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知识 > 日记 > 正文

关于秋的资料(共9篇)

来源:日记   2018-08-18

篇一:关于秋的资料

观察日记 秋天的叶子资料

这些梧桐,树下虽然落叶满地,可树上的叶子依然郁郁葱葱,仿佛时节对它们来说算不上一回事,无须严格遵循时间的脚步,它们仍保持了夏日的风姿.夏天狂风暴雨过后,地上也会有很多落叶的,不是吗?除了树叶变黄了,现在真的和枫树叶像手掌,红.银杏树叶黄,像扇子.
  枫树叶
  枫叶为掌状5浅裂,长13厘米,宽略大于长,3枚最大的裂片具少数突出的齿,基部为心形,上面为中绿至暗绿色,下面脉腋上有毛,秋季变为黄色至橙色或红色.树皮灰褐色,光滑随树龄增长而出现沟纹和鳞片.花黄绿色,小,无花瓣,下有垂于细长柄上,春季随幼叶开放,呈开放型花序.果实具平行的翅,长2.5厘米.高度30米,宽柱形,落叶.

篇二:关于秋的资料

请问描写秋天落叶的素材【关于秋的资料】

秋天的落叶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我们走过了嫩绿的新春,多彩的盛夏,又来到了这充满激情的火热金秋.秋天,落叶是最引人注目的美丽焦点.秋风掠过的树木,拉下了一片片树叶儿.它们在空中轻盈地婆娑着,似只只美丽的彩蝶,又如个个翩翩起舞的精灵.有人说,秋天的落叶是枯槁的,没有任何价值.我却不以为然.秋天的落叶是神圣的,尽管落叶已没有了春叶的可爱,夏叶的蓬勃,但在枯萎之下,是落叶最可贵的奉献精神,当叶子荫发于阳春三月之时,便开始吸收阳光与空气,孕育着鲜花和硕果累累.当烈日炎炎,叶子们手拉着手连成一把巨大的伞,为小鸟送去清凉片片.等到秋日来临,生命将尽的秋叶仍然以黄金火红装点着大地,为天地展现自己的最后一次美丽.秋风吹过,秋叶坦荡而安详地落下,融入泥土,化为养料,孕育春的希望.我相信,来年春的嫩芽里,一定隐隐地泛着秋叶淡淡微笑的身影.啊!这是生命的轮回!啊!秋天的落叶你是一篇篇饱含着深情的童话你匆匆离开没有留下任何夺目的光彩你轻轻飞落不在乎是否得到任何的赞美但你却是那么的满足与安详奉献是你品格你吸收空气和阳光孕育着繁花满天,瓜果飘香无私是你的追求你耗尽了自己的青春用即将枯萎的身躯留给秋日最后一片炫丽与金黄 你坦荡地让秋风捧着你回归大地 融入泥土,化为养分去孕育春的希望啊!秋天的落叶你是生命的赞歌所有的心灵因你而得到洗礼伴着秋日的夕阳你匆匆离开没有留下任何夺目的光彩你轻轻飞落将有限的生命化为永恒…… ----------------------------- 秋天的落叶 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我独自一人漫步在林间的小路上,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金色,我感到秋天已带着丰收的喜悦向我们迈开了成熟的步伐.这犹如一个金色的童话,而我已成了秋的唯一游览者.在瑟瑟的秋风中,树上那已枯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它缓缓地、缓缓地落到了地上,发出那哀怨的"沙沙"声.落叶啊!你是在哀伤自己生命的短促吗?不,不是的!落叶才不会这样英雄气短呢!在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了路的尽头.只见眼前有一条清澈明净的小溪,落叶随风飘落在小溪上,就像一艘艘金色的小船.溪水不停地流淌着,落叶也打着旋儿随波逐流,开始了他们那漫长而又艰辛的旅程…… 见眼前无路可走,我索性躺在了那华贵的绒毯上,抬头仰望,在那光秃秃的枝头上,似乎还留着几片绿叶.或许这绿叶再过些日子就要飘落下来,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啊!它是在为来年付出自己的生命.落叶啊!你的灿烂一生并不会随着秋天而结束,因为殷实般的种子已带着你的希望去奔赴下一个春天.落叶啊!你也不必担心那光秃秃的枝头会被冰霜所冻煞,因为昔日的嫩枝已变成了铁干道劲的大丈夫.飘悠悠,飘悠悠,落叶依然在那盘旋着、零落着.它似乎不留恋枝头,也不忧虑命运,而只是在寻觅自己的归宿.它想:既然自己的生命已有了一个不寻常的开头,那么,就应当有一个不寻常的结尾.

