开头是奉字)
第一个字是奉,第二个字最好带雨字头,第三个字最好带灰,第四个字最好带一.

阿谀奉承 百般奉承 等因奉此 砥节奉公 奉辞伐罪 奉公不阿 奉公克己 奉公如法 奉公守法 奉公正己 奉令承教 奉命唯谨 奉命惟谨 奉如神明 奉若神明 奉天承运 奉头鼠窜 奉为圭臬 奉为楷模 奉为至宝 奉行故事 奉扬仁风 洁己奉公 克己奉公 廉洁奉公 曲意奉迎 趋时奉势 啬己奉公 无可奉告 洗手奉公 洗手奉职 阳奉阴违 以一奉百 忧国奉公

篇二:奉行故事

故字可以组成哪些词?

“故?”的词语:
故人 故事 故意 故里 故乡 故居 故纸 故友 故国 故障 故地 故园 故此
故故 故实 故土 故旧 故而 故交 故宫 故知 故然 故老 故家 故尔 故道
故垒 故都 故世 故我 故衣 故山 故作 故情 故迹 故剑 故徼 故业 故常
故关 故有 故林 故典 故吏 故伎 故城 故客 故去 故公 故智 故俦 故纵
故宇 故步 故物 故冢 故态 故夫 故丘 故墟 故技 故辙 故语 故吾 故欢
故畴 故倡 故榭 故年 故蹊 故址 故邑 故枝 故自 故境 故处 故疆 故宅
故邦 故琴 故叶 故主 故闾 故岁 故岑 故侯 故巢 故薮 故絮 故心 故方
故籍 故府 故众 故壤 故第 故识 故井 故君 故池 故妻 故驿 故阴 故训
故椟 故杀 故志 故鬼 故路 故二 故庐 故栖 故衔 故弊 故垄 故姑 故侣
故州 故失 故歇 故行 故爵 故蕖 故程 故官 故尚 故塞 故墓 故例 故书
故习 故将 故约 故败 故疏 故曲 故俗 故历 故掾 故粟 故恶 故邱 故秩
故端 故祀 故编 故妇 故误 故义 故贵 故犯 故记 故式 故套 故法 故券
故帖 故操 故器 故刑 故臣
故”的词语:
世故 缘故 掌故 变故 是故 事故 典故 物故 无故 借故 故故 原故 何故
以故 如故 细故 然故 大故 病故 雅故 旧故 亲故 国故 多故 身故 新故
亡故 温故 家故 推故 深故 情故 素故 人故 有故 恩故 义故 常故 久故
知故 乡故 本故 虽故 生故 训故 宾故 监故 八故 今故 托故 道故 作故
怀故 革故 则故 陈故 智故 显故 朋故 解故 衅故 小故 近故 意故 曲故
习故 巧故 佗故 他故 反故 弊故 敬故 琐故 复故 僚故 百故 送故 靳故
欢故 遇故 欢故 灾故 请故 敦故 守故 寒故 游故 议故 主故 异故 讬故
重故 它故 命故 稽故 障故 记故 吉故 忌故 退故 微故 诈故 麤故 佣故
姻故 奸故 诡故 特故 捏故 疑故 破故 状故 榛故
“故?”的词语:
故弄玄虚 故伎重演 故步自封 故态复萌 故技重演 故作姿态 故宫禾黍
故人之意 故家乔木 故我依然 故作端庄 故弄虚玄 故作玄虚 故意杀人
故入人罪 故剑情深 故家子弟 故旧不弃 故土难离 故步自画 故作高深
故出人罪 故态复还 故事片儿 故甚其词 故态复作 故事影片
”的词语:
革故鼎新 温故知新 吐故纳新 厌故喜新 涤故更新 蜕故孳新 送故迎新
九故十亲 去故纳新 变故易常 无故呻吟 安故重迁 诛故贳误 踏故习常
钻故纸堆 习故安常 蹈故习常 玩故习常 革故立新 去故就新 多故之秋
弃故揽新 俭故能广 新故代谢 袭故蹈常
”的词语:
欲擒故纵 神话故事 青毡故物 依然故我 民间故事 明知故问 明知故犯
虚应故事 门生故吏 重施故伎 不主故常 羌无故实 深情故剑 青门故侯
祖宗故事 袭人故智 狂奴故态 奉行故事 一改故辙 戴笠故交 门生故旧
沈阳故宫 习为故常 禾黍故宫 辽海故家 遗黎故老 他乡故知 不忘故旧
故”的词语:
人情世故 无缘无故 一见如故 依然如故 平白无故 老于世故 鼎新革故
沾亲带故 倾盖如故 三亲六故 薄物细故 持之有故 班荆道故 久经世故
无亲无故 饱谙世故 非亲非故 饱经世故 纳新吐故 安堵如故 不经世故
责任事故 安常习故 公伤事故 蹈常袭故 喜新厌故 十亲九故 吸新吐故
毛举细故 拾陈蹈故 凭白无故 安然如故 伤亡事故 饱练世故 人身事故
丹心如故 引新吐故 袭凡蹈故 自我作故 安常守故 朝章国故 迎新送故
无因白故 按堵如故 循常习故 言之有故 穷亲泼故 指亲托故 江山如故
微过细故 蹈常习故 触目如故

