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知识 > 故事大全 > 正文

经典老相声大全(共10篇)

来源:故事大全   2018-05-07

篇一:经典老相声大全

相声小品词
1.要短的,也不要太短.
2.要惹人发笑的.
就这2要求.
可以自己编,但要有趣搞笑.

六月三伏好热天,京东有个张家湾.
老两口院里头正吃饭,来了个苍蝇衔.
苍蝇叼走一个饭米粒,老头子一怒追到四川.
老婆家中等了仨月,书没捎来信没传.
请了个算卦的先生算一算,先生说:“按卦中断,伤财惹气赔盘缠.”
(惊堂木)
他这卦算的还真灵.其实啊,这个卦不单他算的灵,我也能算灵.
那分什么事啊,我要是算卦的,来一老太太来算卦,“先生啊,你给我算一卦.”
“啊!什么事啊,您?”“恩,我老头子走了仨多月了,音信全无,您说有什么危险没有啊?”
“哦.他干什么去了?”“恩,追苍蝇去啦!”“追、追苍蝇去了?什么事啊?”
“恩,苍蝇叼走一饭米粒儿.”“啊,那当然是伤财惹气赔盘缠.
你追回来追不回来也得伤财惹气!”
瞎掰,这算卦没有灵的.

篇二:经典老相声大全

会七八国语言却听不懂相声 这个相声内容是什么?要文字内容 这个相声的意思是什么?说说
会七八国语言却听不懂相声……郭德纲的一个相声
这个相声内容是什么?要文字内容
这个相声的意思是什么?说说

郭德纲,张文顺先生的《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
讲述的是关于一个相声演员对于中国相声发展的评述,其中辛辣讽刺幽默搞笑,不褒贬点要害,妙语佳句层出不穷,应该在中国相声史上留下一笔,劝君能看看视频,关注传统艺术就是爱国.
老和部队留