篇三:关于秋的资料

请问谁有2013年初中语文上学期第二课《秋天的怀念》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
二、内容理解
(一)情节
1、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
(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
(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
(2)妈妈央我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看花是母爱的体现.
(3)结尾写我去看花,说明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并完成母亲的遗愿.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
(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2、叙述方式:插叙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爱花,爱生活,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出母亲的无私.
(2)结构:为下文母亲央我看花及我用看花的方式缅怀母亲做铺垫.
2、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病情的严重. 在重病的情况下,她仍无微不至、不厌其烦的关心我,开导我,更表现出母亲的坚强和隐忍.
(2)结构:为下文母亲离世做铺垫.
3、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1)内容:补充交代无亲临终前仍牵挂自己的儿女,为儿女操劳,表现母爱的无私伟大.
(2)结构:为下文我懂得母亲没说完的话做铺垫.
(插叙的作用:
1、内容: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内容充实丰富、中心鲜明.
2、使文章波澜起伏.
3、塑造人物形象
4、结构:与上文……照应;为下文……铺垫.
(二)人物形象
母亲:
1、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因为母亲充分体谅“我”痛苦心情,所以在“我”发脾气时,悄悄地躲出去,给“我”空间,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痛苦.
“悄悄地进来”是因为母亲仍不放心“我”,看到“我”恢复沉寂后,为了尽可能不惊扰“我”,又悄悄地回来了.
两个“悄悄”突出母亲的细心体贴、善解人意.
“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出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再徒增感伤,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出母爱的细腻、无私与伟大.
体现了母亲全心全意为“我”着想,悉心呵护“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这句中“扑”一字用得好,请说说你的理解.
“扑”字写出动作速度快、幅度的大的特点,想象地表现母亲不顾一切,竭力制止儿子的自虐行为,不忍心孩子再受伤害,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2)当“我”喊着活着没劲时,母亲“忍住哭声”说出娘儿俩好好儿活的话,此时母亲心里很苦,但她为什么要“忍住哭声”呢?
母亲怕自己的哭泣引得儿子更痛苦、绝望,为了安慰、鼓励儿子,所以忍住哭声,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和坚忍的个性.
(3)“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爱儿子的情感.
B.这是母亲对儿子的劝慰和鼓励,用母爱去抚平儿子心头的创伤.
C.这也是母亲对自己的鼓励,因为她此时已重病缠身.
D.这是母亲对儿子的欺骗,因为两个人都不可能好好活下去了.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表现出母亲对时刻为孩子着想,母爱的细腻.
4、为什么母亲对于“跑”、“踩”之类的词语比“我”还敏感?
因为母亲不想让双腿瘫痪的“我”听到这些词而回想往事,引来更多的伤心.母亲的敏感足以体现她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
(三)景物描写
解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1)点明季节秋天.
(2)落叶渲染出秋天萧瑟的气氛
(3)烘托我孤独、痛苦、绝望的心境.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
(1)写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
(2)秋风中绽放的菊花象征着我已从痛苦绝望中走出来,变得了乐观坚强.
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描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多余.
作者在结尾浓墨重彩地描写这些菊花,既表现了作者已经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嘱托,要活出生命的多姿多彩;
也暗示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带着感激与自责.
采纳望好评 谢谢

篇四:关于秋的资料

《山行》和《枫桥夜泊》两首诗中都写到了秋天的枫叶,秋天一到,枫叶就变成红色,你能搜集有关资料解释一下原因吗?

气机【关于秋的资料】

篇五:关于秋的资料

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有三种方式:焚烧、填湖、掩埋.请查阅资料,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哪种方式最好?并简要说明理由.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请你告诉大家.

【关于秋的资料】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中的许多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如可燃性垃圾可用于生产沼气、发电等,废弃金属、橡胶、塑料等可再生利用等.对落叶进行处理,填埋最好,落叶填埋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肥沃土壤.焚烧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刺激性气味弥漫四周,会污染空气,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可惜;倒入湖泊,因为腐烂物会影响水质.另外关于落叶还有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红叶可以做旅游纪念品,银杏叶有药用作用,落叶可以制炭,制蜂窝煤等等.
故答案为:掩埋方法最好,因为植物的叶中含植物生长必须化学元素,叶中的化学元素经土壤中微生物分解,重新回到土壤中被植物再利用,维护生态平衡.  红叶可以做旅游纪念品,银杏叶有药用作用,落叶可以制炭,制蜂窝煤等等.

篇六:关于秋的资料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复习资料,人教版的

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2、《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3、《生命 生命》:(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4、《紫藤萝瀑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5、《童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
(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7)[徐]慢慢地。
(8)[唳]鸟鸣。
P20
(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说”通“悦”高兴的意思
3.“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4.“不”通“否”表示否定的疑问
5.“匪”通“非”非常,很
6.“知”通“智”聪明
7.“乌”通“无”没有
8.“裁”通“才”仅仅
9.“反”通“返”返回
童趣一、主要实词 (1)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5)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 (6)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8)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二、主要虚词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助词,的。其,它的。代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代词,指蚊子。) (3)徐喷以烟。(以,介词,用。) (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于,介词,在。) (5)蹲其身,使与台齐。(其,代词,自己。) (6)以丛草为林。(以,介词,把。)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介词,被。)