【奉行故事】

篇三:奉行故事

故有什么组词

故宫、
故事、
故宫博物院、
故乡、
讲故事、
神话故事、
民间故事、
沈阳故宫、
欲擒故纵、
事故、
人情世故、
故人、
典故、
故城、
革故鼎新、
世故、
故事片、
无缘无故、
一见如故、
亲故、
故意、
掌故、
明知故犯、
温故知新、
吐故纳新、
故障、
他乡遇故知、
故纸堆、
故步自封、
故弄玄虚、
故里、
故剑情深、
故居、
倾盖如故、
变故、
故意杀人、
故土

篇四:奉行故事

七年级下册语文读本第八篇是什么

是苏教版么?
8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作者: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着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上午的课很严,三日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有时候逗先生开顽笑.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故事,乐得敷敷衍衍.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的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的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篇五:奉行故事

形容事情的四字成语,就是类似点点滴滴之类的~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万事如意 熟人熟事 事出意外
没事找事 坏人坏事 好事成双 饿死事大
恶事传千里 阿尊事贵 比肩而事 哀死事生
照章办事 张皇其事 玉成其事 像煞有介事
无端生事 腼颜事仇 随事制宜 斯事体大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事无三不成 事无大小 事宽则圆
事急无君子 事后诸葛亮 事出无奈 如无其事
人逢喜事精神爽 惹事招非 清官难断家务事 敏于事,慎于言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盖棺事定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当家立事
区区小事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百事无成 百事大吉 百年好事
坐失事机 指事类情 招事惹非 张大其事
造言生事 遭事制宜 造次行事 于事无补
遇事生风 遇事生端 有事之秋 因事制宜
因人成事 一笑了事 逸闻轶事 轶闻遗事
遗闻逸事 遗闻轶事 逸闻琐事 遗闻琐事
逸闻趣事 轶事遗闻 议事日程 一事不知
遗落世事 仰事俛畜 仰事俯育 言中事隐
言听事行 寻事生非 虚应故事 酗酒滋事
心事重重 新人新事 逍遥事外 无补于事
文武差事 万事大吉 通工易事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天道人事 属词比事 事在萧墙 事在必行
事与原违 事与心违 时异事殊 事无巨细
事无二成 事无常师 事危累卵 事往日迁
实事求是 事生肘腋 食少事繁 世上无难事
事款则圆 事宽即圆 事捷功倍 事火咒龙
事缓则圆 事核言直 事过情迁 事过景迁
事过境迁 事出有因 事不有余 事不过三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事不关己 事半功百 事败垂成
慎重其事 慎小事微 人事不知 人事不醒
人事不省 情逐事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尘影事
片文只事 年事已高 腼颜事敌 腼颜事仇
连类比事 乐事劝功 快人快事 旧事重提
敬事后食 敬事不暇 见事生风 见事风生
建功立事 即事穷理 机事不密 计获事足
好事天悭 好事多悭 怪事咄咄 各司其事
抚时感事 额外主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多管闲事
东窗事犯 洞彻事理 雕虫小事 此事体大
成事不说 草率将事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不事边幅
比物属事 比物假事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事倍功半
无事生事 无事不登三宝殿 太平无事 平安无事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 踵事增华 属辞比事 兹事体大
终身大事 绝人事 择主而事 造谣生事
置身事外 意气用事 郑重其事 疑事无功
一事无成 有志者事竟成 询事考言 仰事俯畜
行若无事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相安无事 息事宁人
象煞有介事 相机行事 无济于事 相机行事
无所事事 完事大吉 无事生非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枉道事人 万事亨通 鼠首偾事
通功易事 事齐事楚 事不宜迟 食少事烦
事在人为 事实胜于雄辩 少不更事 事与愿违
送往事居 事必躬亲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事半功倍
事以密成 煞有介事 少不经事 胜败乃兵家常事
事不师古 若无其事 赏心乐事 事预则立
人浮于事 情随事迁 惹事生非 人事代谢
青州从事 清官能断家务事 名山事业 七事八事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临事而惧 明人不做暗事 料事如神
吕端大事不糊涂 例行公事 开门七件事 见机行事
既成事实 急于事功 好事多磨 好为事端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贵人多忘事 红白喜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公事公办 干卿底事 感情用事 奉行故事
敷衍了事 分内之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恶事行千里 咄咄怪事 杜绝人事 东窗事发
胆小怕事 大事去矣 大事铺张 大事不糊涂
吃粮不管事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草率从事 草草了事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不省人事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比类从事
报冰公事 安然无事 谋事在人 例行差事
看人行事 看家本事 聚众滋事 军法从事
就事论事 经一事,长一智 假门假事 好事之徒
多事之秋 风流韵事 便宜行事 便宜从事
抱冰公事 暗昧之事