篇三:经典老相声大全

3人相声剧本
(1)一个时长为5到8分钟的相声;
(2)3人的相声;
(3)不准发无用的东西;
(4)要搞笑。
【经典老相声大全】

金刚腿
文本:
(甲、乙、丙同时上台,丙站中间,甲在右)
乙 这回咱们三个人说段相声。
丙 咱怎么说呀?
乙 我出个主意,你们俩随着。
甲 说什么呢?
乙 咱们说一回金刚腿,又叫一百二十八条腿儿。
丙 怎么叫一百二十八条腿儿?
乙 比如说:咱们说出一样物件,不论是吃的、使的、用的,都得叫它带着四条腿儿。好比说,有这么一座山,山当然是没腿啦,也不能满街上溜达山哪!
甲 对啊!
乙 比如说这山叫“牛头山”,牛几条腿啊?
丙 四条腿儿啊。
乙 打这儿起,句句都不许离开牛啦。你们俩给数着点儿。
甲、丙 行。
乙 有这么一座山……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山上有什么庙?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庙里有什么神?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庙门口有什么树?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树上落着什么鸟儿?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鸟嘴衔着什么果子?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下山过的什么桥?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上哪儿去?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谁家里?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叫门谁给开的门?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里边给的什么坐?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坐下说的什么故事?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给什么吃的?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给什么喝的?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给的什么钱?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这就完啦。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故意地说)你们俩人。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起哄啊?
甲、丙 四条腿儿。
乙 没完啦?听明白了吗?
甲 丙 早明白啦。
乙 那么我先说,你(指丙)二说,你(指甲)末说。
丙 你先说什么山?
乙 二龙山。
甲 你等等吧。龙没有腿儿,龙有爪。
乙 啊?那爪在哪儿长着?
甲 在腿上。
乙 还是的。
丙 山上有什么庙哇?
乙 “龙”王庙。
丙 庙里有什么神?
乙 “龙”王。
丙 庙门口有什么树?
乙 “龙”爪槐。
丙 树上落着什么鸟?
乙 “龙”鹞子。
丙 鸟嘴衔着什么果子?
乙 “龙”元果。
丙 下山走的什么桥?
乙 青“龙”桥。
丙 噢,京北呀!上哪儿去?
乙 “隆”福寺。
丙 噢,北京啊!谁家里?
乙 老“龙”家。
丙 百家姓没有这姓!
乙 这是外姓。
丙 好嘛,外姓也来啦。叫门谁给开的门?
乙 “聋”子。
丙 聋子?那你叫门他也听不见哪?
乙 这个……是啊,旁边有一个不聋的人告诉他的。
丙 这不像话。他还告诉聋子开门去,他不会给开门吗?
乙 讲这巧劲儿嘛!
丙 把您让进去给的什么坐?
乙 “龙”墩。
丙 嘿!龙墩!给什么喝的?
乙 “龙”井茶。
丙 什么碗?
乙 团“龙”盖碗。
丙 给的什么吃?
乙 “龙”凤饼。
丙 不娶媳妇哪来的龙凤饼啊?
乙 是啊,隔壁聘姑娘给我的。
丙 瞧这巧劲儿!那你给人讲的什么故事?
乙 《“龙”图公案》。
丙 噢,就是《包公案》。人家乐了吗?
乙 乐啦。
丙 给的什么钱?
乙 乾“隆”钱。哎!这钱必须都得带窟“窿”眼儿。
丙 行!还真没把你问短。
乙 唉!我说完啦。该你(指丙)说啦!你的什么山?
丙 我的首阳(羊)山。
乙 噢,伯夷、叔齐不吃周家饭,饿死首阳山。山上有什么庙?
丙 “杨”继业的庙。
乙 庙里有什么神?
丙 “杨”继业。
乙 庙门口有什么树?
丙 大叶“杨”。
乙 树上落着什么鸟?
丙 户巴腊(即伯劳鸟)。
乙 户巴腊没“羊”!
丙 啊,“洋”户巴腊!
乙 “洋”户巴腊呀!乌嘴衔着什么?
丙 “羊”头。
乙 羊头?鸟嘴衔得动大羊头吗?
丙 小“羊”头。
乙 那也不像话呀!
丙 苹果。
乙 苹果也没“羊”啊?
丙 “洋”苹果。
乙 嘿!添上个“洋”就算。下山过的什么桥?
丙 “洋”灰桥。
乙 上哪儿去?
丙 沈“阳”路。
乙 谁家里?
丙 老“杨”家。
乙 叫门谁给你开的门?
丙 “杨”大娘。
乙 让进去给的什么坐?
丙 椅子。
乙 椅子没“羊”。
丙 “洋”椅子。
乙 给你什么喝?
丙 “羊”奶。
乙 给你使的什么碗?
丙 “洋”瓷碗。
乙 给你什么吃?
丙 面包。
乙 面包没“羊”。
丙、乙 “洋”点心。
乙 我就知道嘛。你给他们说的什么故事?
丙 《“杨”家将》。
乙 他们乐了吗?
丙 乐了。
乙 给的什么钱?
丙 给了十块大“洋”钱。
乙 洋钱没眼儿!
丙 我现凿!
甲 您把那银子渣给我点儿行吗?
乙 (指甲)问你了吗?
甲 你们俩都说上来啦。该我说了吧?
乙 好,你说吧。什么山?
甲 我的鸭鸡山。
丙 不行!
甲 啊,是啊,那不还有一只鸡哪吗?
乙 噢,凑腿儿来啦。什么庙哇?
甲 鸭鸡庙。
乙 庙里有什么神?
甲 乙一只鸭,一只鸡。
乙 我就知道是这手儿嘛!有给?font color="#006699">甲印⒓ 耐返穆穑坎恍校 愕フ野桑?/p>
甲 “马”鞍山。
乙 噢,俞伯牙摔琴。山上有什么庙?
甲 “马”王庙。
乙 庙里有什么神?
甲 “马”王爷。
乙 好么!三只眼!庙门口有什么树?
甲 “马”尾松。
丙 大叶杨。
乙 配对儿来啦!树上落着什么鸟?
甲 “马”鹩儿。
乙 噢,黄胆马鹩儿。乌嘴衔着什么果子?
甲 “马”蔺。
乙 马蔺干吗?
甲 拴他(指丙)那羊头。
乙 不行。羊头都没了,还马蔺哪!你得另找!
甲 枣!
乙 “枣”没“马”!
甲 啊,是啊,“马”牙枣。
丙 “洋”苹果。
乙 又来啦!让你们做小买卖来啦?下山过的什么桥?
甲 “马”石桥。
乙 上哪儿去?
甲 四“马”路。
乙 谁家里?
甲 老“马”家。
乙 叫门谁给开的门?
甲 “马”大哥。
乙 让进去给的什么坐?
甲 “马”桶。
乙 给的什么喝?
甲 “马”尿。
乙 给的什么吃?
甲 “马”粪!
乙 这都什么呀!
甲乙丙三人一起出游,甲感冒了……
晚上,大家同睡一床,甲睡中间。

