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知识 > 故事大全 > 正文

小故事大变化(共10篇)

来源:故事大全   2018-08-07

篇一:小故事大变化

求"小故事大道理"短文

变化
有位老太太,有俩女儿,大女嫁给了伞店老板,小女嫁给了洗衣作坊老板,于是太太整天忧心忡忡,晴天担心伞卖不出去,雨天担心衣服晾不干,其实无论雨天晴天,雨天买伞,晴天晾衣.
我们不应该只看到背面,正面同样重要.顺便说一句,当利益是背面的百分之三百时,人们通常会这样做.

篇二:小故事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巨大成就小故事
跪求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小故事要10篇每篇在100字左右!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房子的故事
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黄金岁月”,也是很多人改变人生命运的“黄金岁月”.对于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作为参与者、创造者、见证者和受益者的中国老百姓,可以说感受最真,情意最切,体会最深.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总结30年我们走过的光辉历程,本报从本期起推出我省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果和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讲述曾经的、现在的、未来的故事和画面.
房子,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生活的栖息地,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
30年来,关于房子,有太多的变化.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到20平米的斗室里,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米的居室……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
曾经,一家人挤在20平米的小屋里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首曾经流行一时的歌曲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房子作为我们生活的起居室,是一所温馨的处地.改革开放让我们告别了曾经住房紧张的局面,在谈及关于改革开放后的住房变化时,76岁高龄的杜大爷激动地对记者诉说着房子的故事.
杜大爷虽年已进入花甲,可精神非常好,面对记者的采访,他的思维好像一下被拉回到了那个荒凉、贫穷、饥饿的年代.“你看过电影《没事偷着乐》吗?看过你肯定记得这样的场景:一家老少挤在一间屋子里,要住上下铺;一大早起来,居民要排队抢着上厕所;为了子女结婚,只能在自家院子里加盖屋里长着大树的小房……”这就是我以前的真实写照.杜大爷回忆说,改革开放前的住房十分紧张,单位没有条件分房,他们一家六口人只好租了一间二十平米的平房.“平房是用土坯修的,很简陋.墙是用土块砌的,上面的木头不算大,但还结实,可木头上面的竹子由于时间过久的原因断了或坏了,房子中间常裂开一条缝,土经常掉下来落在我们的头上.而且我们一家六口人根本住不下,平时,小孩只好跑到他同学家去睡觉.尤其是到了冬天,由于房子的密封性很差,我们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家里来客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只好站着聊天,那时的情形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所能想像得到的.”杜大爷说.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慢慢有了改观.最早是有些人在现在的湟光街道两旁盖起了二三层的小楼房.后来的几年间,楼房已经越来越普遍、越建越高了.现在我一个人有三间房子,而且面积很大、也很明亮.我们应感谢共产党,感谢改革开放.”
激动总是会在一瞬间表达出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杜老大爷朴素的言语深刻地印证了改革开放对我们生活改变.
平地起高楼
同样有此经历的侯聚物老人告诉记者,他是山西人,1954年随做生意的父亲来到西宁,刚来时,全家人住在“天主教堂”(现解放商场)后院的土坯房中.因为侯老上过小学,被招到西宁汽车一厂去上班.当时因为家里人多,侯老全家9口人就挤在30多平米的房子里.人多房少,没办法,侯老的爷爷又将30多平米的大房间用木板隔离成三间小房子,三个人住一小间.“我睡的那间和厨房连在一起,多日的烟熏火燎地把房子熏得黑糊糊的,很像现在的煤房.”
“当我在湟光看到三层小楼时,不禁叫出声,好高的楼啊……”侯老用手比划着,兴奋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1981年,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时,西宁汽车一厂盖起了第一栋家属楼,侯老有幸分到了楼房,60多平米,5楼.这时全家人终于有了一个舒舒服服睡觉的地方.随着侯老的儿女们都长大成人,一个个走上工作岗位,现在他们又搬家了,是80多平米的房子.“改革让人民生活富裕了,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了,人们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侯老高兴地说.
破烂平房变成漂亮楼房
“学校以前最大的变化是以前破烂不堪的几排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栋漂亮的楼房.”某中学教师魏老师说.
回想起1990年上初中时的情景,今年35岁的魏老师说,以前学校的面貌真是惨不忍睹.学校的教学楼、宿舍门窗都是敞口的,没有天花板,冬天用砖头垒个土炉子,刚生火时满教室乌烟瘴气,根本没法上课.至于宿舍,为了安全,不能生火,一到晚自习下课,一路小跑回到宿舍,钻进冰冷的被窝,冻的直发抖.没办法,只好两个人挤到一个被窝里互相取暖.