篇六:奉行故事

含有故字的成语【奉行故事】

安常守故 安常习故 安堵如故 安故重迁 安然如故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按堵如故 班荆道故 饱谙世故 饱经世故
饱练世故 变故易常 薄物细故 不经世故 不忘故旧
不主故常 朝章国故 持之有故 触目如故 戴笠故交
丹心如故 蹈常习故 蹈常袭故 蹈故习常 涤故更新
鼎新革故 多故之秋 非亲非故 奉行故事 革故鼎新
革故立新 故步自封 故步自画 故宫禾黍 故伎重演
故技重演 故家乔木 故剑情深 故旧不弃 故弄虚玄
故弄玄虚 故人之意 故入人罪 故甚其词 故态复还
故态复萌 故态复作 故土难离 故我依然 故纸堆
故作高深 故作玄虚 禾黍故宫 俭故能广 江山如故
九故十亲 狂奴故态 老于世故 毛举细故 门生故旧
门生故吏 明知故犯 明知故问 纳新吐故 平白无故
凭白无故 弃故揽新 羌无故实 倾盖如故 去故就新
去故纳新 人情世故 三亲六故 深情故剑 十亲九故
拾陈蹈故 送故迎新 他乡故知 他乡遇故知 踏故习常
吐故纳新 玩故习常 微过细故 温故知新 无故呻吟
无亲无故 无缘无故 吸新吐故 习故安常 袭故蹈常
袭人故智 喜新厌故 新故代谢 虚应故事 循常习故
言之有故 厌故喜新 一改故辙 一见如故 依然故我
依然如故 遗黎故老 引新吐故 迎新送故 欲擒故纵
沾亲带故 指亲托故 诛故贳误 自我作故 钻故纸堆

篇七:奉行故事

形容事情的四字成语,就是类似点点滴滴之类的~【奉行故事】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万事如意 熟人熟事 事出意外
没事找事 坏人坏事 好事成双 饿死事大
恶事传千里 阿尊事贵 比肩而事 哀死事生
照章办事 张皇其事 玉成其事 像煞有介事
无端生事 腼颜事仇 随事制宜 斯事体大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事无三不成 事无大小 事宽则圆
事急无君子 事后诸葛亮 事出无奈 如无其事
人逢喜事精神爽 惹事招非 清官难断家务事 敏于事,慎于言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盖棺事定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当家立事
区区小事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百事无成 百事大吉 百年好事
坐失事机 指事类情 招事惹非 张大其事
造言生事 遭事制宜 造次行事 于事无补
遇事生风 遇事生端 有事之秋 因事制宜
因人成事 一笑了事 逸闻轶事 轶闻遗事
遗闻逸事 遗闻轶事 逸闻琐事 遗闻琐事
逸闻趣事 轶事遗闻 议事日程 一事不知
遗落世事 仰事俛畜 仰事俯育 言中事隐
言听事行 寻事生非 虚应故事 酗酒滋事
心事重重 新人新事 逍遥事外 无补于事
文武差事 万事大吉 通工易事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天道人事 属词比事 事在萧墙 事在必行
事与原违 事与心违 时异事殊 事无巨细
事无二成 事无常师 事危累卵 事往日迁
实事求是 事生肘腋 食少事繁 世上无难事
事款则圆 事宽即圆 事捷功倍 事火咒龙
事缓则圆 事核言直 事过情迁 事过景迁
事过境迁 事出有因 事不有余 事不过三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事不关己 事半功百 事败垂成
慎重其事 慎小事微 人事不知 人事不醒
人事不省 情逐事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尘影事
片文只事 年事已高 腼颜事敌 腼颜事仇
连类比事 乐事劝功 快人快事 旧事重提
敬事后食 敬事不暇 见事生风 见事风生
建功立事 即事穷理 机事不密 计获事足
好事天悭 好事多悭 怪事咄咄 各司其事
抚时感事 额外主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多管闲事
东窗事犯 洞彻事理 雕虫小事 此事体大
成事不说 草率将事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不事边幅
比物属事 比物假事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事倍功半
无事生事 无事不登三宝殿 太平无事 平安无事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 踵事增华 属辞比事 兹事体大
终身大事 绝人事 择主而事 造谣生事
置身事外 意气用事 郑重其事 疑事无功
一事无成 有志者事竟成 询事考言 仰事俯畜
行若无事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相安无事 息事宁人
象煞有介事 相机行事 无济于事 相机行事
无所事事 完事大吉 无事生非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枉道事人 万事亨通 鼠首偾事
通功易事 事齐事楚 事不宜迟 食少事烦
事在人为 事实胜于雄辩 少不更事 事与愿违
送往事居 事必躬亲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事半功倍
事以密成 煞有介事 少不经事 胜败乃兵家常事
事不师古 若无其事 赏心乐事 事预则立
人浮于事 情随事迁 惹事生非 人事代谢
青州从事 清官能断家务事 名山事业 七事八事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临事而惧 明人不做暗事 料事如神
吕端大事不糊涂 例行公事 开门七件事 见机行事
既成事实 急于事功 好事多磨 好为事端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贵人多忘事 红白喜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公事公办 干卿底事 感情用事 奉行故事
敷衍了事 分内之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恶事行千里 咄咄怪事 杜绝人事 东窗事发
胆小怕事 大事去矣 大事铺张 大事不糊涂
吃粮不管事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草率从事 草草了事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不省人事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比类从事
报冰公事 安然无事 谋事在人 例行差事
看人行事 看家本事 聚众滋事 军法从事
就事论事 经一事,长一智 假门假事 好事之徒
多事之秋 风流韵事 便宜行事 便宜从事
抱冰公事 暗昧之事

篇八:奉行故事

找规律填数字 -4 26 -136 —— -2088

26/4=6...2
136/26=5...6
x/136=4...y
2088/x=3...z
x=136乘以4+y
x=(2088-z)/3
即3y+z=456
z:y=3:1
y=76
z=228
x=620
答案是-620,