半夜…甲打了一个大喷涕,
乙丙整个脸上都是甲的结晶。
乙丙:下次要通知我们……

过了半个时辰,
甲:注意了…
乙丙闻言赶紧钻入棉被中,
并确定与外界没有连通…
结果,甲放了个屁。

篇四:经典老相声大全

相声的特点

  相声作为对话艺术,它具有与各种叙事艺术、表演艺术迥然不同的特点,现分述如下:
  一、相声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在叙事艺术中, 人物的对话不能脱离情节的制约, 而在相声中,情节的作用远不如在叙事艺术中那样重要.在相声中,情节是为组织包袱服务的,而包袱又是由对话构成的.在对话时脱离谈论对象和话题讲述一个故事是无法令人理解的,因而也是不允许的. 与此相反,相声中的情节却可以是时隐时现 、若断若续,甚至是若有若无的.
  在有些相声中,甚至可以根本不需要情节,只借助于对话的魅力,即能组织包袱,直接揭露矛盾,表现主题. 相应地,观众听相声也并不醉心于情节的复杂曲折,而是要了解表演者对问题 、事件所持的立场、观点,所发表的意见.这些观点、意见主要通过对话来表达.
  相声中的人物形象也不苛求完整丰满,而往往是只去描绘其言谈话语,并通过这些言谈话语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意识、立场观点、性格气质.相声中的人物同情节一样,是组织包袱的工具,因此,人物往往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物性格在许多相声中也往往是不全面的,夸张的,变形的,并不呈现为一个完整、真实的形象.在有些相声中则没有人物形象.
  相声的内部结构比较松散.“垫话”、”正活”、“攒底”等各部分之间在情节上有时并没有紧密联系,只是通过一个比较宽泛的主题加以维系.在相声中,内容的变化往往不是体现在情节的推进上面,而是体现在话题的转换上面.
  总之,对相声艺术来说, 叙事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人物与情节结构都不占要地位. 相声最重视的是包袱,而包袱又是由对话构成的.随便翻开一篇相声作品,你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对话.这些对话惟妙惟肖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谈话语.当然,这些对话并干是从生活中照搬来的,而是经过了精心的艺术加工.
  二、 相声的包袱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构成的.
  着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在谈及相声的基本概念时指出: “(相声)就是通过组织一系列特有的‘包袱’来使人发笑的艺术,这里所指的包袱是语言艺术的包袱,这里所指的语言是包袱艺术的语言语言……、语言、包袱儿、笑声,可说是相声艺术的三大要素,并且缺一不可.” (引自马季《卅年回首一吐为快》载《曲艺》1987年第2期)在他列举的三要素中,语言、笑声是其它一些喜剧艺术也具有的,只有包袱才是相声艺术特有的. 包袱在相声艺术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因此,对包袱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是我们研究相声艺术的关键.
  “包袱”一词是个形象化的比喻词,它实际上指的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酝酿、发展的一个过程.所谓的“三翻四抖”,则是相声包袱常采用的一种结构.其中“三翻”是指对矛盾假象反复进行渲染和强调;“四抖”是指在”三翻“之后揭露矛盾的真相.
  我们知道,喜剧矛盾的特征是“用另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 (引自马克思《导言》载《马恩全集》第1卷第5页)因此,在喜剧矛盾中,各种假象就特别多.假象其实也是一种现象,它的特点是能够提水与其本质相反(或相离背)的表象,然而,假象又是以其特有的方式极为深刻地反映着本质.因此,真实的喜剧矛盾具有着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特点.在对口相声中,喜剧矛盾——包袱的双方 (现象与本质等等)由捧逗双方分别担任,并通过对话逐步揭露矛盾.喜剧艺术手法(如夸张、误会、巧合等)为各门喜剧艺术广泛采用,并非相声所独有. 然而,相声在运用这些手法时自有其特点.例如,许多戏剧、电影运用视觉形象构成误会,(影片《大独裁者》、《黑郁金香》等都出现了两个相貌酷肖的人)而相声在运用误会手法时却大都依靠对话.例如《改行》中说到艺人龚云甫改行卖菜,他把 “挑子一放,一摸肩膀儿,这个痛啊! 他把 《遇皇后》 的叫板想起来了 :‘唉、苦哇!’老太太一听:‘噢!黄瓜苦的,不要啦.’”很显然,这个包袱采用了误会手法,误会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造成的.离开了对话的双方,也就无法引起误会.
