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知识 > 优美段落 > 正文

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共10篇)

来源:优美段落   2018-08-25

篇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

不见棺材不流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解释

管才是个渔夫,吹了一手好笛子,声音优美动人,
黄鹤是美貌小姐,住在黄河边的大宅的绣楼上,特别爱听笛声,
时间一长二人眉目传情
突然有一日,小姐的爹把他许配给大户有钱人,小姐不丛,被关,思念管才,
病到!
管才看不到黄鹤,郁闷而死,临死叫人将其心埋在小姐楼下草地,好朝夕相伴
小姐爹悬赏求医,无人可医,有个看风水的南方人
深夜路过草地,见到闪光,用檀木盒从土中取出管才心,尚活.
二日接榜治病,在小姐书房用屏风挡着,将管才心放入清水,便漂起来,发出悠扬笛声
小姐听到笛声,以为管才来了,渐渐好转,起来观看,
此心见到黄鹤沉底而亡,黄鹤看到管才一片心意落下泪来,
就是见不到黄鹤不死心,看不到管才不落泪的意思,
后来演化为典故,比喻不识别事物的内在,而曲解意思的人,也比喻那些轻视别人而忘乎所以
的人,另外一层意思是指,做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择手段的处世之道!

篇二: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

有眼不识金镶玉和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

“有眼不识金镶玉”多用来比喻见识浅陋,缺乏识别事物的能力.它来源于一个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卞和得玉璞献给楚文王,琢之成璧,称为“和氏璧”.传说此璧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不敢飞近,为稀世之宝.秦统一中国后,“和氏璧”几经转手,落入秦始皇之手.秦始皇令玉工将其雕琢为玉玺.该玉玺长、宽、高均为四寸,上面镌刻着李斯所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四周还雕饰着五龙图案,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秦始皇爱不释手,将它奉为神物.
汉灭秦后,“和氏璧”几经沧桑又到了刘邦手中,刘邦把“和氏璧”作为传国玉玺代代相传,一直传了12代皇帝.到了西汉末年,两岁的孺子婴即帝位,藏玉玺于长乐宫.王莽篡政后,派王寻、苏献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太后见国破家亡,一怒之下将玉玺取出摔在地上,这个传世国宝当场被崩掉一角,后来又命能工巧匠进行整修,用黄金镶上缺角,于是得名“金镶玉玺”.“金镶玉”即由此而来.稀世国宝“金镶玉”自三国后即不知去向了,但“有眼不识金镶玉”的谚语却流传至今.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是不肯死心的.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篇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

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句话来源于哪里 为什么会有这句话

《 俗 语 典 故 精 选 》 ( 仁 赫 主 编 ,农 村 读 物 出 版 社 ,九 一 年 版 ) 说 :「 不 见 黄 河 心 不 死 」 是 从 「 不 得 横 祸 心 不 死 」 演 变 而 来 .因 「 横 祸 」 与 「 黄 河 」 古 字 音 上 有 相 似 之 处 ,久 而 久 之 ,人 们 为 了 表 达 得 更 直 接 、 形 象 ,并 避 开 贬 义 ,遂 把 「 不 得 横 祸 心 不 死 」 变 成 「 不 到 黄 河 心 不 死 」 .
原 来 如 此 ,但 「 不 到 黄 河 」 仍 含 有 昔 年 人 们 逐 水 草 而 居 ,向 往 肥 沃 土 地 ,改 善 生 活 的 心 志 .
查 各 辞 书 ,未 见 「 不 得 横 祸 心 不 死 」 句 ,料 此 语 已 湮 没 矣 .
从 「 黄 河 」 而 想 到 「 黄 泉 」 .「 黄 泉 」 者 ,「 阴 间 」 也 ; 「 黄 泉 路 」 ,即 「 阴 间 路 」 .为 甚 么 会 把 「 阴 间 」 叫 「 黄 泉 」
原 来 「 黄 泉 」 一 词 ,原 指 「 地 下 水 」 .「 地 下 水 」 从 土 里 渗 出 来 ,常 带 黄 色 ,遂 叫 「 黄 泉 」 .而 「 阴 间 」 乃 在 地 下 ,自 然 将 之 呼 为 「 黄 泉 」 .
实话实说,俺是抄来的.