篇九:奉行故事

含 “故” 的成语
意为因此

【奉行故事】

安常守故
安堵如故
安然如故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班荆道故
薄物细故
不忘故旧
不主故常
持之有故
触目如故
丹心如故
蹈常袭故
涤故更新
鼎新革故
多故之秋
非亲非故
奉行故事
革故鼎新
故步自封
故宫禾黍
故技重演
故剑情深
故旧不弃
故弄玄虚
故入人罪
故态复萌
故土难离
故我依然
故作高深
俭故能广
江山如故
狂奴故态
老于世故
门生故吏
明知故犯
明知故问
平白无故
羌无故实
人情世故
深情故剑
十亲九故
送故迎新
吐故纳新
微过细故
温故知新
无缘无故
袭故蹈常
袭人故智
虚应故事
依然故我
依然如故
一改故辙
一见如故
欲擒故纵
沾亲带故
自我作故

篇十:奉行故事

英语翻译
最好能把原文也写出来。

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明)海瑞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1)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2):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3).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4),将有所不称其任(5).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6),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7).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8).昔之务为容悦(9),阿谀(10)曲从,致使灾祸隔绝、主上不闻者,无足言矣(11).
过为计者(12)则又曰:“君子危明主,忧治世(13).”夫(14)世则治矣,以不治忧之;主则明矣,以不明危之:无乃使之反求眩瞀(15),莫知趋舍矣乎!非通论也(16).
臣受国厚恩(17)矣,请执有犯无隐(18)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为悦谀,不暇过计(19),谨披沥肝胆为陛下(20)言之.
汉贾谊(21)陈政事于文帝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22).”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23).文帝性颇仁柔,慈恕恭俭,虽有爱民之美,优游退逊、尚多怠废之政(24).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当之,愚也(25).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政之安且治颂之,谀也(26).
陛下自视,于汉文帝何如(27)?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28),可为尧、舜(29),可为禹、汤、文、武(30),下之如汉宣之厉精(31),光武之大度(32),唐太宗之英武无敌(33),宪宗之志平僭乱(34),宋仁宋之仁恕(35)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36).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37).举其大概:箴敬一(38)以养心,定冠履(39)以定分,除圣贤土木之象(40),夺宦官内外之权,元世祖毁不与祀(41),祀孔子推及所生(42).天下忻忻(43),以大有作为仰之(44).识者谓辅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非虚语也,高汉文帝远甚(45).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吕祖谦(46)称其能尽人之才力,诚是也.一时天下虽未可尽以治安予之,然贯朽(47)粟陈,民物康阜(48),三代后称贤君焉(49).
陛下则锐精(50)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51).反刚明而错用之(52),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53).富有四海(54)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55).二十余年不视朝(56),纲纪驰(57)矣.数行推广事例(58),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59),人以为薄于父子(60).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61)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62),盗贼滋炽(63).自陛下登极(64)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65).陛下破产礼佛(66)日甚,室如县罄(67),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68)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69).”
迩者(70),严嵩罢相(71),世蕃极刑(72),差快人意(73)一时称清时(74)焉.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75).不及汉文帝远甚.天下之人不直陛下(76)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知之,不可谓愚.〈诗〉去:“衰职(77)有阙,惟仲山甫补之(78).”今日所赖以弼棐匡(79)救,格非(80)而归之正,诸臣责也.夫圣人岂绝无过举(81)哉?古者设官,亮采惠畴(82)足矣,不必责之以谏(83).保氏(84)掌谏王恶,不必设也.木绳金砺(85),圣贤不必言之也(86),乃修斋建醮(87),相率(88)进香,天桃天药(89),相率表贺(90).建兴宫室,工部(91)极力经营;取香觅宝,户部差求四出(92).陛下误举,诸臣误顺,无一人为陛下正言焉.都俞吁咈(93)之风,陈善闭邪(94)之义,邈无闻矣(95);谀之甚也.然愧心馁气(96),退有后言(97),以从陛下;昧没本心(98),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何如(99)?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有官守、有言责(100),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也(101).一意玄修,是陛下心之惑也.过于苛断,是陛下情之伪也(102).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103)?诸臣顾身家以保一官,多以欺败,以赃败,不事事(104)败,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105).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106),遂谓陛下为贱薄臣工(107).诸臣正心之学微(108),所言或不免己私,或失详审,诚如胡寅(109)扰乱政事之说,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110).其不然者,君意臣意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是己拒谏(111).执陛下一二事不当之形迹,亿(112)陛下千百事之尽然,陷陛下误终不复,诸臣欺君之罪大矣(113).〈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114).”今日之谓(115)也.