  通过人物对话组织包袱,是相声中运用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不仅在“子母哏”类型的相声中是如此,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也是如此.不仅在对口相声中是如此,在单口相声中也是如此.例如在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中,那个攒底的包袱就是由皇帝朱元璋和他的群臣之间的对话构成的,这类利用对话构成的包袱在相声作品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对话不仅体现在包袱的组织方法上面,而且体现在各种相声艺术手段的运用上面.“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四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段,“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学”是模仿各种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语言,“逗”是抓哏逗笑,“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这些艺术手段的运用只有纳入对话的范围才是符合相声创作艺术规律的.相声表演不能为学而学,为唱而唱.相声演员用方言所说的话,仍需达到对话的目的;所唱的歌曲和戏曲,或是作为对话中的论据,或是通过改唱歌词表达对话的内容.目前有些“柳话”(即以学唱歌曲、戏曲为主的相声)相声表演实际上变成了听众点唱音乐会,虽然也能取得剧场效果,但是却违背了相声作为对话艺术的本质.这种“为唱而唱”的创作倾向是不可取的.
  三、相声演员以对话者的身份进行表演.
  相声演员既不是象评书及其它曲艺演员那样主要以叙述者的身份进行表演,也不象戏剧演员那样以剧中角色的身份进行表演,是以对话者的身份进行表演.相声演员所使用的语言不是叙述性的语言,而是对话性(即问答式)的语言.在子母哏类型舱相声中,这一点比较明显.其实,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逗哏和捧哏的演员同样是在进行对话.逗哏演员的话语在内容上虽然确实有叙述的成份,但在形式上仍然表现为与捧眼演员之间的对话;在这里,叙述的内容只能作为答话说出来,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对话环境去讲故事.
  相声演员在表演中始终是一个对话者,而不是行动者(英语中“演员”一词为“actor”,也可硬译为“行动者”).相声演员主要靠对话塑造人物形象,而不是依靠外部形象和形体动作. 相声演员的外部形象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这一特点与相声的特殊审美方式有很大关系.有研究者认为相声表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我演我”的本色表演(见卢昌王《关于曲艺表演问题的几点思考》载《曲艺艺艺术论丛》第九辑76页),也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一种虚拟式的表演.(见薛宝锟《笑的艺术》第64~65页)但无论如何,相声演员的形体动作只是为使对话更生动形象而采用的辅助手段,这些动作不象戏剧中的动作那样重要和完整.
  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捧哏演员的话虽不多,但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捧哏演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作为“相声是对话的艺术”这一命题“人证”.
  在相声的几个类型中,群口相声是在对口相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形成的,它将对口相声中的双边的对话转变为多边的对话;并且具有某些戏剧的成份.
  单口相声的情况比较特殊.单口相声是从民间故事和笑话发展、演变而来的.它兼有故事和笑话的艺术特点.对此,专家们曾发表过精辟的意见.
  冯不异提出;“在曲艺的诸多曲种中,有一种单人演说可笑故事的表演形式,称为单口相声…… (单口相声)但求谏果回甘,却不一定那么有头有尾,它的体制不同于短篇的话本、故事、笑话,也不同于对口相声,是一种风格独具的口头文学体裁.”(引自《继承传统,丰富提高》载《曲艺》1986年第5期).
  王行之认为:“把单口相声直接并入中短篇小说这一艺术门类,未必确当,但是,因为它们同属叙事性的艺术形式,从叙事状物、刻画人物等角度看,它们之间不仅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单口相声又有不少独到之处.”(引自《小说家的益友——或“劲敌”》载《中国曲艺论集》第280页)
  李凤琪也曾指出:“单口相声以故事性见长,其中也有偏重说理的,即所谓‘议论型’,这种相声容易空洞、枯燥、很难写,新作中几乎绝迹.” (引自《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卷》,刊载于《曲艺》1986年第5期)
  看来,专家们比较—致地认为单口相声是一种喜剧性的叙事艺术.单口相声就其形式而言不是对话艺术,但是,它与传统的叙事艺术(评书、故事等)相比又产生了许多变异.例如,单口相声在内容上侧重于反映人物之间的对话, 并且主要依靠对话构成包袱、塑造形象. 由于单口相声创作中包袱的组织要受情节、人物性格的制约,所以单口相声创作的难度很大.故事型的单口相声创作近年来已近于绝迹;议论型的单口相声则由于在内容与形式之问存在着不易克服的矛盾,而让位于对口相声.
  对口相声是从单口相声脱胎而来的,但是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艺术生命绎久不衰.这与它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和谐有很大关系.简单地说,对口相声的主要内容是对话,它所采用的形式也是对话,二者之间是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四、 对话不仅体现在相声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 ,而且体现在欣赏过程中 .相声作为一门舞台艺术(目前基本如此),它的表演与欣赏在时空上是统一的.相声与其它舞台艺术一样 ,存在着与观众进行交流的问题.
