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知识 > 故事大全 > 正文

理想的故事(共10篇)

来源:故事大全   2019-02-21

篇一:理想的故事

名人实现理想的故事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
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着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
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
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
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
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
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
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
时间赛跑的能手.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
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鲁迅以“时间就是
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
辍.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
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着
《人间喜剧》,共94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

篇二:理想的故事

理想的名人故事
要故事,真实的

1 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为了写作《月球探险记》,就认真阅读了500多种图书资料.他一生之中共创作了104部科幻小说.读书笔记达二万五千本.
2 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着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 张海迪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她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外语,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着作.
4 贝多芬,他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着名的《第九交响曲》.
5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走近一看,原来纸片上都写着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少纸片.他这样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
6 诺贝尔 决心把这种烈性炸药改造成安全炸药.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7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王.

篇三:理想的故事

有关理想的小故事.只要故事就可以了.最好在800字左右(不是实现理想的故事!)
有关理想的小故事.800字左右最佳.下周要用的.再提一次,不是实现理想的故事,只要是理想故事就可以了.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了立志读书,报效祖国的誓言.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初中名人名言“立命”.正当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名人传人物形象”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魏校长点点头,又问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因此,同学们都非常敬名人轶事阅读佩他.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名人伟人介绍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是呀,我们应该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小就立下远大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坚持不懈,勤奋学习,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才有真正的人生意义!理想是心中最深处永远惦记的一件事,也许是出生于和平年代,成长于和平年代,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考验,没有经历过腥风血雨的洗礼,没有经历过动荡不安的岁月,比起我们的祖辈父辈,我们似乎少了一些远大的理想,少了一些指点江山的雄心壮志,少了一些大干一场的豪情气概.有的人对待读书带着浓重的功利色彩,他们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获取高学历,数学名人获取高学历就是为了谋求好工作,谋求好工作就是为了拿到令人羡慕的薪金.至于个人的理想抱负,那似乎是不合时宜的问题.可是,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难道就仅仅在于获取物质上的满足吗?人活着总该有点精神,有点追求,有个理想,有个目标.这个理想不是非得建丰功,立伟业,但应该让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和认可.一个人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他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一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生命的质量和生活的高度.有了理想和追求才能让人在黑暗中找到方向,在困顿时拥有动力,在迷茫无措时看清脚下的路.人作为生命个体,总不可避免有走向消亡的时候,只有精神可以留存.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远大理想看作自己前进的旗帜,清醒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活出生命的精彩!

篇四:理想的故事

伟人有关理想的故事

2010-10-24 20:32 热心网友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
1910年夏,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
书,后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
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
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
伟志向.
1912年10月,关东模范学堂隆重举行建校两周年纪念会.当时,14岁的周恩来
感慨万分,挥笔写了一篇《关东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的作文.他在文中
明确写道:“学生读书应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己任.这篇优秀作文,
收录在《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
后来,周恩来转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他和同学们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
在会刊《敬业》上,他发表了许多诗篇和文章.其中有一首诗写道:“险夷不变应
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和发愤图强的情怀,表达了他立志革
命到底的崇高理想.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涉重洋到日本留学.临
行时赠给同学一首诗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富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表示他决心钻研社会科学,挽救国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种“面
壁十年”的刻苦精神,来改造当时的社会,即使壮志难酬,蹈海而死,也不愧为中
华儿女,充分表现了他年青时代的远大抱负.
这才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典范,其实那个时代的革命者,学者恐怕都有这样的决心和历史使命感,只不过周总理这句话是少年之说,有据可查,他的一生更能应证这句话.我觉得这样的演讲稿除了回顾历史,更需要问问当今我们学习的目的.为了个人成就,为了家人,为了生活都没错,但是男孩子应该有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因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个多么艰辛漫长的过程,这也许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任重而道远.
张海迪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她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外语,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着作.
1 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为了写作《月球探险记》,就认真阅读了500多种图书资料.他一生之中共创作了104部科幻小说.读书笔记达二万五千本.
2 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着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 张海迪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她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外语,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着作.
4 贝多芬,他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着名的《第九交响曲》.
5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走近一看,原来纸片上都写着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少纸片.他这样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
6 诺贝尔 决心把这种烈性炸药改造成安全炸药.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7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王
--------------------------------------------------------------------------------

篇五:理想的故事

名人的关于理想的小故事,字数在800字左右!急用,
是故事不是观后感!
兄弟多来几个啊!