为身家心(116)与惧心合,臣职不明,臣以一二事形迹既为诸臣解之矣(117).求长生心与惑心合,有辞于臣(118),君道不正,臣请再为陛下开之(119).
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止说修身立命,止说顺受其正(120).盖天地赋予于人而为性命者,此尽之矣(121).尧、舜、禹、汤、文、武之君,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不终(122).下之,亦未见方外士(123)自汉、唐、宋存至今日.使陛下得以访其术者陶仲文(124),陛下以师呼之,仲文则既死矣(125).仲文尚不能长生,而陛下独何求之?至谓天赐仙桃药丸,怪妄尤甚.伏羲氏(126)王天下,龙马出河,因则其文(127)以画八卦.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其背,因而第之(128),以成必畴(129).河图洛书实有此瑞物(130),以泄万古不传之秘.天不爱道而显之圣人,借圣人以开示天下,犹之日月星辰之布列,而历数成焉,非虚妄也.宋真宗获天书于乾佑山(131),孙奭(132)谏曰:“天何言哉(133)?岂有书也?”桃必采而后得,药由人工捣以成者也.兹无因而至,桃药是有足而行耶?天赐之者,有手执而付之耶?陛下玄修多年矣,一无所得.至今日,左右奸人逆(134)陛下玄修妄念,区区桃药之长生,理之所无,而玄修之无益可知矣.
陛下又将谓悬刑赏以督率臣下,分理有人,天下无不可治,而玄修无害矣乎(135)?夫人(136)幼而学,既无致君泽民(137)异事之学,壮而行,亦无致君泽民殊用之心(138).〈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志,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139).”言顺者之未必为道也.即近事观:严嵩有一不顺陛下者乎?昔为贪窃,今为逆本(140).梁材守道守官(141),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以有守(142)称之.虽近日严嵩抄没、百官有惕心焉,无用于积贿求迁,稍自洗涤(143).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严嵩未相之前而已.诸臣宁为严嵩之顺,不为梁材之执(144).今甚者贪求,未甚者挨日(145).见称于人者,亦廊庙山林交战热中(146),鹘突依违(147),苟举故事(148).洁己格物(149),任天下重,使社稷灵长(150)终必赖之者,未见其人焉(151).得非有所牵制其心,未能纯然精白使然乎(152)?陛下欲诸臣惟予行而莫违(153)也,而责之以效忠;付之以翼为明听(154)也,又欲其顺乎玄修土木之娱:是股肱耳目不为腹心(155)卫也,而自为视听持行之用(156).有臣如仪、衍(157)焉,可以成“得志与民由之(158)”之业,无是理也(159).
陛下诚知玄修无益,臣之改行,民之效尤,天下之安与不安、治与不治由之,翻然悟悔,日视正朝(160),与宰辅、九卿、侍从、言官(161)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君道之误,置其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上,使其臣亦得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其身于皋陶、伊、傅(162)之列,相为后先,明良喜起(163),都俞吁咈.内之宦官宫妾,外之光禄寺(164)厨役,锦衣卫恩荫(165),诸衙门带俸(166),举凡无事而官者亦多矣.上之内仓内库,下之户、工部,光禄寺诸厂,段(167)绢、粮料、珠定、器用、木材诸物,多而积于无用,用之非所宜用,亦多矣.诸臣必有为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节省间而已(168).京师之一金,田野之百金也.一节省而国有余用,民有盖藏(169),不知其几也(170).而陛下何不为之?
官有职掌,先年职守之正、职守之全而未行之(171).今日职守之废、职守之苟且因循,不认真、不尽法而自以为是(172).敦本行(173)以端士习,止上纳(174)以清仕途,久任吏将以责成功(175),练选军士以免召募,驱缁黄游食以归四民(176),责府州县兼举富教(177)使成礼俗,复屯盐本色(178)以裕边储,均田赋丁差以苏(179)困敝,举天下官之侵渔(180),将之怯懦,吏之为奸,刑之无少姑息(181)焉.必世之仁(182),博厚高明悠远之业(183),诸臣必有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一振作而诸废具举,百弊铲绝,唐、虞三代之治粲然(184)复兴矣,而陛下何不行之?
节省之,振作之,又非有所劳于陛下也.九卿总其纲,百职分其任,抚按科道(185)纠举肃清之于其间,陛下持大纲、稽治要(186)而责成焉.劳于求贤,逸于任用(187)如天运于上,而四时六气(188)各得其序,恭己无为(189)之道也.天地万物为一体,固有之性也.民物熙洽(190),熏为太和(191),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乐矣.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与天地参(192).道与天通,命由我立(193),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寿矣.此理之所有者,可旋至(194)而立有效者也.若夫服食不终之药(195),遥望轻举(196),理之所无者也.理之所无,而切切然(197)散爵禄,竦(198)精神,玄修求之,悬思凿想(199),系风捕影,终其身如斯而已矣,求之其可得乎?
夫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持禄(200)而外为谀,小臣畏罪而面为顺,陛下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是以昧死(201)竭忠,惓惓(202)为陛下言之.一反情易向(203)之间,而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决焉,伏惟陛下留神,宗社(204)幸甚,天下幸甚.