  众所周知,相声是一门最擅长与观众进行交流的艺术,相声演出所产生的剧场效果,往往是其它舞台艺术无法企及的.除了喜剧性内容的原因之外,相声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话的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叙事艺术中,创作者自信有力量穿透孤立的事件,抓住其“内在的本质”,赋予其因果联接的次序,从而构成故事虚构的情节和历史,并将这些内容灌输给观众.在这里,信息的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观众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在叙事艺术中,由富有穿透力的情节构成了—个有头有尾、线性发展的封闭性结构,这种结构不允许来自外部的干扰.在戏剧艺术中,有第四堵墙的理论.它要求在演员与观众之间矗立起一道假设的墙,这堵墙使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带有间接的性质.
  相声艺术则有很大不同,相声中的“情节”是若断若续、若有若无的.因此,相声的内容使人感到是不确定的.相声的包袱常常给观众提供假象,而将真相隐藏起来.这样一来,就促使观众主动进行思考,因而加强了双方之间的思想交.相比之下,评书(及其它一些曲艺)演员不仅将事情的因果关系解释得清清楚楚,而且还通过得胜头回预先明确故事的主题和结局,听众只需被动接受.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不再享有评书演员那种“说书先生”的地位,演员与演员、演员与观众都是以一种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出现.他们可以对事物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这种来自多方面的不同意见,既构成了相声形式上的特点,又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的来源.在这里,演员的一切言谈话语都要接受另一个演员和广大观众的严格检验,他的种种故弄玄虚、自相矛盾、荒诞夸张、逻辑混乱的话语都逃不过观众的耳朵,他往往因“出乖露丑”受到哄堂大笑,处于“下不来台”的“尴尬”境地.观众则通过笑声感觉到自己在心理上的优势,并在笑声中受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相声的欣赏过程能够更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而相声艺术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声表演采取直接面向观众的方式,“第四堵墙”在相声表演中是不存在的.许多演员还直接向观众提问,或解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并满足观众的要求.这样,就大大加强了演员与观众的联系与交流.
  在相声的欣赏过程 ,观众虽然一般不能直接与演员进行对话 ,却可以通过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另外,在许多相声中,捧哏演员的话往往代表了观众的观点,捧哏演员往往是作为观众的代言人与逗哏演员进行对话.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相声的表演和欣赏过程中,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是双向的,十分密切的.这一特点是与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对话的形式分不开的.这种形式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参与意识,由此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相声与观众结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它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幽默,表达了群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乐观精神,并对生活中的假恶丑进行揭露和讽刺.相声以其精湛的生活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优秀的民族艺术之花.
  总而言之,相声在内容上是喜剧艺术 ,在形式上则是对话的艺术. 相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这两大特点,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黑格尔认为“内容即具有形式于其自身”,内容与形式是对立面的统一:“内容非它,即形式之回转到内容,形式非它,即内容之回转到形式.” (见黑格尔《小逻辑》第286—287页)从这一命题出发,我们可以把相声称之为“对话式的喜剧艺术”,或者叫作“喜剧性的对话艺术”.正如“戏剧:动作的艺术”这一命题也不排斥剧中人物的对话一样,“相声:对话的艺术”这一命题也不排斥演员的形体动作、对话中的叙事成份以及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提出相声是对话的艺术,只是为了进一步明确相声这—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规定性的本质,而不是要割断相声与其它喜剧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篇五:经典老相声大全