“前几日有机会到母校转了转,看到了母校的变化,真让人惊喜.外观漂亮的教学楼,室内窗明几净,教室里真叫人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而且宿舍也全部都是楼房,由以前的20多人的大宿舍变成了现在8个人的宿舍.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却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带给人们的实惠,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魏老师很自信地说.
从有房住到住好房
“房子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夜之间无数栋高楼拔地而起,看到这些像是在做梦一样.”今年28岁的中学教师孙延魁说.
孙延魁告诉记者,他老家是农村的,从他记事起,家里一直住着三间用木头盖的房子.但那房子一到下雨天就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经常在半夜弄的一家人用尽了家里的锅碗瓢盆接漏雨.再后来孙延魁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中学执教,学校给他分了一间20平米的宿舍,虽然比在家时好了许多,但来几个朋友时免不了经常打地铺.去年,小孙在县城按揭贷款卖了一套房子.
家住西宁市经济开发区的李小姐今年25岁,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她在谈及自己的住房时,却显得格外轻松.
李小姐说,“我出生在80年代,是家里的独生女.所以在购房时,父母会为我做一定的考虑,比如先替我付首付款,或者为我买好房,但我更想靠银行贷款买房,因为我想自力更生.现在的住房环境相对于小时候好多了,以前虽然我们住的是小二楼,但环境各方面都不好,改革开放30年,青海的楼房由原来多层发展到了现在的十几层、几十层,我们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过不了几年我也要考虑重新买房,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由过去的有房住发展到了追求居住环境优越.”
200多平米的房子, 新潮前卫的家用电器.这在西宁市民看来都是让人羡慕不已的,可只有李教授才知道其中的波波折折、酸甜苦辣.李教授永远忘不了当时远方亲戚到家中无处下脚的尴尬局面,也忘不了一家三口争着用书桌的“热闹”场景.作为高校教授的她,不知把床底那些厚厚的书搬了多少个来回,当她从90年代90多平米的房子,搬进200多平米的房子里.她不禁感叹到:“国家政策好,尤其是改革开放让我们百姓受了益,从以前要求房子宽敞到现在要求房子结构合理、物业服务周到,大家的消费观念正在一步步提高,真是可喜啊!”
数字见证发展
据有关部门统计,青海省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仅为1.74平方米,到1988年,已增长到7.48平方米,平均每年以6.9%的速度在高速增长,到1997年人均居住面积已接近9.45平方米,至2003年,全省人均居住面积已增到16.9平方米……改革开放30年来,人均居住面积已番了九倍.据资料显示,2008年西宁市计划开工建设各类住房360万平方米,3.5万套.年末建成各类住房1.44万套,建成面积140万平方米;其中政策性住房建设26.16万平方米.这样的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
5月15日,西宁市二期工程经济适用房作为2008年西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一直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计划,二期工程将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万平方米,其中配建廉租住房200套,预计年底前建成.二期工程的开工,标志着西宁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全省各地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据了解,西宁市此前开工建设的一期1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和配建240套廉租住房项目,今年6月份符合申请条件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即可入住.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百姓一朝更比一朝好的生活.改革开放让我们在历史的变革中感到了温暖,感到了幸福,让我们继续向美好的生活奋力奔跑吧!
出国去挣“四大件”
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出国人员一定不会忘记坐落在北京安定门外的那个院子.院子内人头攒动,排长队等着报关的,交外汇券的,提货的——人人兴高采烈,旁人艳羡不已.院外边好多人围着门口,有看热闹的,有想换外汇的,忙得不亦乐乎.那个大院,正是出国人员服务公司的所在地.
拿外汇券买“洋货”的日子
“在安外大院,大门离仓库有二三百米的距离.每天早上,当警卫把门往外一开,黑压压的人群就拿着票往里跑,东西实在供不应求.”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国内免税部总经理池学锋至今还能清晰地想起当时的场景.
“那时候在讲改革开放,要把家门打开,让国外的一些文化先进来,咱们的人也要走出去.而中国要和世界交融在一起,首先要人员流动.那时,国内的物质需求非常旺盛,但生产能力很差,是短缺经济时代.有出国人员在国外买了电器等东西背回来,一是影响了国人形象,二是把钱花在国外比较可惜.所以就想了个办法,设立一个地方给出国人员提供服务,也同时收回外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向《环球》杂志记者分析了当时的背景.
据记者了解,当时到免税商店买东西,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要出国,并根据政策得到相应的可购买自用物品的数量,也就是所谓的“指标”;二是相对应的一些证明,比如护照等;三就是钱(外汇券).
受欢迎的日货
