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知识 > 造句 > 正文

舍本逐末的反义词(共10篇)

来源:造句   2018-06-05

篇一:舍本逐末的反义词

舍本逐末近义词的故事,

舍本逐末【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
舍本逐末的近义词:
舍近求远 贪小失大
舍本逐末的反义词:
追根求源
舍近求远,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贪小失大典故
战国时,蜀国物产丰富,四周环山,形势险要,但蜀侯却非常昏庸贪财.秦惠文王早就想吞并它了,只是由于到蜀国去的道路太艰险了,进蜀的军队总是半途而废.
  后来,有人献了一条计谋:针对蜀侯贪财,命石匠把大石头凿成石牛,牛身雕空,从牛后塞进一些金帛,称它为"牛粪之金",扬言要把这些石牛作为进蜀的礼物,赠送给蜀侯.蜀侯中计后,设法进入蜀国.
  惠文王觉得这是一条妙计,马上下令实施.要不了多少时日.一批石牛就雕成了.又过了不久,这消息传到了蜀国.蜀侯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一心等待秦国把石牛送来.过了几天,惠文王派的使者来到了蜀国,使者向蜀侯表示,秦王愿意与蜀国永久和好,为了表示情谊,愿将产金的石牛赠送给蜀侯.
  蜀侯忙问石牛何时能运来.秦使表示,进蜀山涧峻险,道路不通,至少得一年半载才能运到.蜀侯急于取得石牛,表示马上派民工开山填谷,铺筑道路,迎接石牛.
  事后,蜀国的大臣们劝谏蜀侯说,秦是虎狼之国,决不会无缘无故把石牛送给蜀国,一定要提高警惕,切不可轻举妄动.但蜀侯财迷心窍,一点不听大臣们的忠告,征集数万民夫加紧开凿山道.
  惠文王得到蜀侯征调民夫开山筑道的消息后,组织精兵,以运送石牛为名,向蜀国进发.等到蜀国的民夫把进蜀的道路修好,秦国的大军也跟在石牛后面开进蜀国来了.就这样,惠文王施用了石牛妙计,吞并了蜀国.后来,人们嘲笑蜀侯说:“为了贪图小利,结果失掉了大利.”
出  处
  《吕氏春秋·权勋》:“达子……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篇二:舍本逐末的反义词

语文句子和词语题,希望大家能够帮我.
填反义词组成成语
舍()逐() 去()存() 三()两()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最伟大的见解是( ).
守信是一项( ),不应该是随意( ).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 ),迎来( )
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切都有着自己的心意,( )
2.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

填反义词组成成语:
舍(本)逐(末)
去(伪)存(真)
三(拳)两(脚)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根据意思写成语:
随心所欲
安然无恙【舍本逐末的反义词】