求一篇《我最喜爱的演员》的作文 600字

眼就快13了,屈指算来,听相声也有10年了吧.我是个北方人,对相声比较爱好,爱好听,在我周围和我同年纪的人群里面,我大概算是听得比较多的了,电脑里面就存了几百个段子,很多听了好些遍可是每次听还是会笑,这大概就是经典的魅力.
  小时候不愿意听侯宝林大师的相声,觉得他老是唱戏,没意思,不逗乐;也不爱听马三立大师的作品,太慢,听老半天才一个包袱,我都快睡着了……后来慢慢长大了,心气稳下来了,也就逐渐发现了两位大师的好处,温文尔雅的台风,那种幽默是如春风化雨般醇厚绵长却直入心脾的.马三立老先生从艺80周年文艺晚会我专门买了盘收着,除了里面倪萍阿姨再次乱说话让我难受半天以外,马老先生的每一次张口都让我捧腹,而现在只能说音容宛在了.高英培、范振钰、苏文茂、朱相臣等老先生的也都听过很多,经典名作勿复多言.而传说中的刘宝瑞、张寿臣等更老的先生们,我无缘亲历,印象也便模糊一些.只是刘大师的单口相声名头太亮,几个经典段子是可以当作评书来听的,自是心下佩服得紧!
  我这次要说的相声演员都是60岁以下的或者左右,40岁以上或者左右的,属于相声界的中生代或者说中流砥柱们.我这20年基本上主要是听他们的相声长大的,感情格外深厚.但是眼看着相声一步步淡出荧屏,相声界也是一片哀声,这让我很难过.我知道现在北京天津的相声演出还是比较火爆的,但是都在剧场里面,天津比较便宜,10几20块可以听一场,北京就比较贵,来不来都要几十上百的,但据说也爆满,我虽然目前还听不起,但是表示支持,以后找个有钱的工作会去听的!只是,北京天津本来就是相声的发源地,前些年已经把阵地拓展到全国,这几年却有收缩回来,无论如何不能说相声发展了,当然,现在南方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相声演员,像现在已经分道扬镳的奇志大兵,但毕竟人数少群众基础薄弱,很难撑起相声的大旗.
  其实谁都知道相声走到今天这一步不是相声本身或者相声演员本身的问题,而是审查标准的问题,现在看来,当年的《虎口脱险》《电梯奇遇》等段子,拿到今天是不要想进入中央电视台的,更别说春节晚会了.正是苛刻无聊的审查制度扼住了相声的咽喉,让相声空有满腹才学一身功夫却无处作用,而我等热爱相声之人也只能对现在的无聊相声敬而远之,长叹一声,独自面对电脑,回忆往昔,怀念那笑口常开的日子.余生也晚,笔下浅鄙疏失错漏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篇六:经典老相声大全

谁有经典绕口令?
谁有相声中那段经典的绕口令.
从东边来了个哑吧``从西边来了一个喇叭.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边提拉着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提拉着鳎目的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拿鳎目换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是提拉着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还是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经典老相声大全】

篇七:经典老相声大全

求相声《吹牛》之词!
马季 赵炎

相声《吹牛》文本 马季、赵炎表演 甲 我们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乙 头一回. 甲 但是跟大家也是老朋友了. 乙 怎么呢? 甲 因为在电视里经常见到我们. 乙 大家经常看我们的节目. 甲 就是没有面对面瞧见过. 乙 没有这样的机...