“83年,国务院就批准成立了我们这家公司.在这个行业里,我们是领头羊.我们从国外,尤其是日本,把商品买进来,再按照有关免税的政策向出国人员提供商品.商品范围大到摩托车,小到电池,我们都有.出国人员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当时,人们都崇尚日本原装进口,我们有日本所有的牌子,索尼、松下、东芝、日立、三洋……”池学锋介绍说.
的确,在80年代,日本电器让国人趋之若鹜.人民银行一位李女士告诉记者:“1988年,我到澳大利亚出差,因为这次出国,得到了去免税店买一个"大件"的指标.我挑了好久,最后买了松下的彩电,质量相当好,是原产的,后来用了很多年”.
李女士所说的“大件”也是当时时兴的术语.池学锋介绍说:“免税店的商品最初分"大件"、"小件"和"不算件"三类.最初的时候,有旧"四大件",即电视、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四大件"也升级了,变成彩电、音响、冰箱、洗衣机等等."小件"则有吸尘器、电熨斗等.再后来,情况又变了,有的"小件"就不算件了,只分要件和不要件.政策是随着市场的需求和改革开放的深化而变化的.”
一扇开了的窗
“80年代人们的愿望太简单了,就是改善现有的生活.怎么改善呢——想办法出国挣几大件.”有人这样形容那个时代的消费观.但就在这样朴素的消费观影响下,中国人走向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西方的一些文明随着他们的商品进入了中国家庭.中国曾经有一度崇尚西方,觉得人家什么都先进,咱们自己生产的什么都不靠谱.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撞击,是改革开放的中国与国际交融的过程.”池学锋这样评价.
“在开放之前,中国注重重工业的发展,没有什么轻工业.而在那扇窗口打开了之后,国家开始制订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轻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我们这样的渠道引进国外的原装产品,另一方面加紧走合资的道路,给合资的企业开了口子.于是,像松下这样的企业就变成了双轨制,一方面在日本维持它的生产线和研发,给我们提供原装的产品,另一方面一条腿踏进了中国,开始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相继建起了40多个厂.这就造就了国外原装品和合资品同步发展的格局.后来,国内厂家的基础技术和生产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很多产品就谈不上原装不原装了.我们就不做电器了.”
对于电器这块被放弃的业务,池学锋一点也不“心疼”.他认为,随着中国工业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提升,业务转向是必须的,而这种升级也是令人欣慰的.
他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如今他们的业务已经开始进入后消费时代,“原来我们的商品以日本产品为主,而现在主要以欧洲产品为主.我们开始走品牌、品位路线,当然,货真价优这个特点是始终保持的.”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00元的故事
说到改革开放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的变化,当然要说到钱.要说到钱,就说100元在我经历中的意义吧,也许,这会让每个人想到自己那本小账,那些经历.
最早接近100元这个数字,是“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高中毕业了,大学不招生,城市也无法给青年人提供就业机会,就把青年们下放到农村去,自食其力,叫做“插队知识青年”.我自食其力在农村第一年的收入,大约有100元.其中实物收入是粮食300多斤,每斤约1角钱,现金收入约60多元.当然,粮食的黑市价每斤有1元多钱,但我自己张嘴塞肚皮还不够,哪能去卖?所以一年总收入就只有100元.我在生产队表现还好,当上了副队长,收入等级较高,每天挣工分9分,最高等级每天挣10分.因此,这也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农民的收入状态.
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份工资是每月27元,军马场的仓库保管员,行政27级.拿了两年,军马场撤销了,调到部队另一个工程处.财务科说:“哪来的27级?一级工还相当于25级呢.”于是我变成一级工,升了两级,拿36元钱.再一年升到二级,拿42·1元.这个标准一直拿到我以后上完大学.42·1元的月工资是化学工业行业的工资,这是除了大学毕业生每月拿56元之外,青年职工中较高的工资了.这是个什么概念?我记得一个老工人给我扳着指头算账:“现在市场鸡蛋2角一个,我一月挣200个鸡蛋!”当年邓拓写了篇《一个鸡蛋的家当》被批斗撤职.其实中国老百姓没有金本位,就是“蛋本位”.也就是说,我刚参加工作的工资是每月100个鸡蛋,到改革开放前变成了每月挣200个鸡蛋.这就是当时城市青年职工的生活水平,每月挣200个鸡蛋,已经不是一个鸡蛋的家当了,我心满意足.要问我当时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我说过,“唉,如果正常升工资,再加运气好当个官,到退休能每月挣100元钱多好!”
改革开放初期,虽然工资还没涨,我上大学了.上了大学还发表作品了,发表作品挣稿费,收发室小黑板上常有“叶延滨”3个字,同班同学也有几个奋起写作.写作还得全国奖了.1981年,还是个大学生的我,风风光光在中央首长手上领了奖状.不仅有奖状,还有奖金.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国家级奖金100元.少吗?那时我可真是不觉得少,两个半月的工资哪!从此之后,荣誉不只是挂在墙上的奖状了,还有奖金.
1992年,我有幸成为首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这专家称号与津贴有关,每月发给特殊津贴100元(刚开始我和另一位“年轻专家”每月只有50元,很快就变成100元).这津贴在1993年相当于我工资的一半,按当年物价能买多少鸡蛋没算过,但毕竟一下子涨了50%的工资啊.
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100元面值的大钞.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工资奖金变成多少个100元了,人人心知肚明.100元就变成人人都熟悉的物件了,100元成了老百姓常招来挥去的平常物了.于是,在我的记忆中,100元从此不再有故事了.