6、《理想》:(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
7、《短文两篇》: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尝试(第一次)有时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8、《人生寓言》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9、《我的信念》: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竟然把自己看得如此(平凡)。
10《十则》: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语言简练,含义深远。
《论语》十则
P43
(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时常的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孔子的学生。
(8)[吾]人称代词,我。
(9)[日]每天。
(10)[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P44
(1)[信]真诚,诚实。
(2)[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3)[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与体会。
(4)[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殆]有害。
P45
(1)[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现在山东泗水)人。
(2)[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3)[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
(4)[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弘毅]刚强,勇毅。
(6)[凋]凋谢。
(7)[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1、《春》:(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青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这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
12、《济南的冬天》: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
13、《山中访友》:只要你(“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带着(丰富的想像),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那(“山中的众朋友”)就会一个个向你走来,与你互诉心声。这种(童话)般的世界,正是本文作者所(经历)并用(动情)的话语向你描绘的。
14、《秋天》: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能看见(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
15、《古代诗歌五首》: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
16、《化石吟》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17、《看云识天气》: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
18、《绿色蝈蝈》:你听过(知了)唱歌、(蟋蟀)鸣叫吧?你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也许还玩过贪食的(花金龟)、挂着灯笼的(萤火虫)吧?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人类亲密的朋友。听,(蝈蝈)又开始唱歌了。
19、《月亮上的足迹》: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20、〈山市〉:(“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许多人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壮观的幻景;(“山市”蜃楼)你可能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里,(蒲松龄)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奇异的图画……
21、〈风筝〉: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22、〈羚羊木雕〉: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已有了主见。有时候,对某些问题,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本文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23、〈散步〉: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24、〈诗两首〉:(母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下面两首诗,就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
25、《〈世说新语〉两则》: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
26、《皇帝的新装》:一个一眼就可看
穿的骗局,竟然畅行无阻,最终演出一场(荒唐的闹剧)。读完这篇(童话),我们首先会嘲笑(那个愚蠢的皇帝),不过,如果注意到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几乎(人人都违心地说假话)这一现象,我们的思考也许能更深入一层。
27、《郭沫若诗两首》: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诗人以新奇的(想像),融(天上地下)为一体,描画出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着(自己的理想)。
28、《女娲造人》:(人),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创造人的传说)。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改写的。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美丽的(童话),有(诗)一般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其中,最终汇成欢快的强音。
30、《寓言四则》: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篇七:关于秋的资料

填空,秋天的树叶有的是什么颜色

秋天的树叶颜色有()和():东天的树下满地都是()
黄色和红色.
落叶.
很高兴为你解答!资料来源百度,转载仅供参考,

篇八:关于秋的资料

初一年级生物题目 1、秋天的季节,硕果累累,流光溢彩,各种颜色的果实十分诱人,为什么果实会呈现不同颜色?不同的果实味道又有所不同吗?
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西瓜中有很多甜的汁液.
(2)吧花生放在纸上用力压挤,纸上会有油渍.
(3)把一粒玉米穿在铁丝上,在火上会燃烧,最后剩下一些灰烬.
(4)用纱布包住面团在清水中用力搓洗,最后纱布上会留下俗称“面筋”的物质.
(5)据科学家统治,瓜果的果肉的含水量可超过90% ,幼嫩的叶子为80% ,树干平均为50% .
(1)根据以上资料来看,还有哪些物质存在于细胞中,资料中却未体现出来.
3、我们的心脏能有节律的收缩、舒张,推动血液在全身流动,试问心脏里一定有什么组织?判断依据是什么?

1 因为不同的果实的液泡中含有不同的色素 因为不同的果实含有的物质不同 味道肯定会不一样的 你吃西瓜和梨味道一样吗
2 糖 油脂 无机物 蛋白质 水
3 肌肉 没有肌肉是没有办法运动的 心脏不运动怎么能收缩舒张呢

篇九:关于秋的资料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北极,北极燕鸥令人肃然起敬.它瘦小如燕,在北极出生,当秋天到来的时候,它开始飞越重洋,一直向南,在南极浮冰上越冬,冬去春来,它又到北极去繁衍下一代.北极燕鸥就这样往返于两极之间,一生要飞行100万千米以上.
材料二:

(1)燕鸥一生不断往返南北两极之间,主要原因是南北半球                        相反.
(2)泰山站(73°51′50″S,76°58′28″E)是我国在南极建造的第四个科考站,读第一幅图判断泰山站位于长城站(62°12′59″S,58°5′52″W)的                方向.
(3)分析第二幅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两极地区气候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中更寒冷的地区是________地区,请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季节
(2)东南
(3)寒冷 南极  北极主要是海洋,而南极主要是陆地


推荐访问:
最新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圣诞节的日志(共10篇)

下一篇:小学生日记怎么写(共9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