篇八:经典老相声大全

反义词相声

相声正文:对口相声剧本《反义词》
甲︰这个相声演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乙︰唉对!相声演员的语文水平都比较高.
甲︰我问问你,你的语文水平怎么样?
乙︰我的语文水平比他们都强一点儿.
甲︰那反义词你会说吗?我说正面的,你说反面的.
乙︰这个呀是我们说相声的本能,每个人都会说,我说的比他们还好.
甲︰是吗?
乙︰不信你可以考考我.
甲︰我说天.
乙︰那我说地,是不是反义词?
甲︰对!
乙︰嘿……
甲︰我说东
乙︰我说西
甲︰我说南
乙︰我说北
甲︰还真不错.
乙︰嘿…就是!
甲︰那我说什么,你都能答得上来吗?
乙︰那当然!
甲︰我灵.
乙︰我蠢.
甲︰我美,我美男子!
乙︰我丑,我丑八怪!
甲︰你还真实际.
乙︰对得工整.
甲︰好,对得工整!我在前.
乙︰我在后.
甲︰我在上.
乙︰我在下.
甲︰我快.
乙︰我慢.
甲︰我松.
乙︰我紧.
甲︰我软松松.
乙︰我紧绷绷.
甲︰我松,我越来越松.
乙︰我紧,我越勒越紧.
甲︰我松,我松的舒服.
乙︰我紧,我紧的难受啊!
甲︰你干嘛难么难受啊?
乙︰我都快勒死了!
甲︰行!
乙︰怎么样?
甲︰你对得真不错.好!咱们再来.
乙︰来.
甲︰我高.
乙︰我矮.
甲︰我窄.
乙︰我宽.
甲︰我窄,我肚量大.
乙︰我宽我……我心眼小.
甲︰我大大方方.
乙︰我偷偷摸摸.
甲︰我顺顺当当.
乙︰我别别扭扭啊!
甲︰你跟谁别扭?
乙︰我跟你别扭!
甲︰我高兴.
乙︰我烦恼.
甲︰我快乐,我事出有因.
乙︰我生气,我不知道跟谁?
甲︰……
乙︰哈……
甲︰我逛大街.
乙︰我钻小巷.
甲︰我上广场.
乙︰我蹲马桶.
甲︰我智囊.
乙︰我饭桶.
甲︰我价值连城.
乙︰我一文不值.
甲︰我唱圣歌.
乙︰我骂大街……我骂谁呀!
甲︰我脸皮薄.
乙︰我脸皮厚.
甲︰我要面子.
乙︰我死不要脸……我干嘛死不要脸哪!
甲︰我文明礼貌.
乙︰我愚昧无知.
甲︰我遵守纪律.
乙︰我违法犯纪.
甲︰我排队.乙︰我插队.甲︰我让座给老弱妇孺.乙︰我卖黄牛票给社会大众.甲︰我尊重会场秩序.乙︰我跳上议事桌,扭撕麦克风.甲︰我敬爱老长辈.帮助老太爷.乙︰我骂他是老贼.欺骗老太太.甲︰啊!甲︰什么?乙︰好嘛!我跑那干嘛去了呢……这不算……甲︰好……你再来一次,你说嘛!乙︰这回我慢点,大家帮我注意点啊!甲︰嗯!乙︰我好.甲︰我差.乙︰我棒.甲︰我拙.乙︰我高.甲︰我低.乙︰我高你一头.甲︰我低你一筹.乙︰我高高在上.甲︰我深入基层.乙︰我浮在上面.甲︰我调查研究.乙︰我官僚主义.甲︰我精通业务.乙︰我不学无术……我又坏了!甲︰哈……我内行!乙︰我外行!甲︰我聪明睿智.乙︰我愚昧无知.甲︰我走前门.乙︰我走后门.甲︰前门是我自己闯的.乙︰后门是我爸爸开的.甲︰我拔虎牙!乙︰我拍马屁!甲︰我老实.乙︰我厉害.甲︰我千人喜.乙︰我万人恨.甲︰我见义勇为.乙︰我拦路抢劫.甲︰我得奖状了!乙︰我戴手铐啦!甲︰我夹道欢迎!乙︰我游街示众!甲︰我立功啦!乙︰我枪毙啦!甲︰好……说得好!再来再来!
乙︰好什么呀!再来!每回都你先说,然后弄个陷阱,我再傻里呱叽的往里钻,这回呀!我先来,我来好的.
甲︰别看你先来,你可不一定说得好.
乙︰没那事.
甲︰你来.
乙︰我强.
甲︰我弱.
乙︰我硬.
甲︰我软.
乙︰我霸道.
甲︰我老实.
乙︰我厉害.
甲︰我温厚.
乙︰我浑球老粗.
甲︰我斯文瘦小.
乙︰我虚胖囊肿.
甲︰我青春焕发.
乙︰我回光返照.
甲︰我长命百岁.
乙︰我苟延残喘.
甲︰我活了.
乙︰我死了.
甲︰你怎么死了?
乙︰我让你给说死了!