篇四: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

关于黄河的谚语,俗语,成语和意思,分开写!(两个)
像:
谚语:.
俗语:.
成语:.
除了:不到黄河心不死和跳进黄河洗不清!

成语:长江大河;砥柱中流
俗语: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洗不清
谚语: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

篇五: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对不对,是中国人都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这句话所反映的民族精神从来没有人怀疑.这句话里,“长城”真的只是指那个庞大的建筑物吗?非也.她指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月球上“唯一能看见的人工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为诸侯各国防御之用.秦统一中国后,在原燕、赵、秦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新的长城.汉代在阴山以北修筑了一道“外长城”.明朝前后历时200年筑成了西起嘉峪关,东抵鸭绿江,全长12700多里的明长城,其中嘉峪关至山海关一段,由于工程质量较高,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居庸关、山海关、雁门关、娘子关、嘉峪关等是长城最着名的关隘.万里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俗称“不到长城非好汉”,愿天下有志者竞游长城.
黄河之于中国人,真是一条又爱又恨的大河,人们在河岸两旁讨生活,同时也让河水试练极限,人是否真的胜得了天,看看那些居住于河岸的子民们,不得不说为了生存,绝地逢生是常有的事,有句话说得好:「不到黄河心不死」,正可用来比喻居民们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到绝望不死心.只是,为什么不说「长江」而非要「黄河」不可呢?
据晚清小说《扫迷帚》第五回中写到昆山通人汪梧凰,辨析苏州谚语时说:「弗到黄河心弗死,到了黄河死不及.」其中之「黄河」仍「横祸」之误,言人不犯横祸,则不肯死心塌地;及犯了事,则身为囚犯,欲死不及,乃劝人及早改过之意.现则,被用来比喻不远目的不罢休.
「黄河」并非真指黄河,而是横祸之谐音.久而久之,人们为了表达直接,避开贬谪的原意,遂把「不得横祸心不死」演变成了「不到黄河心不死」.与此语相近的俗语有「不到乌江不死心」则取自项羽被困垓下,乌江自刎之典.

篇六: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

下面的死各表示什么意思:拼死搏斗、死战 读书死 高兴死了、死顽固 死了这条心、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

① 不顾生命.词语:拼死搏斗、死战

②表示达到极点.词语:高兴死了、死顽固

③固定、死板、不活动.词语:读书死

④不再寄托希望,断了念头.词语:死了这条心、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

篇七: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这句讲了什么动物,有何见解
这句讲了什么动物,有何见解

我记得这个故事不是讲动物的而是讲人的~磨豆腐的青年叫秦桑和美丽的少女黄河,他们是青梅竹马的邻居.秦桑善于歌唱,他的声音流转的象黄鹂的啼鸣,他的嗓音嘹亮的响遏云霄.黄河倚楼听歌,菱花镜中的春水将她簪花的的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辞,含情脉脉.
黄河的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事,秦桑被无韵律的锦瑟弹出的秋雨困惑,破落的木屋里他的神情枯槁如木.
秦桑郁郁而死,可他的磨房仍有歌声在为他的姑娘吟出凄美的绝唱.黄河逃出樊笼来到秦桑的磨房,流下悲伤的眼泪,歌声自自此消失.于是后人传言:不见秦桑不落泪,不见黄河不死心.

篇八: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

在我们常用的俗语、谚语、成语当中,有许多和黄河有关,比如“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等等.请你收集若干条,并且在每一条语言材面写出它的意义和相关故事,从中选用两三个造句

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着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入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篇九: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