注:
(1)户部——掌管全国税收财政的机关,主事的职权相当大,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章.
(2)奏疏的事由.
(3)历代地主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而建立的一种封建传统观念.
(4)宜——适当.
(5)对于民生措置失当,就是君主没有负起责任.
(6)所以臣子就应当尽量为君主服务.
(7)把臣子应尽的责任交付给他们,让他们尽量表现意见.臣工,有职务的臣子.
(8)君道斯称矣——君主的责任才算尽了.
(9)容悦——讨人欢喜.
(10)阿谀——献媚.
(11)以前那种专图讨好,曲意逢迎,不让君主听到实际灾祸的人,现在用不着说他们了.
(12)过为计者——忧虑太多、危言耸听的人.
(13)危明主,忧治世——即使遇到贤明的君主,还以为他可危;即使处在政治清明的时代,还以为时局可忧.
(14)夫——发语词.
(15)无乃——只怕.眩瞀——模糊混乱.
(16)这两句说:(这种说法)只怕使人反而弄得模糊混乱,不知道何去何从吗?这不是合理的说法啊!
(17)封建士大夫以担任官职、享受俸禄为受国恩.
(18)执——遵守.有犯无隐——宁可直言得罪而不应隐讳.
(19)不暇过计——也不计较得失.
(20)披沥肝胆——掏出真心,效忠.陛下——对皇帝的敬称.
(21)贾谊——西汉初年杰出的政论家.
(22)引文:那些说天下已安已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逢迎.
(23)非苛责备也——并非对文帝要求过高啊.
(24)汉文帝的品质作风是好的,他虽然有爱民的美德,为人也慈和俭朴,从容谦逊,而且有许多政事没有举办.
(25)假使看不到还有免不了的弊病,一味认为已安已治,这就是愚昧无知.
(26)假使看不到文帝的才能毕竟有限,一味用已安已治的话来歌颂他,这就是阿谀奉承.
(27)你自己觉得比汉文帝怎样呢?
(28)睿——圣明.绝人——超过一般的人.
(29)尧、舜——唐尧、虞舜.传说中的远古时代的帝王.
(30)禹、汤、文、武——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正统”史家传称的我国古代史上的贤君.
(31)汉宣——汉宣帝刘询.厉精——努力认真.指汉宣帝时代注重法治.
(32)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大度——指光武帝对于功臣信任不疑.
(33)唐太宗李世民亲身参加各次战役,击败敌对势力集团,统一全中国.
(34)唐宪宗李纯决心巩固中央的权力,先后消平各地藩镇叛乱.
(35)《宋史》上奉承宋仁宗赵祯,说他是个仁恕之君.
(36)象这些可取的优点,无论哪一项,你都容易办得到.
(37)焕然与天下更始——明白宣示,同全国老百姓一道革新政事.
(38)箴敬一——明世宗作过一篇《敬一箴》.箴,规戒.
(39)定冠履——明世宗曾改定一些冠服制度.
(40)这是指明世宗下令废除孔子庙里的塑像,只用木主.
(41)元世祖忽必烈本是历代帝王庙中所祭的帝王之一,明世宗将他取消.
(42)孔子庙是兼祭孔子的父母.以上几件都是明世宗自鸣得意的事,其实都与民生无关,微不足道.
(43)忻忻——与“欣欣”同,高兴欢乐的样子.
(44)以大有作为仰之——希望他有一番大的作为.之,指明世宗.
(45)有见识的人都认为:只要有好的臣子帮助,不需多久,天下就可太平,这话不错,比汉文帝要强得多.
(46)吕祖谦——宋朝金华人,进士身,官国史院编修.着有《十七史详节》.
(47)贯朽——指国库里的钱堆得太久,连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表示国库充裕.贯,串钱的绳子.
(48)民物康阜——百姓安乐,财物丰足.
(49)汉文帝的时代虽然不能说完全已安治,但是那时财物丰足,百姓安乐,大家公认他是夏、商、周三代以后的贤君.
(50)锐精——立志要有作为.
(51)妄念牵之而去矣——被杂乱的念头导引到别的地方去了.
(52)反刚明而错用之——反而把自己的刚强、英明用到错误的地方去了.
(53)玄修——修炼.
(54)四海——天下.
(55)侈兴土木——大修宫殿庙宇.
(56)视朝——临朝办事.
(57)弛——松懈、败坏.
(58)明代定有章程,向政府缴纳多少财物,就可以取得某种官职或荣典.援用这种章程越来越滥,名为推广事例.数行——屡次施行.
(59)二王不相见——明世宗听了方士段朝用的话,专门和方士在一起炼丹,不与自己的儿子们相见.
(60)薄于父子——缺少父子之情.
(61)西苑——现在北京的三海地方.
(62)靡时——无时不有.
(63)盗贼——对起义的农民的污称.滋炽——象火烧一样,越来越盛.
(64)登极——即位.
(65)这句说:各级官吏看作榜样,更加剥削百姓.
(66)这里的“佛”是指道教.
(67)意为家里空无一物.
(68)改元——改年号.臆——心里猜想.
(69)这是说:“嘉”字偕音“家”,“靖”字偕音“净”.
(70)迩者——近来.
(71)严嵩——明世宗所信任的宰相,专权二十年,有人奏他是奸臣,世宗总是不听.后来渐渐失宠,才罢相.
(72)世蕃——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父子通同作恶,严嵩罢相,他也被处死刑.
(73)差快人意——勉强可以令人满意.
(74)清时——太平时代.
(75)严嵩罢相以后的政事,不过和他作宰相以前差不多,也并不见得很清明啊.
(76)不直陛下——不以您为然.
(77)衮职——君主的职责.衮,君主的衣服,这里借指君主.
(78)仲山甫——周宣王的臣子.这两句诗意为:宣王不能完全尽职,仲山甫能从旁补救.
(79)弼、棐都是辅助的意思.匡——纠正.
(80)格非——纠正错误.
(81)过举——错误的举动.
(82)亮采惠畴——做官办事的意思.
(83)责之以谏——要求臣子尽劝谏的责任.
(84)保氏——《周礼》中的一个官名.
(85)木绳金砺——绳能使木直,砺(磨刀石)能使金属锋利.意为:君主要靠人纠正帮助.
(86)以上四句说:圣人也不能不犯错误,否则古代设官,只要他做官办事就够了,不必要求他们进言劝谏,也不必高谏官,也不必说木绳金砺这类的话了.
(87)建醮——设坛祈祷.
(88)相率——相互带动.
(89)天桃天药——天刚的仙桃仙药.
(90)表贺——封建时代,帝王遇有自己所喜欢的事,就叫臣子进表管贺.
(91)工部——明代中央政府掌管建设的机关,为六部之一.
(92)差求四出——派人到处索取.
(93)都俞——赞成的表示.吁咈——否定的表示.
(94)陈善闭邪——贡献良言,防止邪恶的意思.
(95)邈无闻矣——长久没有听到了.
(96)愧心馁气——不敢直言,内心就不能不惭愧,气也不壮了.
(97)退有后言——当面不敢说,却在背后议论是非.
(98)昧没本心——把真心藏起来.
(99)何如——有多大.
(100)官守——行政职务.言责——进言的责任.
(101)这些都是用来奠定您的家业,使它象磐石一样的稳固.奠,安置.磐石,大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
(102)过分苛刻武断,也不是您生性如此.
(103)如果说您连家也不顾,这难道合乎人情吗?