篇九:经典老相声大全

相声一等于几相声《一等于几》中的谚语给你了什么启发? 1、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2、好汉不用多,一个顶
不要百度上的!明明说不要百度上的,那位,还是抄的吧!>_

要从多方面看待物体,不能只看到一面就下定论.而且,1虽小,却等于2、10、100、1000甚至10000,所以珍惜一点一滴,就等于珍惜一整个资源!

篇十:经典老相声大全

相声:讲文明,懂礼貌 作文

讲文明,懂礼貌

甲:现在进入文明社会了,人人都应该讲文明礼貌。

乙:可不是嘛,不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人不讲文明礼貌。

甲:我就见过这样的人。

乙:哦!你说说看。

甲: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想问路,你会怎样说?

乙:老弟呀!

甲:怎么?厄,老弟?我比你大呀!

乙:哦!我忘了,老弟,哦不老哥呀。

甲:咦,小伙子,有什么事?

乙:我是从三明来的,第一次到这里不认识路,请问您,到绿色家园怎么走?

甲:向前走,向左拐就到了。

乙:哦,谢谢您!

甲:不用谢,再见!

乙:再见!

甲:这样挺有礼貌。

乙:是呀!

甲:可是我见到的那人,可不是这样问的。

乙:哦?那是怎样的?

甲:那个人是一个大个子,骑一辆自行车。前几天,他来明溪玩儿,不知道怎么走,就问一个过路人

乙:大个子怎问的?,

甲:喂!告诉我到绿色家园怎么走的?

乙:过路人怎答的?

甲:你猜猜。

乙:别卖关子了,快说说看。

甲:那过路人见大个子这么没礼貌就说:“问别人吧。”那个大个子很生气,就说过路人:“你真小气,做人太差劲了。”

乙:那人真没礼貌!

甲:还有些人,洗手不关水龙头。

乙:你看见过吗?

甲:当然,要不我怎知道?

乙:那你把水龙头关了吗?

甲:哦!没有。

乙:为什么?

甲:我那时正在“唱歌”。

乙:你这人真要面子,那你是在什么时间,哪个歌厅“唱歌”的呀?

甲:个人隐私不能说。

乙:告诉我嘛!

甲: 好吧,悄悄告诉你,我是昨天上午十点十分十秒在河滨北路拱桥头的那个“歌厅”唱歌的。

乙:你还记得真清楚。我昨天上午十点十一分十秒也到过那儿,你好像没有冲侧所呀!

甲:你怎么这么不给人留面子呀!

乙:我竟遇上了这样一个不讲文明的人,我还是离他远点吧,快跑!

推荐访问:黄山松鼠跳天都 黄山松鼠跳天都
最新文章
  • 中考作文范文4篇

    (1) [中考作文范文]100篇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精选(1)_800字更多中... 2019-05-23

  •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9篇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篇1:关于感恩的名人小故事精选关于感恩的名人小... 2019-05-21

  • 我家最美的故事700字3篇

    我家最美的故事700字篇(1):我家的故事_700字我的家,其乐融融,笑料... 2019-05-10

  • 发明家的故事9篇

    发明家的故事篇一:发明家名人故事:爱迪生的科学发明故事 1877年秋... 2019-05-05

  • 国庆节作文450字10篇

    国庆节作文450字篇1:我爱我的祖国——关于国庆的作文_450字当时间凝... 2019-05-03

  • 成长路上的阳光800字8篇

    成长路上的阳光800字篇(1):成长路上的阳光_800字那年,我有了第一本... 2019-05-02

  • 啪啪啪作文大全

    啪啪啪作文大全篇一:啪啪啪_400字今天中午,我趁外公外婆在睡觉,就... 2019-04-28

  • 中考作文大全

    中考作文大全篇(1):100篇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精选(1)_800字更多中... 2019-04-28

  • 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9篇

    第一篇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_150字【2010年福... 2019-04-28

  • 名人成长故事大全4篇

    名人成长故事大全篇(1):名人故事:雷锋的成长小故事_1500字更多关于... 2019-04-26

上一篇:经典佛经(共10篇)

下一篇:淡泊名利的事例(共7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