篇三:舍本逐末的反义词

写出向舍本逐末这样的四字成语 注意有两对反义词!
加油,开动你们智慧的脑筋

 追本求源、追根寻源

篇四:舍本逐末的反义词

舍本逐末的故事

【典故】
一天,齐王派出了一个使者,要他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
齐王的这位使者,没到过赵国,更没见过赵威后.但他早已听说,赵威后是一位很贤德的王后,所以,他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差事.他想去向赵威后问安,赵威后一定会很欢喜.她一欢喜,说不定会回赐一件什么贵重的小礼品.因此,他觉得此次出使赵国,还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美差呢.
披星戴月,马不停蹄,终于到了赵国京都邯郸.
邯郸,在齐王使者的想象中十分美丽.是啊,那雕梁画柱的梳妆楼;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热闹非凡的市桥;那巍峨秀丽的丛台……他听人说过了很多很多回,可就是没有见过.因此,一路上盘算着,待办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郸,饱饱眼福.
他直奔赵王城,去问候赵威后.
果然,赵威后不负贤名.当齐王的使者被一位鲜丽的宫娥引进后宫时,那赵威后早已端坐在一个绣墩之上,在等候了.她一身的正气,满脸的慈祥.
礼仪过后,齐王使者把随身带来的齐王问候赵威后的亲笔信,递给了赵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赵威后竟然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却躬身问齐王使者道:“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又问:“黎民百姓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再问:“齐王也很好吗?”
“也很好.”齐王使者答.
随着赵威后的问候,该如何回答,齐王使者都回答过了.可齐王使者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是直率的人,心中有啥,便会说啥.再说,见赵威后是那样的慈祥与宽厚,于是,他问道:
“尊贵的威后,吾奉吾王旨意,专程向你来问安.照说,你若回问的话,也该先问候我们的大王.可你先问的,却是年景和百姓.你怎么把低贱的摆在了前头,而把尊贵的摆在了后头呢?”
赵威后微微地笑了:
“话可不能这么说.我所以先问年景和百姓,后问候你的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齐王使者:“什么道理?”
赵威后:“你想想看:假如没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同样,假如没有黎民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说,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不这样问,便是舍本逐末.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这……”
齐王的使者,张口结舌了.
召见一结束,齐王的使者,一没有去观光那雕梁画柱的梳妆楼,二没有去踏看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也没有去游览那巍峨的丛台和热闹的市桥,便直接回齐国去了.
在归国的路上,齐王的使者一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虽说那赵威后什么礼品也没有赐给他,可他并不认为是空手而回.他觉得,赵威后的那不是“舍本逐末”的几句问候,比什么礼品都贵重,都沉重……

篇五:舍本逐末的反义词

舍本逐末的故事梗概

【课本上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  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亲切地问道:“久未问候,贵国的庄稼长的好吗?”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了敝国国君之名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敝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庄稼,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庄稼和百姓吗?”   赵威后听了并没有生气,反倒笑着对使臣说:“这你就错了!没有庄稼,如何养活人民?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些末节吗?”   齐国使臣对赵威后的这一番话非常佩服,并且为自己刚才无礼的态度感到惭愧.  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1、不可读成shě běn zhuó mò.  2、“逐”不可写为“琢”.  3、与“舍近求远”的区别在于,舍近求远更重于“近”和“远”,而舍本逐末在于“本”和“末”.  4、与“贪小失大”和“本末倒置”的区别在于,贪小失大是写失去了,本末倒置是写把事物颠倒了,而舍本逐末写的是舍去根本的,追求末节的.[1]成语故事
典故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用,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

篇六:舍本逐末的反义词

舍本逐末的名言

舍本逐末: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应该是这些吧:
勿以善小而不为,无以恶小而为之.”(刘备教子)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罗蒙诺索夫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薛勤

篇七:舍本逐末的反义词

舍本逐末文言文启示【舍本逐末的反义词】

抛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形容轻重倒置.

篇八:舍本逐末的反义词

贪小失大,舍本逐末,轻重倒置,小题大做,这些成语都是怎么样的成语

都是含贬义的成语,说明很多人办事不分轻重缓急,不分主次,不抓根本环节和关键之所在,为了小利益而遭受了大的损失,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这些成语的特点是,都含有反义词哦,小和大,本和末,轻与重,等等

篇九:舍本逐末的反义词

舍本逐末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要写红梅本的3、4排左右,马上就要,写得好的加分
只要主要内容!三、四排的!

齐王派出了一个使者,要他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礼仪过后,齐王使者把随身带来的齐王问候赵威后的亲笔信,递给了赵威后.赵威后却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反而问齐王使者年景和百姓,使者问他为何不先问齐王近况,她说:“假如没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同样,假如没有黎民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说,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不这样问,便是舍本逐末.

篇十:舍本逐末的反义词

历史上的这个“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只渐,故商贾之事,而不录.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只渐,故商贾之事,而不录.

此句选自《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意思是 舍弃根本的(农业)去追求不重要的(商业),贤能的人不能这么做,现在富了到年尾又贫穷了,饥饿和寒冷只能暂时得到解决,所以商业这样的事,是不能采取的. 根据《齐民要术》这本书和这句话,这代表了古代重视农业而抑制商业的思想.

推荐访问:遇见作文800字记叙文 遇见作文800字记叙文
最新文章

上一篇:万人空巷是什么意思(共9篇)

下一篇:快活造句(共9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