(104)不事事——不做事.
(105)臣子们往往为了欺诈,为了贪赃,为了旷废职务而犯罪,这些人不合您的心意,是很自然的.
(106)假如不是为了上述的原因也不合您的心意,那就是您的心与臣子的心偶然不相投合啊.
(107)遂谓陛下为贱薄臣工——虽人就疑心您看轻臣子,侮辱臣子.
(108)正心之学微——正心的功夫很差.正心,儒家对于修养的一种说法.
(109)胡寅——宋朝崇安人,历任校书郎、中书舍人等职.曾上书宋高宗赵构主张北伐,反对与金人议和.后因对秦桧作斗争,遭到贬斥.
(110)另外有一种人,自己的心思不正,或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或是说得不够详明正确,就象胡寅扰乱政事的奏疏那样:这些人不合您的意旨,也是很自然的.(胡寅议论政事的奏疏一般是正确的,海瑞说他“扰乱政事”,是一种婉转含蓄的反话.)
(111)是己拒谏——自以为是,不愿接受劝谏.
(112)亿——猜测.
(113)抓住一二件这样的事,就推测您件件事都是这样,害您一直错到底,臣子们欺君的罪大了.
(114)意为:君主多疑于上,百姓就无所适从;臣子不忠于下,君主就劳苦不勘了.
(115)今日之谓——说的就是今天的情况.
(116)为身家心——为自己保身家的心.
(117)臣子保身家的私心和怕触怒君主的心相结合,因而模糊了自己的职责,我已经举出一二件事例替他们作过分析了.
(118)有辞于臣——臣子们有话可说.
(119)君主求长生的妄念和迷惑不明相结合,就使臣子们心怀不满,有失为君之道,关于这方面,主允许我再加以分析.
(120)古来的圣贤只不过讲求涵养道德性,保养生命,顺应自然的正常法则.
(121)此尽之矣——不过如此罢了.
(122)久世不终——长生不死.
(123)方外士——指僧道术士等人.
(124)陶仲文——明世宗最信任的方士.
(125)传给您长生法术的陶仲文,您称他为师傅,可是他自己就已经死了.
(126)伏羲氏——远古时代的传说人物,相传“八卦”是他画的.
(127)则其文——依据龙马的花纹.
(128)第之——排列起来.
(129)九畴——有关天道人事的九种法则.
(130)河图洛书——指上述伏羲及禹所得的“神物”.海瑞在这里暴露了他对古代传说的迷信,误以上古虚妄的传说为事实.
(131)天书——宋真宗赵恒为了粉饰太平,听从王钦若等人的话,伪造天书,声称从天而降.乾佑山——在陕西省镇安县.
(132)孙奭——宋真宗时的儒者,曾任翰林侍讲学士、龙图阁学士等职.
(133)上天哪里会说什么?
(134)逆——迎合.
(135)您莫非认为只要抓住刑和赏的权柄,就不怕无人办事,天下就可以治好,修道便没有什么害处了吗?
(136)夫人——那些人,指阿谀逢迎的臣子.夫,彼.
(137)致君——把君主辅佐好.泽民——使百姓得到好处.
(138)(那些人)年轻时候,既没有学到“致君泽民”的特别本领和修养,壮年做官也没有“致君泽民”的特殊抱负和愿望.
(139)意为:遇有不合自己意旨的话,要看看是否合于道理;遇有顺从自己意旨的话,要看看是否不合道理.
(140)(严嵩的行为)过去是贪权窃利,今天是逆乱的根源.
(141)梁材——曾任户部尚书.守官——谨守职责.
(142)有守——有操守,也就是正直不阿.
(143)虽然从严嵩抄家以后,百官有所畏惧,知道不能用贿赂谋求升迁,稍改以前的恶习.
(144)百官仍然只情愿学严嵩的顺从,不肯学梁材的正直不阿.
(145)现在最坏的人还是贪求无厌,不很坏的人也只是得过且过、混日子罢了.
(146)廊庙——朝廷,这里指在朝为官.山林——指退隐之地.交战热中——指两种思想不断的斗争.
(147)鹘突——糊涂.依违——无一定主张.
(148)即使是号称好人的,也不过是心里一半想做官,一半又想退隐,含糊敷衍,奉行故事罢了.
(149)格物——探求事物的道理.
(150)社稷灵长——国运长久.
(151)至于洁身自爱,探研真理,对天下事有责任感,使国运靠他得以保持长久的人,却一个也没有发见.
(152)不就是因为好人受到牵制,不能尽忠心做事,才弄到这样吗?
(153)听从自己的意旨,不准违抗.
(154)翼为明听——做自己的助手和耳目.
(155)股肱耳目——指臣子.腹心——指君主.
(156)您既要人顺从自己的意旨,又要人尽忠;既要人充当助手和耳目,又要人顺从您做那些修道和兴建宫殿庙宇的错误事情:这就象不用四肢耳目去保卫心腹,而由心腹自己去执行看、听、拿东西和走路的任务一样.
(157)仪、衍——张仪和公孙衍.都是战国时代能言善辩的政客.
(158)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就与老百姓一道循着仁义的大道前进.
(159)您即便有了象张仪和公孙衍那样能干的臣子,要想成功一种与百姓同享太平的事业,那也是办不到的.
(160)“陛下”以下连起来讲就是:如果您知道了修道的有害无益,那末,臣子的转变,百姓的学样,天下的安危都将由此而不同,所以您应当立即悔悟,每日上朝理政.
(161)宰辅、九卿、侍从、言官——明朝中央官职中的重要成员.
(162)皋陶——虞舜的贤臣.伊、传——商汤的贤相伊尹和殷高宗的贤相传说.
(163)明良喜起——君臣互相勉励敬重的话.
(164)光禄寺——承办皇室膳食的机构,挂名充厨役的极多.
(165)锦衣卫——明朝独有的武职机构,贵族子弟多在其中挂名.恩荫——封建时代,高级官僚的子孙因祖、父对朝廷有功而得官职.
(166)额外冗员.
(167)段——古“缎“字.
(168)臣子们进谏,您采纳实行,对您说来只不过动一动节省的念头罢了.
(169)盖藏——储蓄.
(170)好处真不知有多少啊.
(171)百官各有职牚,从前官吏的设置完备,办事认真,还有应办而不办的事.
(172)今天官吏的设置不全,办事因循苟且,敷衍塞责,不守法纪,却还自以为不错.
(173)敦——勉励,督促.本行——基本的道德.
(174)上纳——出钱买官.
(175)让文武官员安于其位,责成他们做出成绩来.
(176)缁黄——指和尚道士.因和尚着缁(灰黑色)衣,道士着黄衣.归四民——回到士、农、工、商的行业里.
(177)兼举富教——生计和教化同时照顾.
(178)屯盐本色——明朝屯田、运盐,本来供边防军需之用.后来将屯民应交粮盐实物改折银钱交纳.海瑞主张恢复征收实物.本色就是指粮盐实物.
(179)赋——按地亩交粮.差——按人口应役.苏——恢复元气.
(180)侵渔——贪污勒索.
(181)按照刑律处罚他们,毫不宽容.
(182)必世之仁——在几十年之后才能收效的仁政.
(183)天地并存的伟大功业.
(184)粲然——光明灿烂的样子.
(185)抚按科道——都是明朝所设的官职.
(186)稽治要——考核政纲的实施情况.
(187)努力去找贤才,任用他们办事,自己就省力了.
(188)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
(189)君主只要自己有德,感化臣民,不必亲自动手管理一切.
(190)熙洽——和睦.
(191)形成一片和平气氛.
(192)天地是化生万物的,人也有帮助天地化生的能力,可以与天地并列而为“三才”.
(193)命由我立——命运由我自己掌握.
(194)旋至——一转身就达到.
(195)不终之药——不死的药.
(196)轻举——成仙升天.
(197)切切然——忙忙地.
(198)竦——紧张.
(199)悬思凿想——发空想.
(200)持禄——保持禄位.
(201)昧死——不怕犯死罪.
(202)惓惓——一片真诚的样子.
(203)反情易向——改变心思,转移方向.
(204)宗社——宗庙社稷.指国家.