篇三:小故事大变化

小故事大哲理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包含了大哲理(对立的统一、因果关系、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等等).
很多的寓言都包含了大哲理.
这儿全这儿有小故事大哲理啊,这边有小故事大哲理,我是找不到小故事大哲理,到处问哪里有的话告诉我小故事大哲理的网址吧,小故事大哲理挺难找的,我现在真很想找到小故事大哲理,谁要是可以找到小故事大哲理,就告诉我小故事大哲理网址吧,谢谢你告诉我小故事大哲理,找到小故事大哲理挺不容易的啊,这里有小故事大哲理啊,这里有小故事大哲理,我还是找不到小故事大哲理,到处问半天哪里有的话告诉我小故事大哲理的网址吧,小故事大哲理挺难找的【小故事大变化】

篇四:小故事大变化

大故事套小故事的作文、

在这个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书,叫《小故事大道理》.顾名思义,从这本书的名字就能看出,他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的书.自然,看这本书也让我收益非浅.《小故事大道理》中有很多的故事,当然,每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我下面就举例一个那本书里面的故事:
那故事的名字叫“行行出状元”,主要讲的是说宋朝的时候,有个叫叶元清的人被点为状元.叶元清骑着马在街上走着.来到一个路口时,只见一个樵夫不避不让,照旧往前走,衙役们高喊让道,樵夫才停在路口说状元有什么了不起叶元清说:还是老老实实砍你的柴去吧,樵夫说:“木头我能想怎么砍就怎么砍.”椎夫拿过一块方木,在上面画了一条线,举起斧头往下一劈,正巧沿线劈开了木头.这时,又走过来一个卖油翁说这有什么了不起,还合出一个小瓶,又在瓶口放了一个铜板,拿起油桶便倒.只见油如同一根线一样落入钱眼中.状元看了两人的表演,叹了口气说:“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
这意义多么深奥啊!现在有许多人都抱怨自己现在的工作,比如说工资少啊,累啊等等,还说要是能做XX那样的工作就好.其实我们都应该满足于现状,不要觉得工作不好.干任何工作都应该认真干.哪怕是个环卫工也要把工作做好.说不定你就是这一行的“状元”!在我们家中也发生过这种事,以前,我的爸爸总是不喜欢在十四所上班,觉得非常累,在粉尘和噪音中工作,钱也不算多,便不安心工作,想辞职,妈妈劝说:“但是选择什么行业呢!都是陌生没经验,再说你在这行已有十几年的经验,假如没有你的付出,我国的雷达能这样出色吗!”爸爸终于想开了,他也知道了十四所是许多人都渴望的工作,便不再抱怨,用心的干了起来,心情也好了,人也开朗了,多好啊!所以希望每个大人都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观念,那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以后,等我长大了,不管做什么样的工作,我都会尽心尽力的做好它.并争取做出成绩来.