关于黄河的文化

  黄河谚语、成语诗句、名句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到黄河心不甘.
  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谚语)
  意 思:比 喻 说 了 多 少 话 , 只 有 一 个 目 的.
  例 句:你 不 用 再 争 辩 了,~,还 是 对 我 有 意 见.
  •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看来他是不 到黄河心不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着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黄河的形成:
  之一
  在距今160万年左右,青藏高原在一次猛烈惊人的抬升运动中,跃然升出地面,其他板块边缘发生断裂褶皱,形成阶梯状地貌,原来广泛分布的湖泊汇集成河.一条由湖泊汇集而成的大河随之奔腾而下,形成地质构造史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之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是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年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黄河与我国其他江河相比,有几个显着特点:
  一是水少沙多.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17,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约10厘米.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合沙量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二是水、沙时空分布不均.
  黄河水量的60%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90%以上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这种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给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下游防洪,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是地上悬河.
  由于长期泥沙淤积,目前黄河下游堤防临背悬差一般5~6米.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约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约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约5米.悬河形势险峻,洪水威胁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
  四是洪水灾害频繁.
  黄河北抵天津,南达江淮,洪水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同时黄河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河道,良田沙化,给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长期难以恢复.由于洪水灾害频繁,历史上黄河洪水被称为“中国之忧患”.
  黄河情况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据史料记载,从先秦到民国年间的2540多年中,黄河下游共决溢1590余次,该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防洪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讯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工程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二日正式开工,于1997年11月截流.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用于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的投资达80多亿元,完成各类土石方14亿多立方米,其工程量相当于建造13座万里长城.群众投劳近5亿工日.依靠防洪工程体系和广大军民的严密防守,已连续夺取50年黄河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
  确保黄河岁岁安澜,不仅社会效益显着,经济效益也十分巨大.据综合分析计算,黄河下游50年不决口,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近4000亿元.避免人员伤亡、河渠淤塞、良田沙化、环境恶化、影响社会稳定等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目前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总库容57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4600多处,提水工程2.9万处,干流设计引水能力已超过6000立方米每秒.流域内及下游沿黄地区灌溉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1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1亿亩,增长了8倍,其中宁蒙河套灌区、汾渭灌区和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这3大片灌溉面积占全河的70%以上,用水量占80%.灌区农业增产效益显着,在约占耕地面积45%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70%以上的粮食和大部分经济作物,许多灌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棉基地.
  黄河下游现共修建引黄涵闸94座,引黄灌溉和抗旱浇地面积达3600多万亩,平均年引水量近100亿立方米,豫、鲁两省沿黄20个地、市的百余县用上了黄河水.
  黄河水资源利用范围,已从过去主要用于农田灌溉,转为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沿河兰州、包头、郑州、开封、济南、东营等50多座大中城市和一大批工矿企业,均以黄河为主要水源.农村27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也靠黄河供水得到解决.还建成了引黄济青(岛)、引黄济卫(河)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共580亿立方米,目前已耗用307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高达53%,与国内外大江大河相比,已属较高水平.据综合分析计算,建国50年来,引黄灌溉、供水的直接经济效益达6000亿元.
  防洪历史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黄河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区别于其他河流的显着特点.因此,在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史上,就有了源于下游决口改道而带来的多个黄河故道.如禹河故道(亦称《禹贡》河道)、西汉故道、东汉故道、明清故道等.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禹河故道.行河时期,从大禹治水开始算起,至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徙,1400余年,是黄河史上有记载以来最早的一条古河道.
  黄河水神与灵物的传说
  黄河水神,由来已久,但历史上各朝各代水神的具体名称不同,大河上下各段各地所敬奉的河神与致祭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史籍上记载的黄河水神,最早的一位是河伯.河伯在史籍记载上有“冰夷”、“冯夷”、“无夷”等名.最初很可能是大水有灵一类的自然崇拜,后来渐渐变成为人格化的水神.
  他们说,有个叫冯夷的人,被黄河水淹死,一肚子怨恨,就到天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天帝听说黄河危害百姓,就封冯夷为黄河水神,称为河伯,治理黄河.
  大禹,是国人最崇敬的历史人物之一.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是为世人所无限敬仰.透过现象看本质,其真正意义却在于:首先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真正创立者,其次是在他的治理下,黄河历1400余年无河患,世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大禹治水后的黄河河道也被世人认为是最佳的河道,并长期影响着后人的治河活动.
  伴随着大禹治水的传说,人们有时也把大禹当作黄河水神来敬奉.
  郑州一带民间有《河伯授图》的传说,说是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
  这故事所要交代的就是大禹是继河伯之后的黄河水神.河南武陟县嘉应观,最高的建筑是禹王阁,阁内塑禹王锁蚊像,而且站在阁上,就可以看到茫茫黄河.开封城东南有一座禹王台,高丘上建有禹王殿,原殿中供奉有高八尺的禹王铜像.山东济南龙洞山,旧名禹登山,传说为大禹治水登临处.
  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九曲
  黄河的弯多,素有"九曲黄河"的说法.黄河在黄土高原转了许多的大弯之后,呼啸奔腾远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游民歌还在我们耳旁回荡:"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说明黄河的弯曲多.黄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弯曲,干流的主要大弯有6个,小弯更多了,大多在黄土高原.大弯中,180度的大弯有3个,90度的大弯有2个,45度大弯有1个.而黄河总的走势就构成一个"几"字型的大弯,总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东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仅为2068公里,但实际流程是5464公里,是直线距离的2.64倍