推荐访问:黄山松鼠跳天都 黄山松鼠跳天都
最新文章
  • 中考作文范文4篇

    (1) [中考作文范文]100篇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精选(1)_800字更多中... 2019-05-23

  •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9篇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篇1:关于感恩的名人小故事精选关于感恩的名人小... 2019-05-21

  • 我家最美的故事700字3篇

    我家最美的故事700字篇(1):我家的故事_700字我的家,其乐融融,笑料... 2019-05-10

  • 发明家的故事9篇

    发明家的故事篇一:发明家名人故事:爱迪生的科学发明故事 1877年秋... 2019-05-05

  • 国庆节作文450字10篇

    国庆节作文450字篇1:我爱我的祖国——关于国庆的作文_450字当时间凝... 2019-05-03

  • 成长路上的阳光800字8篇

    成长路上的阳光800字篇(1):成长路上的阳光_800字那年,我有了第一本... 2019-05-02

  • 啪啪啪作文大全

    啪啪啪作文大全篇一:啪啪啪_400字今天中午,我趁外公外婆在睡觉,就... 2019-04-28

  • 中考作文大全

    中考作文大全篇(1):100篇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精选(1)_800字更多中... 2019-04-28

  • 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9篇

    第一篇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_150字【2010年福... 2019-04-28

  • 名人成长故事大全4篇

    名人成长故事大全篇(1):名人故事:雷锋的成长小故事_1500字更多关于... 2019-04-26

上一篇:回报的反义词(共10篇)

下一篇:三句半大全(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