篇五:小故事大变化

小故事大启发

1.碎罐
过去,有一个人提着一个非常精美的罐子赶路,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啪”的一声,罐子摔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顿时成了碎片.路人见了,唏嘘不已,都为这么精美的罐子成了碎片而惋惜.可是那个摔破罐子的人,却像没这么回事一样,头也不扭一下,看都不看那罐子一眼,照旧赶他的路.
这时过路的人都很吃惊,为什么此人如此洒脱,多么精美的罐子啊,摔碎了多么可惜呀!甚至有人还怀疑此人的神经是否正常.
事后,有人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
这人说:“已经摔碎了的罐子,何必再去留恋呢?”
大道理:洒脱是一种摆脱了失去和痛苦的超级享受.失去了就是失去了,何必还要空留恋呢?如果留恋有用,还要继续努力干什么?
.路上的石头
国王费迪南决定从他的十位王子中选一位做继承人.他私下吩咐一位大臣在一条两旁临水的大道上放置了一块“巨石”,任何人想要通过这条路,都得面临这块“巨石”,要么把它推开,要么爬过去,要么绕过去.然后,国王吩咐王子先后通过那条大路,分别把一封密信尽快送到一位大臣手里.王子们很快完成了任务.费迪南开始询问王子们:“你们是怎么把信送到的?”
一个说:“我是爬过那块巨石的.”
一个说:“我是划船过去的.”
也有的说:“我是从水里游过去的.”
只有小王子说:“我是从大路上跑过去的.”
“难道巨石没有拦你的路?”费迪南问.
“我用手使劲一推,它就滚到河里去了.”
“这么大的石头,你怎么想用手去推呢?”
“我不过试了试,”小王子说,“谁知我一推,它就动了.”
原来,那块“巨石”是费迪南和大臣用很轻的材料仿造的.自然,这位善于尝试的王子继承了王位.
大道理: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甚至交给某一个人,自己一点儿也不动脑筋,只是相信别人那太危险了.自己要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小故事大变化】

篇六:小故事大变化

有关小故事大道理的故事

碎罐 过去,有一个人提着一个非常精美的罐子赶路,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啪”的一声,罐子摔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顿时成了碎片.路人见了,唏嘘不已,都为这么精美的罐子成了碎片而惋惜.可是那个摔破罐子的人,却像没这么回事一样,头也不扭一下,看都不看那罐子一眼,照旧赶他的路. 这时过路的人都很吃惊,为什么此人如此洒脱,多么精美的罐子啊,摔碎了多么可惜呀!甚至有人还怀疑此人的神经是否正常. 事后,有人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 这人说:“已经摔碎了的罐子,何必再去留恋呢?” 大道理:洒脱是一种摆脱了失去和痛苦的超级享受.失去了就是失去了,何必还要空留恋呢?如果留恋有用,还要继续努力干什么?

篇七:小故事大变化

关于大与小的故事
急,

【小故事大变化】

唐朝江州次史李渤,有一次问智常大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
智常大师听了李渤的话之后,轻轻一笑,转而问他:“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回事呢?”
“当然了!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现在保存在哪里呢?”智常大师顺着话题问李渤.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
智常大师说:“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在骗人吗?”
李渤听了之后,立即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江州次史李渤被常见和常见的思维方式束缚住了,因而看不到大中有小,小中有大的道理,思维极不自由.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被各种常见和常识包围的生活情境之中,我们既依赖于它们,同时又被它们所制约和束缚.我们的智慧被封闭住了,因为我们太相信常识和常见.其实,常识和常见只是某一中生活境界的产物,出了这个境界,它们就是谬误,所以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方式,敢于冲破常见执缚,是智慧人生的开始.

篇八:小故事大变化

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

1、 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2、 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3、 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
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4、 神迹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篇九:小故事大变化

简短的历史小故事
40个,50字左右.