德国有个考古学家叫亨利•谢里曼.1829年的圣诞之夜,小谢里曼正好七岁,爸爸送给他一件令他喜出望外的礼物,那是一本精美的《少年世界史》.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读了起来.书中关于古希腊传说中的特洛伊战争的叙说深深地吸引了他.
谢里曼一口气将这故事读完,久久说不出话来,突然他猛地站起来,撒下书本,跪到爸爸跟前,大声说:“爸爸,特洛伊城在哪里?我要去看特洛伊城.”“傻孩子,这些都是传说中的事.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特洛伊城,究竟有没有美丽的海伦,有没有过特洛伊战争,这都是解不开的谜啊!”爸爸摇着头叹息着回答.
如此神奇而又壮丽的故事,都是人们信口编的吗?小谢里曼怎么也不相信.
他翻身下床,坚定地自言自语道:“特洛伊城一定存在过,我一定要找到它,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谢里曼很清楚,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是需要很多钱的,而自己家境十分贫寒,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没有直线可走,他决定走曲线.
于是,从十二岁起,谢里曼就自己挣钱谋生,先后做过学徒、售货员、见习水手、银行信差,后来在俄罗斯开了一家商务办事处.
但谢里曼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理想.利用业余时间,他自修了古代希腊语,而通过参与各国之间的商务活动,他学会了多门外语,这些都为日后打下了基础.
多年以后,谢里曼终于在经营俄国的石油业中积攒了一大笔钱,当人们以为他会大大享受一番时,他却放弃了有利可图的商业,把全部时间和钱财都花在追求儿时的理想上去了.
谢里曼坚信,通过发掘,一定能够找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描述的城市、古战场遗址和那些英雄的坟墓.1870年,他开始在特洛伊挖掘.不出几年,他就发掘出了9座城市,并最终挖到了两座爱琴海古城:迈锡尼和梯林斯.谢里曼就成了发现高度发展的爱琴海文明的第一人.【理想的故事】

篇六:理想的故事

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和故事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了立志读书,报效祖国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正当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魏校长点点头,又问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因此,同学们都非常敬佩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
是呀,我们应该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小就立下远大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坚持不懈,勤奋学习,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才有真正的人生意义!
理想是心中最深处永远惦记的一件事,也许是出生于和平年代,成长于和平年代,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考验,没有经历过腥风血雨的洗礼,没有经历过动荡不安的岁月,比起我们的祖辈父辈,我们似乎少了一些远大的理想,少了一些指点江山的雄心壮志,少了一些大干一场的豪情气概.有的人对待读书带着浓重的功利色彩,他们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获取高学历,获取高学历就是为了谋求好工作,谋求好工作就是为了拿到令人羡慕的薪金.至于个人的理想抱负,那似乎是不合时宜的问题.
可是,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难道就仅仅在于获取物质上的满足吗?人活着总该有点精神,有点追求,有个理想,有个目标.这个理想不是非得建丰功,立伟业,但应该让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和认可.一个人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他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一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生命的质量和生活的高度.有了理想和追求才能让人在黑暗中找到方向,在困顿时拥有动力,在迷茫无措时看清脚下的路.
人作为生命个体,总不可避免有走向消亡的时候,只有精神可以留存.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远大理想看作自己前进的旗帜,清醒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活出生命的精彩!

篇七:理想的故事

关于理想的故事50字之内

一个男孩梦见在邻家院子里发现了金子,另一个男孩听说后,把他的梦买了下来,之后到邻家做起了园丁,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挖掘,终于在院子中挖到了财宝,过上富足的生活,而那个做梦的孩子,因为没有付出行动,依然没有变得富有

篇八:理想的故事

关于远大理想的故事或名言警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篇九:理想的故事

关于名人的个人理想的故事(要在世的名人)【理想的故事】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希拉里:有领导能力的小姑娘 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不比老公克林顿逊色,她不仅从小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4岁时的一件事锻炼了小希拉里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当时,社区中有个霸道的小女孩总是欺负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泪流满面地向母亲诉苦.母亲告诉希拉里,若遭到欺负,就一定要毫不畏惧地还击.小希拉里的确这样做了.此后,希拉里天赋的领导才能日渐显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帮孩子.
王功权:我是中国为数不多站着把钱挣了的人
在网络上走红的“私奔帝”王功权先生,3月4日在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与海外学子们一起,讲述了他几十年来的创业与人生道路.
王功权是中国风险投资的开拓者,也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先驱者.他自称“培养过数百名中国的董事长”.他投资培育了如奇虎360、汉庭、民生银行、学大教育、亚信科技、俏江南等一批知名企业,其中有12家在美国成功上市. 他不仅是一个商人,也是一个文人.他是中华诗词研究院创始人、兼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但无论是在事业的巅峰,还是情感的低谷,三十年的时代变革中,他维持着一份难能可贵的坚守.