篇十: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

a little wind kindles,much puts out the fire的意思?

A little wind kindles, much puts out the fire.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A little neglect may breed great mischief.
小不忍则乱大谋.
A little spark kindles a great fire.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 little wind kindles, much puts out the fire.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All covet, all lose.
贪多必失.
All is fair in war.
兵不厌诈.
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黄金.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道路通罗马.
All shall be well, Jack shall have Jill.
有情人终成眷属.
All the treasures of the earth would not bring back one lost moment.
机会失去不再来,千贯万贯难赎回.
All things are easy that are done willingly.
做事乐意,诸事容易.
All things are obedient to money.
有钱能使鬼推磨.
A maiden with many wooers often chooses the worst.
少女有了许多求婚者往往选中了最差的一个.
A man apt to promise is apt to forget.
轻诺者易忘.
A man can not spin and reel at the same time.
一心不能二用.
A man cannot whistle and drink at he same time.
一心不能二用.
A man has two ears and one mouth that he may hear much and speak little.
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为了多听少说话.
A man knows his companion in a long journey and a little inn.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 man may dig his grave with his teeth.
祸从口出.
A man may lead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he cannot make him drink.
牵马到河易,强马饮水难.
A man may love his house well without riding on the ridge.
有宝何必人前夸.
A match will set fire to a large building.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mbition never dies until there is no way out.
不到黄河心不死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推荐访问:成长经历作文450 成长经历作文450
最新文章
  • 关于秋天的片段9篇

    篇一:[关于秋天的片段]关于秋天的优美段落1、秋天到了秋天到了,苹... 2019-05-24

  • 黄河的作文4篇

    第一篇黄河的作文:描写黄河的优美段落1、黄河浩荡,风回路转,滚滚... 2019-05-23

  • 关于黄河的作文4篇

    篇一:[关于黄河的作文]描写黄河的优美段落1、黄河浩荡,风回路转,... 2019-05-23

  • 开学了作文5篇

    一:[开学了作文]描写开学的优美段落1、开学了,校园里又变回以前那... 2019-05-23

  • 优美的作文3篇

    (1) [优美的作文]关于美的作文:作文,让我如此美丽!_800字美丽,... 2019-05-15

  • 风景优美的作文5篇

    风景优美的作文篇(一):关于写景的优美段落这时候万籁无声,只有那暖... 2019-05-11

  • 赞美秋天的作文9篇

    赞美秋天的作文篇1:赞美秋天的优美句子精选1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 2019-05-11

  • 描写秋菊的作文3篇

    描写秋菊的作文篇(一):描写菊花的优美段落【菊花怒放】菊花各有特色... 2019-05-11

  • 这个人真傻作文9篇

    一:[这个人真傻作文]我这个人_600字从我出生到现在的十三年里,我... 2019-05-10

  • 描写秋天的文章4篇

    (1) [描写秋天的文章]描写秋天的优美段落精选1、秋天很美,是一种... 2019-05-10

上一篇:感慨岁月流逝的句子(共10篇)

下一篇:关于感恩的唯美散文(共10篇)

Copyright © 2017 第一课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 触屏版 电脑版