姜太公钓鱼
太公 姓 姜,名 尚,西周 时 人,曾 辅佐 周 武王 灭了 商朝.据 民间 传说,太公 在 出仕 之前,隐居於 渭水(在今陕西省境内)之 滨.他 常 拿 一根 不带 鱼饵 的 直钩 钓竿,在 水面 上 凭空 钓鱼.一些 樵夫 看到 他 这样 钓鱼 都 发笑.太公 说:” 我 不是 想 钓 真 的 鱼,而 是 想 钓 一位 贤明的 君主.” 太公 就 这样 期待了 几十 年,到 他 快 八十岁 的 时候,周 武王 的 父亲 周 文王 得知 太公 有 治国 才能,亲自 请 他 出来 做了 丞相.
《味如鸡肋》
三国 时期,曹 操 带领 军队 攻打 一个 城市,很长 时间 没有 攻打 下来.这 时候,他 感到 进推 两难:撤退 吧,就 前功尽弃,实在 可惜;继续 攻打 下去 吧,又 实在 没有 取胜 的 把握.一天 他 在 吃鸡 的 时候,感到 这 情形 就 像 是 吃 鸡肋:实在 没有 多少 肉 可以 吃,可是 丢掉 又 舍不得.这 时候 有人 来 问 他” 今天 晚上 的 口令 是 什麽?” 他 就 随口 回答” 鸡肋.”
《胸有成竹》
宋朝 有 个 画家 叫 文 兴可,善於 画 竹子.他 在 自己的 住房 周围,栽了 许多 竹子,一年 四季,常 去 观察 竹子 的 不同 姿态 与 变化.因而 对 竹子 的 形象 非常 熟悉,所以 他 画出 的 竹子 生动 逼真.《宋史·文同 传》里 说:” 当时 人们 纷纷 请 他 画 竹子,送去 的 绢,堆了 一大堆,他 有时 厌烦地 把 它们 扔在 地上.”
当时,文 兴可 的 一位 很 要好的 朋友 兆 补之 写了 一首 诗 赞扬 他的 绘竹 艺术,其中 有 两句:” 兴可 画竹 时,胸有成竹.”

【小故事大变化】

篇十:小故事大变化

科幻小故事(字数不限,可以写科学的,也可以写几十年后回哪里的变化)

  未来的房屋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人类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记得20年前许多地方还都是低矮破旧的茅屋,如果一旦刮大风或者下大雨,房屋就很容易倒塌.可刚刚过了10年,一座座高楼大厦便拔地而起,如今,几十层的楼房在大城市已随处可见.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再过不到30年,我们居住的房屋便还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2030年,我们居住的房屋和变形金刚就是一体化的了.它可以根据主人的喜好,变换成各种形状、各种样式.如果你喜欢卡通,它可以变成"机器猫";如果你喜欢动物,它可以变成"小白兔";如果你喜欢体育,它也可以变换成"足球".
  到了2030年,我们居住的房屋和气球就是一体化的了.它可以根据主人的需求,在不改变原来的样式的前提下,变大变小,变高变矮.如果你想要一片空地来踢球,它可以暂时变小,给你一块空地;如果你想要请朋友聚会,它可以暂时变大,多容纳一些人;如果你想摘房子旁边树上的苹果,它可以暂时变高,这样你站在窗台上就可以摘到苹果了.
  到了2030年,我们居住的房屋和汽车就是一体化的了.房子底下有轮子和支柱,可以跟着主人一起移动.如果你想去郊游,就可以把你的房子一起带到郊外;如果你想去游泳,就可以把你的房子一起带到海边;即使你想去探险,你的房子也可以跟着你一起去.
  美好的幻想是需要人们用实际行动来把它变成现实的,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吧,将来用我们的智慧来实现我们梦想!

推荐访问:新闻评论200字 新闻评论200字
最新文章
  • 中考作文范文4篇

    (1) [中考作文范文]100篇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精选(1)_800字更多中... 2019-05-23

  •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9篇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篇1:关于感恩的名人小故事精选关于感恩的名人小... 2019-05-21

  • 我家最美的故事700字3篇

    我家最美的故事700字篇(1):我家的故事_700字我的家,其乐融融,笑料... 2019-05-10

  • 发明家的故事9篇

    发明家的故事篇一:发明家名人故事:爱迪生的科学发明故事 1877年秋... 2019-05-05

  • 国庆节作文450字10篇

    国庆节作文450字篇1:我爱我的祖国——关于国庆的作文_450字当时间凝... 2019-05-03

  • 成长路上的阳光800字8篇

    成长路上的阳光800字篇(1):成长路上的阳光_800字那年,我有了第一本... 2019-05-02

  • 啪啪啪作文大全

    啪啪啪作文大全篇一:啪啪啪_400字今天中午,我趁外公外婆在睡觉,就... 2019-04-28

  • 中考作文大全

    中考作文大全篇(1):100篇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精选(1)_800字更多中... 2019-04-28

  • 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9篇

    第一篇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_150字【2010年福... 2019-04-28

  • 名人成长故事大全4篇

    名人成长故事大全篇(1):名人故事:雷锋的成长小故事_1500字更多关于... 2019-04-26

上一篇:感谢的图片大全(共10篇)

下一篇:医疗广告语(共7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