篇十:理想的故事

关于理想的事例(现代的)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我们真正能够做到永不放弃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吗?
皮尔卡丹实现理想的故事
法国少年皮尔从小就喜欢舞蹈,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可是,因为家境贫寒,维持基本生活都非常艰难的父母根本拿来不出多余的钱来送皮尔上舞蹈学校.
皮尔的父母不得不将他送去一家缝纫店当学徒工,希望他学一门手艺后能帮家里减轻点经济负担.每天在缝纫店工作十多个小时的皮尔厌恶极了这份工作,不担因为繁重的工作所得的报酬还不够他的生活费和学徒费.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是在虚度光阴,他为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而非常苦闷.他甚至认为,与其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早早地结束生命.
绝望中的皮尔突然想起了他从小就崇拜的有着芭蕾音乐之父美誉的布德里.皮尔觉得只有布德里才能明白他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的人.他决定给布德里写一封信,希望布德里能够收下他这个学生.在信的最后,他写道:如果布德里在一个星期内不回他的信,不肯收他这个学生,他便只好为艺术献身,跳河自尽了.
很快,年少倾垮的皮尔收到了布德里的回信.皮尔以为布德里被他的执着打动,答应收下他这个学生.但是信中却并没有提收他做学生的事.只是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布德里告诉皮尔,在他小的时候,很想当一名科学家.可是因为当时家境贫穷,父母无法送他上学,他只得跟一个街头艺人过起了卖唱的日子.最后,他说,人生在世,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距离的人,首先要选择生存.只有好好地活下来,才能让理想之星闪闪发光.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谈艺术的.
布德里的回信让皮尔猛然惊醒.后来,皮尔努力学习缝纫技术,二十三岁的那一年,在巴黎他开始了自己的时装事业.很快,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装品牌,也就是如今举世闻名的皮尔卡丹公司.
由于皮尔一心扑在服装设计与经营上,皮尔卡丹公司发展迅速,皮尔在二十八岁的那一年就拥有了两百名雇员.他的顾客中很多都是世界名人.如今,皮尔卡丹品牌不仅拥有服装行业,还有服饰、钟表、眼镜、化妆品等等,皮尔卡丹不但成了令人瞩目的亿万富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产品也遍及全球.
皮尔卡丹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其实自己并不具备舞演员的素质,当舞蹈演员,只不过是年少轻狂的一个虚幻的梦而已.如果那时他不放弃当舞蹈演员的理想,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皮尔卡丹.
是啊,每个年轻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也都为自己那伟大的理想激动过,苦闷过.只有勤勤恳恳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才能更快地接近理想.
朋友,也许有一天你也会像皮尔卡丹一样突然发现其实理想一直伴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推荐访问:黄山松鼠跳天都 黄山松鼠跳天都
最新文章
  • 中考作文范文4篇

    (1) [中考作文范文]100篇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精选(1)_800字更多中... 2019-05-23

  •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9篇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篇1:关于感恩的名人小故事精选关于感恩的名人小... 2019-05-21

  • 我家最美的故事700字3篇

    我家最美的故事700字篇(1):我家的故事_700字我的家,其乐融融,笑料... 2019-05-10

  • 发明家的故事9篇

    发明家的故事篇一:发明家名人故事:爱迪生的科学发明故事 1877年秋... 2019-05-05

  • 国庆节作文450字10篇

    国庆节作文450字篇1:我爱我的祖国——关于国庆的作文_450字当时间凝... 2019-05-03

  • 成长路上的阳光800字8篇

    成长路上的阳光800字篇(1):成长路上的阳光_800字那年,我有了第一本... 2019-05-02

  • 啪啪啪作文大全

    啪啪啪作文大全篇一:啪啪啪_400字今天中午,我趁外公外婆在睡觉,就... 2019-04-28

  • 中考作文大全

    中考作文大全篇(1):100篇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精选(1)_800字更多中... 2019-04-28

  • 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9篇

    第一篇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_150字【2010年福... 2019-04-28

  • 名人成长故事大全4篇

    名人成长故事大全篇(1):名人故事:雷锋的成长小故事_1500字更多关于... 2019-04-26

上一篇:网络热词2017(共10篇)

下一篇:爱的名言名句(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